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灾难中日本的普世性格
作者:石之瑜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NEW! , 全球视野 , 国际社会 ,      2011/3/15 22:59:17 点击2735次

海啸狂袭日本,伤亡惨重,举世关怀。震惊与伤痛之余,欧美领袖均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更重要的是他们感性的发言,在片语只字之间,毫不吝惜地流露出感同身受的慰问。对世上许多国家而言,日本不像是一个异民族,异文化,甚至突然像是亲属。

  并不是只有BBC或CNN日以继夜的关心。地震发生之际,传出惊人的8.9级,当时身在加尔各答一个国际安全战略的会场上的印度学者们,纷纷拿起手机,各凭本事打探情况,焦急之情溢于言表,引发会场内外的震动。若说印度与日本是两个象征以差异为基础的亚洲普世主义范式,毫不为过。 

日本人道主义未遭右翼摧毁

  本来,自福泽谕吉提出“脱亚入欧”思想以降,日本追求贯通东西洋的普世性不可得,起而争霸,发动侵略战争,结果战败而沦为不正常国家。然而现在看来,日本着实已养成了真正普世的性格,这比起修宪建军,谁曰不正常?

  许多国家自诩具有普世性格,其中有大国,也有小国,但是他们与战前日本差不多,在自称普世性的同时,其实心中主要动机,却是要贬抑自己的对手或敌人,借以羞辱对手是陷在不理性的宗教或民族情绪中。这种充满歧视性的情绪,在战前日本极为明显。所以就算当时有追求普世性的理想,始终不能达到普世性的境界。

  相反的,近二十年的日本舆论界纵使见证的是右翼勃兴,听到他们令人瞠目结舌的奢谈高论,其间不但散发军国主义思想,甚至不乏种族主义与法西斯阴影,但是整体看来,日本的人道主义形象与特质,并没有遭到右翼的摧毁。

  吹牛自己拥有普世气质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国家,往往偏狭怯懦,凡事不是动辄采用武力侵犯,就是仰赖金钱收买,欺善怕恶,性格脆弱,其中却还有的会指责日本不是。日本民族的提升恰恰是在于摆脱了表象的、言词的粉饰,在思想与生活中开展对世界真正的关怀与投入。

  日本人道主义文化的日益厚实,日本人对世界和平与人道的尽心付出,是对那些成天指责日本民族战后不知反省,妄想恢复争霸,或说日本人只知道赚钱,没有道义的评论家,构成无言而深沉的回应。这样的付出虽然默默进行,但无所不在,参与广泛,几乎世界各角落都碰得到好奇而认真的日本人道主义者。这样的无言表达与无须表达,刚好映射日本民族的普世性已获得了无限提升。 

日本普世性格的形成

不论是在非洲或亚洲,从中国大陆的大山,到印度的海角,或是哈萨克的地缘,都有日本研究者。日本学术界的好奇,既在于自己,也在于对象,因而是出于对差异的理解;与主流社会科学以理论或方法为导向迥然不同,后者的旺盛企图,往往是向对象展现自己的普世性,期盼对象的臣服。

  这样理解日本知识人或民间行动家在第三世界的脚步,就能读到具有日本特色的援助计划,其中并无以日本为模式的改造野心,尽管仍然不脱现代化或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但所证实的更像是日本融入当地的能力,而不是散播福音的自我突显。没有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如何孕育出一个个投身天涯海角,充满动能的个体行动家?

  如今在海啸一击之下反而看出,日本得到的同情绝不只是哲学上对受难人类应有的抽象同情,而是各界发自内心对日本本身犹增一分的亲近感在起作用。灾难将给狂飙好一阵子的右翼带来尴尬,因为他们那种敌我与优劣分明的论述,在举世普遍对日本感同身受的关怀中,无以为继。

  海啸带来的惨剧,将继续巩固日本人的独特意识,日人将更进一步认为,日本不但是世界上唯一遭受核弹之苦的国家,更是在地震与海啸中长存下来的民族,因此对于和平的执着与对大自然的敬畏,足堪为世界各国借镜。亦即在历史经验所凝聚的独特自我意识中,萌生了得以进入其他社会情境的谦逊个人,也促就了日本式的普世性格。

  普世性的境界不在于改造特殊性,而在于能悠游于特殊性之间,这里有儒家文化的理想掺杂其中,不过这一点固有文化信仰,目前在大陆与台湾都已近乎失传,反而与日本特有的无的哲学有所结合。关于日本人道主义与和平思想到底是如右翼所言的自虐,还是一种普世性理想的途径?这次海啸所提示的答案,明显不过。

  作者是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37年,深圳一直是个意外!  -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 平等、民主与西方的伊斯兰难题
 - 震惊!深圳或成“最不互联网的城市  -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数”  - 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 企业直播:风口将至,未来已来  -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 中国是否会爆发金融危机?
 - 深圳+香港,失去想象力了吗?  - 河内:拥抱之难  -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 民营经济之中国市场地位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学”理论  - 日本的中国通与中国的日本盲
 - 社会主义制度浅议  -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  欧洲的错误给亚洲的启示
 - 超级水网:巨大包袱?天大馅饼?  -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待乳声中  - 或许中国需要撒切尔夫人式的政治家
 - 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 没有粘结在一起的金砖
 - 从1814到2014:英美靠什么  -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穷人更多  - 丧钟为谁鸣?
 - 草根评价邓小平  -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 龙象共舞——中国和印度须直面的三
 -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中国要警惕塞浦路斯式陷阱
 - 救救孩子们吧!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 “国五条”的猫鼠游戏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中国对朝鲜必须旗帜鲜明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风骨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产葡萄酒登上英国王室御用酒庄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前海期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 中国学不了新加坡
 -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的改革  - 经济改革的核心经验和教训  - 衡量通胀,看科长指数
 -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街关注!  - 中国未来成功的民众基础  - 被中国一再误读的新加坡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参与踊跃  - 中国人大:全球富人最集中的议会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 中国高调和美国不干涉的外交姿态  - 中国的国际形象危机
 -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作吗?  - 中国崛起进程中最艰难的选择  -  中国在财富面前惊慌失措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