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看深圳如何推动创业
作者:虎友推荐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深商精神 ,      2008/12/22 8:59:12 点击3234次

正当上海这座城市深入思考自身的创业文化之时,一个消息传来:2008年6月2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深圳,这座领跑中国改革的城市,又一次获得了战略转折的先机。几年前还困惑于“特区不特”、为制造企业外迁烦恼的深圳,新的发展轮廓已经显现:目前,深圳高新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4%,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6%,这两个百分比均位居全国各城市首位。高新产业,已成为深圳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

  深圳产业升级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一大批新型的创业者———在深圳市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0%.深圳的自主创新还有另外4个著名的90%: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

  行走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路的深圳,其为推动创业所作的种种尝试,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如美国《时代》周刊在其题为《深圳的诞生与再度辉煌》的一文中写道:“深圳今天面对的转型问题,整个中国经济也将遇到……深圳的转型或许将再次给整个中国提供答案。”记者在深圳调研一周寻找答案,所睹几个细节印象深刻。

  “一本书”,整合政策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政府该做什么?采访之前,记者曾在网络上浏览,试图寻找深圳与众不同的优惠政策。找来找去,并无太多“特色”:“海归”办高科技企业,可获得启动经费10-15万元;投资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建设期可享受贷款贴息;创新型人才和海外留学人才可办理居住证……与各地的政策似乎大同小异。

  但一本政策书,却令记者窥见了“深圳特色”。这本书厚达991页,名为《深圳科技和信息化政策法规》,由深圳科技与信息局编,装帧非常简单,封底印着:工本费20元。书中主要内容分为科技政策法规和信息化政策法规两部分,各有市委文件、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四方面,共112项,还附有国家和广东省的科技和信息化政策共38项。

  一书在手,政策全知!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他们的一大苦楚就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来自政府各个部门的政策,而在深圳,这一创业“成本”被尽可能降至最低———20元。透明的政策公布,平等的服务理念,深圳科技和信息局副局长陆健的介绍加深了记者的印象:如有新政策出台,《深圳科技和信息化政策法规》还会定期更新。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作者徐明天认为,政府的理念与深圳的创业文化有关,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深圳有着根深蒂固的草根创业传统。“万科的董事长王石,当年在深圳就是靠倒卖玉米赚了‘第一桶金’,深圳式的创业是,不管你来自哪里,出身什么,学历如何,成不成功,都由市场说了算,政府不是决定力量。”

  在创业政策上,深圳市政府顺应了城市文化,选择“把市场的归于市场”,比如公务员退出各类研发基金的项目评审,引入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中介机构参与科技资源配置。“政府的功能是服务,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陆健说。

  这种服务意识下,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封闭和分割被打破了。在这本书中,不仅能找到《深圳市科技贷款贴息计划操作规程》这类科信局的“份内事”,也能找到深圳市中院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意见》、检察院的《保护企业科技创新实施意见》、海关的《支持自主创新配套措施》、出入境检疫局的《支持自主创新实施意见》……这归功于2006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这份题为《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的文件出台后,深圳市19个部门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制定了20个配套政策,即“1+20”政策。

  仔细阅读这些政策,不难发现其操作性都很强。陆健介绍,政策制定之初,大家就形成共识:不搞宣言口号,而是根据自身政策资源和资金资源在操作层面制定;政策的解释权、执行权在部门;一经发布,保证马上就可以得到兑现和落实。

  “以后我们还将不断增加配套政策,可能是1+22,1+23……”陆健介绍,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政策体系将是“1+n”,随着政策研究的不断深化,“n”将不断增加,形成一个“政策链”。

  “一张图”,引导产业

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张克科的办公室,记者被一张“数字电视联络图”吸引。图上按产业链的分工,把深圳有关企业划分为8大产业集群,每一产业群都标注了重点企业:如新型显示器件集群,重点企业有华映显示、富士康等;机顶盒,重点企业有同洲电子、创维数字技术、九洲信息技术等;接收机,重点企业有康佳、创维、TCL……

 

  50多岁的张克科在深圳高新产业界工作多年,是坚定的“市场派”:“深圳对创业者最具吸引力的不是什么政策,而是完善的产业链,尤其是在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后。”

  这种看法得到了创业者的认同。普联技术有限公司是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家用无线路由器生产厂家,总经理赵佳兴的创业之路始于上海,最终却把企业和家都安在了深圳。“这里找一块IC,两个星期就够了,但在别的地方可能要两个月。”赵佳兴说,高科技行业竞争激烈,拼的不外乎谁成本更低,推出新产品更快。

  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言,产业链决非政府规划出来的。深圳的产业链大多从“前店后工厂”发展并壮大,是市场配置的结果,不过市场也有弱点,主要表现为恶性竞争,打价格战。“对产业链进行梳理和分析,提供整体的宏观战略服务,这是政府的责任。”张克科认为。

  “数字电视联络图”就这样应运而生。2003年,这张图上尚只有5个产业集群,作为全国3个数字电视实验试点城市之一,深圳数字电视产业在5年内拥有了国内实力最强的研发力量和最强的产业集群。从这张图上也可以看出,深圳数字电视目前还有多个瓶颈要突破,比如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的成像等关键器件还主要依靠进口,“这就为政府今后科技资源的配置提供了参考。”张克科说。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恒春同样意识到强化产业链的重要性。“深圳目前正处在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关口,对政府而言,超前布局至关重要,”张恒春说,传统科技园对企业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公共平台上,比如,政府出钱做好“三通一平”、提供税收优惠等,但现在,构建产业空间体系成为高新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把资源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比如我们的创业引导资金,对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行业就有所倾斜。”

  “要强调的是,政府引导的是产业,而不是企业。”深圳集成电路基地副主任周生明说,每年产业调查,他总会发现一两个以前没听说过、但该年度销售额惊人的“大企业”,“市场变化很快,默默无闻的企业,可能一下子变成了行业翘楚。所以那些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只要能生存,政府就应该支持,而不应该从技术或管理层面判断,谁有资格在深圳存在。”

  “一幢楼”,输入人才

  深圳与上海在创业文化上有什么区别?高新办主任张恒春回答这个问题时提到一本书:《地区优势:硅谷与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从自由高频的人员流动、野心勃勃的创业欲望、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上说,深圳确实更像硅谷。而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也大大提升了深圳“中国硅谷”的想像空间。

  但要成为硅谷,深圳有不容回避的“软肋”:这座城市至今只有一所在国内排不上号的地方大学,随着内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崛起,改革开放之初“孔雀东南飞”带来的人才红利时代,也正在无情地离深圳而去。2007年深圳市人事局发布《深圳市人才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深圳人才市场供需比为1:1.08,求职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人才的缺失,长久下去将对企业的创新能力造成伤害,对作为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来说,更是缺乏了打造公共技术平台的源动力。为解决这个问题,1999年,深圳虚拟大学园成立。不过,所谓的大学园,很长时间只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区的一栋大楼,建筑总面积才1.5万平方米。

  这个“无中生有”的创举曾引起“做秀”之议,但至今,高新区虚拟大学园已引入51家国内外大学入驻。截至2007年,累计培养各类专业人员82170人,孵化企业415家,获得专利155项,被认定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当记者踏进虚拟大学园的大楼时,周围正在大兴土木———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产业化基地大楼都在火热建设中。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首席代表陈绮东还在工地装了个摄像头,以便随时监控建设进度。“刚来时我们是有顾虑的,但没想到深圳政府的服务如此高效、专业。”陈绮东说,深圳市政府为大学和企业建立了经常性的信息沟通,大学可以向企业提供实习生,为企业提供培训课程,到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等,园区内还定期开官产学研洽谈会,为大学的技术找“买家”。目前,香港科大有6家公司在虚拟大学园孵化成功,还与中兴、富士通等企业合作开发了项目。“我们对这里的发展很有信心,所以拿出钱来盖楼。”陈绮东说。

 

  虚拟大学园之后,2004年“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内设立,包括英国西南英格兰地区发展局、匈牙利技术中心等31家海外机构入驻,至今已为深圳引进了73个企业和项目。

  在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看来,虚拟大学园和国际商务平台从全球“引智”所办的研发机构,与重在基础研究的传统大学和科研院所相比,显然更强调技术实用主义。“从正统的观点看,有些剑走偏锋。但深圳就是这样一个市场化生存的城市,这也是其创新力的来源。”

  “一条路”,畅通融资

  沪深股市近期大挫,创业板迟迟未推出,但在深圳,“上市”仍然是最能引起企业兴趣的话题。

  “目前还是等待时机,希望能在创业板上市。”芯邦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张华龙说。作为全球最大的U盘闪存控制芯片供货商,芯邦放弃了在纳斯达克或香港红筹上市,转投创业板。像芯邦这样苦候创业板的种子队企业,深圳有1100家。

  而想让“技术创新”单轮驱动变为“技术创新+资本市场”双轮驱动的,不光只有企业,还有政府。

  2005年底,在深圳市政府支持下,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规划了“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引导和支持创新型中小型企业,走“股改+托管+私募→成长+上市”的发展路径。其中,进入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制公司的企业,将获得政府资助10万元,进入上市辅导的企业可获得100万元,上市企业可获得100万元,在深交所上市的再补助100万元,企业可累计申请资助,最高资助额310万元。基本覆盖企业上市前的费用,将企业上市成本降为零。

  “上市当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最好的路径,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即使企业上市暂时受挫,也不至于在等待的过程中受困于资金,企业可以通过一轮或几轮面向合格投资人的股权私募,解决融资问题,更重要的是,‘路线图’将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华南)国际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副总裁张伟良告诉记者,“结合国内产权市场的实际情况,政府有责任做一些培育工作。”

  除政府直接资助外,深圳市还在全国率先尝试私募股权基金来投资支持路线图计划中的创新型企业。比如国内首家有限合伙的私募股权基金“南海成长”,由高交所设计并发行,首期出资额为1.62亿元,全部来自于民间资本,投资范围为拟上市企业股权,其中投资于“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资助计划”企业的资金不低于50%.

  多方合力下,目前,“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已成功推动20多家企业公开上市,100多家完成改制,200多家托管上市。虽然创业板的上市竞争尚未见分晓,但深圳企业在中小板已尽显数量优势:全国中小板的222家上市公司中,深圳独得22家,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企业上市榜首。不仅如此,深圳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充足,已经形成了漂亮的梯队。

  2007年底,在第六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深圳市长许宗衡提出“努力把深圳打造成为国家中小企业融资中心、创业投资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随着创业板的启动,深圳中小企业的优势也许将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看深圳如何推动创业  - 深商创业史 1992  - 深商创业史 1984
 - 豪杰到英杰,深圳发展的不同时代  - 深商创业史 1991  - 深商创业史 1983
 - 深圳:试出来的城市  - 深商创业史 1990  - 深商创业史 1982
 - 30年深圳之谜刚刚掀开一角  - 深商创业史 1989  - 深商创业史 1981
 - 改革开放30年深圳的象征意义  - 深商创业史 1988  - 深商创业史 1980
 - 三十年后,深圳是沉沦还是回归?  - 深商创业史 1987  - 深商创业史 1979
 - 深商创业史(上) 后记  - 深商创业史 1986  - 深商创业史 前言
 - 深商创业史 1993  - 深商创业史 1985  - 推荐《深商创业史》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