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提出“深商”概念
□ 他是“深圳”主义者
□ 他说深圳年轻得让人嫉妒
2005年5月9日,深圳举办了一次学术界的圆桌会议,对深圳特区建立25周年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独到的梳理,并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效益深圳”如何落实,以及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应选择在哪里进行认真的讨论。
人们发现,这次颇具影响力的会议的承办方,除了具有学术权威的综合开发研究院泛珠三角研究中心,大众熟知的媒体南方都市报,还有一个极具民间色彩的组织——因特虎深圳俱乐部。
因特虎深圳俱乐部是在因特虎网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它的创始人老亨将它的定位归结为“一切与深圳有关”。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称因特虎是所有深圳问题研究者的必读网站,这也奠定了因特虎在深圳问题研究中的江湖地位。随着因特虎知名度的增加,老亨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
我主张用企业精神革新城市管理,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必须浸透商业智慧,城市管治的专业水平的高低,端视对城市工商业的熟悉程度。
深圳人就是中国传统商人、近代商人在大陆几近绝迹之后的第一代新式商人,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现代商人。
■ 老亨编年史
本名黄东和
1969年,出生于湖南永州
1986年,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1990年,毕业后进入湖南某大型烟草企业
1994年,考取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硕士研究生
1997年,进入深圳,现供职于深圳福田总商会
2001年4月,创办并主持深圳因特虎论坛
1 深圳主义者关心深圳的一切
老亨出生于湖南永州的农民家庭,家中五姊妹两兄弟,艰苦的条件只允许家中的两个男孩子一人读大学。哥哥的高考失败,让老亨获得了通过上大学进入城市的机会。1986年老亨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那四年是北京学术氛围最浓的年头,也使老亨对社会有了全面的了解,熏陶出他独有的思想。“这四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它使一个农村的孩子彻底改变了看世界的眼光。”
1991年,老亨所工作的烟草企业派他到深圳出差,这次的机缘巧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今后的人生道路。老亨说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城市间的巨大差异,也第一次认识到一个如此年轻、如此具有活力的城市。
此后走出湖南的念头在老亨心中飞速膨胀。他迈出这一步,仍然用了读书的方式。1994年,他考上厦门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研究生。“我开始对经济感兴趣,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亲身感受到商业和农业差距实在太大。在企业中我看到市场、工厂、商业的巨大力量,相比之下,农民的力量真的太小了,一年到头再努力也无法赚到足够的钱,而一个烟草企业一年的产值就占到湖南省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1997年研究生毕业,老亨开始找工作,一度熟悉的北京已经远去,“1997年去到北京的应该都是适合在权力圈中游走的人,我在北京发展的空间并不大。”这时让老亨念念不忘的城市只有“年轻得让人嫉妒”的深圳。就在香港回归不久,老亨来到了深圳并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凭借一己之力,老亨获得了深圳公务员的工作,他说:“这份工作的好与不好还在其次,可是它来得如此心安理得,这么让人舒心,这在当时是在全国任何其他城市都难以感受到的畅快。”行走在溢彩流光的深南大道上,他甩手轻跃,再横扫几腿,拳头紧捏,在胸前挥几挥,喝一声:“好!”
为了发现和宣讲深圳的好,2001年4月,老亨创立了个人网站“因特虎”,“一切与深圳有关”就是因特虎最初的口号和定位。它旨在为深圳移民、创业者、投资者、深圳问题研究者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一晃四年过去了,老亨和因特虎的“虎友”们热情未曾稍减。
老亨是怎么定位自己?因特虎的创始人、深圳商会工作者亦或是“深商”的倡导者?他说,我是一个深圳主义者,我关心并研究深圳的一切。其实像老亨这样的一群人并不是只关心深圳这样一个城市,他们号称深圳主义者,是因为深圳是中国的现代化的标本,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标本,“我们关注它是因为它对中国有意义,它是一个标本和一个支点,我们更多通过研究这个个案来看它对中国有什么意义。”
2 因特虎是常人创造的奇迹
在因特虎论坛,老亨的帖子后面总跟着一个个性化的签名:“奇迹原可尔手创,我等皆为缔梦人!”咋一看,还以为老亨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奋斗士”,见了面,了解之后,才知道老亨是个和蔼可亲并且以常人自居的人。
老亨强调要尊重生活常识。他说人活着首先要遵循常识,之后才能追求个性。
“我们这一代人所缺的,是常人的生活。我从小生活就苦,兄弟两个人,只有一个能上大学,另一个注定要为生活所奔波。我上高中时候严重营养不良,一学期才九块钱的生活费。上大学的时候也非常艰苦,经常是白米饭配辣白菜,能吃到的最好的水果就是天津鸭梨。”
那时候,老亨最向往便是小说和电影里面的人物的生活,不用为温饱而发愁,活得随性舒适安逸。他说,他最爱看的就是国外的孩子的眼睛,天真无瑕,明亮亮的,没有一点怀疑,没有一丝恐惧,这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正常的生活,想玩就玩,该吃就吃。
老亨自嘲地说,反观自己这一代,从小被教育阶级斗争,要怀疑要战斗,连环画上的小主人公的眼睛都是瞪得圆圆的,拳头握得紧紧的。这就是非常人的生活、非常人的教育。当初他不愿意被分配去某石化企业工作,就是觉得那是一个没有生活的地方,一个大工厂就是一座城市,一切都是组织安排好的,这也是非常人的生活。
让老亨感到庆幸的是,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都逐渐往常人、常识的地方靠。“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很需要这样的常人常识。我们的变革如果违反了常人常识就没有意义了,GDP的增长也是要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的含义就是要让常人过得好,生活得舒适,GDP只是参考的数字,而不是衡量人生活的标准。”老亨在因特虎论坛上发表的许多宏论实际上就是他运用常识推演出来的。他说,因特虎是非经院的,许多经院派的学者所缺的不是教条的知识,恰恰是生活的常识。老亨主张因特虎入选文章的惟一标准就是:真情实感,真知灼见,这些都是以常人常识为参照系的。
在老亨心中,因特虎与其说是一个专门研究深圳的网站,更像是一个朋友之间互相交流的主题沙龙,它是老亨常人生活之余的爱好和兴趣。从网站建立之初到后来的运行维护,每一笔钱都是从老亨并不算丰厚的薪金中节省出来的,五年来他对网站的投入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不少朋友都劝他:“你啊,互联网这种东西,偶尔看看就行,真那么投入,不值得!”
可是老亨却固执地认为,谁不要为自己的爱好花上点钱呢?现在很多深圳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比如驾游艇、登山等等,他们玩到一定级别的时候,投入是很大的,不过反之得到的愉悦和享受也就更多。
当然,老亨认为现时的网站建设并不需要成千上万过亿地烧美钞,至少非门户的专业网站是如此,尤其因特虎这样的网站更多是智力投入型的。老亨四年来在业余时间中花在因特虎上的心血,才是最宝贵的。
“深圳不少人的兴趣爱好都是业余的,但是他们通过精神和物质投入,已经达到了业余胜专业的水平。例子有很多,譬如王石登山,还有我认识的深圳两个老总,业余时间迷上了射箭,他们的水平已经是亚洲一流的。”正是因为是业余爱好,老亨才觉得自己对因特虎的执着更有意义,“有时个人更能对社会负责,没有生存的压力,没有职业的规限,没有群体无意识的影响,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发挥,思想更真实,也更能从中获得满足感。”
老亨是“深商”概念的首倡者,眼下他正在一本正经地总结和归纳他的“新重商主义”。他笑着说,这是由农民提出的新重商主义。他要求加盟因特虎的朋友必须是有丰富商业经验、有良好知识储备的深圳新式商人、新式知识分子。“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连我自己也没有资格堪称‘新式’。我家世居乡下,历代小农,既无商贾传统,也绝非书香门第,言商、言知,贻笑大方。但是,深圳就是个英雄不问出处的地方,求新,求变,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平时除了感受、研究深圳之外,老亨基本上都没有时间去玩。偶尔打打球也是逼迫自己锻炼,“我的体育爱好都是与健康息息相关的。”
老亨经常会去练习场打高尔夫,工作繁忙的时候经常赶着晚上十点的最后一轮。他说自己打高尔夫完全是为了练习扭腰,帮助腹部减肥。“我们基本上都是工作狂,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在思考和研究,‘每天扭腰三百下’绝对是为了锻炼身体。以前我也打过网球,但是网球这项运动一定要找到水平相当的对手,而且对时间对场地的要求也很多。”老亨自己形容打高尔夫的感觉,就好像回到农村老家用斧子劈柴来锻炼身体。
■ 人物话本
深商是商帮的新锐
深圳杂志:你是“深商”概念的首倡者,你怎么理解“深商”这个概念?
老亨:“深商”作为一个新的“商帮”,与晋商、徽商等历史上著名商帮想比,形象可能还很模糊,具体的内涵还不好概括和界定。与港商、台商等当代著名商帮相比,影响力可能还很小,自身也还不成体系。但是作为商帮的新锐,深商已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孕育出与众不同的商业个性和商业气质。
深圳杂志:“深商”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
老亨:对比北京有些商人的孜孜以求于官商勾结、蝇营狗苟,深圳企业家已经敢于公开宣称:“从没有给政府官员送过礼”,“从没有用非商业手段谋得过一幅地”;对比上海商人的比金斗银、论“资”排辈,深圳的创业者更清醒地知道,号令资本的商业创意才是“知”本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对比温州商人、潮州商人沉迷于血缘、地缘的拉帮结派,深圳商人已经能够跨越狭隘的宗亲概念、地域概念,以共同的商业利益、共同的商业理念相号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深商,代表着一种新的商帮,一种新的商业理想。
深圳杂志:因特虎作为民间智囊机构,对于深圳的关注及一些建议已经越来越为政府所关注,那么你们会将角色向政府智囊团的方向转变吗?
老亨:迄今为止的因特虎充其量不过是为深圳问题的研究输入了一些独立思考的元素,但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努力却得到了许多市民和深圳决策者们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当初没有想到的。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因特虎能够坚持民间的立场。因为以民间的身份和立场,因特虎更能发出客观的声音。政府智囊团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来生存,纳入政府的编制,除此之外的都可以看做是民间智囊机构。民间智囊机构同样可以与政府合作,事实上,我们已经在这样做了,但是这种合作以不影响因特虎的民间性为前提。
体制内的、政府的智囊机构在深圳有不少,如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社科院、综合开发研究院、党校、深圳大学这些,凡是在深圳大大小小的正式会议上可以看到的专家学者,大都是体制内的。而民间的,能够不拿政府工资、不要政府投入、不占政府编制运作的机构在深圳真是凤毛麟角,我是多么希望有那么一天,因特虎能够真正成为一家源于深圳、影响全国、影响世界的中国民间智库。
深圳杂志:随着因特虎在深圳的出名以及会员的增多,它担负的角色一定会慢慢转换,那你怎么考虑网站今后的定位和运营呢?
老亨:因特虎随着它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它应该慢慢褪去我的个人色彩,从我个人的私家爱好逐渐转型为一家正规的智囊机构。这就需要有一个民间的组织机构来承接,也需要有更多的社会资金来支持。在我看来,因特虎的转型应该建立在社会的转型到位和成熟的基础上,社会转型若不到位,社会各界,如工商界就不会意识到我们这种研究的重要性。
□来源:南方都市报 撰文 记者 梁波 □ 摄影 记者 周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