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要承认:试验田里的深圳人又走对了,2006年深圳人赚得最多!
2006,津京沪深四城亲历记
● 佚名
我的2006年,经历是非常的戏剧!
在这一年里,我分别在天津、北京、上海、深圳这四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生活。而这四个城市均有不同的发展主题和时代要求。这四地的市民也有着不同的话题以及思维意识。
2006年的上半年,我在天津。估计很多第一次到天津的人都会失望,这里比想象中还要落后。天津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大家最熟悉的霍元甲、精武门以及狗不理包子均出自这个城市。
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城市英雄霍元甲曾经把外国人打得落花流水、满地找牙齿的原因,现在的天津市民一点都不崇洋媚外:在这个城市里很难感觉到一些国际流行的元素。
2006年,天津最热门的话题是:“戴相龙来当市长后,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他原来可是财神爷(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他给我们引来资金开发滨海新区了。”
所以,天津人民在满怀信心的期待他们的明天!
2006年9月,我来到了北京。此时的北京正在“全民皆兵”地准备着2008年奥运会。而“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似乎正是为北京市民量身定做的:饱受沙尘暴侵害的市民太渴望看到“绿色”了,这需要把北京的每一寸土地都修理一遍。人文奥运就是通过宣传教育,让市民把“你丫的”、“傻B”之类的问候语改成“您好吗“或者“谢谢”。
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人,总有一股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总爱站在“紫禁城”的角度看问题:王朝都可以瞬间瓦解,我们又何必去苦苦追逐蝇头小利呢?
北京人在热火朝天的准备着奥运会,他们期待着借奥运会来征服全世界!
2006年11月,我来到了上海。此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正被立案调查,上海的房价也正在下降。这两件大事中的任何一件,都足够考验上海市民的心理承受能力,更何况是两件一起来?公认是“肚量小”的上海人,平常连白菜上涨5分钱也要唠叨半天,现在有足够的谈资让他们唠叨到明年了。
其实,上海是最得天独厚的城市!也是发展最快、最漂亮的城市!这里气候宜人,但这里的男人比女人扭捏,这里的女人比男人强势,使得这座城市少了锋芒,而不够完美。于是很多人就感慨:要换成广东人或者湖南人来经营这个城市,那上海不飞起来才怪。
上海人在消化着,因为上海人只适合“精粮”。
2007年1月,我来到了深圳。早在1979年春天,邓爷爷就在南海边划了一个圈,并赋予“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美称。于是“敢吃第一只螃蟹”就成了深圳人的个性。“干得好不如干得早”适用于很多行业,尤其是股票市场。深受近邻香港的影响,深圳人一直是全国最会投资理财的市民。
2006年下半年,静悄悄的,中国楼市开始下挫,股市却开始触底井喷。在这新的一轮游戏当中,深圳人又抢得了先机。
初到深圳的人都会奇怪:这里几乎每家银行营业大厅都设有理财专柜,专业的理财顾问会很主动的向顾客推销股票与基金,虽然有时候大家觉得他们很烦。
而同期上海的银行营业大厅,只有保险公司设专柜。他们都向市民卖力推销保险,市民对保险的喜爱,却又衬托出上海人“怕死“的个性。而深圳的爆发户却会对保险推销员破口大骂:老子死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还买什么保险啊?
同期北京的银行营业大厅,却在大力叫卖国债以及奥运纪念币。
同期天津的银行营业大厅,却空荡得连保安都难找的到。
当你在深圳看到,很多不认识字的老爷爷、老奶奶把养老金都投入到股票或者基金,因赚得盘满钵满而眉开眼笑的时候,你必须要承认:试验田里的深圳人又走对了,2006年深圳人赚得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