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深圳,谁为你坚守?一位21年深龄的守望者的思考
作者:孔维民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菁英文章 , ㊣! ,      2008/12/26 9:00:52 点击5835次

深圳人,请勿轻言“抛弃”!

五年前,呙中校在网络上抛出一篇洋洋大作:深圳,你被谁抛弃?说老实话,我看后心里就象打翻了一个五味瓶,苦辣酸甜,什么滋味都有。中校先生当然有自己的写作初衷,当时也确实给蹒跚发展中的深圳下了剂猛药,来了次棒喝。但是,作为一个有着21年深龄的深圳市民,我真想当面质问中校先生:你有什么资格抛弃深圳?

五年来,“抛弃说”贻害无穷,副作用很大,形形色色的“抛弃论”不绝于耳。最近还有类似的网文如《抢救,沉沦的深圳》、《特区不特,深圳路在何方》不断发表。我固然理解网友们“爱之深、责之切”的心情和苦衷,但是,作为老深圳,我一直有句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深圳人,请勿轻言放弃!”

今年四月的一个周末,我与深圳因特虎网站的创始人老亨、《深圳青年》杂志菁英版主编陈宏,坐在中心书城里一间叫大灰狼的情调歺厅,又一次聊起了“关于深圳,你是抛弃还是坚守”的话题。老亨自称是铁杆的深圳主义者,他的《深圳主义观》把深圳情结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陈宏是《1979-2000深圳重大决策与事件民间观察》的作者,对深圳的研究很系统。从他去年担任《深圳青年》菁英版主编之后我就拣起来搁下多年的笔,热心地为这本著名的深圳杂志写起了专栏,进而被邀为主笔。他们与中校也是朋友,我仗着我们也是朋友、也可以无话不谈的劲,由“愤中”而“愤青”,慷慨激昂地抨击了坊间流传的深圳抛弃论,大谈我的深圳坚守论。他们两个家伙乘机鼓动我为因特虎、为《深圳青年》杂志写点什么,还说因特虎内部也有左、中、右派,大家言论自由,虎友间也可以争得面红耳赤。我经不住怂恿,决定加入这场口水大战。我怕挨板砖,也怕深挖我的许多隐私和人生不良记录,但是我还是愿意表达的我的态度、我的意见,发表我作为一位21年深龄的守望者的思考  

 

深圳,曾经菁英荟萃 

    1987630日下午三时许,我拖着一只带轮的行李箱从南头的粤海门走进深圳大学东校门。粤海门,这一充满诗意的地名只是一处渔民村,它平静地躺在在新校区拔地而起的建筑群落旁,四处张挂的鱼网还张扬着海的腥味。沿着一条尚未竣工的水泥路步入悠静的校区,拖轮箱平滑无声。我大学主修的是道路桥梁专业,看得出新铺的水泥路质量上乘,校园的规划布局可圈可点。我很高兴,我能在这一年我正式调入深大,成了该校拥有自主人事权的最后一名调入者。

    由于深大没有对口专业,我进入刚筹建的校出版中心担任编辑部主任,承担起《深大年报通讯》和各系、专业教材的组编工作。由于职业原因,我接触了校内外各类人物,大到来访的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及各省部要员,小到在读的从部队、企业、演艺界转来的各级进修生、培训生,那时的深大,是一处全国开放改革的试验园,各种海内外新资讯、新思潮、新派人物都汇集到这里,又发散到各处,在深圳各阶层人士中激荡、升华。当时的深圳,争到了太多的全国“首创”“第一”的桂冠,第一次国有土地拍卖,蛇口的第一次民选、民议官员,首创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首创天价拍卖书稿,甚至在全国首创选美大赛(公关小姐)……就连我主持编写的深大管理学教材,也成了国内第一套专业教科书。敢为天下先,成了深圳人的响亮口号,争做试验田,成了特区的最高使命。身临其境,我深切感受到那是一段真实的激情燃烧岁月,那份激情,来自于人们的自发、自主、自立,是一种人性的复苏和解放。那段岁月,留下了一座城市青春燥动期的种种悸动和快感。

于是,初创的深圳特区成了精英汇集的先锋移民城市。北大、清华的国宝级教授张维、乐黛云、胡经之、张道真等调入深大,各省市年轻有为的政府官员、技木干部输送到深圳。现在的许宗衡市长也是那时从湖南竞聘到深圳发展的;很多优秀知识分子如刘小枫、徐敬亚、刘会远等人也在深圳掀起了一波波的人文高潮;全国著名的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首选来深求学深造;就连蜚声全国的红楼梦剧组的几位当红明星,也悉数进入深大影视导演班。有趣的是,深圳各层面都能见到一些人称“太子党”的身迹,元帅们的后代,总书记、副总理的子女们,他们都象普通人一样穿行于市区,寻找各种拓展机会。某次聚会上,一位衣着简单,自称是广东籍某元帅之子的人,迎着在座人的怀疑目光,指着自己的像貌说,你们仔细看是不是,这个还能编?

大浪淘沙,剩者为王 

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早年间深圳闯海的各路豪杰,有的稍纵即逝,有的已四散他乡、异国,有的仍选择在深圳坚守、奔突。逝者,留下多少叫人扼腕叹息的教训;散者,带走了丰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异地继续成名或沉沦;留守者,或在抚痕自省,或在扬鞭奋进……,他们的名字已圈进了深圳的编年史。

我不能说离开深圳的人就一定发展不好,也不能说留在深圳的人就一定发展得好。我只能说,离开深圳发展的人,在深圳打拼的经历是他们的宝贵财富,留在深圳发展的人,他们也要继续经历风雨,大浪淘沙,剩者为王,最后的赢家属于内心有坚持的人。

曾跻身中国十大富豪榜的我的湖南老乡吴志剑,是位深圳早期淘金者的典型。刚来深圳时,吴志剑捡过易拉罐,开过小店铺,就如人们称道深圳为“一夜城”一样,几乎在一昼夜间,吴志剑奇迹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织累,财富成几何级数增长。那时深圳满街跑的出租小汽车,大都带有吴的公司字号。我曾经为一座冠名为“中华大厦”的巨型建筑群做过融资策划,那位开发商老板曾在小同乡吴志剑手下做过两年副总。他很快学会了吴的空手套白狼的本领,离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一座中国之最的大厦。计划太庞大使他很快资金链断裂,象他的前老板一样倾刻破产,留下楼盘模型和大堆图纸、批文资料寄放在女儿的出租屋内,下落不明。中华大厦圈定的地段后来成了广东人黄老板的大中华广场。由深大建筑设计院为中华大厦屋顶设计的帝王之冕,盖在了五州宾馆的头上,承接着四方来仪。

    后来大家熟知的还有当年号称广告大王的巢中立破产自杀,三九之父的赵新先锒铛入淤狱,一批批早期上市公司的悲惨易主……

吴志剑等人的相继破产带来了一种信号,深圳不光藏有跃入天堂的钥匙,也有葬身地狱的陷阱。这本来是市场残酷竞争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抑或是创业者自身素质所限和错误决策后须自食的恶果。我的一位茂名籍洗脚上田的农民企业家朋友无奈地对我说,你们文化人常说胜者为王,真正的胜利者是需要大智慧、大魄力的,我们是乱打乱发财,圈内人自己说是“剩者为王”,几番血拼下来,没中枪子倒下的就成了草头王,商场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他跟我谈到,他的第一桶金是盲目地跟着别人炒汽车批文赚到的,后来挂着武警的牌把进口车倒卖到吉林,在当地悉数被扣,人差点被抓,血本无归。他们一起走私汽车的有几位老乡后来改行做商场、搞房地产,几经折腾,才又成了深圳商场的显赫人物。

剩者为王,是箴言还是偈语?在短短30年间,深圳几起几落,沉沉浮浮,原生态的市场竞争,凸显自然界物竞天择法则的无情。

吴志剑一类早期创业人物的失败,引发了深圳第一波创业者的引退和转移,不少人发出惊呼:深圳市场秩序太乱,正经商人无法生存。这一波早期创业者的消亡和流散到底数量有多少,无从统计,但确实动摇了深圳创业者的军心。

那段期间,我也出走到北京呆了一段时间,是代表深圳华侨城赴北京拍一部国情教育的宣传片。原本是想片子拍完回华侨城献礼,谋得一个更好的上升职位。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片子流产,只身回深时不但升职无望,深大回不去,华侨城也呆不住了,手中所持的几只股票也降到冰点,身边的朋友圈也已四散。一位汪姓画家朋友在上海滩做广告混得风生水起,占据了户外广告的半壁江山,他劝我来沪发展,说是把在深圳商界学到的技巧使之二三,足可以对付精明的上海人。我思之再三,选择了留守深圳发展,并不是消磨了沪上创业的激情,实在是对深圳有了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愫。

我手边有一本早两年出版的深大校友的创业报告,我悉知那里边的几位成功者就经历过几多沉浮,深圳、外埠三进三出征战创业。我曾建议,有兴趣的人士不妨做个调查和统计,在深圳短短的二十多年发展史中,把那些对深圳发展有影响、有贡献的大小风云人物逐个数,有哪些烟消云散,有哪些异地突起,有哪些坚守发展,列个数字和比例出来,还深圳一个创业环境的公道说法。

守得云开见月明

就在我们心帜摇荡的同时,一批坚定的深圳创业者开始收获硕果。

1983年来到深圳蛇口工业区工作的马明哲,从司机开始做起,继而社保小职员,再而筹建平安保险,直至驾驭上千亿资产的平安集团,他在深圳坚守了整整二十五年,终于成就了中国的金融大鳄。同时期来深的任正非,八七年才开始自主创业,坚守深圳华为,发展二十年,如今正向世界500强进军。也是在1983年,二十来岁的王石从广州来深圳做饲料生意,后开办贸易公司,八八年创办了万科,坚持开发房地产近二十年,成为中国最强地产商。他们由于坚守,而走向成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胜者。

有一位可说是坚守深圳的优秀范例,他是我的深大老领导刘会远先生。他的身份和条件可谓优越:八十年代初,他在北京工作时已是一位国家一级编剧,他合作编剧的话剧《绝对信号》曾名噪一时,而另一位合编者高行健早已移民法国,并在他国获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刘会远八十年代中选择到深圳定居发展,他先后在深圳大学参与创办了大众传播学科、公共关系专业、影视导演班、《广告世界》杂志,涉足多项人文学科的研究、开发。他的人脉资源十分广泛,进出深圳都不在话下,但是他二十多年来依旧坚守深圳、坚守深大,并且坚守于学术领域。他近年又在深大搞起了一个国土经济研究所,研究的课题引起了不少国际机构的关注和支持。他内心这份坚守的动力和毅力从何而来,无人探知,而他的坚守、创造精神为深圳抹上了浓浓的人文色彩,无人可比。他的精神导向,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一批深大人,一大批深圳人,选择了留守深圳,使外人误读的深圳“文化沙漠”留下了片片绿荫。

 还有一对堪称“深圳名片”的深大学子值得一提,客人和安子夫妇。他们都是具有二十年深龄以上的深圳人。客人是九十年初毕业于深大中文系的广东河源人,安子是著名的“打工皇后”,也是深大早期的进修生。他们的坚守示范作用不是来自于他们身上太多的光环,而是他们长期致力于合力推动深圳民间的公益活动和文化活动。我见过安子身边许多人,他们早年来深圳时都处于社会底层,得益于安子的鼓励和资助。许多人甚至吃住在安子家,一呆就是一个多月,后来通过奋斗也功成名就,有的晋身为深圳的中产阶级或老板阶层,成为支撑深圳的主流人群。客人和安子发起和主办了多届“人之夜”、“诗画长廊展”,策划和承办了“深圳百万素质妇女大讲堂”、“和睦家庭植树节”等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他们多年坚守和活跃于深圳的民间文化领域,使众多草根文化人看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希望,给物欲横流、沉闷乏味的围城输入了新鲜的文化养分。

也许,他们的坚守是个体无意识,他们示范和带来的却是集体有意识。

    有一位住在我楼下的深大哥们,我们都曾一起背着一包包现金,蹲在早期深交所营业部的路边草丛里,做过背书转让股票的大额场外交易。他二十多岁便在股市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全家移民去了加拿大,几年后又举家回迁到深圳落户。他回来对我说,加拿大只适合两类现代华人移民定居,一类是在国内捞了一大笔黑金,到加拿大去寻找避风港,一类是去养老过日子。他现在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错过了深圳的黄金发展期。与此有同感的是我的外甥,全家迁居美国后又回落深圳,小两口男的现任深圳一家上市公市做高管,女的自主设计品牌开了两家服装店。我另外一位小外甥曾在美国国家电力公司任高工,年薪十多万美元,后来却辞职去当神父,彻底皈依上帝。他母亲写信骂他鬼迷了心窍,他坚定的回答:不,我是神迷心窍。他们对深圳有的选择是先弃后归,有的选择是干脆抛弃了尘世,与神为伴。我常常思考,回归深圳的选择应该既充满感性也是有理性的。感性的是,他们或是在找回一段激情年代的记忆,或是在寻求一种精神家园的归属;理性的是,他们在人和城市共生发展之间找到了一种利益对接点。也通过回归和驻守深圳找到了身份认同感。

兴衰围城 ,我选择坚守

    围城这个故事,由钱老先生讲开流传到现在,面对围城内外的种种诱惑,很多人弄不清自己应该选择坚守还是放弃。    

    前几日,我与深圳青年词赋家贾玉宝作了一次长谈。他多年前曾有感而发,在网络上抛出了一篇洋洋万言的大作“深圳,何处守护是家园”,热情洋溢的呼吁深圳人的家园精神和主体意识,也针对深圳抛弃论,阐述了自己借喻“枫桥夜泊”这首古诗,倡导深圳移民的第二家园意识,鼓动更多的深圳人用自己的才智参与到深圳的建设发展中去。但他也自叹,其实自己也曾经萌发过离开深圳、去外地发展的念头。是撰写《深圳赋》,使他从新思考深圳、定位自己与深圳的关系。他是个双栖文人,一边写古体词赋,一边研究现代经济问题,已经很有些影响和成就,如果置身在北京、上海等更大的人文圈,恐怕会人微言轻,被巨大的偏见和惯性所淹没。为此,他已坚守深圳近十年。

    本文写作的始作俑者老亨先生,其实是位深圳研究的少壮派。深龄不到10年,却为坚定的深圳主义者。他弃政从文,坚持的却是深商精神的整理和发掘,在这座心气浮躁的城市,很需要些定力和禅功。另一位鼓动者陈宏先生,腾身于这座围城的上空,以民间观察家身份,探秘深圳特区从诞生以来的种种重大决策和事件,著述洋洋数十万言,以司马迁之勇,秉烛照史,析微明义。因特虎另一位剑客金心异,每天坚持写博客,研究深圳,最近受到汪洋书记的点名接见。这些深圳主义者的身体力行,填充了这座城市的人文骨髓,他们的精神坚守,观照出许多人的得失进退!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正如一个圆和它的切点,无论距圆心多远,每一切点始终和圆息息相关,圆周的周遭越大,切点的活动范围越宽。无数的切点环绕,就组成了圆本身。深圳,正置身于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前沿,深港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国际化大都市身影已显,这座城市拥有如此众多的卓越而执着的追随者,我身如小小切点,有理由选择坚守深圳之大圈! 

    我曾自诩为中产阶级人士,到处鼓吹城市中产阶层之崛起,必形成社会稳定器的恒常调节之功效。作为社会稳定层的思想,是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社会发展之诸多问题,城市如人,一应走过他的稚幼期、青春期而迈向成熟。深圳的稚幼期,就以一城之力承担了太多中国改革实验的重任,动辄要争全国第一、国内首创,且上下要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太浓的争先意识、责任情节使得整个城市和人的心理负荷过重,导致群体性心理失衡。抛弃论的产生与泛滥,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心理渲泄。它带来的直接不良后果,是城市悲观主义的弥散,成为一种社会的精神腐蚀剂,它的间接延伸恶果,是人与城市共生链的断裂,是人们对城市责任的失守。

    有人说深圳是座新型的移民城市,人们没有归属感和家园意识,所以注定这座城市的人要漂移和流动,其实不然。回顾世界历史,美国、澳大利亚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当他们形成自己兼收并蓄的新移民文化后,人们就普遍有了归属感。新移民入籍,只要对着国家宪法宣誓,就产生了了较高的忠诚度。中国历史上也有几次人口大迁徙,无论是早期的中原人南下粤闽,还是后来的山东、山西人闯关东,不但很快地世代定居下来,而且也形成了独特的融合文化。不但自身积累起财富,也支撑起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原土著居民达到高度融合。前一段央视热播的长篇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以文学形式较为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演变过程。

有人强调深圳近年来已缺失了早期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沦为一般的地域性城市,吸引力减弱,所以导致不少企业纷纷外迁。其实据很多老的创业者回忆,他们之所以看好深圳,其一是看好它宽松、自由、开放的环境,其二是人们那种热火朝天的建设劲头。今天来看,深圳的这种基本态势并没有减弱,我在1992年左右撰写的电视专题片《崛起的新城——深圳城市建设十年巡礼》,忠实记录了那一段不平凡的岁月,一段段历史的真实镜头告诉我们,那时的创业者们没有多少优势可依,完全是靠理想和激情杀出一条血路 深圳的诞生和堀起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从当年深圳开放政策形成和局面打开的历史资料来看,深圳的突破是自下而上的突破,是民主思潮和市场意识启动了中央的相关决策,而不是等来和要来的政策优势。今天的许多深圳人却在比照内地,等着中央的政策支持和资金、项目扶植,这是一种现念的落伍和倒退。 目前,广东、深圳正在开展的思想大解放讨论已引起深圳上下的共鸣,说到底,思想解放就是观念更新,再次打破禁区,再次杀出一条血路。这个时候,我们要抛弃的是城市逃跑主义和投机者,需要的是坚守那份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

摘自《深圳青年》菁英版2008、08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向城市道歉  - 写封家书吧  - 普通城市
 - 奔跑的深圳生活  - 谁解“黛玉”深圳缘?  - 深圳夜空开始寂寞
 - 烧烤人生  - 深圳的灵魂藏在哪?  - 王石的脾气
 - 电梯的气味  - 梅毅:深圳的“历史狂人”  - 庶民的胜利
 - 酒吧无艳遇  - 对深圳的评价,深圳100:  -  80后时代的难题
 - 我也是老板的女秘书  - 武汉大学曾是中国的小深圳  - “小细节、大市民”特别采访活动
 - 我的职业生涯流水账  - 深圳,一个整了容的美女  - 创维不败神话
 - 2006,津京沪深四城亲历记  - 深圳不相信眼泪  - 大梅沙笔会掠影
 - 大眼界·美利坚专辑  - 漂在深圳  - 深圳,谁为你坚守?一位21年深龄
 - 翻翻香港的里子  - “深圳”是种时代病,也是流行病  - 少愽士,,
 - 敬畏香港人  - 从理想到现实  - 作家央歌儿,,
 - 八卦是一种生活态度  - 让白领心力交瘁的6个城市  - 《华为真相》背后的真相,
 - 选择香港  - 上海的现实主义  - 吴再:深圳诗坛的“堂吉诃德”,
 - 深圳的启示  - 香港故事不好说,但要说的还是要说  - 深圳:3000未成年人的公民试验
 - 深圳是座农民城  - 另类双城记:上海和香港  - 人生如履薄冰,我们决不下沉,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评论者: rhp0432
    回复:深圳,谁为你坚守?一位21年深龄的守望者的思考
    也走过,也守过,我看不到明天的方向。

         --发表日期:2008/12/27 16:51:29     [来自: 58.60.*.* ]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