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很快,呙中校因为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一举成名的时候已经是四年多前的事情了。人一出名,在哪里呆就变得很重要,不象阿狗阿猫普通人在哪里谋生都无所谓,最多笼而统之,或作为稀缺民工被招徕,或作为讨厌的盲流被驱赶,就象呙中校出名以前一样。不过“我为伊狂”了一把之后,呙中校就不同了,首先是原来的工作没了,失业隐居了好长一段时间,引来大众广泛关注。别城如青岛,如广州,如上海,据说就曾伸过来橄榄枝,招惹这个不知道是抛弃了深圳的人还是被深圳抛弃了的人。那哪成呢?深圳人自然要慰留,热情如百仕达者,就给呙先生提供了一个待遇不菲的高等职位。这个职位,呙先生接受起来多少有些被动,作为文人、思想者,他还是中意超越具体企业层面的工作。所以一年多以后,呙中校就主动选择跨越深圳河,到香港一著名传播机构任职了。
离开深圳,香港几乎是呙中校唯一可以选择的选择,假如不考虑出国的话。
原因很简单:呙中校连深圳都要抛弃,那国内就没有哪座城市他抛舍不下了!
当年许多抛弃深圳去上海的人,最近出现了回流热。而呙中校在香港的日子日见滋润。《深圳简单 香港轻松》一文自述了呙在香港生活的如鱼得水,足以左证呙先生选择香港的英明正确——
“我第一次到香港时,这个城市如此简单。那是我第一次出境,而且是一个人,但是整个旅程非常顺利。香港满街的繁体字没有让我感到繁复,而是感到非常的熟悉和亲切——与香港电影上的景象一模一样啊,而香港电影早已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对香港怎会陌生?
“一直不断有人问我:在香港感觉怎样?与深圳有什么区别?内地人问,香港人也问。我就告诉他或她,简单。就深圳和香港这对双子城而言,人们从生活上作的比较更多,而轻松和简单大体能概言之。在中国的城市比较中,香港是与上海并称双子城的,这是由香港的历史空间所形成的,而香港与深圳的关系则是因地理空间所决定,而且是近二十年的事情。
“在香港人际关系也很简单,公司里各做各事,下班后各忙各的。深圳在这点上有点类似香港。香港对劳工的保护非常严格,公司会把受聘者的工资待遇算得清清楚楚,受聘者不须担心公司在这上面玩“花招”,当然也要承担即时报税的义务。同事之间出去聚餐也多是AA制,彼此不欠人情。在香港,这些规则或受法律强制,或是人们共同约定形成,你只要不违背这些规则,充分尊重他人和公共的权益,生活也就那么简单,你也就可以充分享受自由之港的自由。这是香港精神的真谛所在。
“尽管香港的生活成本很高,但是香港可以以其简单明确,使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更轻松地生活。因此,当有人问我:如果你有在深圳和香港生活的两个机会,你会选择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香港。”
选择香港,也就是选择了真正的国际化。上海也是中国国际化的桥头堡,而香港已然是国际社会的一部分。呙先生就是通过香港来扩张视野,观望全球的。他的特稿《我们到底相信什么》,不是编在《双城记》,而是作为《大眼界》的头条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