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愽士名少吟波,圈内人都说他把中国的学位都读了个遍,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硕士、愽士、博士后以至访问学者,前后读书做学问的时间花去二十多年,四十多岁的他在书桌旁就泡了一半时间,可他并没有混个专家学者的头衔地位,至今仍是个待岗的公务员,仕途也不算太顺,既不是做学问的书呆子,又不是成功的官僚政客人物,至多算个中产阶级人士,还偶尔玩点风花雪月,但认识他的人都说他算是“聪明绝顶”。
在别人的城市怀念家园
少吟波出身寒微,正牌农家子弟,老家江苏盐城,早年曾是我党新四军的盘据要点,很有些革命传统。据说少吟波的老外婆也做过熬鸡汤养伤员的劳军善事,至今祖屋(也就是一间土砖房)门楣上还挂着“光荣人家”的牌匾。但成才后的少博士很少提这些光荣的家族史,他津津乐道的是江浙出风流才子,出师爷,出商贾大户。那些十万大山地域才出土匪、出军阀,他强调苏北地区并非穷山恶水,家乡多的是小桥流水,智者傍于水,他属于智者。
少吟波早慧,虽没有被家长们进行过系统的早期开发教育,却也分别在小学、中学跳过两次级,十七岁便考入深圳大学中文系攻读本科。那时的深大是全国的人才洼地,优秀的教师、学生都涌向特区,很有几位国宝级的大师南下深大担纲任教,北大、清华等一批名校教师充任到各系科,全国体操冠军、一级战斗英雄、不少省市的高考状元都选择了深大就读,光红级一时的电视剧“红楼梦”主角就有好几位在深大深造,你在学生食堂、宿舍、图书馆经常能同时见到好几位国内数得上的名人、明星。
农家子弟出身的少吟波在家乡时也算个少年才子,当年能以高分考上毗邻香港的特区大学在当地也算是一件轰动百里的大事,敲锣打鼓、披红挂绿的欢送不提,乡长还专门亲自上门送来一个大红包,以资奖励。刚入深大的这位江苏盐城学子只能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初哥,完成学业之余靠写几首小诗来排遣乡愁、抒发胸臆。八十年代的深大的社团很兴盛,少吟波参加了一个名为“粤海门”的诗社,诗社社长是当时在深大深造的一位著名的一级战斗英雄,诗社有自已的定期诗刊。少吟波在诗刋上发表了诗歌初作,诗中写到:
河流经过的地方
是我的家园
月亮托起田野时
我承受犁耕的力量
亲人们
定居在土地的中央
朝出暮归
劳动的呼吸
飘满谷粒的芬芳
坐在河流旁
饮水思源
我是农家孩子
手掌上的茧花
在旧日的歌谣中
一辨一辨地开放
…如今人在异乡
在别人的城市怀念家园…
这首略显青涩的小诗,本是少吟波排遣淡淡乡愁的试作,许多年以后,有些评论家把它看作是深圳“离散文学”的代表作,表达了这座新移民城市客居一族的复杂心态。特别是那句“在别人的城市怀念家园”,成了这类文学心态的典型写照,在许多作品中反复引用。
清扫厕所,另类成名
少吟波在深大的崭露头角,一蹴而就为风云人物,不是因为那首成为代表作的诗篇,而是一次默默清扫厕所的课外劳动。
农家子弟出身的他,并没有忘记家乡正在躬身犁耕着的双亲,他有着强烈的自强自立、出人头地的意识。那时的深大在全国首开勤工俭学之风,学校后勤部门的许多工作都不养后勤员工,大部份都分包给了学生管理、学生经营,一律按劳付酬、按效取酬。不但有学生开设的书店、咖啡厅,还有学生管理的商场、歺厅。年少单薄的少吟波竞争不到那些岗位,他一口气包下别人不要的好几座学生宿舍的清扫工作,连同厕所打扫,因此而拿到了不菲的劳动报酬,不但自给有余,还能汇回老家一笔笔不小的汇款。
那日全校开运动会,操场上“加油”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没有申报到竞赛项目的少吟波掂记着当日的清扫工作还没有完成,一个人溜回宿舍闷头清扫起公共厕所。凑巧当日老校长罗征启路过此地,他惊奇地看到这位单瘦的学生挥汗卖力地在独自打扫厕所,上前拿住他询问了一下情况,啥也没说掉头走了。一个星期后的全校中层领导干部会上,罗校长几乎是含着眼泪讲了这个勤工俭学的典型事例,他激动地宣称,少吟波的事迹告诉我们,深大的勤工俭学的路子是对的!深大的改革方向是对的!由此,他作了一个重要决定,深化勤工俭学思路,不单把勤工俭学看成是解决学生费用的权宜之计,还要把勤工俭学当成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立自强的第二课堂。他一古脑把学校部份校办工厂、学校银行(储蓄所)、邮局、食堂等后勤要害部门下放给学生自主经营管理,撤销学校后勤处,成立劳动服务公司,让学生当起了总经理、银行行长、印刷厂长、食堂总管……
还在读大一的少吟波一下成了学校名人,学校重大决策校长都要召开学生听证会,少吟波成了主要参会者,学校重要外事接待、上级视察都要安排少吟波等一帮学生骨干陪同考察、参予介绍,甚至校长本人生日、重要家宴都有少吟波的身影,深大校报上常有他署名的议政文章。深大的校门和进出主干道修建时不成一般的垂直角度关係,有人借此影射深大走的是“歪门邪道”,少吟波为此专门撰文针对性的进行辩驳和论证,题目赫然为“从歪门邪道、离经叛道看深大的改革实验”, 大作甚至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媒体的转载,一时声名鹊起,少吟波俨然成了布衣出身的学生幕僚代表,一举登上了深大早期改革实验的政治舞台……
角逐学生会主席
少年得志的少吟波逐渐滋长了政治野心,不到大二的低年级学生要打破潜规则,参与以往只有高年级学生才有能力和资格角逐的校学生会主席竞选。当年的深大学生会主席一职有两大特点,一是特别地有钱、有权,由于校方对学生政策的特殊倾斜,学生会掌管着所有社团的活动经费和学生企业的人事任免、财务统筹,二是完全由学生自行组团参加竞选,校方不作任何候选人安排和指派。少吟波面临的是完全凭实力较量的开放式竞争,他的校方红人背景起不了太大作用,甚至在竞选中还遭人垢非。他的外埠学生背景使他失去了本校广东籍学生居多的人脉资源,他的大一初哥资历使他普遍不被人看好。
少吟波以“先锋”为名称组织了一个低年级生为主的竞选团,在校方顺利备案后,开展了强势的宣传活动。他这次要“在别人的城市呼风唤雨”,他秘密地筹措到了一大笔来自校外的竞选经费,首先力争弱势群体—--外埠学生和女学生的选票,他试图走情感路线,发挥起家成名的资源优势,每天动用人力,带头把女生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外加每室附送鲜花和宣传单,他给每个外省同学送上一张充值的长途电话卡,取名“乡音共乡情”联谊活动,人气一度扶摇直上。他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是位客家籍毕业班学生,上届竞选中仅以微弱票数屈居第二,此次也是志在必得,借助深圳宝安一带客家人居多的优势和多年聚集的人脉资源,得票数预料将稳超少吟波。情急之下,少吟波违规自印了一批空白选票,叫人作弊填上自己姓名投进了票箱,点票时票数不正常地远超对手,被人查了个正着。少吟波马失前蹄,栽了大跟斗,不但被取消竞选资格,还被通报批评。校长痛心地把他叫到办公室,没有狠狠地训斥,只叹了口气对他说:我错看你了?!
仕途低迷 学业腾飞
少吟波在大学时名声由盛而衰,最后落下些政治阴影而淡出众人视野。
不过他的学业成绩始终优秀,期期班级和年级都排第一。大学时期的后两年他迷上了灯谜和楹联的研究,起因是大三时一位江浙籍民间灯谜艺术家何大师来深大开灯谜讲座,这何大师是浙江温州写当地鼓词词本的民间曲艺家出身,后从工人文化宫的灯谜兴趣小组起步,遍拜国内的灯谜专家,自成灯谜研究大师,影响当代灯谜研究二十年之久。
一次讲座课堂上何大师以宋朝大吏王安石的名谜当场招揭:“目字加两点,不作贝字解,贝字欠两点,不作目字看”,那时的学生只把灯谜讲座当玩物选修,也不求甚解,一时无人能应解这古人的谜底。只见少吟波略思片刻,腾地立起身来便答:老师,我来解!这两谜分别射“贺”、“资”二字,对啵?何大师惊异地看着后排站起的单薄学生,连忙颌首称:对,对!室内一片齐刷刷的目光扫向少吟波,竟把他弄了个脸红。
从此少吟波成了何大师的忘年之交,一直书来信往切磋灯谜艺术。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不久,少吟波便报考了中山大学的中国文学史研究生,专攻灯谜研究。其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即为‘中国灯谜历代大家评析’,那位江浙籍的近代灯谜大师自然成了他的重点研究对象,其评点赞曰:百年虎坛(谜坛俗称虎坛),留下先生深深足迹。他的谜学造诣与贡献正应了他额头上数道深深的印痕,其状乃似虎,其人乃“虎王”。
少吟波毕业后的工作安排在文化局分管群众文化的部门,这不是一个权利部门,事情杂乱而又不显政绩,他一度情绪低迷,认为大学时的阴影将笼罩一辈子,仕途无望。他的灯谜专长倒是深受许多社区和企业搞节日活动欢迎,他编的灯谜遍布深圳的大小迎春联谊会场,他光临活动现场时经常被一些精明的小朋友拖住衣角索要谜底,他看到了自己在社会上的新价值,工作开始勤奋,各大媒体也开始关注他这位特区罕见的年轻灯谜专家。不过研究灯谜始终不能成就大学问、大事业,毕竟灯谜艺术没有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文化。他在职研究生毕业后又接着攻愽,主修中国哲学史。少有的刻苦和勤奋使他成为深大本科生中第一个获愽士学位的人,再一次成为深大学子中的姣姣者。
说起来,还是他对灯谜艺术的深刻研究引起了国外学术机构的注意,二零零零年时,他受美国波士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邀请,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这时他才发现,他已站到了一个国内灯谜学的至高点,正是他在这方面的几本专著,填补了国内系统发掘、整理灯谜这一几乎失传的民间艺术的空白。他在接受波士顿电视台专访时骄傲地宣称:中国的文化浩瀚无边,光我的小小的一支灯谜学研究作品,就可以摆上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书架,中国当代文学大师们众多的洋洋大作,值得世界文化界重新审视……
义气书生再入歧途
确实来看,少吟波研究的灯谜学在国内文化界、学术界并无多大影响,回国后的少吟波依然干起了他的群众文化工作,行政级别只能算个副科级,这期间他的同期毕业生早已混到了副处、正处,而且职位的含金量都很高。当然,他的高学历,他的工作勤奋已经引起了主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也想给他换个部门作重点培养,可是,他又出了次政治事故。
事情由一次评选文明市民的活动引起。这种评选荣誉度很高,以至有些企业家也想钻进去当选。候选人名单公布后要由市民投票。此时一位神秘的老朋友找上了他,请他利用他在社区和企业的人脉关系帮他拉拉选票。提起拉选票少吟波就心有余悸,但他又不能拒绝这位曾经有恩于他的老乡。这老乡十多年前只是在深圳打拼的小歺馆老板,现在看来也就是十来个平方的快餐店,当时少吟波踌躇满志要竞选学生会主席,这小老板还是主赞助商,现在已是一家餐饮连锁机构的大老板。钞票赚多了就想赚名气,这是一些发迹了的老板们的共同心愿,少吟波不能做忘恩负义之人,何况坏了名声传到老家更是大事了。
少吟波利用职权开始卖力地深入各基层单独宣传这位企业家,甚至自印了一些宣传单到处散发,做这些工作他当然轻车熟路,似乎为那位老乡揽了不少选票。这位谜语专家为那位候选人提前揭开了谜底,小老板果然高票当选文明市民,只是拉票方式不算文明,涉嫌违规。
当下有关组织部门正在考察少吟波同志,已列入重点培养、提拔对象。这其中一定有政治对手虎视眈眈,也就趁机把少吟波拉票贿选给举报了,证据就是那些未按统一宣传口径自行印刷散发的拉票材料。少吟波这回俯首就擒,他也不为自己作解释辨白,虽然贿选的事儿是别人干的,他似乎也有预感要出事,一种事物的惯性就把他深深卷了进去,他又栽了个大跟斗。培养提拔的事就不用提了,还背上了处分,还得进档案。更为倒霉的是,他待岗了,不能为群众活动编谜语了,美其名曰“离岗学习”。庆幸的是,领导指派他去清华大学进修学习,他终于可以安放上一张安静的桌子,好好学习。
多少天后,少吟波在北京无聊时给友人发来些顺口溜短信息,多少有些灰暗:夜幕降临后,我们的身边是这样的:有喝的、有碰的、三拳两脚玩命的;有喊的、有唱的、抓着话筒不放的;有胡的、有杠的、每圈都有进帐的;揑脚的、搓背的、按摩按到裸睡的;谈情的、说爱的、地上搂着乱踹的;狂欢的、作案的、满街都是乱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