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深圳市民自费10万元包版面做专题,
就是为了敦请深圳人看看这些香港细节——
小细节 大市民
——奉先生自费10万元的奉献
文/东和
离香港回归10周年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们几个朋友在深圳中心书城的紫苑茶馆小坐。席间的话题,除了房价和股票,自然也涉及到了香港。新近在股市和房市上小有斩获的朋友议论起香港来颇有些不以为然。
“香港还有什么?过不了几年,深圳就全面超过香港了。”
类似的观点我在新富裕起来的深圳中产阶级中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到,就象几年前,我们的耳边总时常响起上海人对香港的不屑之论。
我虽然也对近年来香港人在深港合作方面的傲慢与偏见颇有微词,但是绝对不敢轻言深圳超过香港,更不敢说全面超越。我学究气地提起了城市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还把金心异发表在因特虎论坛上的“两只乳房”的譬喻贩卖了一回:深圳光吸吮香港的经济乳汁是不够的,还要吸吮香港另一只乳房的乳汁:城市治理与社会文明。
大家哈哈一笑,各自散去。因为工作关系常在深港间行走的奉先生却余兴未尽,邀我去“金逗号”洗脚,一边泡中药,一边侃香港。末了,建议《深圳青年》把我们聊的内容登一登。
“好啊,好啊,那太好了!”我敷衍着。
第二天上午九点,奉先生的电话打到我的办公室:“昨晚的内容好不好整理?还要不要去香港采访?采访线索我还可以提供一些,有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一起去实地体验。你看费用多少?我来出。”
看他较了真,我也认真评估了一下香港专题的发表意义,跟杂志社同事交换了一下意见,又跟奉先生约谈了一回。为确证奉先生的善意,还正式签署了广告合约。杂志社起草的合约,奉先生只加了一条意见:杂志发表时不用出现奉先生的名字和照片。问他原因,答曰:普通市民一个,称奉先生就好了;形象平庸,不上相,怕影响版面效果。
这就是本期《深圳青年》中旬刊特别专题《小细节 大市民》的出笼背景。
从城市细节 看香港文明
——根据奉先生洗脚屋里的谈话整理
1、 自觉排队。无论在什么环境,有3人以上等候,自觉排队。尊重他人、尊重秩序、尊重时间与效率,这是香港市民公共意识的体现。
2、 电梯里的风度。进电梯时为后来者挡一下电梯门,出电梯前先替电梯里的人按下关闭键,这是香港现代版的绅士风度。
3、 右站左行。上下扶手电梯,自觉靠右站,在左边留出通道让给有急事的人行走。为异常留出空间,社会才能保持正常。
4、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抽烟。声音和烟雾是模糊的,但是对他人权利和习惯的尊重不能因此也变得模糊。
5、 预约并且守约。一个复杂而有效率的社会是需要这样的好习惯的。
6、 不向执法者乞怜。多讲理,少求情,尤其不能乞求执法者怜悯。一个自立的人首先是一个有担当的人,触犯法律就要勇于承担法律后果,向执法者乞怜不仅有违市民人格,同时还涉嫌妨碍司法。
7、 不故意钻法律的空子。任何法律都有疏漏,一个城市真正令人景仰的,往往不是市民想做什么,而是市民坚持不做什么。
8、 注意自己以及自己周边环境的卫生。各人自扫门前雪,比老是指责别人的污点更重要。
9、 把做义工当成习惯。并非只有参加了义工组织才可以做义工,耐心地为陌生的旅游者指点路径比任何形象宣传都来得温暖人心。
10、 遵守公告。香港公共场合的公益广告、公众提示往往多于商业广告。市民严格遵守公共场所的管理秩序和办事程序,否则个人要受罚,社会秩序也会被破坏。
深圳人眼里的香港细节
——《深圳青年》杂志特派记者根据奉先生的指引采撷
文/玩子 特约摄影/单增辉
爱一个城市,仅仅爱它的高楼和商店是远远不够的。逼仄却繁华的香港,其实最好的地方,是有完善且人性的管理。只是这些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细节,总容易被繁华晃花眼的人们所忽略。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要考察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需要下一场大雨,因为这样才能看到这个城市的交通、排水等等的真面目。我们到香港时,正下着雨,我担心我的高跟鞋,走一圈下来发现龙应台说得很对,这是个发达的城市,街面湿漉但没有积水,我可以很放心地行走。就这样,我们带着镜头,走路、打的、坐渡轮、上地铁、转巴士,如辛勤的蜜蜂般,一路采颉这个城市让人心动的小细节,看得越多,越发觉出这个城市的侠骨柔情。
凡墙皆告示
我们从皇岗口岸出,落马洲入。落马洲入境处几乎凡墙皆告示,大大小小的复印纸填满每面墙,白纸黑字提醒过境者“香港烟酒免税规定”“携带兰花须持许可证”等入境规定。后来发现香港人真的极爱贴告示,地铁、巴士甚至厕所,都能看到一些小纸片,没有精美的装裱制作,简单的A4纸,简单的语言,却体现了一个社会公众服务体系的完善健全。
无处不排队
早知道香港人爱排队,从进入落马洲开始,我们就知道,这一路,有得我们排的了。乘车、吃饭、过马路,洗手、买票、乘电梯,取款、付钱、等座位……凡3人以上,都要排队。香港人排队是无声无息、若即若离、温文尔雅的。据说他们排队有“四不”原则:不贴身、不越线、不扎堆、不穿越。也就是说排队时,前后之间一般保持半米距离;有划线的地方决不越线,特别是有黄线的地方;任何队伍都是一路纵队,不会让后来人不知道应该跟在谁后面;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在排队的两人中间横穿过去。
香港人排队,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他们相信掌握资源分配的人会照顾到排在最后的那个人。如邮局下午四点半关门,但只要你是在四点半前进入邮局,你就一定可以获得服务,邮局的工作人员无论怎样加班加点也得把剩下的人服务完,还要把预计等候时间告诉排队的人;如不能满足“排在最后的人”,这时就要做好“截龙”的工作,在排队人数一旦超出供应量时就要警告新来的人可能不会获得分配,甚至阻止他们排队。
此处全面禁烟
从2007年元旦零时起,香港在绝大部分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违例吸烟人士最高可判罚款5000港元。马家辉和梁文道,在禁烟日前一天,走进尚未禁烟的餐厅,以在一起抽最后一次烟对“小白棍”表示“哀悼”。在这一天后,即使是在有帐篷、太阳伞或天花板的户外茶座,如果四周的围封程度超过各边面积的一半,仍然属于室内,不可吸烟。幸好香港每相隔几个路口就总有一个垃圾桶,因为顶端带有金属烟灰缸,那里就成为烟民聚集地,在铜锣湾我们一路上看到不少这种 “打边炉” 式的烟民聚会。
关于是否全面禁烟,经过5年讨论,开过57次立法会议,民间更是争论不休。在动议未上升到法律层面时,可以质疑,可以讨论,可一旦通过成为法律,则人人遵守。
上下楼梯靠右站
这早已是香港人走路的习惯,右站左行,给有急事的人让出通道。
电梯里的风度
在香港坐电梯,多次看到走出电梯的人会在离开电梯的刹那按下关闭键,为电梯里的人提供方便。走出电梯时,在门口的男士会挡着电梯门,摆摆手示意LADY FIRST。这是现代社会的绅士风度,不过在深圳男女公平习惯了,突然遭此礼遇,我还是有点受宠若惊。
公益广告多
地铁最为突出,扶梯两边基本以公益广告为主。内容五花八门,教导人善待动物,关爱老人,夫妻间要忍让等等。不用再被“你好我也好”的广告轰炸,人也觉得心地纯正了。
打扫卫生成习惯
去了香港,才明白“干净”在这个城市的含义。商店不论大小都很整洁干净,清晨在路上走走就会发现,每家店铺前都有人在擦拭玻璃,打扫店面。街道也是一样。香港的街道非常干净,环卫工人一般是用高压水冲刷街面,每一个砖缝他们都不会放过,他们手中的小铲子就是专门用来抠挖砖缝里的脏物。我伸手拂拭了一下路边防护栏,没有一丝灰尘,也没有油腻感,只有清洁剂擦洗后的爽手。
香港养狗的人很多,居民区的街上经常有人遛狗,狗的主人手里大都一张报纸、一个小刷子及一个装满消毒液体的小瓶子。报纸用来大便,消毒液和刷子用来洗狗小便过的地方。有关机构还设置了沙坑供狗小便,狗粪便收集箱也能很容易找到。
幸福的香港鸟
在香港经常可看到鸽子、麻雀等,不怕人,你走你的,我走我的。有人会带上面包揉碎了撒地面,它们就大摇大摆过来吃。鸟这么多,也没见鸟粪,基本上鸟儿的吃喝拉撒都有人管了,在物价这么高的地方,它们过得还挺逍遥。
垃圾分类投放
香港的垃圾桶又粗又大,口也大,非常实用。香港的垃圾收集有严格规定,环卫工人每天要收6次垃圾。1999年约克飓风袭港时,新闻报道说有一个垃圾桶被风吹起坠落在天桥下后,食环署更增加规定,要求每逢天文台发出8号风球前,员工要把垃圾桶捆绑好,以免被吹走。在垃圾投放方面也有详细说明,不仅垃圾桶上明白注明“塑料”“金属”等分类,还要求投放垃圾的袋子要封口;不允许直接向垃圾桶里吐痰等。随地乱吐痰,罚款1500块港币。
免费的旅游地图
旅游地图在香港是免费的,在国际机场、天星码头甚至罗湖的入境处大堂等都有陈列。地图有简体中文及英文版本,并且更新速度很快,有新增加的旅游活动或节日安排地图上马上会反映出来。在天星码头的旅客咨询服务中心,我们提出拍照要求,主管很热情,跟我们交换名片,马上过去整理已经很整齐的陈列架。
体贴的靠背
在天星码头坐小轮去中环,票价3块2。小轮很朴素,上去后发现上面长椅的靠背是活动的,可以往两个方向灵活转换。这个小小的设计真的很体贴,可以避免倒坐,想面对面说话把靠背扳过去就是。
一人一BELL
香港公交车在每排座位前都设有一个BELL,乘客一伸手就够得着,不用扯着脖子喊“司机我要下车!”
弱者关怀
在香港,马路设置发声交通灯,绿灯时会发出急促的“嗒嗒”声;交通灯柱上配有“视障人士辅助设置”;商场前的柱子低矮处设有通话器,按下按钮就可以直接跟商场人员通话寻求指引或帮助;即使在一个社区公园,我们也发现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厕所。
车让行人
跟深圳人躲车不同,香港过马路时司机会很礼貌地向行人挥挥手,让行人先行。在斑马线上,会有大大的“望左”“望右”提醒行人注意过往车辆。这是汽车时代的伦理道德。你的汽车尾气行人都忍受了,为什么你不能稍安毋躁,让行人优先一下?
热情的香港人
这张地图是路边小店的老板画的。我们问他附近的教堂怎么走,他跟我们解释了半天后索性拿起笔画了这张地图,因为忘了紫荆酒楼的“荆”字怎么写,写了个“京”字代替还跟我们说“SORRY”。香港人都很热情,这一路上问路没碰过钉子,他们大都会听普通话,有不会听的,会拿出纸笔让你写下,然后带你去。耐心地为陌生的旅游者指点路径比任何形象宣传都来得温暖人心。这张地图,我决定保存着。
皇后大道中
终于见到这条著名的马路,跟深南大道比,就是一“胡同”。不过香港的路牌标识非常明晰,左边是几号到几号,右边是几号到几号,都标注在上。
兰桂坊敬业的奶茶大叔
那么有名的夜猫子胜地兰桂坊,其实就是跟中环德己立街连接的两段小斜路。每间餐厅都不大,但特色都很鲜明。中餐吃的是马来西亚菜,做蛋饼的师傅就在我们旁边甩饼,目光相接时,会满脸堆笑冲你猛点头,很快乐的样子。大叔还会表演拉奶茶,360度旋转拉奶茶,一滴都不会倒出来,见有人拍照他会很配合地多转几圈。每天不停地重复同样的工作,但是他很投入,看不出一丝不耐烦。香港人的敬业是有名的,比如迪斯尼乐园,开业这么久,他们仍然能够热情饱满声情并茂地演绎自己的角色;在电器行,那么多产品,可无论你问到哪一款,服务人员都能帮你解释得非常明晰;在商行,售货小姐伺候你试了20条裤子最后你只买了双袜子看到的还是笑脸……就这样,刘德华还天天在广告里说“今时今日甘样的服务态度系唔够架!”
“雷锋”在香港当阿SIR
一路都很顺利,但是从中环坐地铁去铜锣湾时,刚上地铁就发现自己少了一个小包。里面有我的香港通行证、信用卡、身份证、还有所有的现金!我知道惹大麻烦了!我们回头找遍了中环地铁站,没有。绝望之际,我找到了香港警察。一位警长马上派三位警察陪我到我到过的所有地方找了一遍,还是一无所获。回到办公室,他们开始帮我联系有关机构协助我办理补发通行证的事,但是最少需要三天时间,可我周六就必须返回深圳。何警官、蔡警官还有另外两名警员还在不停地帮我打电话与其他警员联系寻找。终于,在大约2个小时后,有一个警员报告说有一个皮包刚刚被交上来。何、蔡等三位警察马上陪我过去找那个警员,果然是我的皮包,里面分文未少!以前一直感叹雷锋不见了,原来是跑到香港当警察去了!
收集并传播香港的文明细节,无非是希望我们深圳逐渐也能营造出这么一种文明的社会氛围,最低限度,到了香港或者国外能够入乡随俗,让人改变对中国人素质差的印象,大家一起把脸从外面捡回来。
附:
香港人最不能忍受的大陆游客十种行为
1、 随处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
2、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
3、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
4、 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扎堆吵闹;
5、 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6、 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跷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
7、 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8、 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
9、 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
10、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小便宜,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