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公民意识以私权的名义崛起
作者:贾西津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公民社会 ,      2009/1/13 17:21:16 点击3435次

 

   对公民意识的崛起,特别是对私权引导的公共参与,我们并没有充分认知,特别是政府对此的接纳度还相当保留。归根结底,与私益、民间在人们观念中的负面甚至是反面印象有关。

  全国“两会”期间,上海市长韩正向媒体透露,沪杭磁悬浮项目仍在论证过程中,不在该市确定的2008年全市重大工程之列。始终饱受争议中的磁悬浮项目,终于在今年1月上海机场联络线工程公示期间,引发了上海居民引鉴厦门的“散步”方式,“表达自己对磁悬浮通过家门口的看法”,因此,上海决策层对该项目不得不持有更加谨慎的态度。

  刚刚过去的2007年,“私人物权不可侵犯”的原则被写入《物权法》,是年也被网络称为“公共事件元年”。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却标志性地勾勒出近年来公民权利和公共精神共同演进的图景。

  说出对“自家门口”事务的看法

  近两年的公民参与显示出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即与自身权益直接相关的参与增强。2007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发起的一份获得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的提案,指出PX化工项目选址厦门海沧的影响和危害。很快,消息以手机短信和网络等形式在厦门市民中传开,引发了百万短信、千人上街“散步”的市民自发行动,随着媒体、博客、网站的纷纷跟进,“关于厦门迁址建议的议案”成为是年政协的头号重点议案。3个月后厦门市政府作出缓建PX项目并进行区域规划环评的决定,当年年底PX项目迁离厦门,重新选址。

  同年年初,列入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的海淀区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受到周边小区业主强烈质疑,经过网络业主论坛、联系全国政协委员提案、专家论证、上百业主联合提起行政复议等联合应对,获得国家环保总局行政复议结果,项目缓建,全面公告并扩大征求意见。在此之前,2006年成都交通部门试图将主要路段捆绑实行“大年票”收费制,由于广大车主抵制而不了了之。

  上述各种公民参与性事件,有几个共同的特性。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参与者在事件中直接利益相关,而不是抽象地“为公”行为,更确切说,他们是私权引导的参与。与个人利益直接相关的公民参与,确实是近年出现的新趋势。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私”一直是一个羞于启齿的字眼。从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私欲”,到倡导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无一不是强调了“公”与“私”之间的对立性。其中,“公”是代表道德性的,“私”是被否定的、应该被消除的、以期达到取向公的被遏制对象。所以,为了突出自己行为的正义性,我们往往要证明所为与自己无关,即使涉及自己的利益,也要强调“我本人无所谓,只是为了这个道理”。似乎只有与自己无关的参与才是真的,是为了公共利益的。

  如今,人们开始小心翼翼但也是理直气壮地对“自家门口”的事务表达看法,看起来顺理成章,其实这个声音发出并不容易,它体现了私权保护观念得以接纳。而私权引导的参与,也显出与组织动员式参与或者纯粹无关者参与的不同特点。

  第二个特性就是上述参与在行为上的理性、有序性。无论厦门各领域市民的自发行为,还是小区业主、私车司机的联合行动,都显示出一种温和的坚定。类似的参与至少显现了四个方面的理性:其一是专业理性,厦门PX事件有上百名院士、全国政协委员的参与,北京六里屯垃圾场、磁悬浮问题的讨论也积极寻求了专家意见和引证专业知识;其二是制度理性,与体制内政治参与路径以及法律途径密切结合也是一个显要特征,包括政协、人大、两会的开放渠道,环保局、行政复议或法律诉讼途径,越来越成为典型的公民诉求表达途径;其三是个体行为理性,如厦门市民发明的同时上街“散步”的方法,虽然颇具中国特色,却是一种和平、理性表达意愿的方式;其四是表达理性,媒体和网络正在公共事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个平台如何不至陷于无序埋怨、谩骂,而是理性表达声音,在公民参与事件之中它们也逐步走向成熟。

  第三个方面,在组织方式上,私权引导的参与明显表现出自主性、多中心性,也是与利益无关性参与很大的差别。以往的单位动员性参与,或者公益组织的行动,中心大多比较明显,其他人有较强的随从性。上述的公民集体行动却很难明确谁是主动的“发起者”,谁是“组织者”,谁是参与者,他们都是有个人表达意愿的主体,同时共同的诉求促成了其共同的表达。其中虽然信息技术和网络起到很大的贡献,但是明确的利益相关是形成参与主体性的更重要原因。

  私权才是公共精神的本体

  在城市市民阶层逐渐出现的私权引导的公民参与,对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冲击着我们对于“公共精神”的理解。

  按照中国传统的理解,公与私之间是大与小的关系,如同站在一个同心圆中,其内为私,其外为公。所以个人与家庭比,个人为私,家庭利益为公;家庭与集体比,家事为私,集体为公;集体与国家比,小家为私,大家为公。如果这样说,为国家经济建设项目,为城市发展开拓工程,为方便管理设立集中收费等等,牺牲局部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现代管理理念中,公共性的构建却不是与私益对立,而是建立于对私权的平等保护。公民对切身利益相关事件的参与和负责,正是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崛起。

  公共利益是平等私权益的交集,这是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公与私关系的起点。所谓公共精神,无外乎两层含义:第一是个体权利尊重,第二是个人责任承担。针对前者而言,对自我权利的维护,以及对他人同等权利的尊重,就构成了公共利益的原则;不同利益主体充分参与和表达,是使得各种利益平衡、政府决策更接近公共价值的手段。针对后者而言,公共利益之实现,取决于更多人肯为公共价值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比如在厦门PX事件,私车司机反对大票制等过程中,只要政策争取成功,无论当时是否参与,每个相关者都会同等受益,那么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愿意为此权利付诸自己的一份责任,它也不会成为一个公共事件。

  应该说,对公民意识的崛起,特别是对私权引导的公共参与,我们并没有充分认知,特别是政府对此的接纳度还相当保留。归根结底,与私益、民间在人们观念中的负面甚至是反面印象有关。去年厦门政府、环保局对市民们的提议做出了积极回应,开启政府与公民在私权相关问题上对话的良好路径。随着《物权法》的实施,私权观念深化,特别是市民阶层权利意识的增强,私权相关性参与必然越来越活跃。进一步促进公民有序参与和政府与公民的对话过程,政府至少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出准备:第一,对私权认知、尊重和保护的观念,它不仅体现在产权保护上,更核心的公民权利还有个体意志的自由表达权。因而,在公共决策中吸纳公民参与,开放公民参与的途径,也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第二,政府要做到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开放参与,除了不断学习与公民对话的技术之外,还必须改进政策过程本身的公共性。决策具有公共价值、民主原则的前提,才可能敢于向公民开放和接纳公民的表达、参与。

  回顾一下近年公民社会的发展,会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一个逻辑,即个体权利、公民意识、公共精神之间,由一脉相承的纽带所维系。改革开放以来,私权益逐渐获得认可,社会的公共空间也随之扩展。本世纪以来个体权利的生长颇为突出,同时看到社会参与式公益的活跃,如全国各地业主委员会的维权,自发的公益救助网站在各地出现,背包旅行的“驴友”们自发响应“多背一公斤”进贫困山区的社会行动,企业家自交会费从事慈善公益的“狮子会”登陆中国,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以来300多家非公募基金会迅速成立,包括上亿资金设立的企业基金会等,显示普通公众、企业家、社会强势群体开始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2007年私权保护通过法律形式落实,同年也是公民参与凸显的时期,带来全社会对公共事件的关注。

  其实个体权利与公共精神之间的关联道理也很简单,一个人为自家门前的公共环境承担责任,才有可能为城市的公共环境承担责任,才可能为人类共同生存的公共环境承担责任。离开了个体权利的“舍私为公”,没有人作为受益的主体,也就没有人具有独立的主体性,我们的公共生活反而被抽象掉了。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对自身权利的要求,就最好体现了公民的公共精神。

  前一年作为普通网民的“你”史无前例地登上《时代》成为封面人物,预示信息时代普通个体愈渐构成可以改变世界的“名人”。我们应该越来越学会举起个体权利的名义,因为它才是公共精神的本体。■

原载:《决策》杂志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自由是艺术的灵魂  - 贾西津:西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  - 公民自由及其限制--为什么应该慎
 - 社会企业:用企业家精神创新公益  - 贾西津:什么是非营利组织?  - “思想库”的特性与作用
 - 贾西津:中国公民社会图纲  - 贾西津:什么是公民社会?  - 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与前景
 - 贾西津:“非”政府、“反”政府、  - 美国:“民”如何“主”  - 公民意识以私权的名义崛起
 - 贾西津:中国民间组织管理体制概述  - 从非营利组织历史看中国民间社会特  - 贾西津:NGO专家
 - 贾西津:中国社会组织的历史  - 当前中国NGO的发展状况  - 印度非营利组织及其法律制度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