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报告0007
PKN,不是卡拉OK,是创意PK
2010年9月18日,正是上海世博会开得正酣的时候,由民间文化人发起的“香港·上海·台北·深圳:城市文化交流会议”2010年的年会也赶着这个热闹劲在上海举行。上海、深圳的代表们准备都很充分,但是发言却远不及香港、台湾的代表精彩、动人。与深圳一些代表单调、超时的发言相对照,台湾代表手持小礼物、活跃登场,在规定时间内惟妙惟肖地演绎了自己的观点。
深圳领队尹昌龙博士归结为“句式”问题:我们的观点没有以合适的“句式”来表现,所以表达不够充分、有力,“句式”有时比“意思”更重要。譬如,小沈阳的小品:“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就是“句式”的典范。一次会议,让人记住一个句式,那就不得了了。
2011年的“四城年会”将在深圳举行。筹备会上,会议形式再次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孙振华向大家推荐“Pecha Kucha Night”。
Pecha Kucha Night最早由日本东京一家建筑事务所发起,日语中的Pechakucha 大致为“喋喋不休”或者“叽叽喳喳”的意思。其概念是“20×20”,即每位演讲者通过20张图片,每张图片以20秒说明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快速节奏和以图片为主的演讲方式,听众可以避免以往那种长到令人打瞌睡的讲座或讨论会,使每个人的演讲精简扼要。
时至今日,Pecha Kucha Night已发展为全球瞩目的创意活动,延及300多个城市。在中国有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已成功举办该活动。2010年2月份,一群在深圳的中外设计师、艺术家们开始接过“PKN”之旗举办活动。
2010年10月16日晚7点半,“PKN”在深圳的第4次创意聚会在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内的圆筒艺术空间开场。13位各具身份的演讲者以20张图片、每张图片20秒的陈述方式呈现自身的创作、思想、见闻和体验。以往习惯于受邀参加各类学术性会议的孙振华,作为此次聚会的演讲嘉宾,也是首次遭逢“PKN”,他说自己从那天晚上开始就在思考如何将此模式引入四平八稳的学术性报告会,以大容量、不枯燥进行信息的最有效传达。
与孙振华有着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深圳城市设计促进中心黄伟文、梁秀枝等人就率先以“叽喳酷茶”的名义将“PECHA KUCHA NIGHT”引进到半官方的公共艺术研讨。
专注于深圳创意文化产业的知名意见领袖白金第一次参加“叽喳酷茶”会的时候,一直以为就是PECHA KUCHA NIGHT换了一个译法,到了现场才发现这个“叽喳酷茶”跟PECHA KUCHA可是没有什么关系。比如它不那么严格地遵守6分多钟的时间线;根本没有20张幻灯片的数量限制——或许就因为幻灯片的数量不限,所以20×20(每张幻灯讲解时间限定为20秒)成为不可能;甚至有时它不借助幻灯来讲设计或者非设计。据深圳多媒体创作人白小刺说:“叽喳酷茶”就是个山寨版的PECHA KUCHA NIGHT。
因为“叽喳酷茶”的出现,使得深圳成为或许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两个类似“20×20”创意分享活动的城市。其中一个由全然民间的非赢利机构创设,俨然获得了PECHAKUCHA组织的 “许可证”,已在城里陆续开展了一年有多,周期约在两个月;新办的“叽喳酷茶”会则由半官方的深圳城市设计促进中心主办,自2011年3月中旬起,以两周一次的频率快速推进。
“叽喳酷茶”每期有一个主题,比如第二期的话题是“公共艺术”。第三期主题是“慢行交通”,里面很多从日常生活细微处看设计的题目,像是“作为慢行系统的水廊道”、“身边的规划:规划与国土大厦间步行联系改进建议”、“深圳自行车交通规划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不仅严肃的学术活动、设计艺术需要PKN,日常生活讨论也需要PKN。PKN不是卡拉OK,而是创意PK,但是PKN应该可以像卡拉OK一样进入普罗大众的生活。PKN本来就是在日本的一家酒吧里诞生,当然可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多元的视角以及更有趣味的叙述,在深圳、在中国的酒吧和茶室中繁衍。
因特虎的嘉年华会其实就很可以尝试“PKN”,老金召集的因特虎双周沙龙也可以“PKN”,但前提是,必须经过训练。民主是需要训练的,公共参与也需要训练。中国人长于冷静思索和文字表达,面对公众发表意见向来外行,因此常常出状况。“叽喳酷茶”的演讲者不能严格遵行“PKN”的游戏规则,很大部分原因可能是练习不够,不能在20秒钟的时间内把意思说透,于是只好不断犯规,以至于最后没了规矩。这就需要练习。就像卡拉OK刚刚在中国流行的时候,很多人都跟不上调,经过反复练习,现在人们唱卡拉OK就已经驾轻就熟了。
为此,因特虎创意茶室又特意布置了一间投影室,可以看看小电影,更重要的可以播放PPT,可以进行“20×20”的游戏演练。这是一间“练歌房”,“练说房”,“创意讲习所”。经过平时的一些演练,希望在因特虎嘉年华的PECHA KUCHANIGHT上,讲者会有不太令人失望的表现。
都说,方便面烘干法、动漫、卡拉OK是日本对世界的三大发明,PKN就是第四大发明了。卡拉OK、动漫、方便面都在中土甚于日本本土,说不定PKN在深圳、在中国也会有如此表现的。
因特虎智库
2011-5-10
附1:关于Pecha Kucha Beijing
o Pecha Kucha 之夜是2003年由英国建筑事务所的 Klein Dytham在东京一家名叫“Supperclub”的夜店首先发起的。经过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既可以晚上出去玩又可以结交一些新朋友、新想法、新的工作的好点子。
o Pecha Kucha是日语词,意思是“对话的声音”、“闲聊、喋喋不休的聊”。
o Pecha Kucha组织成为一种新形式的演讲活动:即邀请一些各行业中的精英人士聚在一起展示和交流各自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
o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需求,都没有专门的去推广,它就像“病毒”一样在全球370多个城市中迅速“繁衍”,城市数目与日俱增。
o 为一些年轻的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摄影师等创意型人才和各行业的精英提供一个在公开的场合可以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彼此创意的一个平台。
o 演讲模式20x20: 20张幻灯片/演讲者和20秒/幻灯片,每个演讲嘉宾时间共:6分40秒
o 国际网络平台连接遍布世界各地的370多个城市。
o 2006年由林赛博先生(Sebastian Linack)(德国)在北京发起,协同一起组织的还有Florian Pucher(奥地利),NickyMeng(中国)
以及特别支持者:岳子晨、于丽莎、吴迪楠、蜜鱼、邓永靖、郭佩佩、沫沫、汤伟等。
o Pecha Kucha 北京每年举办4-6场活动。
o 活动场地从艺术区到创意会所,从室外草坪到时尚俱乐部、酒店等。
o 目前已经超过160多名创意型精英受邀做过演讲嘉宾。
o 演讲嘉宾:室内、平面、时尚设计师、建筑师、画家、导演、摄影师、记者、作家、企业高管等高端群体。
o 每次活动约有500名VIP嘉宾参与分享。(视场地而定人数数量)
o 同时为在其他国家参加过Pecha Kucha的外籍嘉宾提供在北京的社交平台。
o 汇聚世界各地新锐创意精英,全球360个城市联网。
o 每次活动聚集多达500名观众参加。(媒体人、设计师群体、艺术家群落等高消费人群)
o 高端人群参与其中: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摄影师、导演、高管等精英。
o 艺术和设计领域社交平台,广泛的媒体推广途径。
o 引导当前艺术和设计潮流。
附2:Felix Jung关于Pecha Kucha演讲的小技巧
Felix觉得Pecha Kucha演讲可以用于Ignite talks,也可以用于面对很大数量的公众。Felix将他的建议分为四个阶段:Getting started, Slide design, Practicing,和现场要做的事(The big event)。以下是其主要观点的归纳。
(1) 开始
·选择你感兴趣的主题。并不一定要选择与你工作相关的主题。“激情思考而不是按部就班”("Think passion not portfolio")是Pecha Kucha演讲的灵魂。
·在开始时进行类比。Felix采用备注卡片和纸片夹来捕捉和组织他的灵感和想法。
·记住:在这个步骤是删减内容而不是增加内容。
·你的片子是按顺序排列的,但这并不意味片子一定要按照线性连贯的进行。
(2) PPT片子技巧
• 使用大幅的图片(Felix给出了他最喜欢的图片网站链接);
• 使用尽可能少的文字;
• 幻灯片应该是对你想法和概念的延伸,而不是归纳概括;
• 一张幻灯片里不要多余4幅图片;
• 连续的幻灯片之间保持一贯的风格,使其过渡自然;
(3) 练习实践
• Pecha Kucha和其他常规的演讲不同,她更接近于表演;
• 严格按照时间同步练习;
• 站着练习;
• 在演说时目光到达房间的各个部分;
• 增加沉默,减少无用的噪音;
• 记着:你的幻灯片能为你表达很多信息。“我不需要讲出所有背后的故事——只要能上下文连贯和表达出我的观点即可”;
• Felix提供的更多关于练习的技巧分享点这里。
(4) 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
• 把麦克风置于舒服的位置;
• 演讲前别喝水或饮料;
• 早点到场;
• 记住:听众是站在你这边的;
• 缓慢而稳定地进行(在讲完一张幻灯片的内容,进行片子切换时,暂定也是可以的);
• 和听众目光保持接触;
• 带上名片方便后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