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深商创业史 1991
作者:徐明天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深商精神 ,      2008/12/20 5:42:30 点击7980次

1991 试探小步走出去

 

1991 2 6 日,罗湖中学教师张山将一只山龟赠与锦绣

中华。这只珍贵的“百年”山龟重约九斤,是在广西十万大山

里捕捉到的,当地人称其“八角灵龟”。其甲壳后端两侧各有四

角,估计至少已活了百年,据说可活千年之久。老师说:“让

它在锦绣中华里栖息,也算是得其所哉了。”锦绣中华把龟送回

它的第二故乡——微缩的桂林山水中。

 

 “有色深联”期货先行

 

期货也是一种金融工具,期货市场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特殊市场。中国的期货市场也

是从深圳开始实验运作的。

 

1991 1 16 日晚上8 点钟,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营业厅及下属竹边储蓄

所前摆起“长蛇”阵。这一次,人们不是排队买股票,而是排队购买“有色深联”

发行的外汇商业票据。虽然800 万美元的外汇商业票据要在18 日才正式发行,提

前两天人们就来排队了。

 

显然,800 万美元的额度是不够的,使得“有色深联”总经理司徒怀不得不对

外界许诺:“对我们公司的经营业务来说,这确是一个很小的数目,这次我们主要

是作为外币短期集资的一种尝试。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向社会融资。”

 

1985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深圳联合公司在深圳开业,到1991 年,已

成为深圳颇有影响的集团公司之一。“有色深联”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及有关

部门的支持下,经过近半年的反复探讨、调查及有关部门验资,于1990 12 22

日正式获准发行首期外汇商业票据800 万美元,其中300 万美元发行对象为企事业

单位,500 万美元折港币3 900 万元为社会公众。美元商业票据每张金额为500 美元,

港币商业票据每张1 000 港元。首期商业票据发行期为9 个月,利息比银行同期存

款高,并可延期、抵押、贴现、转让。外汇商业票据,作为一项集资工具,在国外

已流行多年。在境内发行外汇商业票据的首次尝试,是金融改革的一项新措施。

 

“有色深联”发行外币商业票据的消息被海内外媒体做了广泛突出的报道,并有外汇专家发表述评,认为“这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项新突破”。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说,“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深圳这次外汇票据的发行是将来允许中外合资企业发行股票,以及在今后允许外国人购买这种股票的一个步骤。”

国家外汇管理局还批复“有色深联”财务公司证券部扩大业务范围,允许发行

和代理发行外币有价证券,代理外币有价证券的转让,以及外币有价证券的咨询、

保管及代理还本付息等,成为我国第一家经营外币有价证券的单位。

1991 9 23 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试业,当天成交有色金属332 吨,成

交总额达405.5 万元。交易方式是有色金属的现货、远期合约及期货交易,交易所对国内市场开放,面向国内企业,深圳特区的三资企业自用原材料允许参与交易。

1992 1 18 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正式开业。当时的报道将其称为“全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事实上,郑州粮食交易所在此前已开业。

1988 年,当李青原、高西庆、王明波等讨论中国证券交易市场方案的时候,国家体改委期货市场研究小组秘书长常清、价格组的田源等也把期货交易所的研究写进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年度规划,当时的国家领导看过这个规划,用大红的粗铅笔在题目下边画了一道,并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洪写信,建议组织几位同志研究国外的期货制度,用于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于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体改委组成了中国的期货市场研究小组,任务是设计中国期货市场的总体方案,常清出任秘书长,是总体方案的执笔人。田源是研究小组的组长。

 

1988 年底,方案出来并得到通过,研究小组开始试点。研究小组先找人民银

行搞金融品种。人民银行说不行,外汇波动太厉害,金融牵涉到国家的经济命脉,

不能搞。于是搞大宗商品,找来了物资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官员。但在

座谈会上就否定了搞大宗商品物资,物资部的官员说,物资关系到国计民生,现在

物资流通的改革已经搞乱了,假如再加上期货投机,那整个国民经济就乱了,谁能

负责?让研究小组欣慰的是,商业部很支持,原因是:第一,商业部参加了这个研

究小组;第二,当时的粮食买难卖难让商业部很难受,财政挂账很多,粮食过剩又

很难保存。在商业部的支持下,于是期货市场就由吉林的玉米、河南的小麦、湖北

的水稻和四川的猪肉开始了研究。

 

1989 年,期货是姓“资”还是姓“社”有些说不清,于是,除了河南省,其

他省份都停止了试点研究。中国第一个试点实际上是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在中

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邀请下,常清又参与了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的设计工作,

并为上海金属交易所的规则设计贡献了才智。

 

1991 年,常清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大型国际化期货公司——中国国际期货

经纪公司,中期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会员。

 

1993 年,常清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请去成立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从此由一个学者走上从商之路。常清后来在他的《微言集》里写道:“于是乎,许

多旁观的有权人,一些有敏锐观察力的官员,纷纷粉墨登场,各就其职,国际上由

专业人士实行专家管理的工作,在我国竟然成了人们追逐的‘好位子’。我虽然被

业内尊称为‘老师’,到后来我才醒悟,历来是‘有状元徒弟而无状老师’。我的

所谓‘学生’们的创造竟使我大跌眼镜,几十家交易所互相抄一抄规则,在抄写的

过程中离国际惯例越来越远。大家只热衷于有无控制权,杜撰出一些‘国情规则’,

这要审批,那要决定,朝令夕改,随心所欲。面对此等混乱局面,我多次呼吁要尊

重国际惯例,但是作为被冷遇的‘老师’,提出的建议也只能束之高阁。要干事必

须谋‘位子’,由于自己禀性不会钻营,只好在友人的劝导下,自己‘下海’走自

己的路。”

 

常清的金鹏期货屡遭挫折,但他也积累了千万元的财富。第一桶金来自日本,

一年的正教授待遇,让他从日本带回近百万元人民币。第二桶金来自股市,当时有

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让他购买了大量原始股。当时有色股份的原始股转让价格为1.5

元,公司给他的价钱是1 元,这包含着部分奖励的意思。没有想到,七八年后,在

二级市场变现时,常清发现自己竟然有了那么多钱。

 

在田源、常清的带动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价格组成为企业家的摇篮,乔

刚、陈共炎、戴国庆、易广招、李由鹏、黎艳阳、梁天征、刘丽、左沃生、育琨等

后来都下海从商。田源还担任了中国期货协会会长、中国企业家论坛主席。

 

深圳救市

 

股票,期货都是舶来品。如果说高西庆和王明波是来自美国华尔街,常清和禹国刚则是东渡日本学习证券知识。1991年,当常清在期货交易所的建立上建功立业的时候,禹国刚正面临一场硬仗。

 

1990 12 1 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业”,1991 7 3 日正式开业,深圳证券交易继续推动。4 3 日,作为及时地记录和反映股市变化情况的“深圳股价指数”开始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发布。当天的基数为100 。过去上市公司的股票属柜台交易,难于计算。4 3 日起,5 家上市公司股票全部进入集中交易,标志着深圳股市交易正式按规范化运作的开始。不幸的是,“深圳股价指数”刚编制发布就面临天天下降的趋势。

4 月第一周周一开市,可能受“放开股价”传闻的刺激,金田、万科等股的入市者明显增加,仅金田股一天成交达2.2 万股。但后来证实涨跌停板制度维持不变,交易又告萎缩。周四虽然有东莞大户吃进金田股,当天成交升至47 万股,由于悲观气氛仍笼罩市场,一直未曾激起什么浪花。

发展股停牌20 天后于周三重新挂牌,沽售股票者反应热烈,有人甚至提前一个晚上去排队抛售,而投资者则反应冷淡,买盘寥寥无几。有关部门当天按集约交易取了个49.25 元的开盘价,然后即将5‰限幅套住。这一天仅成交一手100 股,创下了发展股成交的低点。往后几天,成交也很少。

4 1 日至6 日,5 家股票价格天天下跌。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救市”之说已在传言之中。

1991 8 月,深圳股市自1990 12 月开市以来,已连续下跌达9 个月之久,总市值已损失达七八亿元之多。广大中小投资者大多在1990 10 月股价高峰期入市。例如,某退休工人,倾其所有,于上年10 月以250 元/股购进深金田股票,此时,经拆细后仅值6.00 元/股(相当于未拆细以前的60 元/股),那情形真是欲哭无泪。

同样的厄运也降临到深市龙头股深发展的广大持股人身上。深发展于7 30 日拆细为29.54 元/股,8 17 日复盘,突然掉至10 元/股。市场一片恐慌,股市崩盘的危险已逼近。习惯于在计划经济下过日子,却远未适应市场经济风险的投资人期待着政府。

8 19 日,深圳市政府面对严峻的局面,不得不召开各企业负责人会议商议如何救市,会议没有取得成果。9 2 日,救市会议再次召开。会上,有一个人如坐针毡,他就是发展银行的副董事长谢强。作为深市龙头股的代理人,先是8 月的扩股招来一片骂声,居然有人指名道姓让他下台滚蛋;艰难的扩股完成后,第一天摘牌竟落到10 元,奋力挣扎后,也才勉强保住13 元。他知道,如果要救市,发展必首当其冲。

会后,谢强找到深交所副总经理禹国刚,讨教救市方略。

禹国刚为谢强拟定了一石三鸟之计:首先,发展银行如挺身救市,将成为稳定深市的第一功臣,并为市领导解决了难题;其次,发展银行此前不久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而放弃了大量公股,若能趁此机会捡回来,既能保住公股的优势,又能分股市之忧,两全其美;第三,发展银行以这么便宜的价格吃进股票,就是坐吃利息,也比信贷的利益可观,况且,股价在发展银行,派息分红也在发展银行,不用像搞信试探小步走出去贷那样又要考虑贷款抵押,又要考虑企业的偿贷能力,风险小得多。

9 7 日,绝密的救市计划付诸实施。方针是:稳住龙头股,稳住大市;实力只有2 亿元;行动总指挥是金明和禹国刚。

这是一次绝对秘密的行动。一切都是在交易所和各证券公司正常运作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一旦消息泄露,两亿元的资金很有可能如细雨入沙,被居心叵测者轻易攫去。

9 7 日,发展股开市价仅13.70 元,深综指跌到47 点历史最低位。这一天,救市资金奋力托发展,只攻发展,将股价托至13.85 元。

9 日,发展开盘价停在13.70 元,交易所5 000 手买盘挂入,很快就被吃尽;再挂,又是5 000 手!炒股大户摸不清对方究竟有多大胃口,股民们受大户影响,仍旧抛股不止,但当日发展收市已上到13.90 元。

10 日,发展开市价落到13.70 元。大户们高深莫测,仍然带头抛股,以探虚实。交易所不疾不徐,仍然5 000 5 000 手地挂进,来多少吃多少。当日,发展高收13.95 元。

11 日,12 日,13 日,抛的仍在抛,吃的仍在吃,不声不响中,发展站上了14.50 元。涨幅不算高,但在连续9 个月的长阴后,龙头股毕竟准确无误地发出了救市有望的信号。大户、散户开始迟疑,开始放慢了脚步。敏感的大户嗅出了滋味:有大资金在托市!

到月末,深市居然没有下降,反而涨升了0.8856 点,别小看这不足1 点的小小数字,它是反转信号,“不信东风唤不回”。

深市股民可以安稳地在国庆之夜睡一觉了。

10 3 日节后开市,发展挂出14.65 元的价格,当日上冲16.10 元。其后,发展节节拔高,18.70 元、21.50 元,10 10 日发展站稳26 元。由于发展的影响,深市股东齐齐掉头,杀回市场,买进!市场人气重聚,管理层期待已久的连锁效应终发生了。10 月上旬,除原野之外,深市股票全部冲出谷底,除发展升56.68 %外,万科升74.47 %,金田升101.55 %,安达与宝安也分别升67.09 %和63.38 %。

救市成功。此役,厮杀20 多天,以2 亿救市资金对50 亿总市值,实际耗资1.7 亿元。

股市回升之后,物业、南玻等到多家公司股票上市发售交易。深圳股票也吸引上海股民,位于上海市广东路西藏路口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黄浦证券业务部,由于在沪独家代理深圳股票的委托买卖,热闹非凡。一笔笔巨款纷纷委购当时熊气尚未散尽的深圳股票,趁低吸纳。

 

黎明网络的贡献

 

中国的股市、期货虽然借鉴了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框架,但在交易的手段方面却超过

了国外的证券交易所。从一开始,深沪股市就采用电子交易手段,通过电话、电脑等网上

交易。这一先进手段的运用,是由深圳的一家公司实现的,它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

公司。

 

“我是深圳土著居民。”黎明网络总裁邓一辉如此介绍自己。

 

邓一辉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搞海军舰艇的。1972 年,中

学毕业,他到三线厂工作,那家厂子在上海有一个子厂,他就到了华东开关厂。在

厂里,他做过模具工、钳工、车工、电工,锻炼了动手能力。1975 年,他到了电

子部贵州的一个基地,1978 年考入贵州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以后到贵州财经学院

教书,教计算机专业。

 

邓一辉虽然出生在上海,但父亲是香港元朗人,因此他的籍贯写的是广东宝

安,深圳成立特区以后,他的籍贯就改成了深圳。1987 年,父亲去世,由于其从

事的工作特殊,几十年与老家隔绝,临终时组织上问父亲有什么要求,他说希望邓

一辉与老家近一点,这样组织上就把邓一辉调到了离香港最近的深圳。

 

到深圳后的工作单位是深圳黎明电子工业公司,前身是深圳电子工业局,是国

有企业。当时卖电脑相当挣钱,邓一辉在这方面是专业,就做这方面的工作。当时

香港有许多国外大公司的总部,通过他们,邓一辉了解到了网络发展的一些技术和

信息,就判断,网络将来一定会有大发展。因为单台电脑不过是一台计算器和打字

机,必须连接起来,形成网络才会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因此,邓一辉就提议成立一

家网络公司。因为当时人们还不知道什么叫网络,公司的名字就特别注明“黎明电

脑网络有限公司”。邓一辉借了5 000 元钱,买了统建楼一家撤走的单位的旧办公

设施,公司就在统建楼开张了。这是1987 年的事。

 

黎明公司在统建楼挂牌以后,他们首先把电脑联网,设计了简单的网络系统,实现了内部资料传输和共享。有人去看,就现场演示给他们看,大家感觉很新鲜,统建楼上的好多单位就让他们去给电脑联网,业务就这么开展起来了。

 

黎明网络公司在中国网络发展史上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五个中国之最”:中国最早的电脑网络通信系统集成公司、中国最大的电脑网络设计和主要建设单位、

中国最早应用数字数据网络和帧中继技术的公司、中国最早在异步传输网络上实现图像、语音和数据综合传输应用的公司、中国证券电脑网络的首创者。

 

邓一辉最引以为豪的是黎明设计建成了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网络系统。

1990 4 月,邓一辉牵头成立了电脑网络工程部,业务是网络的系统集成,在国

内第一个引进了NOVELL 网络和CISCO 的产品。他们把目标盯在了上海证券交

易所的网络工程。创办证券交易所是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一件大事,上海市委、市

政府非常重视,要求搞得超过国外的交易所。当时,国外的证券交易都是手工

的,香港比较先进,用了电脑,但电脑也只是辅助的价格显示,交易成交也还是

手工的。

 

邓一辉送上全自动化证券交易网络系统方案,大家都不敢相信,有人认为国

外都没有,我们怎么能搞成?当然更多的人是对这套系统的技术可靠程度持有怀

疑。因为当时网络远没有现在这么普及。但有关方面对他们这套方案表现出了深

厚的兴趣,一旦成功,我们就超越了国外。当时上海市的领导朱镕基曾三次接见

邓一辉,听取他的方案介绍。为了保险起见,当时是自动系统和手工系统同时准

备,在开业前十多天还没有确定用哪一套交易方案。在最后演示时,朱镕基问邓

一辉敢不敢打保票自动交易一定不会出问题,邓一辉做了肯定的回答。这样,上

海市领导最后决定使用自动交易系统。当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的那天,国内外要

员、新闻记者涌到上海,当他们进入交易大厅,看到自动化的电脑交易时,都惊

呆了。

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时成交还是手工的,上海的自动交易系统成功之后,深圳

立即投资由黎明公司建设了自动交易系统。

上海证券自动交易系统,开创了世界证券自动交易的先河。至今美国纽约交易

所还是人工交易。因为美国跟中国的证券交易不同,美国交易成交额大,但成交手

数不多,一笔交易就很大,一般人是通过基金买卖股票,而中国是全民炒股,量很

小,但手数很多。手工交易时,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交最多的一天是成交4000 手,

而自动交易每天现在有几百万手。

 

接轨世界

 

1991 4 26 日上午10 20 分左右,一部属于香港的货柜车从深圳出境,刚进入香港口岸,突然“打横来”,停在香港口岸通道前一个“瓶颈”的路口不动,遂造成口岸堵塞,深圳方面的车辆无法出境。之后不久,皇岗口岸港方一侧亦有两部货柜车采取同样的方法横车堵路,致使深港之间的口岸通道除沙头角之外基本瘫痪。一起罢驶事件,考验着深圳的开放能力。

 

1991 4 26 日下午,香港9 名司机代表在文锦渡口岸与深圳口岸办负责人见面。司机代表共反映了9 个问题和意见:1. 边防检查车最近较多;2. 搬运费不合

理;3. 北斗路有人插队;4. 边检收附页的岗亭应增加人员,加快验收;5. 交警在鲜

活车辆进海关前不应要求打开封条;6. 某些单位有的人不够廉洁;7. 要求边检设查

车场;8. 有的海关人员上班聊天,上洗手间时间过长;9. 入境空车在出关安全岛周

围停车关门不应被告违例泊车。

 

深圳方则认为,深圳关口确实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但罢驶与海关严厉打击走

私,引起海外势力干扰有关。深圳方没有回避矛盾,而是直击事实真相。

 

深圳方很快就找到策划肇事的证据。4 26 日上午,文锦渡口岸附近某酒店

的许多客房被香港司机租下。这是少数策划者利用无线电对讲机发布指令的“指

挥中心”。事发当天,指挥者采用的无线电对讲机频率达到135 兆赫,既干扰深圳

的无线电波,又方便香港司机收听。当天上午从指挥者通过对讲机传出的话很多,

其中一些话是叫深圳路途中的香港司机将车停在路边,一部一部排下去,有多少

排多少,但不要堵在路口和道路中间,似乎很讲道理,不授人以柄。不过,当许

多行走沙头角口岸的香港司机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的时候,这些人就沉不住

气了,骂那些司机是“软骨头”,甚至扬言谁敢从沙头角过境,以后找谁算账。罢

驶是少数人搞的,这些人在香港还专门设了一个电台频率,每个司机的对讲机都

能收到。

 

深港之间的这次摩擦,考验了深圳的开放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1991 年的许多事情,似乎都朝着一个方向进展——与国际化接轨。深圳在为

走出去做着准备,做着功课。

1991 年刚开始,外商投资企业继续高速增长。

台商也“钟情”于深圳投资环境,前4 个月在深办厂95 家,累计台资5.5 亿

 

美元,仅次于港资和日资。日资企业有两家重要公司投资深圳:理光投资是一家以

设计生产复印机、打印机、轻型印刷机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八佰伴国际集团有限公

司,是在我国大陆开设的第一间合资企业。这间百货商场,是日本八佰伴国际集团

有限公司和深圳沙头角进出口贸易公司合资1 000 万港元开办的,经营各国商品精

华,有服装、皮具、家庭用品、体育用品及日本美食等。商品采用开放式陈列,让

顾客随意选购。商品来源全由八佰伴(香港)百货有限公司提供。

 

7 月,福田、沙头角保税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准。9 月,村民集资兴建,建筑面

19 000 平方米的湖贝市场开张,成为当时深圳最大的市场。国庆节,继“锦绣

中华”之后,华侨城“民俗文化村”开业,同时,“世界之窗”开工。

 

7 月,全国优秀外资企业评比揭晓,在获评的370 家企业中,深圳81 家企业

上榜,在十大出口创汇企业中深圳占6 席。康佳、三洋电机、中华自行车、华强三

洋、南海油脂、华发电子获评十大出口创汇企业。

 

5 11 日,一场拍卖会首开国内抵押贷款房产公开拍卖先河。4 15 日,深

圳市建设银行铁路支行根据《广东省经济特区抵押贷款管理规定》,委托市房屋交

易所对抵押房产——怡景花园寿景道六号别墅进行拍卖。别墅底价180 万元人民

币,竞买开始,报价以一次5 万元递增。竞争至210 万元,对手仅剩3 家,递增速

度减为一次2 万元。至229 万元,场上仅剩5 号、6 号角逐,报价以一次1 万元交

替上升,双方展开拉锯战,至241 万元,6 号竞买者个体户先生退出竞争。5

241 万元人民币投中六号别墅!香港礼才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办事处的先生当即

交了定金,成了六号别墅的新主人。

 

1988 年开始,三角债成为国内经济的一大顽疾。江苏盐城34 岁的大学生王玉

华成立了一家讨债公司,公司24 名员八成以上具有大专文化程度,懂得政策法律,

半年内接受了100 多个单位和个人讨债委托。王玉华成了“讨债能手”,成了新闻

人物。深圳追债也与国际接轨,1991 9 月,深圳市信息中心与美国邓白氏商业

资料(香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开展国际追账业务,利用美国邓白氏公司

国际账务服务手段,向世界各地追收各类欠账。美国邓白氏商业资料有限公司有

150 年的历史,在全世界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380 多间公司,是世界闻名的追

债公司。

6 月,深圳已经有30 多家企业获得国际ISO9000 质量标准认证。早在1985

年,八卦岭的DEC 电脑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ISO9000 质量标准认证的企业。

 

赛格租赁9 公司

 

1991 年,赛格电子成立5 周年,深圳电子业的优势地位基本确立,在国内外市场上崭露头角。赛格成为“走出去”的急先锋。

 

“追求卓越走向世界”,是1991 2 月“赛格五周年成果汇报会大型展览”的

主标语。

1986 1 6 日,深圳电子集团公司成立,联合深圳、国外及香港、内地电

子业的三股力量,形成一个生产、科研、销售三结合的有机体。

 

赛格5 年,硕果累累。5 年来,赛格集团所属企业已从“三来一补”为主,发

展到自行开发设计新产品,5 年累计开发新产品600 多项。产品远销世界五大洲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了港澳、东南亚和苏联东欧国家和地区,也打入美、日、

英、加等发达国家市场。

 

不过,此时赛格最耀眼之处,是在全国各地的企业租赁。1989 年初,赛格租

赁一家北京电子企业,迈出租赁企业第一步。1989 8 月,租赁重庆国营789 厂,

租赁期为15 年,租赁期间享有人财物及产供销使用权。1990 5 月,租赁上海地

质仪器厂;8 月,租赁哈尔滨无线电四厂。1991 年,赛格又先后租赁苏州无线电五

厂、贵阳无线电四厂、延吉无线电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赛格在全国的租赁企

业达到9 家。

 

在国内租赁企业的同时,1988 6 月,赛格作为加拿大善美(STM )电脑公

司和香港善美(远东)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参与了善美公司在美国东部购买95

家零售店销售网的行动。这一收购行动以1.5 亿美元成交。这意味着深圳企业首次

拥有了自己的国外销售网,为深圳以及内地产品长期稳定地进入美国市场建立了桥

头堡。此次收购是国内首次大型国外收购。有关方面评价,此举说明,中国企业不

但可以“借船出海”、“造船出海”,还可以“买船出海”,凡是有利于产品外销的方

式,都可以大胆地尝试。

1992 11 月,赛格再次出手,以换股形式,收购了香港联合国际工业有限公

司旗下的三泰电子公司5 100 万股,占15.8 %。

赛格之外,在美国收购企业的还有深圳中华自行车公司和南方玻璃公司。1990

7 月,该公司斥资1 500 万美元,购买了美国自行车制造销售业的第二大公司

WSIWestern State Import),引起世界自行车界关注。1992 5 月,南方玻璃公司

试探小步走出去

 

在洛杉矶正式签约收购该市的标准玻璃公司,按照国际惯例斥资买下该公司60

的股份,从而取得对“标准”公司的控股权。中国南方玻璃公司总经理曾南出任美

国标准玻璃公司董事长,随后将由“南玻”派遣副总裁、财务主管等前往管理;同

时,公司商标也改用“南玻”的“SG ”商标。

1990 1 月,深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 家企业投资澳大利亚兴建大型纺织企业。

9 月,深圳市琼胶工业公司以自制的水果咖喱生产设备作为投资,与美国客商合资

在美国纽约市建立“兴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中方占股40% 。这是中国企业较早

的海外设厂。

初步对外扩张,令人欣喜若狂。1992 10 月深圳海王公司发起的“拥有一片

美国”活动正映照出一种难以评述的心态。此时张思民的海王称做深圳蛇口海王文

化发展有限公司。1992 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 周年,这项名为“拥有一片

美国”的土地权销售活动从深圳和惠州向全国展开。美国土地开发公司在全美50

个州分别买下一块土地,切割后按份向各国出售。每份土地面积为50 平方英寸,

即美国50 个州每个州一平方英寸。每位购买者,将得到一份标志着土地所有权的

美国土地证书,每份证书独立编号,上面列明土地的经纬度及地形、地貌。土地

证书代表了土地所有者有美国土地的拥有权,享有在美国土地公司注册个人资料

的权利和身为美国土地业主的荣誉。虽然所有者无法真正开发和使用这些土地,

但可将其视为一份珍贵的海外财产进行收藏、继承、转让和馈赠。海王作为总代

理,欲在中国大陆独家发行10 万份美国土地所有权证书。年底售出1 000 份证书。

 

走向全国,走出中国,深圳企业展示出自信心。深圳不少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

举足轻重。

深辉技术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公司和晶华显示器材有限公司3 家生产的液晶

显示器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国最大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和出口基地。

深圳拥有全国最大的软磁盘生产厂家,年产量约达8 000 多万片,产值可达

3.4 亿元,其中华源磁电公司产品居全国各专业厂之冠。

全国首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康佳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14 个系列230 多种电

子产品,85 %销往国际市场。

我国目前最大的微机生产企业——深圳长城计算机公司,工业总产值达5.78

亿元,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和出口额均居全国第一位。

深圳华德磁电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计算机开关电源生产企业。年产值4 800

万元,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等地。

深圳天霸电子有限公司年产手表300 万只。天霸表在中国同类石英表中销售量名列第一,产品70 %外销。

深圳兰光电子有限公司年产20 万台组合音响、10 多万台电唱机,是我国组合

音响最大的生产厂家。

 

回馈内地

 

1991 1 月,湖南省省长陈邦柱在深圳考察4 天,他指出,“湖南今后为深圳提供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主要应在优质上下工夫,做到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当好特区的后方基地”。

 

陈邦柱话出有因。开放之初,湖南的大米、生猪、小水产、煤以至更多的工业原料,南流广东,经济活跃起来,可是物价也抬高不少。湖南一带顿时产生了“金鸡肥了谁”的争论。

 

京广线湘粤交界处有一座金鸡岭,像一只石鸡昂首挺立,但它头向北,尾向南。湖南人说,“金鸡吃了湖南,‘肥’了广东;广东赚了湖南的钱。”这种议论占上风的时候,“咔嚓”一声,湖南把大门关闭。

 

然而,他们后来认识到,湖南和广东,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关闭,两地俱伤;开放,两地皆活。湖南的外贸,有50 %是经过广东,主要是深圳出口的;湖南有10 万劳力在深圳,每年至少要赚回2 亿元工资。

10 年间,湖南先后投资2.5 亿元,在深圳兴办126 家工贸企业。1991 年前几年,这些企业返回湖南的利润超过5 000 多万元,在深圳转化为再投资的利润7 000 多万元。

1991 年,深圳阳光酒店建成开业,它成为深圳标志性酒店。而此前,它是湖南外贸设在深圳的猪仓。多年来,湖南是出口香港生猪的重要供应地,那些“天蓬元帅”来自千家万户,体形参差不齐,乘着多层“卧铺”不远千里来到深圳,已是

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这些猪仓便发挥其功能:把瘦猪养肥,再继续出口;把死猪

立即烧掉。至于不瘦又不肥的伤残、病猪则就地宰掉,凭批条转为内销。猪仓建高

档酒店,也对照出湖南企业在深圳的提高。

深圳内联企业对内地的回馈不仅仅是利润,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回馈尤为重

要。湘潭电缆厂与香港合资创办了深圳太平洋铜材有限公司。1988 年原材料涨价,

母厂困难,深圳厂探到信息国际铜线价格上升,反馈到母厂,母厂组织出口2 000

吨铜线,让母厂渡过难关。深圳华湘石化科技开发公司,得知国际市场盐酸紧销,

及时提供母厂岳阳化工厂,并支持资金20 万元帮助技术改造,回收废盐酸,组织

出口,岳化每年增收200 多万元。1985 年益阳麻纺厂在深设点,3 名人员从事信息、

销售等项活动极大地帮助了企业的生产,特别是在产品出口方面帮助尤其重要,每

年销售额都在600 万美元以上。可谓3 个人带活一个5 000 人的国营大厂。株洲在深

圳成立了一家火塞厂,开始只有14 人,1988 年生产火塞60 万只,出口20 万只,逐

渐打开国际市场,在美国通过48 项技术指标鉴定,让内地名牌走向世界。深圳开发

科技,是由怀化建南机器厂与外商于1985 年合作成立的,生产计算机磁头,成为世

界四大磁头生产基地之一。开发科技后来成为一间国内著名的上市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1990 年,国内各地驻深办向内地返回的国内外信息,尤其是

带有特区特色的政治、经济、技术、金融等各类信息近10 万条。

 

当深圳市确定在沙头角建立国内第一个保税工业区,并实行优惠政策的消息传

出后,浙江省驻深办立即向省里反映,很快在保税区兴办起12 家企业,多数当年

兴办,当年赢利。

深圳对浙江区域经济的整体带动非常明显。萧山市河上镇早年素称“服装之

乡”,后来逐渐衰落,镇上人单靠摆弄人均4 分地过日子。1986 年春,他们陆续派出

1 000 多名服装裁剪制作技工,采用创办中外合资企业、开办合资企业分厂、承包港

商独资企业三种方式,在深圳搞起拥有千万元固定资产的6 家服装企业。河上镇的

裁缝们在深圳乃至香港赢得了名气后,又有一批能人来到深圳,先后办起28 家个

人合股丝绸服装加工企业。他们不仅为本镇拿回了五六百万元利润,每月汇回来的

个人收入也在百万元以上。此外,在深圳办的企业还带动了镇办集体工业的发展。

1991 7 4 日,深圳嵊县企业协会成立。浙江嵊县短短几年在深圳创办了

34 家企业。嵊县在深企业绝大多数是生产丝绸服装的企业,以深圳敦煌服装有限

公司和深圳天河服装公司为代表。嵊县认为,嵊县在深企业的蓬勃发展至少为本县

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培养了人才;二是疏通了信息渠道;三是增加了市民

和职工的收入。

1991 年,上海在深圳兴办的各类企业已达250 多家,在深上海干部职工达11

万人。一些传统的上海工业轻工纺织、电子仪表、服装鞋帽等企业已在深扎根;一

批上海大型骨干企业近年来也纷纷南下进深。形成了机械、医药、饮食服务等14

个行业。

1987 年至1992 年年底,深圳已在沪投资近16 亿元,超过了上海前10 年在深

圳投资总和的3 倍。深圳企业在上海投资多元化,既有生产实体,又涉足房地产、

旅游、饮食等第三产业。深圳宝安集团公司与港商合作投资7 500 万美元,在浦东

兴建30 层商贸大厦;深圳旅游总公司投出一笔可观的资金,开办上海“海上皇宫

潮州酒楼”,其装饰设施和服务在沪堪称一流;深圳市莱英达(集团)公司已建立

起莱英达(集团)上海分公司。1991 7 月,上海一块别墅用地使用权招标揭晓,

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仲盛有限公司联手中的。这是深圳市企业第一次

在上海土地招标中成功获得土地使用权。

 

打工仔、打工妹创大业

 

在湖南省长陈邦柱率团到深圳考察的时候,一个20

岁刚出头的湘妹子谢吴艳也来到

了深圳。没承想她的一个主意竟创造了一个闻名全国的“攸县的哥”品牌。

 

1990 ~1991 年,深圳公交客运公司到攸县招了一批劳务工,有38 人。这批劳

 

务工主要是到深圳开大巴。除了这38 个劳务工外,还有7 个女孩子也一起跟着到

深圳找工作,谢吴艳是其中之一。到深圳的第9

天,工作还没有着落,其他女孩子就都回去了,

但谢吴艳却咬牙坚持下来。

 

漂亮聪明、心性高的谢吴艳卫校毕业,当

时已经是县医院的眼科大夫,一位老医生对她

精心栽培,使她很快小有名气。但是,她的婚

姻却不幸福,是奶奶强迫的包办婚姻,她闯深

圳的原因就是逃避婚姻。谢吴艳刚到深圳是跟

一起来的姐妹住在一家小宾馆里,大家都走了,

她没钱住下去,晚上就跟那些大巴车司机老乡

去挤铁皮房。

 

闯荡了一段时间,谢吴艳终于在一家银行

找到了一份职员的工作,每月工资300 元。她

的同事中有个潮州女孩,每次回家,哥哥都给

她钱,给她买衣服和化妆品,让谢吴艳很羡慕。女孩告诉她,她哥哥是开的士的,每月能挣一万多元。

 

谢吴艳动了心思,就打电话给老乡“黑皮”,约他出来到莲塘的一家餐厅吃早

餐,要一个面包,一杯豆浆,把开的士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元钱的事告诉他,“怂恿”

他也去承包一辆的士。当时开大巴车每月也就是七八百元的工资,“黑皮”当然动

了心。他随后拉上老乡刘龙章一起干,花4 万元包租了深圳华兴出租汽车公司唯一

的一辆的士。这辆的士翻开了攸县的哥发家的第一页。这是1992 年年初的事。

“黑皮”和刘龙章包租3 个月后,谢吴艳感觉这是一条路,就辞掉了工作,东

 

拼西凑了1 万元钱,把丈夫从攸县叫过来,也包租了一辆的士车,这是攸县的第二

辆的士车。

此后,不断有老乡来托谢吴艳帮忙办理包租的士,她感觉零散着做太费力,就

一次包租了20 辆车,然后转给大家。到1995 年,包租的士难度大,谢吴艳就策划

一次性买断了一家公司49 辆的士10 年的经营权,然后转租给急需租车的攸县老

乡。结果有老乡认为她转包挣了钱,告到主管部门,结果谢吴艳的做法被认为是违

规操作,要遭到处罚。

1993 年后,深圳公交公司每年都有不少司机跳槽开的士,他们留下的缺口仍

然由攸县人来填补。后来攸县人干脆直接到深圳承包的士。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

族,一族带一村,“雪球”越滚越大。如桃水镇桃水村,仅仅4 年时间,的哥数量

就由1 人增加到400 多人。

从深圳开始,攸县的哥很快向珠三角和全国扩展。如今,攸县人开的士的地方

早已不仅限于深圳,而是遍布全国。攸县目前有3.8 万人在外经营的士,多年来从

事过的士行业的攸县人有10 万以上,人均年收入可达5 万元。在深圳,攸县的哥

占半壁江山,在广州,占四分之一强。此外,在长沙、株洲、厦门、乌鲁木齐、拉

萨等地,都已经形成了攸县的哥部落。攸县人对的士商机的嗅觉也格外灵敏,许多

闭塞、落后的小县城都被他们把的士生意从无到有做起来,经营得红红火火。

攸县的驾驶培训业也因此格外火暴,四家驾校每年培训约4 000 多人。长沙、

株洲的两家驾校干脆把总部都搬到了攸县。政府对的哥的服务也越来越周到,在广

州、深圳,交警部门通过攸县的办事处,把驾照年审业务办到了当地,给的哥省了

不少麻烦。

从开的士开始,攸县人开始了到外面闯世界,开小超市、搞土木工程,再到攸

县大碗菜,这些产业都是的士业带动起来的。

“攸县的哥”品牌被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7 部门确认为在全国有影响的

“湖南十大劳务品牌”之一。攸县76 万人,25 个乡镇,最大的乡镇不足4 万人,

最小的乡镇只有1 万多人。而攸县的哥在深圳近万人,随行家属及其他人员共计4

万多人。

 

宋山木到深圳的第一晚上是在马路边的草坪上过得夜。

1991 8 4 日傍晚,宋山木从山东德州来到深圳。一下车被高楼大厦吸引,眼睛不够用了。这看那也看,走累了,饿了,一摸钱包,坏了,被人扒了。

他华师大研究生毕业,学的计算机专业,分配到德州师专当老师,当上了德州

市计算机协会的会长。但是他没有电脑,买不起。听说深圳的电脑便宜,可以买散

件组装,就来深圳买电脑了。

找到德州驻深办事处,人家热情地安排房间,到了前台一问,一宿220 元。他

一个月的工资才80 多块。只好说对不起,离开。他去了火车站,但到了10 点钟被

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轰出来了。顺着马路走到蔡屋围,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路北边

的草坪上躺下来。睡了一会儿,就被蚊子咬起来了,他是第一次见这么大个凶猛的

蚊子,睡不着,就一直望天望到早晨太阳升起来。

宋山木睡觉的那个山坡后来被推平,建成了地王大厦。

幸好,从广州买车票找回来的80 元钱揣在口袋里没被人扒走,宋山木饿了,

到路边店吃饭,一块钱一碗米饭,咬咬牙才掏出钱来。快吃完了,看到旁边有台电

脑,但桌上的菜单却写得歪歪扭扭。“老板,你怎么有电脑不用,电脑打出来多漂

亮。”“没人会。”“我会啊。给你弄好,别收饭钱。”摆弄了两个小时,就把菜单打

出来了,真漂亮。老板掏出了200 块钱给他。“我可有钱买票回家了。”他高兴得不

得了。老板说:“干吗回家?你这样的人深圳正缺,肯定有前途。”

听了餐厅老板的话,宋山木走出门不远,就看到一个招聘广告,还是电子方面

的,宋山木就进去了。他已经几天没洗澡,脏得要命,前台小姐不拿正眼看他,要

把他轰出来。他说自己是研究生,学电脑的,但却没带证书,人家根本就不信。他

就坐下等,小姐正忙得手忙脚乱,也来不及理他。旁边有三台电脑,他就凑过去动

一下,有故障,不能使用。他就动手修起来。小姐不耐烦,要他别乱动。“你们电

脑坏了,我能修好,我是山东人,就爱帮人。”小姐就到里面请示让不让他修,出

来没说话,10 分钟,宋山木站起来:“修好啦!”“修好啦,三台都修好?”小姐

有点不太相信,一演示是好了。小姐一喊,里面的人都出来了,感到很神奇。宋山

木故作高深地说:“内存出了点小问题。”

“小伙子,在哪里工作?”老板开始用欣赏地眼光打量眼前这个胡子拉碴的年

轻人。“一个电子厂”。宋山木撒了谎。“老板给你多少钱?”“老板第一,我第二。”

宋山木牛起来。“痛快点,到底每月多少钱吧?”宋山木想了想大胆说:“260 块。

这是他们校长的工资。

老板一听哈哈大笑。“我给你800 ,如果嫌低,我给你1 200 ,明天上班。”

宋山木愣了。“我今天就上班。今天可以不要钱。”

他在这个公司待了一个多月,既当系统分析员又当程序员。有一次做过一单业

务,那个客人又上门找他做一个软件。宋山木悄悄对客户说,我给你编,能少花

钱。客户回去请示,说可以。编一个电脑财务软件,公司编要价8 万,他个人编价

3.8 万元。客户说,如果一个月内完成,再给2 000 元奖金。宋山木就辞职,直

奔华侨农场的那个客户单位,日夜兼程,没白天没黑夜,累了,躺下睡,饿了,吃

点东西,接着干。程序提前编完,客户一共给了4 万元,死死夹着钱回到电脑房,

把门关上,再用个凳子顶上,弄盆水洗脸,再看看是否安全,判断不会有人闯进

来,这才一五一十十五二十地数啊,使劲数啊,数一遍不过瘾,再数……

春节,宋山木衣锦还乡,是坐飞机回去的。见到正发疯似地寻找自己的太太,

他说,“跟了我没白跟”。向学校写了辞职报告,领导说研究研究,他说那是你们的

事,我是要走了。回到深圳,已经心里有谱,自己是老师,已经教会了单位不少人

用电脑编程序,就办培训班吧。就写了一

搭纸条,上写“80 元学电脑”,再留下自

己的呼机号,到写字楼里散发。几天没接

到回音,有些纳闷,想到BB 机号是飞龙

台的1614 ,号码不太好,马上改了一个

3680 ,真神,就有人CALL 他了。开

始先上门服务,打电话的人多了,就租了

一间教室,集中办班。第一期培训结束,

5 个学员说:“老师,这台电脑用顺手

了,能不能卖给我。”宋山木就以市场价

卖给他们,发现教电脑,也能卖电脑。

宋山木把自己的公司命名为“山木

培训”,那时候很多白领都到南国电脑影

院去看国外大片,每天都人头攒动,他就到那里找管理人员说:“我要找人。”“找

谁?”“山木培训的×××

老师”。那人就喊:“山木培训的×××

老师,外面有

人找。”全院的人都能听得到。一会儿,还没找到,就再央求人家喊。一个星期后,

管理人员就怀疑了,山木就说:“你这里太招人喜欢,我那些老师都往这里跑,没办法,就得让您喊。”

山木培训的这一招现在还在用。如果有人坐飞机到深圳、上海、北京、杭州、

青岛这些大城市,出机场时,准看到有人举着个大牌子:“山木培训接×××”,

天天在那里。保安就说怎么天天接人,可不是我们就天天接人吗,这个实际上不是

接人。

如今,山木培训已经不仅是深圳最大的培训机构,而且扩张到全国各地大城

市,教授电脑、日语和英语等,堪称继新东方和李阳英语之后国内排名第三的培训

机构。

1991 11 19 日,深圳市首次调酒技术比赛在银湖旅游中心结束,这也是

国内第一次调酒师大赛。来自深圳三星级以上酒家的19 名选手,均是持有三级以

上调酒技术证书者,他们参加调制传统鸡尾酒、自创鸡尾酒技术比赛。南海酒店的

王学军获得这次比赛冠军。

王学军是济南军区大院的子弟,1985 年,南海酒店开业被从内地招聘到酒店

做保安,很快升任保安部副经理。但他却不安于这份工作,而是迷上了酒吧这一

行。一有时间,他就到酒店的酒吧和西餐厅里去“学雷锋”帮工。坚持几年,痴心

不改。有一次一个酒吧服务员走了,他就要求离开保安部到酒吧去当服务员,当然

工资也少了不少。在南海酒店,从酒吧到餐厅,从中餐到西餐,他干了一个遍,并

升任餐饮部经理。当时,酒店里有很多国外客人,有些是常住的,王学军就借机接

近他们,向他们讨教国外酒吧的业务,学习调酒。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王学军也

刻苦地学习英语,与这些朋友交谈不成问题。而对这个肯干肯学,又彬彬有礼的俊

朗年轻人,国外朋友都十分喜欢欣赏,把知道的都会告诉他。

获得调酒技术比赛的冠军,酒店里的那些外国朋友纷纷向他祝贺。有一个朋友

问:“王,你怎么不开一间酒吧?”王学军坦言没有钱。几天后,两个国外朋友找

到他,坐下后每个给了他5 万元钱,借给他,作为开酒吧的资金。借钱的朋友有一

个美国人,美国西部风味的“红公鸡”酒吧就在南海酒店的旁边开业了。这是中国

人在蛇口开的第一家酒吧,王学军的那些外国朋友好好地庆祝了一番。

 

挣了钱,王学军还了朋友的钱,接着在对面开了一家印度餐厅,这是深圳第一

家印度餐厅。接下来是黑骏马爱尔兰餐厅、巴西烤肉、法国餐厅、上海餐厅、日式

餐厅,攒够钱,他就开一家,每一家都不重样,都是一家异国风味。开一家餐厅,

也都促使他学习一国文化,从餐饮品种,到服务内容和形式,到餐厅装修,甚至餐

厅内的音乐和图片,都亲自谋划,力争传神,符合异国情调。开一家餐厅,也就交

接一个朋友圈子。可以说,王学军是在蛇口认识外国朋友最多的人。而且他不但是

第一个在蛇口开酒吧的中国人,也是开酒吧数量最多的人,是蛇口这个国际化社区

的见证者和友谊使者。

 

深圳有个安子

 

1991 9 月,《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开始在《深圳特区报》连载,25岁的作

者安子作为“深圳最著名的打工妹,都市寻梦人的知音和代言人”而声名鹊起。

 

安子,就是1984 年从梅县来深圳的那个17 岁的安丽娇。经过7 年的人生磨

炼,当年多愁善感的柔弱少女已经成长为一个颇有名气的年轻作家,这位普通打工

妹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成熟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一个需要走过寒冬酷暑,走过沧桑的过程。

刚到深圳,安子进了表姐介绍的荣峰电子厂,24 个姐妹挤在一间60 平方米的

简陋平房里。这些姐妹来自湖南、江西、贵

州等十几个省。安子被分在插件组,具体的

工作就是把不同型号的电子零件往线路板上

插。由于她是编外人员,有4 个月她只能和

表姐挤在一张90 厘米宽的小床上睡觉,又闷

又热。由于经常加班,一切都是匆匆忙忙的。

吃上一顿香喷喷的饭,睡上一次甜甜的觉,

竟成了她们的一种奢望。安子好累,好想家,

也好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

4 个月后,安子和表姐跳槽到了南园宾

馆,安子被安排在收银前台迎宾。穿着红裙

子、白上衣,打着黑领带,令人顾盼生姿。

安子一下子觉得自己像个城市人了。不久,

安子被调到中餐部。一天,几个北方来的顾

客要安子冲红茶,当安子冲了茶送上前时,其中一位顾客色迷迷的地捏了一下安子

的腿。安子气愤地一甩手,他却低声威胁安子:“给我点烟,要不,找你经理来炒掉你!”安子严正地警告对方放尊重点,那顾客真的喊起经理来。餐厅部部长马上

过来,不分青红皂白地要安子向客人道歉,又给客人打起圆场。安子一扭身跑进厨

房,委屈地哭了。

“顾客就是上帝,他永远没有错!搞服务业,就得多受点委屈。”这是餐厅部部

长的忠告。餐厅部掀起了“微笑服务”运动,部长说这种微笑才对得起“上帝”的

钱包。

安子的朋友阿珍很漂亮,有不少回头客都冲着她来。晚班下班后,总有人在门

口等她,约她出去吃夜宵,到夜总会听歌什么的。追她的人都很有钱,偶尔有她不

想得罪又不想单独赴约的人,她会叫上安子同去。这样,安子才真正感受到了深圳

夜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香江夜总会、香蜜湖夜总会、海上世界、泮溪酒家等那些

高档的消费场所,安子沾阿珍的光,有幸偶尔光顾。但后来她意识到,这样的地方

不属于自己。那不是打工妹进的地方,那里的气氛与打工妹的身份格格不入。安子

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中,继续尽心尽职地当服务员。她努力适应新的角色,把

024 微笑”做成了宾馆的品牌。

这段日子,安子开始读文学作品和杂志,慢慢读出感觉,就写日记,并尝试把

感触写成诗,写完了就藏到枕头下面。宾馆有一个提部长的机会,安子想凭工作表

现非己莫属,部门领导也极力推荐,但正式报告批下来的时候,部长却是任命了另

外一个女孩子,因为只有她是高中毕业生,而安子只有初中毕业。这次打击让安子

重新拿起课本,补习文化功课。年终,安子被这家宾馆所属的总公司评为“先进工

作者”,且是六十多名女临时工中唯一的一个先进,这让安子很是高兴了一阵子。

 

当时,媒体对蛇口的报道特多,吸引了安子目光,深圳大学也在南山,如果有

机会,安子想去上大学。安子就离开宾馆来到蛇口一家制版公司。她是公司的第一

批员工,一开始只有7 人。由于人手紧,工作起来就像上了发条的时钟,绷得紧紧

的。公司请来日本师傅指导安装设备,女孩们便是给师傅递送各种型号的零件。遇

到“笨重的家伙”,女孩们也得吭哧吭哧地抬来抬去。一天折腾下来,累得人腰酸

背痛。3 个月过后,安子进了制版部。北京来的制版师傅对工作很严厉,一点误差

也不允许。师傅说,制版是一门高技术的工作,学好这门手艺,以后在深圳不愁没

公司高薪聘请。安子细心认真地从头学起。

第二年,表姐回家结婚,安子心里一阵酸楚,几年后自己是不是也要走表姐的

路?这时候,每天晚上,安子都到蛇口培训中心补习文化课。在深圳这座新型的城

市,竞争者如海如潮,外来工往往不知哪儿是岸,可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岸。有

一次,安子偶然在书摊里翻到一本叫《女子文学》的杂志,很是好奇,便买了回来。看完后,又斗胆把自己写的一首小诗寄给了这家杂志。一位叫王青的编辑看到

这首诗后,经过一番修改,在杂志上刊了出来。诗的下面还留下了安子的通讯地

址。没想到这以后有不少文友照这个地址给安子寄来信件。

1988 9 月,安子在深圳大学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白天在蛇口那家印刷

公司拼版,晚上到深圳大学听课。实在太累,出了差错,安子逃出制版公司,跳槽

到一家装饰公司,安子设计的版面挺有新意,得到了总经理的赞赏,不久被提拔为

总经理助理。3 个月后,公司的好朋友阿虹告诉安子,她怀了总经理的孩子,而总

经理逼她打胎。安子很生气,写了辞职书,带阿虹离开。第三天,阿虹不告而别,

跑回乡下去了。

回家后阿虹嫁给了当地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生了个胖小子,很精灵。阿虹总

爱来打探深圳的事情,还经常问起安子的情况。安子知道,也许阿虹得一辈子待在

那个山沟沟里。在深圳,对于没有文凭和专长的打工妹来说,要扎根下来是很难很难的。

 

过了一段漂泊的日子,即使是失业了,安子也没有放弃在深圳大学的学习,并

 

且有诗作在《蛇口工人报》上发表。安子的一位深大校友方汉辉很钦佩她的自学精

 

神,在《深圳特区报》发了一篇介绍安子的通讯《一个“不安分”的打工女》。

 

安子于1987 年开始从事诗歌创作,在深圳大学上夜大时,经常往夜大报纸

《春之声》投稿,并注意到《春之声》刊发的诗作者中,有一位叫“客人”的诗写

 

得非常棒,于是就深深地记住了“客人”这个名字。后来,安子得知客人真名叫邱

 

金平,是85 级中文系的高才生,不仅是深圳大学诗社社长,还是全国有名的校园

 

诗人,因为酷爱写诗,又是客家人,所以有了一个诗人的笔名——客人。安子和客人经人介绍相识,并坠入爱河。

那间制版公司换了总经理,又把安子叫回了公司,安子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

还有半年就要毕业了,老板却不让她请假,否则会影响其他员工的情绪,安子再一

次被逼离开。由于没有文凭,又不善于推销自己,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安子找工

作屡屡受挫。于是安子回了梅县。她厌倦了,想逃避。

再回到深圳,暂住在客人处,安子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了一篇小小说,故

事的大意是:一个参加成人高考的打工妹落榜后痛哭流涕地烧了全部的复习资料,

发泄说:“就当一辈子的打工妹吧!”客人读了后建议把这个打工妹的遭遇改写成

落榜后继续奋进的故事。这样一来,小说的主人公就成了一个生活的强者。

安子在寻找新的工作之余,又尝试着写《蛇口打工妹》,周围普通工友的喜怒

哀乐都成了安子笔下所表现的题材。

 

1990 年圣诞节的平安夜,安子走进了婚姻的殿堂。1990 年年底,安子的纪实

体报告文学《蛇口打工妹》在《蛇口工人报》刊登出来,引起人们的注目。新婚燕

尔,安子继完成20 多篇《蛇口打工一族》系列后,又开始了《青春驿站:深圳打

工妹写真》的创作。《青春驿站》是安子对自己过去的日记加工创作而成的纪实体

小说。

 

1991 2 月到7 月的这半年时间里,安子读完了最后半年的大专课程,顺利

地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安子在深圳音像公司八卦岭展厅的工作也从业务主办做到

业务主管,最后升为经理助理;《青春驿站》一书完稿。

 

《青春驿站》的故事写到一两篇的时候,《深圳特区报》的一个连载版编辑看到

了,当时就拿到《深圳特区报》准备连载。但稿子在报社引起了争论,很多人并不

看好它。有人担心,《深圳特区报》有那么多知名作家的作品等着去连载,如果连

载一个打工妹的东西,有谁会去看?后来大家达成了这样一个意见:如果这篇文章

连载以后,没有多大的反响,连载那么十几天以后就停下来算了。谁想到作品连载

到十几天后,打工仔、打工妹的信件就像雪片般地飞到了编辑的案头。这个时候,

编辑就不断地鼓励安子一篇一篇地写下去。此后,《蛇口工人报》、《深圳风采》、

《深圳法制报》陆续发表安子的作品。

《青春驿站》的特色在于由一个个或长或短的人物序列构成,包括安子自己在

内,共写了16 个女性在深圳特区的故事。在绝大多数人物经历的描述中,都体现

一种经得起摔打,处于逆境益加坚强的精神面貌。这些作品在读者群中,特别是在

打工阶层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安子”一时间成为深圳街谈巷议的人物。安子收

到的来信不下3 万封,把她住的房子的上下铺都堆满了。

1992 5 月,她正式出版了第一部打工小说《青春驿站》,这部原汁原味记录

打工生活的小说开启了“打工文学”的大门。

 

【城市日志·1991 年】

 

1 3 日,韩国三星公司投资深圳成为“华利”公司股东。

1 6 日,观澜富兴工业城开工。

3 9 日,深圳亚洲大酒店更名香格里拉大酒店,九成股权转给港商。

3 9 日,“理光”首次在深圳办企业,泰联光学(深圳)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3 11 日,国产最大燃气轮发电机组在南山发电成功。

3 18 日,深圳野生动物园动工。

4 8 日,深圳科技园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 1 日,邓小平同志为深圳新火车站题字。

5 18 日,我国首台3.6 万千瓦燃气轮机组在南山热电厂并网发电成功。

6 1 日,蛇口港首座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建成。

6 23 日,IBM 在大陆的首家软件合营企业万国软件公司在深圳开业。

8 1 日,我国首家玻璃幕墙赴美试验一次成功,“金粤”玻璃幕墙技术达国际

领先水平。

8 21 日,蛇口集装箱码头试运行。

9 8 日,“八佰伴”涉足中国市场首间百货店在沙头角开业。

10 11 日,深圳机场举行通航典礼。

12 1 日,深圳首家艾滋病咨询门诊在深圳卫生检疫局成立。

12 4 日,深圳民间企业家公会成立。

12 10 日,我国最大的单体冷冻库——华南冷冻库在蛇口封顶。

12 18 日,农民集资兴建的第一座商住楼湖润大厦奠基。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深商创业史(上) 后记  - 深商创业史 1988  - 深商创业史 1982
 - 深商创业史 1993  - 深商创业史 1987  - 深商创业史 1981
 - 深商创业史 1992  - 深商创业史 1986  - 深商创业史 1980
 - 深商创业史 1991  - 深商创业史 1985  - 深商创业史 1979
 - 深商创业史 1990  - 深商创业史 1984  - 深商创业史 前言
 - 深商创业史 1989  - 深商创业史 1983  - 推荐《深商创业史》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