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中国人对现代城市文明的想象力所能抵达的边疆,就是深圳。它是中国本土制造的迪士尼、好莱坞和城市麦加。它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相比同样建于20世纪的新城市巴西利亚,它更有资格进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深圳根本就不是一座自然生长的城市,而是一座基因城市——基于国家战略,它在25年前获得了准生证,并被赋予特殊待遇和特殊使命,去实验中国基因和世界基因的强行嫁接。
天时是国家意志下的改革开放战略,地利是它毗邻经济起飞的香港和自身无足轻重得即便失败也不伤筋动骨,人和是主事者以拓荒牛精神大胆改革——实验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不出十年,一个除了地利几乎是一张白纸的渔村,迅速成为中国城市的优等生,令所有的大城和有千年根基的中国城市显得落伍并自惭形秽。上亿中国人投奔此地见世面或展拳脚,其中有1千多万人留了下来,引以为家。
与深圳先后获得准生证的基因城市小组中,还有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但所有基因城市之中,唯独深圳家底最薄,也唯独深圳成为了奇迹。它有过“深圳速度”,有过“时间就是金钱”的新价值观,有过比千年古迹还受欢迎的人工景点,有过亚洲第一高楼,有过中国第一景观大道,有过最活跃的股市,有过一夜暴富的“常事”,有过最容易的创业平台,有过最多的外资和出口创汇,有过中国所有省份人群的慕名投奔,有过最前沿的城市发展创举和制度创新,甚至差一点还发行了深圳货币——基因城市的命运是:要么成为英雄,要么成为烈士。深圳很幸运,它成了众望所归的城市偶像。它源源不断地向全国输出新观念、新经验和新生活方式。
整个中国都很幸运,因为藉此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心。那些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体制积习的城市,在取经之后,消化了深圳的经验,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并在不同层面超越了深圳。
一个本为实验而生的基因城市,在其特殊使命已经完成之后,还有无必要继续赋予特殊待遇和特殊名分?事实上有人认为,在1993年,深圳的特殊使命已经终结。接下来,深圳应该就地转化为普通城市,还是主动要求延续原有的或主动承担新的特殊使命?国家战略中没有新的特殊使命发出,特殊使命陆续指向了上海浦东、西部、东北和中部。一向“敢闯敢创、敢为天下先”的深圳是不甘于转化为普通城市的,市民意识被唤醒的深圳人也不甘心,何况深圳的经济还在惯性地获得高速的增长,城市文明和生活品质还在提升。
深圳对直辖有期待,但没有回音;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降级;深圳证交所一度停发新股;深圳提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但上海获得更多国家政策倾斜;广东省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提出深圳应向广东省级财政上缴地税;深圳提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之后又自动推迟;深圳获得的众多国际奖项,国内城市也陆续获得;深圳提出园林式花园式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定位,包括高科技城市、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高品位的文化和生态城市,但这些同时也是国内发达城市的目标,并非深圳的特殊之处;深圳还提出成为全国中小企业融资天堂、历史文化名城、IT制造业中心、中国设计之都、钢琴之城、中国动漫基地,这些不错的城市前途离普通城市渐行渐近,离特区使命渐行渐远。
在另一方面,深圳也越来越像是一座既得利益者的城市,与兄弟城市合作有间,对外来者不宽容,一些政府作为使城市具有封闭性。它越来越像是户籍人口的、有产阶层的、消费者的深圳,而非中国的、外来者的、所有人的深圳。
除了少数几个城市是世界的中心,世上其它城市最终都摆脱不了沦为普通城市的命运。
不认命的深圳亦然,它连香港也逾越不了。在今天的全国战略格局之中,深圳的角色远比它自我想象的要轻。也许深圳最终会如愿以偿成了一座国际化都市,但也只是一座普通的国际化都市,繁荣,富庶,有特点,但非中心或宠儿。“效益深圳”可以超越“速度深圳”,“深圳创造”可以取代“深圳加工”,香港的法治体系也可以学习,但当年那座身负特殊使命和特殊待遇的基因城市,一去不复返。发达的城市,普通的深圳。但如呙中校所说,仰仗自下而上的强烈要求,能让深圳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