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纸沙龙:深圳的路,通往哪里?,
作者:老亨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菁英文章 , 深圳视点 ,      2008/12/8 9:24:24 点击3944次

 

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深圳人的不自信,源于对深圳前景的迷茫。即使这些年来,赚的钱不少,事业也做得更大,但是内心的自豪感、自信度却大大地打了折扣。能不能稍停脚步,饮杯茶,叹杯咖啡,回顾一下深圳人的心路历程,梳理一下现时的思绪,看看脚下的路会把我们引向哪里?

本期纸沙龙主持人 老亨

 

曾经,来深圳,就是人生的目标。来深圳的路,无论顺逆,曾经是那么清晰和坚定。或者是更高的收入,或者是更自由的身心,或者是供梦想、野心和欲望纵横驰骋的海阔天空,彼时间,深圳人的目标从来不曾模糊。而早年的深圳,也果然很少令人失望。经济起飞的巨大利润回报,粗犷经营的豪爽与写意,弃旧迎新的意气风发……,那是叙说深圳神话的黄金时代。

曾几何时,来深圳的路出现了分叉。来不来深圳?来了深圳又何如?人口急剧增加,资源相对贫瘠,发展空间紧窄,利润平均化,后起城市的追赶,固然大大地减弱了外地人口移民深圳的激情与冲动,就是已经来深圳的人,已经初步取得成功的深圳人,也在考虑自己的去留:深圳,你还是我们不二的人生选择、终极的理想家园吗?

 

缘何来深圳?

几乎所有的深圳人,包括来过深圳但是现在已经不在深圳的人,都清楚地记得自己来深圳的路。毕竟历史并不久远,有些东西即使自己不愿记忆,不想回忆,不想放映,那些景象还是清晰地印在大脑深处的电影胶片上。岁月流逝,胶片渐渐有了泛黄的感觉,一些重要细节经过反复回放,不但不见冲淡,反而更形经典。老电影总是这个样子。

多数人来深圳,是因为没了其他的路。这个多数不一定真是数量上的多数,但肯定是老电影被放映时的多数。在整个国家都艰难竭蹶到别无选择,希望能在深圳找到一条出路、杀开一条血路的时候,个人命运的大背景就被定了格。

读城大家易中天说,深圳的故事,是春天的故事。

尽管事情才过去不到三十年,然而不少人已很难体验到1979年那个春天,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下这个圈的艰难和分量。那时,寒冷的北方,冰河还没有完全解冻,太平洋季风吹拂的南方也依然春寒料峭。渴望播种的土地焦急地等待着春雨和暖风,担心又一次失去丰收的机遇;而肆虐惯了的寒流却伺机卷土重来,妄图再一次封杀大地。刚刚走出浩劫的共和国,究竟何去何从?以当时之形势,确实需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最早的一批批深圳人就是来为国家、为自己寻找出路的人。他们为后来者打开了一个新天地,这个充满希冀的城市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淘金者、寻梦者接踵而来。

田间来深圳的故事很有代表性:1990年立冬时节我有机会到深圳出差,北方已是满目苍凉。可一到深圳,到处是绿色、火红的扶桑、勒杜鹃、紫荆花开满街头,环境的巨大反差让人不由眼前一亮。仿佛到了一年中的第二个夏天。办完公事,朋友带我去了海上世界、锦锈中华。当时的明华轮还在湛蓝的海水中,种满揶树的栈桥通向女娲的雕像。漫步在南海酒店、碧愉路上,美丽的南国风光深深的吸引住了我。在以后的几天里,我逛了当时的东门、国贸、免税店和上海宾馆一带、印象最深的当数漂亮的商场,舒适的购物环境,和那些色彩雅致、做工精美、品种繁多的各种商品。许多东西在当时的内地是看不到的,当然价格也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晚上电视说着听不懂的语言。报导着世界各地的新闻和天气预报。整个的生活环境是那样的陌生又开放,似乎我面对的是整个世界。别看整个城市像是一个大工地,但是,房子只要一盖好绿化及物业管理立刻就跟上去了,向人们展现着美好的前景。笋岗路上、长城大厦一带绿色的草坪仿佛让人置身于童话世界,整个城市充满了朝气。有一次在中巴上,坐在我前边的两个人聊起房地产生意,其中的一人说:他前几年8万元买的住宅今年以24万的价格全部出手。他已经在美国、香港都置办了房产。我听了觉得非常震惊。深圳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深圳人干的都是内地人想都不敢想的事。这一切使我有了强烈的要留下来的愿望。

一直到1997年前后,深圳都被认为是没有出路的人们的最好的出路。一个叫“eggirl”的曾经写过一篇《缘何来深圳》的文章,她说:九七年我大学毕业,时值经济不景气,找工作完全是讲关系。我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最后是托了一个又一个人总算在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挂靠了关系,有了一个户口,但是没有工作,有也是400大元的月薪,安排不了我就自己找了当地的一个公司打了半年工,做了半年的前台、客服人员。那时候心里完全是茫茫然,很不甘心,于是下决心要到深圳走一走。全家反对,我说那你们有本事就给我找一个好工作,没的话就让我走。父亲暴跳,说你走碰了大跟头再回来!我拎着一个小包,带了1500元钱到了深圳。到深圳的一个月后找到了第一份工,月入1500,每个月算算计计过到月底,第三个月,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公,开始恋爱。三年多来,我换过5份工作,我和老公都是做事很勤力的人,我们的收入开始成为全家人羡慕的数字。

应该说,公元2000年以前来深圳的人,基本上都得偿所愿,至少可以说,无怨无悔,即使也有混得不如意的,也不至于怨天尤人。原因很简单:整个中国大陆,没有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能够象深圳这样宽容地接纳你,这样毫不吝惜地、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你各种各样的机会。这么低的门槛、这么多的机会,自己都进不来、把不住,能怨谁呢?

 

十字路口的深圳人

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投奔深圳的脚步犹豫起来。

网文《深圳,你是来到还是离去?》的作者金心异是1997年的6月来到深圳的,他的一位朋友这样对他说:如果谁现在离开深圳,那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如果谁现在来到深圳,那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是深圳在全国政治地位重要性所达到的最高点,从此上升通道已经完成,此后要么窄幅波动,要么进入下降通道。在中国,最有用的是“政治经济学”,政治地位决定经济地位,而经济形势决定这个城市的居民的信心,居民的信心决定这个城市的未来。如果是一个悲观主义者,那就意味着他断定深圳走入下降通道,那他若有更好的选择,他就会离开深圳;如果他认定深圳前途一片大好,因而来到深圳,那他便是乐观主义者。

经过五年的多空对峙,200210月,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把深圳人的悲观情绪引爆了,深圳人的自信心倍受考验。

呙中校的《抛》文,引人瞩目,但是争议甚多。文章援引事例上的争议其实意义不大,人们并不是因为读了文章,看了那些事例,而看淡深圳,而是因为这篇文章在凑巧的时间,以凑巧的方式,触动了深圳人内心最柔软的部位,引起了大家共鸣,引发了久萦于怀的思虑。比较有意思的争议是,《抛》文是否打击了深圳人的自信心?

金心异就是这样的质疑者,他认为《抛》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唱衰深圳”。金心异一直以来都是唱好深圳和珠三角的,他说这并不是他真的就相信深圳能胜过上海,或者深圳和珠三角就不存在诸多问题,而是他相信保罗·克鲁格曼的说法:很多时候是预期决定了经济走势,如果人们都预期增长,那么人们都信心十足地去投资和消费,结果经济真的增长了;如果人们都预期经济会消退,那么大家都理性地选择减少消费和投资,结果经济真的消退了。对深圳和珠三角亦是如此,如果大家都预期深圳不行了,那么精英们纷纷离开(抛弃这座城市),那么深圳结果真的就不行了,“反倒验证了他们的先见之明似地”。

经济唱好就好,城市唱衰就衰,事情果真象金心异说的,那倒也就简单了。请几个会念经的,一天到晚在各种媒体上念上十遍八遍“深圳好,香港好,中国好”,问题也就解决了。可事实上并非如此,人们的自信心到底是建立在实地上的,不在实地上也应该在实理上,不是深圳真的优越过上海,或者不是真的相信深圳会优越于上海,为深圳辩护最终就会心虚,唱好深圳的赞歌就会出现高音上不去的状况。果然,金心异后来的长文《珠三角失去竞争力了吗?》赢就赢在对“扬长抑珠”、“妖魔化深圳”的言论的批驳,但是在唱好珠三角、唱好深圳方面就有些乏力。文章告诉人们珠三角不坏,可是珠三角在什么地方显示出长三角所没有的好来呢?说服力就还显得不够,这对于惯为天下先的深圳人来说,太不过瘾了。尤其是所谓的深圳主义者,不会满足于这样的“还不错”的敷衍。

深圳的天花板果真是香港吗?深圳仅仅是中国收回香港的权宜之计,还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要地?深圳的历史意义到底是在香港回归以前还是在回归以后?深圳会在上海崛起以后沦为一个普通城市,还是会借鉴上海近代化经验、缔造出中国现代化新局?中国到底会在何种层面、何种程度上需要深圳?

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深圳人需要更加深圳主义、同时也更加令人信服的一套说法。金心异、呙中校这几年都在寻找这套说法,从区域经济的角度,从城市比较的角度,不一而足。我也在找我的说法,我选择从商业文明的演绎的角度看深圳、看中国。

 

大视野里的深圳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主要舞台一直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始终未能进入主流。明清以降,伴随着西方商业力量的崛起,滨海之地先近商,广东开始由农业文明的边缘转而成为商业文明的高地。广州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繁华的一个商业中心,这是粤商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商业龙头老大的角色。然而,这把老大交椅还没坐热,就被当时还只是个小弟的上海夺走了。五口通商以后,上海凭借地缘优势,从小小的凇江县一下子跃升为世界的商业中心。一个被很多人都忽略了的史实是:上海商人的始祖既不是宁波帮也不是江苏帮,而是广东帮。第一代粤商正是在上海香消玉殒的。

第一个剿丝厂、第一个织布局、第一个造船厂、第一个电信局、第一个银行、第一条铁路……,无数近代商业的第一都是因为粤商的参与,但是当上海后来居上的时候,广州却在一场大火之后一蹶不振。

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第一批出洋打工经商的人、第一批海外留学的人、第一批为创建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国奔走呼号的人……,广东人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作为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中国,但是上海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在商业文化和商业制度方面的创造性成就,广州商人一千年也未曾达到。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似乎在经历另一次轮回。人们关心:现代商业文明女神的裙裾扫过广东之后,会不会又在上海飘落?珠江三角洲是否天然不具备产生伟大商业城市的条件?广州、深圳是否仅仅是特殊政策背景下昙花一现的商业奇葩?岭南到底有无成为伟大商业中心的天赋条件?一句话:深圳会不会重蹈近代广州的覆辙——创造第一,然后淡出历史?

我想,深圳,显然不会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中心城市。譬如长安,譬如洛阳,譬如开封,譬如北京、南京,那是平原的中心、车马的中心、舟楫的中心,皇权辐辏,天地之中。深圳不是这样的城市,深圳是山之一角,海之一隅,前面是波涛微茫,后面是重峦叠嶂,植被之厚,瘴气之重,刀不能耕,火不能种,历千年而不开化,良有以也。

深圳也不会是近代工商业的中心城市。近代的火轮、火车尚不能征服岭南的蛮荒。那时的轮船吨位尚小,可以直达内河航道;那时的火车、汽车还只能在平地奔跑。地势低平、河道纵横、地理位置靠海而居中的上海成为近代工商业中心城市的不二之选。而广州、香港,虽有河、海之便,而无便捷通畅的腹地,即使曾领近代工商文明之先,也不能先发先至。所以岭南商人大多先后迁徙到上海。

然而,今天的技术水平则完全突破了山海地理的局限。高架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越崇山峻岭如履平地;民用航空器拉近了岭南与华北的距离,浩瀚的南海成为南中国的内湖;空调器的广泛使用,使得岭南亚热带气候不再闷热;现代建筑技术使得依山临海而居成为一种惬意;大型海运集装箱运输使得黄浦江这样的内河航道形同摆设,而象盐田这样的天然良港则成为一个商业城市开埠建港的根基;谷物不再是现代生活的全部食品,岭南、东南亚的果蔬之丰,南中国海的鱼鲜之富,不仅是当地人的口福,而且是新型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的绝对优势;环珠江口带状城市分布,疏密有致,绝无“摊大饼”式的老大城市弊病……

中国文明重心南移已经是昭然若揭的趋势。汉唐时期,黄河流域是绝对的重心;两宋时期,重心就开始向长江流域南移。今天的华北地区、中原地区在长期过度开发之后,地力尽耗,草木不长,水源枯竭,风沙肆虐,已渐渐不适合人居。长江中下游地区虽是鱼米之乡,但是人口密度过大,农业开发已属过度,再加上工业开发,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惟有浙东、福建、广东等地区,靠山而近海,气候好,阳光雨水充沛;开发晚,生态系统较完整;海滨地带狭长,与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相若,有富裕人群心向往之的理想居住环境。多民族、多国家、多元思想、多种文化、多年生聚……,环南中国海地区的活力和潜力,在20世纪中后期以来每每得到印证。

不仅是重商的传统和新兴工商业技术,在制度和文化方面,粤人对西方文化的宽容,对内地移民的宽容,最终也结出了善果。英国人把西方商业制度成套地搬到了香港,而深圳商人从一开始就是有理想、有文化企图、有成建制的创新愿望的。这些传统粤商的短处被外来者和后来者悉数弥补。有此之故,新粤商完全可以承接中国文明重心的南移,并悄然将商业基因成功地植入以往的农业文明的母体。而我们都会是这一历史壮举的见证者。

跳出深圳看深圳,跳出当下逼狭的时空看深圳,把目光放大,以30年、100年、500年、3000年历史纵深和世界视野来看深圳,在大的时空坐标中,审视深圳的位置、发展的空间、历史使命、技术支撑,我们会发现深圳可以是这样的:深圳是30年前中国走出艰难竭蹶的几乎唯一突破口;深圳是100多年来中国人对外开放的梅开二度的又一个窗口;深圳是500多年来中国变革“朱洪武式的生存模式、生产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的新努力;深圳是3000多年来中国农业文明的终结者,中国现代商业文明的开拓者;深圳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商业社会的淘金宣言始,当以缔造全新商业城市、商业社会、商业秩序、商业伦理、商业文明终,这不单是一个“钱”字了得。

    深圳的历史序幕才刚刚展开,黄钟大吕、鸿篇巨制都还没有后头呢。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欢迎习总回到深圳,回到改革的出发  - 美国“镀金时代”的“扒粪”运动,  - 我见汪洋前后心态实录
 - 文人,聚会商人  - 纸沙龙:深圳的路,通往哪里?,  - 民间思想渐为深圳官方所接受
 - 首届深商意见领袖评选,  - 深派着装方式代言推广活动1,,,  - 粤人重商,
 - 与黄东和对话:深圳人,深圳梦  - 深圳男人装:自立 有领 不张  - 和谐之道 执两用中
 - 因特虎三剑客之:老亨、黄东和  - 从新加坡到新深圳,  - 深圳的上流社会,
 - Celine自白:我和因特虎  - 民政部来深调研 深圳摸到政改之门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