若干年前,深圳有一个企业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企业是什么?他的答案是,企业是“人”。如果用一个类似的问题问深圳,我们怎么回答呢?深圳也是“人”,具体说,深圳就是“深圳人”。因为即便有再多的马路、公园、水泥森林,如果没有了人,包括离开的离世的一群又一群深圳人,深圳又有什么呢?
但深圳为国人认同,其实不仅仅是“人”这样简单。国人认同的,是在所有深圳人心中,荡漾着一个精神。这个精神,就是小平同志说的“敢闯”。尽管今天的网友们对深圳有种种揶揄和不满,但历数中国改革开放30年,深圳的确为引领了中国的发展,推动了国人的观念变革。而来自人类心灵的这种种变革,其实比起我们可以历数的种种第一,更有价值,更有影响,更能说明深圳的作用。
走过中国30的人应该都会感受到,比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比如港台歌曲的流行,比如当年的大家乐舞台,比如土地拍卖,比如打破铁饭碗贴交椅,比如深圳的义工组织,比如当年的文稿拍卖等等,这些来自深圳官方和民间的种种创举,深刻的改变了中国面貌、中国观念。
正是有了这些创举,在其他地方人看来,“深圳”才是有独特性格的人。“深圳”这个概念,才有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这就是“深圳”所具有的最独特的品行和品性。这个概念和红墙包裹的北京,十里大洋场的上海,和小吃民生的重庆、成都一样,都属于一个城市特有的属性和性格。这个性格像个筛子,来深圳的人,认同深圳的人,天生就应该具有思想解放、敢闯敢干的性格和品格。在这个旗帜下,谁不敢干敢闯,谁就是这个城市的异类和叛徒。不管你是高官,还是百姓,你不认同这一点,你就会被淘汰。
感怀中国的30年,全中国都应该记住“深圳”这两个字。
记住这个城市中一串闪亮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记住这个城市流水一样走过的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