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深商创业史 1986
作者:徐明天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深商精神 ,      2008/12/20 5:14:06 点击5784次

1986 到深圳去办内联厂

 

 

南头区九街村叶日明家,有一棵十多年历史的昙花,1986

6 3 日晚10 时,125 朵昙花同时盛开至翌日凌晨2 时谢花,

场面非常壮观。

 

一个“罪犯”的祝贺广告

 

1986 10 月,亚洲乒乓球比赛在深圳举行。这是深圳建市以来第一次举办国际性

的大型运动会,上下重视,喜气洋洋。108 日,《深圳特区报》刊登了一则祝贺广告。祝贺

者署名为深圳天马公司及其总经理黄雅丽。

 

“黄雅丽出来了!”

黄雅丽在深圳创办天马化妆品公司,曾被宣传为广东省最大的个体企业,参加

过省里的有关会议,受到省里的表彰。但是,就在此前一年,黄雅丽曾因重大诈骗

嫌疑而被公安局拘捕。

 

对黄雅丽的出现,许多人都心存喜悦,把这则广告看成了一种向好的信息。

 

第二天,也就是10 9 日,《深圳特区报》刊登一则题为《黄雅丽无罪释放》

的消息,详细介绍黄雅丽出现的内幕。9 3 日,黄雅丽已被宣布不予逮捕,获释

回家,继续担任天马化妆品公司的总经理。

 

黄雅丽既非党员,也不是干部,是个体户。1984 年她说已经筹集到276 万港

元的资金,申请成立天马公司(个体),其实,这时她手里并无这么多资金。后来,

她又由深圳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金融部负责人一手办理,在没有担保和财产抵押

的情况下,从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贷款1 000 万元港币和100 万元人民币,并将其中

120 万港币购买了两幢别墅。她还在市工商局没有正式批准的情况下,就在营业执

照上填上了“土畜产”项目,扩大了经营范围,并与市进出口贸易公司开发部合

作,联营出口兔毛生意,由于黄雅丽购买了一批掺假的兔毛,造成积压,有关部门

估算亏损200 万元左右。1985 年,海南岛倒卖进口汽车事件被揭露后,有关部门

认为黄雅丽已构成诈骗罪,作为一宗重大经济犯罪案,由市纪检会牵头成立专案组

进行调查。与此同时,公安机关于1985 8 12 日将她收容审查。1986 2

25 日,市公安机关向市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黄雅丽。市检察院在审查批捕中做了

大量调查工作,并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后认为,黄雅丽

在申请成立天马公司和进行贷款问题上,将贷款中的一部分用来购买别墅,有违反

工商、金融管理条例的违法行为,不属于诈骗犯罪;黄雅丽经营兔毛亏损,是经济

合同纠纷问题,也不属于诈骗犯罪。在调查中检察院还发现,天马公司的大部分贷

款是用于投资办工厂、发展生产的,该公司成立一年多,经营产品30 多种,产品

质量合格,国家发给合格商标证书。同时,天马公司每月按时付清利息,没有非法

侵吞贷款的行为。因此,市人民检察院认为黄雅丽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不应追究

刑事责任,遂于1986 9 2 日做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并于9 3 日由公安机

关宣布解除对黄雅丽的收容审查,释放回家。对其违反工商、金融法规的问题,交

由有关部门处理。

 

报道还特意介绍,市人民检察院刑检部门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在处理黄雅

丽案件中,承受了很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和心理压力,但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和重证据

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区别经济合同纠纷与犯罪的界

限,违反行政法规与犯罪的界限,最后依照法律,慎重地做出了不批准逮捕的决

定。黄雅丽在她的住所对记者说:我非常感谢检察机关做出实事求是的决定,我现

在考虑的是:怎样发展生产,尽快归还国家的贷款。

 

这时人们不禁想起一个月前的另一则报道:《三年前轰动一时的黎福林案昨推

翻原判,宣告无罪》。3 年前曾轰动一时,因“滥发奖金”被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有

期徒刑3 年、缓刑4 年的原市建材供销公司负责人黎福林,9 10 日,由罗湖区

人民法院重审判决无罪。1982 2 月至1983 5 月,黎福林负责市建材供销公

司期间,该公司与上级公司市建材工业公司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1982 12

1983 4 月,黎先后在承包合同规定的利润数额内,共提取12.34 万余元(包

括实物折价)发放给该公司20 多名干部、职工。他本人分得5 800 多元。上级发

现后,经批评教育,他做了检讨,并自己带头动员干部、职工退清了不合理所得

的财物。1983 8 月,黎福林被逮捕。次年2 月,罗湖区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处

其有期徒刑3 年,缓刑4 年。黎福林不服判决,以事实有出入、判决对事实性质

认定不准确为由,向法院提出申诉。罗湖区人民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

此案。9 10 日上午在市建材供销公司宣布了重审判决:撤销原审判决;宣告黎

福林无罪。

 

6 月,梁湘虽然走了,离开了深圳,但蛇口的袁庚却显得活跃起来。6 22 日,

袁庚在《光明日报》撰文称:冲破条块“管”、“卡”,同时须进行一系列体制改革。

袁庚说,光冲破条条块块所有的“管”和“卡”并不等于完全解决了旧体制的问

题,还必须同步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

 

6 27 日,新上任的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在一次座谈会上也说,目前深圳特区

各方面的形势发展很好,一些困难已经或正在得到克服,并且出现了很多积极

素,形势正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我们在困难中要看到正在成长的积极因素,对特

的形势要有充分的信心,特区建设必须搞好也一定可以搞得更好

1986 4 月,深圳“二线关”隔离网建设完工。二线西起南头安乐村海边,

东至梅沙背仔角海边,全长90.2 公里,沿线建起南头、同乐、白芒、梅林、布吉、沙湾、盐田、仔角8 个检查站。

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考察深圳后说,特区“笼子”应该放大。他认为,深

圳特区管理线开始使用后,深圳与香港之间的管理线就应该放松才对。凡是

列入国家计划出口的商品许可证,都需要放松。千家驹还说,深圳、珠海这

个“窗口”搞不好不但影响外贸、吸引投资等,而且也影响到台湾回归祖国。他主

张,对经济特区的政策应该稳定。“现在,我们对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很不敏感。

你老是说政策不变,人家却思想顾虑重重,不愿进来投资了。这就说明了担心

变的问题。

 

12 15 日,新华社播发了一篇题为《深圳工业今年跃登经济榜首》的

道。报道称:1986 年以来,深圳工业生产第一次超越商业和建筑业而成为深

国民经济中的最大产业,工业产品的出口率也比1985 年有显著提高。工业

品出口创汇已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5 成左右,成为深圳外汇收入的主要来

之一。

1985 年夏天由香港陈文鸿挑起的对深圳特区的论战已经由事实盖棺定论:

陈文鸿所有的指责都已经不存在。笼罩在深圳上空的阴霾被驱散了。

 

 

港商重回深圳

 

来自香港的一则消息称,曾经从深圳撤资并引起对梁湘指责的港商胡应湘,对媒体公

开了他要投资广深高速公路和在深圳投资建设的沙角电厂即将投入使用的消息。这则消息

表明,外商重拾对特区的投资信心。

 

“搁浅多时的广州—深圳高速公路,将于明年初正式动工。

1986 11 5 日,香港合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胡应湘对中新社记者

 

说,他正与内地有关部门拟定最后合同。签约在即,动工前的准备亦加紧进行,预

计到1989 年年底高速公路第一期工程即可由深圳通达广州。

 

需投资80 亿港币的广深高速公路,在1980 年即由胡应湘首先提出想法,当时

内地有人因投资巨大而举棋不定,有人更力主以高速火车取而代之。胡应湘认为,

虽然广深之间多为河网地带,高速公路每公里造价达1 300 万元人民币,但因免去

了中转和仓储之费用,还是很合算的。港穗之间的交通日趋繁密,高速公路是比较

有效的疏导方式。胡应湘几年来向内地有关部门力陈主张,直至1986 3 月内地

有关部门终下决心支持其计划。

 

1984 年深圳和香港合和洽谈合作建立火力发电厂的问题,开始场址选在深圳市

的妈湾,后来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意见,场址就改在了沙角火力发电厂原来预留的场

地上。因此,原来省建立起来的电厂定名为沙角A 厂,深圳和外商合作兴建的这座

电厂就定名为沙角B 电厂。1992 年广东省又与合和公司合资建立了一座火力发电

厂,定名为C 厂。三座电厂总装机容量达388 万千瓦。

 

深圳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电力短缺的问题非常突出,深圳市没有发电厂,全

 

靠省里的大电网供电。每天供给深圳的电力将近100 万度左右,但是只能满足

 

深圳用电的70% ,深圳用电量每年还在以50% ~60% 的速度增长。由于电力不

 

足,有时候工厂每周只能“开五停二”。这个时候香港合和总经理胡应湘和副总

 

经理何炳章提出,用BOT 模式和深圳市合作建立火力发电厂。BOT 模式是国际

 

上近几十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BOT Build (建设)、

 

Operate (经营)和Transfer (转让)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在中

 

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中,它属于合作经营的一种方式。它和双方共同出资,按出资

 

比例分配利润和分担风险这种股权式的企业不同,它是以双方商定的条件为依

 

据、分配利润和分担风险,属于契约式的合作经营。合和所提出的BOT 模式就

 

是我们所说的合作经营模式。

 

从沙角电厂开始,胡应湘开始了大举对内地的投资,广深高速公路之后,他也

参与了深圳皇岗口岸的建设,香港回归10 周年之际开通的深港西部通道大桥,也

是胡应湘首先提出来的,并做了大量推动工作,而港珠澳大桥建设,他也起到了积

极的推动作用。他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中信旋风刮过深圳

 

1986

年,到深圳投资的港商名单中出现了一个叫荣智健的名字。他虽然没有李嘉诚、

霍英东、包玉刚那么有名望,但他身后的“荣氏”家族却极具影响力。

 

“荣家第三代开始向大陆投资了!”深圳的媒体这样报道。

1986 年年底,中信在深圳投资的深圳南方纺织有限公司厂房内的机器已经安

装完毕,等待开工。

 

1984 年,中信香港南洋纱厂就开始和深圳华联纺织公司洽谈投资事宜。这时,

南洋纱厂机构有所变动,多了一部分纺纱设备,这些设备虽是旧的,但在国内仍有

一定的先进性,如瑞士的并条机、精梳机,英国的粗纱机,速度快,卷装大,自动

化程度高,投入国内仍能发挥作用。当然,中信不仅仅以旧设备投资,更主要的是

引进具有80 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气流纺织设备。这种设备配电脑系统,产量高,

质量好,能把低档棉花纺成优质棉纱,在国内属首次引进。1985 年夏,正式签署

协议,合资兴建深圳南方纺织有限公司,在1 524 万元人民币的总投资中,香港半

岛投资公司占45 %。

 

协议虽然签了,设备也开始安装,但中信仍然犹豫。深圳南方纺织公司是中信

半岛集团在大陆的第一个投资项目,缺乏经验。其次是在筹建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

和波折,如在试产期间,电力不足,原料供应未能完全落实,出口许可证及流动

资金尚在办理之中。这些问题只要有一个不解决,南方纺织公司就转不起来。到

1986 年年底,这些问题一一解决了。

 

荣氏家族的中信投资深圳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

 

无锡荣家兴于清末民初,靠办印染工厂起家,是江浙沿海一带显赫的商贾大户,

最鼎盛时,荣家几乎掌控了中国纺织产业的大半壁江山。解放前,荣家被称做“纺

织大王”,解放后被称做“红色资本家”。1949 年之后,荣家一直是共产党的坚定拥

护者,1953 年公私合营,荣家第三代掌门人荣毅仁所持股的广州第二纺织厂成为全

国第一家递交公私合营申请书的私营工厂。毛泽东因此赞许荣家为“民族资本家的

首户”。1957 年,41 岁的荣毅仁当上了上海市副市长,后来还曾兼任纺织部副部长。

 

“文革”期间,荣毅仁靠边站,没有少吃苦头。“四人帮”下台后,邓小平复

出,荣毅仁也随即复出,在1978 2 月召开的五届政协会议上,邓小平当选为全

国政协主席,荣毅仁当选为副主席。

 

政治上尽管重焕光芒,荣家资产在大陆却已分文不存。此时已回到北京的荣智

 

健无所事事,36 岁的他对科研和政治均无兴趣,于是提出南下香港。1978 6 月,

 

荣智健随身携带简单行李和单程通行证,告别妻儿,从北京来到香港。他的两个堂

 

兄弟,荣智权、荣智鑫到码头来迎接,显赫百年的荣家第四代终于聚在了一起。这

 

种家族和人生的离散与相聚,暗含着历史的起承转合。

 

在香港,一群解放前逃亡在外的荣家子弟尽管不复祖辈的荣耀,却也依然固守

 

家业。荣毅仁盘算良久,记得当年父亲在香港开办了数家纺织厂,其中的股息和

 

分红30 多年一直未动。他授意荣智健一一结算,竟是一笔不菲的资金,后来这成

 

了荣智健闯荡香江的资本。世家子弟毕竟不比寻常,其起点自当高人一筹。12 月,

 

他与两个堂兄弟合股的爱卡电子厂开业了,总股本100 万元港币,三人各占1/3

 

份,一开始的业务是将香港的廉价电子表、收音机、电子钟等向大陆贩卖,在当

 

时,获准“大陆贩卖权”几乎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特权。3 年后,这家背景深厚的小

 

电子厂被美国的Fitelec 公司以1 200 万美元高价收购。荣家财技一试即灵,果然非

 

同凡响。荣智健日后曾一度攀上“中国首富”的宝座。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荣毅仁向邓小平建议:“从国外吸引资金,引进先进技术,

 

似有必要设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集中统一吸收国外投资,按照国家计划、投资人

 

意愿,投入国家建设。”他的提案得到邓小平的赞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

 

简称中信。

 

1986 年年底,中信已经成为新崛起的经济巨人。它已在11 个国家和地区兴办

独资、合作企业18 家,总投资超过5 亿美元。中信在澳大利亚投资大型炼铝厂,

在美国独资兴办森林企业,在加拿大投资纸浆厂,在塞内加尔投资捕鱼业,在新西

兰投资羊毛业,在法国和科威特投资咨询业,在日本兴办贸易公司,同时发行债

券,一次就是300 亿日元。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投资是在香港。它一下子就买下香

港嘉华银行92 %的股份,接着买下国泰航空公司1/8 的股份,又投资香港第二海

底隧道。香港经济界以关切的心情注视着这位经济巨人的投资动向,香港报刊称中

信在香港刮起了“一股旋风”。

 

中信在深圳的投资也一发而不可收,1987 年,一次买下深圳八卦岭的5 栋工

业厂房,金额达3 000 万元,总面积5 万平方米。成为深圳当时最大的厂房买家。

中信的收录机、塑料花等项目就放在这些厂房内。购买厂房的同时,中信还出手上

千万元,购买原属中美国际工程公司及华美公司的别墅20 多幢,住宅60 多套。此

后,中信深圳公司成立,香港嘉华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在深圳开办分行,中信自建

的公司办公大楼也矗立在了深圳八卦岭。

 

赵新先出山

 

1986 9 18 日,笔架山密林中的一家药厂建成投产,赵新先给中药自动化生产线

上流出来的散发着淡淡香气的褐色颗粒状的晶体起了一个“三九”的名字。赵新先和“999从此名扬天下。

 

笔架山上这座新建成的药厂叫南方药厂,是同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和总后兴办的。

负责人就是以后赫赫有名的赵新先。

赵新先,1964 年沈阳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南

方医院药局。这个东北小伙子最初的工作是扛蒸

馏水,然后从组长、室长、科长,再升迁到药局

主任,成为第一军医大学最年轻的中层干部。赵

新先在第一军医大学是个名人。当时,第一军

医大学有“四大秀才”和“四大胆”,赵新先是

“四大胆”之首。20 世纪70 年代末,赵新先在

药局推行承包责任制,当年上缴利润5 万元。到

1982 年,不仅上缴利润近百万元,而且靠自我积

累资金盖起了2 000 平方米的药局大楼,药局的奖金,也列全院之冠。

当时,医院曾经深入粤北山区为群众送医送药,下乡服务。有一次,赵新先听

 

乡亲讲,他们胃痛时,就到山上采草药熬汤喝,喝了就不痛了。药学系毕业的赵新

 

先非常感兴趣,立即让老乡带路到山上采摘名叫“三桠苦”和“九里香”的这两种

 

草药。找到这两种草药后,赵新先带回不少。南方医院消化科教授周殿元、张万岱

 

和赵新先组成科研小组,开发出了一种胃药,就是后来的“三九胃泰”。这种胃药

 

在医院试用,效果不错。

 

第一军医大学拥有一大批极富才华的科研人员,出了极具价值的科研成果。但

 

是,这些成果多年来在重复着科研——鉴定——表彰奖励——锁进实验室寂静的库

 

房,这样一条畸形的道路。

 

那段日子,南方医院对面的山上冒出了一片建筑,那是一个取名“白云山”的

 

药厂,渐成气候,年产值很快过亿,成为国内最大的中药厂。

 

身为药局主任,广州的一些药厂把赵新先当做专家,聘到厂里做技术指导,但

是白云山却不买账,赵新先几次上门商谈业务,遭到拒绝。站在药局的楼上,注视

着对面药厂的厂房,赵新先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办一个药厂呢?

 

赵新先去找院长赵云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赵云宏也认为想法不错。接

着,机会来了。总后南方医疗中心开始提出运作,药厂设想也被提出列入方案。办

药厂要有产品,“三九胃泰”就被赵云宏看做最有前途的产品。赵云宏认为,赵新

先就是一个敢闯的人。他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敢于向传统挑战,并总能找到开拓前

进道路的办法,有勇也有谋。因此,赵云宏决定让赵新先担任药厂的筹建负责人。

 

1984 12 28 日,徐向前元帅正在广州视察疗养,能“忽悠”的赵新先就

拉上赵云宏,去找徐向前汇报了办药厂的设想和计划,并说动徐向前为药厂题名。

赵云宏和赵新先将这个药厂临时取名“南方药厂”,这4 个字由徐向前题写。

 

1985 8 7 日,赵新先带队来到深圳笔架山,当时有6 位干部,8 个工人。

在以后的记述中,也有说随赵新先到笔架山第一批创业的有4 个骨干人员。这4

骨干,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包括左敏、曾晓春、张庆新,稍后李红兵也列入其中。

左敏和曾晓春是1982 年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分到南方医院药局的。张庆新是通

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南方医院仪器科的。1985 11 月,李红兵来到笔架山,他是

1984 年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毕业的,毕业后分配到北京301 医院工作。和李红

兵几乎同时来到笔架山的还有后来担任三九大酒店总经理的李春和担任湖州药厂厂

长的许仲田。两人都是刚刚毕业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的大学生,也是军人。这一次

上笔架山的还有赵新先的爱人“王大夫”。

 

当时的笔架山是一片荒山野岭,满山的树木,齐腰深的茅草,唯一的建筑物是

 

武警部队废弃的一间驯养警犬的铁皮棚。当晚,赵新先和几个年轻人就睡在这个名

 

副其实的狗棚里。没有食堂,暂且到武警支队的简陋饭厅寄餐。伙食标准,每人每

 

天只有一元多。没有床铺,暂时搭块木板,或者席地而卧,每人平均“住宿面积”

 

只有1.3 平方米。电灯一时没能用上,用原始的油灯或蜡烛照明。没有自来水,只

 

有自己打井挑水吃。

 

赵新先每天一大早起床,察看施工现场,安排日常工作。收工后,再到工地各

 

处检查一遍,才回工棚。晚上,钻进潮湿的被窝,他又打起手电筒,记录当天的施

 

工进度,筹划第二天的工作。连续两个多月,他每天带着大家挖山坡,填沟坎,打

 

地基,跑材料,进设备,真正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眼睛一睁,干到熄灯,

 

熄灯以后,还得办公。不久,赵新先的体重一下子掉了七八斤。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改革开放初期这句响亮的口号,曾引发

了当年一场波及全国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运动。笔架山上的赵新先也有自己的口号:“没有高速度就没有生存的权利。”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

 

是军队打仗时的拼命精神。20 天打出一口日抽量1 200 吨水的机井;7 天安装了别人

 

要用一个半月才能装上去的粉碎机;3 个月铲平山坡上的15 万土方,建成两个车间。

 

笔架山抢占“摩天岭”的速度之战,最典型的是3 个月建成中国第一条中药自

 

动化生产线。建什么样的药厂?怎么建?是赵新先考虑的头等问题。那时候,仅广

 

东省的制药厂就有两百多家,深圳地区也有四十多家。这些药厂有国家办的,也有

 

省市办的,还有中外合资办的。强手如林,竞争激烈。面对这种形势,是墨守成

 

规,照搬别人的经验,建一个传统式的小药厂?还是改革图强,另闯新路,在市场

 

竞争中创建具有发展前途的现代化药厂?两种方案,两种前途。

 

赵新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建设现代化的药厂,最大难题是经费不足。根

据原定计划,500 万元的建厂费中只有50 万元是设备购置费,满打满算只能建一

条传统模式的生产线。赵新先从有关杂志上找到一份关于日本设计和制造中药自动

化生产线的资料,读后很受启发。他根据这份资料,参考国内一些制药机械的先进

经验,同时结合南方药厂的特殊情况,自己构思了一套中药自动化生产线,取名为

NF A 型”生产线。根据这个方案,他和武汉制药机械厂、武汉仪表成套设备厂

 

一起研究,打破常规,克服困难,设计出我国第一条中药全自动生产线。

 

经过三个多月的设计、修改、组装和试验,“NF A 型”中药自动生产线安装、

 

试产成功了。它突破传统模式,把中药生产的提取、浓缩、干燥三道工序、三个车

 

间,合为一道工序,一个车间,从投料到出产,全部流程实现了自动化、管道化、

 

密闭化。每天生产的药品,可供20 万人一日两次的用药量,而全车间只需要九名

 

工人,每班只有三人。生产的各种药品全部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

 

1987 年,全军医药专家鉴定后,一致认为“NF-A 型”中药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合理,工艺先进,国内首创。这条生产线的录像,曾被国家医药管理局送到联合国

 

举办的植物药开发研讨会上播放,获得外国专家的一致好评。

 

NF A 型”生产线成了南方药厂抢时间争效益的秘密武器。南方制药厂

 

1987 年正式投产的当年,就创下了“四个一”:一年的时间,靠一个拳头产品

 

( 三九胃泰),创下1 100 万元的总产值,人均创产值11 万元。此后,南方药厂又

 

投资三百多万元,对“NF A 型”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形成了“NF B 型”生产

 

线。B 型线比A 型线设计更加合理,性能更加先进,实现了闭路电视监控,全电

 

脑自动操作,生产能力提高三倍。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第一代开拓者,赵新先在利用科技手段提速度、抢时间,

 

提升竞争力的时候,也赋予了产品市场和品牌的元素。

南方药厂筹建时,在产品方面面临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生产抗菌素;第二

个选择,生产维生素C;第三个选择,生产赵新先参与研究的三九胃泰、壮骨关节

丸、正天丸三个成果。选择的天平自然倾斜到胃药市场。胃药市场容量大、潜力

大,慢性胃炎是中国人最常见的慢性病。1973 年以来,以赵新先等为首的研制组,

着手研究的这种能根治慢性胃炎的中成药,疗效显著,富有竞争力。并且这种胃药

的原料取自粤北山区,原料丰富,价格低廉。1986 9 月,这种药品拿到了生产

文号。

 

由于这种胃药的主要原料是取自粤北山区的“三桠苦”和“九里香”两种中草

药。在彻夜研究产品开发和讨论问题时,不停地抽烟驱赶疲劳的赵新先,联想到

“三五”香烟的名字,就把这种胃药取名为“三九”。最初的制剂被命名为“三九冲

 

服剂”。“三九胃泰”是纯中药复方制剂。

一个中国驰名商标“999”,就这样在烟雾缭绕中诞生了。

当然,“三九”还是中国文化象征意义最大的数字。“三”是基数,“九”是

 

无限。赵新先追求快速扩张,事业做大的思想已经隐含在“三九”的名字之中。

赵新先对数字的追求已经刻意到极致。比如,三九医药上市时,股票代码选为

 

000999”,上市时间特意要求必须在1999 年完成,9 月份不能实现,当然就遗憾

地不能选择在9 9 日这一天,但11 月上市,还是在11 9 日上市发行。在深

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则选在2000 3 9 9 时,上市开盘大钟敲了9 下。

三九许多人的电话、手机,尾号是“3999 ”或“999”。

 

孙家驹上任

 

四川省新成立乐山、广元等六个市,省委组织部指名省建总公司从在深圳承建工程的

华西企业公司选一位干部到乐山市担任负责城建工作的副市长。

 

经过选拔考察,当上乐山市副市长的叫孙家驹,是华西企业公司的副总经理,

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时年45 岁,学历、年龄、经历都符合干部四化标准。

 

华西企业公司至今在深圳威名显赫,在众多工地和高楼上,到处都能看到“华

西”的大标牌。它是最早进入深圳的建筑公司,承建了深圳体育馆、深圳图书馆、

高尔夫球场等著名工程,在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特别是1986 1 月,深圳高尔夫

 

球场建成当月,就收回二成全部投资,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当时,国内只建成两

家高尔夫球场,打高尔夫球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国内没有人建过高尔夫球场,

而华西企业公司就摸索着把它建起来了。它在深圳的这些大项目擦亮了“华西”

的招牌,让华西建筑招标中无往而不胜。

 

川军在深圳多年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四川打工妹、打工仔遍布深圳各个工厂,

除了四川人口多,劳动力需要扩散外,华西等企业早期在深圳的成功,也起到了巨

大的推动作用。1986 年,上步中路的四川大厦正在兴建之中。它是一个省在深圳

最早建成的大厦之一。

 

孙家驹上任副市长以后,把深圳的做法带到乐山去,解决了不少头疼事。他还

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乐山农村建筑劳动力打到省外、国外去。1986 年,就有500

人到上海等地承建工程,有200 人到瓦努阿图共和国建住宅。

 

20 世纪80 年代初,国内建筑企业开始转制转型,企业开始在计划之外找食

吃,深圳大规模开发,工程采取招标,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凭实力竞争,不像其他地

方限制区外建筑公司进入。全国的建筑公司纷纷涌入深圳,它们都在特区早期的建

设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深圳的经历成为聘用干部的一个条件,这也说明内地对深圳认识的微妙转变。

 

“深圳是改革试验场,也是经理的考场。”从河南760 厂来深圳创业的张志庆悟

出了这句话。1985 1 月,张志庆带了两个人,代表1500 多人的国营大厂来深圳办

厂,从一个小厂办起,再与深圳企业联营创办深圳晨光电子工贸有限公司,生产收

录机,当年产值1000 多万元,收回全部投资。这在内地是无法想象的。他认为,深

圳投资环境好,人、财、物、供、产、销六大方面都比内地宽松,基本上是市场经

济,按市场规律决定生产什么和不生产什么,很少条条框框。但这里的企业竞争激

烈,1986 年一年就新增收录机企业30 多家,有的兴旺,有的倒闭。市场竞争考验人。

 

孙凤岗办厂

 

广西盛产苎麻,过去苎麻出口利润微薄。与苎麻打了几十年交道,年过花甲的孙凤岗

借了一万块钱来到深圳麻雀岭接连办了三间厂,要把苎麻织成布出口,换更多外汇。

 

“麻织品是个好东西,用麻做衣服,中国四千多年前就开始了。湖南的马王堆

女尸,身上裹的就是上等的麻料衣服,织造和印染水平相当高,这是两千多年前的

产品了。

 

孙凤岗的办公室里摆着对比鲜明的产品,来人就介绍:“这是原麻,也叫青

麻;经过脱胶处理,便成了精干麻;再做粗加工就是麻条。我国大量出口的,便是

青麻、精干麻和麻条。多好的东西,当做原料卖到国外去了。”这是过去他在广西

的产品。

 

然后他再拿出在深圳生产的产品:麻纺织品,有坯麻布、丝麻绸和针织麻布。

 

老孙喜形于色地讲:“深圳不卖原料。我们将内地运来的麻条,加工成麻布,然后

 

出口,销路很好,供不应求。

 

孙凤岗就是这样捣鼓起深圳华桂苎麻纺织公司,并且进展顺利,1985 年建厂,1986

年就换回60 万美元外汇,从50 多人的麻纺厂开始,一鼓作气办起了印染厂

和服装厂,为保证原料供应还在广西梧州建了一家麻纺厂。

 

深圳的纺织服装行业就是在孙凤岗这样的内联企业支持下,迅速成为深圳的第

 

二大产业。精明的浙江人也是最早到深圳淘金的一帮,并且他们一直坚守到今天,

 

在深圳的服装业,浙商是中坚力量。在竞争激烈、成本骤增的今天,有人说,只有

 

浙江人能在深圳服装业立足,因为浙江人精打细算,每一寸布头都不会扔掉,而是

 

要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特区创办之前,深圳纺织工业是个空白,连一条面巾也不能

 

制造,到1986 年已经投产和在建的纺织企业20 多家,已有纺织器材、棉纱、棉麻

 

纱布、针织品、连裤袜、丝绸服装、印染布、商标等多类产品出口,出口值占总产

 

95% 以上。

 

1986 2 月,国务院规定,对特区的内联企业实行减税优惠。经济特区里的

内联生产性企业,在特区内按15%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从获利年度起5 年内,

在特区税后的利润,如留在特区扩大生产或兴办外向型工业,免除在内地补缴所

得税和调节税;如解往内地的,按20% 补缴所得税。从第6 年开始,在特区税后

的利润,不论是否解往内地,均按账面所得额补交20% 的所得税,但免征调节税。

非生产性企业不享受上述优惠。

 

深圳原是一个边境小镇,城市基础设施很差,能源、交通、电信落后,工业基

础薄弱,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在这样的条件下创办经济特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并要积累和提高自己的技木消化力量,增强自己利用

外资的经济基础。因此特区的起步既缺乏建设资金,也严重缺乏人才,当时的宝安

县仅有6 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他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是凤毛麟角。出路何在?只

能依靠全国各地的支援。

1985 10 月止,深圳特区共与中央27 个部(局)、28 个省市签订“内联”

协议2 258 项,其中,工业1 500 多项;农业89 项;商业559 项;交通运输10

项;基本建设31 项;文教科研15 项;旅游8 项;其他46 项。协议投资总额67.26

亿多万元,投产的内联企业已达1 149 家。初步形成了一个多渠道、多样性、多层

次、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网络。

 

“个体户”徐伟展出个人发明

 

中国(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如今是深圳的一个品牌,成为深圳高新技术成长的象

征,每年10

月都会轰轰烈烈地举办一次,吸引着国内外企业界、科技界的关注。而实际

上,1986

4

月,中国深圳技术交易会就举行了。

 

1986 4 月,武汉曙光织布厂干部、年仅30 岁的徐伟,自己负担包括摊位

费、差旅费在内的全部费用,来到深圳参加中国深圳技术交易会,展出他个人的发

明——电扇变色装饰彩灯。

 

徐伟在织布厂做生产管理,他在电视大学学习了自动控制,1985 年研制成功

电扇变色装饰彩灯。这种电扇转动后呈现出五彩缤纷、变幻多端的色彩,令人眼花

缭乱,美不胜收。他将自己的发明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获得了专利号。4

6 日,他在报纸上看到中国深圳技术交易会开幕的消息,一方面赶制一台带变色彩

灯的电扇,一方面委托武汉市科委和深圳联系。中国深圳技术交易会很欢迎这位有

勇气的“个体户”,为他安排了摊位。4 14 日晚上,徐伟带着自己的发明赶到了

深圳,成为国内唯一全部自费参展的发明者。15 日,徐伟的变色电扇展出后引起

中外客商极大的兴趣,至少有10 家电扇厂要求他转让技术。

 

据当时的媒体记载,中国深圳技术交易会举办了两天,来自北京、上海、天

津、四川、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区的企业或科研机关参加交易,投入的各种技术或

产品共一千余项。有意大利、日本、新加坡、香港及内地四千五百余人前来洽谈,

一批项目已经成交或进入实质性的洽谈。

 

第二届中国深圳技术商品交易会是在1987 年的9 月举行的,交易会的科技明

星是身患残疾的农民企业家郑传圣。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郑传圣是山东潍坊精诚公

司的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他个人在这家公司约占1/4 的股份。这次他

带着他个人发明的3 项专利产品前来参加交易会,其中汽车变光自控开关被客户订

20 万套,金额超过3000 万元。他又以50 万元的价格把电力变压器投切装置的

专利转让给上海机电工业工程公司,以70 万的价格把磁转子驱动式节电接触器的

专利转让给上海另一家公司。闭幕时,郑传圣一人揽走交易会总成交额的8 成,成

交额高达3300 万元。

 

1986 年,电子工业部第一次排出电子企业百强榜,全国三千余家电子企业排

座次,深圳华强、华发、兰海三家企业进入电子百强,分列第29 、第51 和第97

位。第一届排行榜上海企业风光无限,几乎囊括前十强。

 

1986 年,中国电子产业技术进步体现在电脑有四项技术突破:第一,王之带

领计算机局开发出“长城520 ”国产微机;第二,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基本成

熟;第三,王辑志开发的四通打印机成功;第四,倪光南的联想汉卡有了突破。科

技的聚光灯都集中照射到北京中关村的科学家和科技企业身上。

 

其实,正如深圳的科技交易会上小人物唱主角一样,深圳在电脑技术方面也由

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折腾出大名堂来。

 

1986 2 月,一家只有9 名职工的深圳市电脑文字处理系统公司在筹建期间,

就将产品CWP IA 型汉字电脑照排系统样机研制并调试成功。其中一套样机已给

深圳特区报社印刷厂试用于杂志排版。一个熟练的铅字排字工每小时排字约1 100

字左右,而一个电脑照排操作工每小时输入汉字可达5 000 字左右,效率提高4

多。随后,国内近四十多家媒体使用了这种汉字照排系统,还出口到加拿大。

 

电脑打字机深圳也有产品推出。一位港商看到一台电脑打字机产品,就买了一

台样机,在国内找到一个技术人员开发。1986 1 月,深圳举行首届电脑应用成

果评奖活动,“翰林”中英文电子打字机获得一等奖。专家评价“翰林”是“我国

汉字打字机由机械方式向电子自动化发展的标志”。

 

华达汉字系统也得到了首届电脑应用成果评奖一等奖。该系统由深圳华达电子

 

公司和安徽大学计算机系研制,能提供15 种汉字输入方法,被认为是比较合理、

 

通用性强的汉字库。

 

1986 年,28 岁的岳新波和32 岁的刘小民还开发出了“TMS320 数字信号处理

器”。岳新波和刘小民是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班的学生,毕业后又在同一个研

究所工作。早在上学期间,出于对科学研究的酷爱和对数字信号处理的浓厚兴趣,

他们曾利用业余时间搞过研究。为此,他俩欠了几千块钱的“债”。1986 年在电子

 

① 广东人将小吃、百货结合在一起的超市叫做“士多店”。——编者注

 

部一个会议上,他们遇到圳风光公司经理施允昌,被施允昌“借”到了深圳,专门

 

从事这一成果的研究。初生牛犊不怕虎,两个年轻人在4 个月内制造出3 块芯片,

 

专家评价“敲开了这一世界高科技领域的大门”。

 

1986 年,34 岁的年轻人唐锦生研制出了BS 11 型全塑车身微型载货汽车,车

 

身全由塑胶材料制成,车重不到600 公斤,被称为此类产品的“世界第一部”。除

 

行走和减震系统外,大梁、驾驶室、货厢为一个塑料制作的整体,它不仅有独特的

 

结构造型和优美线条得人喜爱,更有省油、轻便、高速、故障少、噪音小、成本

 

低、坚实耐用等优点,并且成本只有2 500 元。唐锦生把它的专利送给深圳中华汽

 

车共同开发产品,产品试制成功后,第一批就有两家日本公司订购400 多辆。

 

【城市日志·1986 年】

 

1 3 日,深圳电子集团公司成立。

1 4 日,渣打银行深圳分行开业。

4 2 日,深圳外贸培训中心成立。

4 23 日,深圳市首幢高层厂房爱华电子大厦主体封顶。

4 28 日,深圳市工商联成立。

 

4 29 日,深圳轻工工贸进出口公司开业。

 

5 5 日,深圳河大桥动工。

 

7 4 日,法国最大商业银行——巴黎国民银行在深设分行。

 

7 11 日,巴西首次在深圳投资,合办“南亚实业发展公司。

 

7 18 日,华深化工总汇开业。

 

8 8 日,蛇口第一高楼——“金融中心”落成。

 

10 15 日,南海第一油田投产。

 

12 18 日,罗湖宾馆正式开业。

 

12 20 日,深圳图书馆开馆。

 

12 30 日,深圳旅游协会成立。

 

149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深商创业史(上) 后记  - 深商创业史 1988  - 深商创业史 1982
 - 深商创业史 1993  - 深商创业史 1987  - 深商创业史 1981
 - 深商创业史 1992  - 深商创业史 1986  - 深商创业史 1980
 - 深商创业史 1991  - 深商创业史 1985  - 深商创业史 1979
 - 深商创业史 1990  - 深商创业史 1984  - 深商创业史 前言
 - 深商创业史 1989  - 深商创业史 1983  - 推荐《深商创业史》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