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美国经济为何复苏无力?
作者:孙伯银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NEW! , 全球视野 , 国际社会 ,      2010/9/21 8:39:47 点击2328次

 

  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是美国经济固有的结构性问题恶化,内生增长动力消退的结果。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复苏主要得力于经济刺激政策以及大规模的库存回补,近来所起作用已经弱化,导致经济增速回落、在一定时间内低迷不振的风险大增。

经济结构性问题恶化

  2007年以来的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有经济周期因素,但主要是结构性问题恶化所致,表现为虚拟经济崩溃,而实体经济难振,家庭财富缩水,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过去依靠虚拟经济和负债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被动调整。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逐渐进入后工业社会,一般制造业被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逐步萎缩,汽车、房地产、金融服务、高新技术等产业地位上升,逐渐形成了以房地产、金融服务、高新技术为主的虚拟经济产业格局。

  虚拟经济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随后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科技股泡沫、2002年以来的房地产及资产证券化泡沫,美国经济于1995-2007年获得了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高增长的同时,虚拟经济升级为严重的泡沫经济,形成居民和政府高负债消费、各类经济主体高杠杆投资、虚拟财富高增长与泡沫经济繁荣高度耦合依存的高风险运行状态,难以为继。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泡沫经济崩溃,累积多年的结构性问题、经济周期问题暴露。各类经济主体尤其是个人和银行的虚拟财富快速缩水,资产负债表急剧收缩,同时失业率高涨,市场预期从极度乐观转为极度悲观,导致消费萎靡、投资不振、银行惜贷,形成恶性循环。

拖慢美国经济复苏的因素

  显然,美国经济失去明确有力的引擎,陷入虚拟经济崩溃而实体经济难支、借贷消费和投资持续萎缩的增长困境之中,长期低迷调整不可避免。具体而言拖慢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至少有下列数项:

  一、金融业风光不再: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美国金融业的地位、作用和国际影响力空间提高。2007年美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达20%。

  但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国际金融机构损失惨重,金融市场动荡,投资者对美国的信心开始动摇,国际社会提出了改革国际金融货币秩序、加强金融监管的要求,引起美国政府的焦虑和恐慌。

  美国政府综合利用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竭力维护美元本位制和现行的国际金融秩序。同时,在国内尽力稳定金融市场,颁布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以提振市场信心、恢复虚拟经济。

  目前,大银行的经营状况逐渐好转,但中小银行处境依然艰难,今年破产银行已达108家,超过去年同期的64家。有问题银行775家,占美国全部银行的十分之一;信贷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依然处于低迷和萎缩之中。

  二、房地产市场仍未稳定:

  到目前,美国许多地区的房价较危机前已下跌了三分之一。美国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稳定政策,包括购房税收优惠、降低新购房首付款、为贷款机构提供违约担保,还有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将抵押贷款利率维持在50年来低点的4.5%)等,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是,由于家庭财富严重缩水、失业率居高不下、收入增长缓慢,随着购房税收补贴政策于今年4月末结束,新房、现房销售均出现历史性的大幅回落,住房建设情况也出现下滑。

  三、制造业振兴短期难以见效:

  目前,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14.2%降至11%。泡沫经济崩溃,制造业也受到较大冲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奥巴马政府的一大难题。发展方向有三:寻求再工业化(如振兴其国内汽车产业)、发展军工经济或新能源产业。其中,再工业化、发展新能源产业需要高新技术突破,短期很难见效,军工经济依托国际紧张局势,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今年以来,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出口5年翻番计划,签署了振兴制造业法案,决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新能源产业,加大产业集群建设和先进基础设施投资。短期来看,基于美国目前已经定型的经济(虚拟经济为主)与社会结构(借债消费为主),制造业振兴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政府的真正目的可能是争取民意、缓解市场焦虑和虚拟经济崩溃的影响,为修复虚拟经济和稳定美元本位制争取尽可能的时间与空间。

  四、宏观政策刺激作用有限:

宏观政策能否发挥经济刺激作用、效果大小,关键在于经济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和反应。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美国政府及时推出了814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美联储实行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利率降至0.25%的历史最低水平,资产负债表由8000亿美元扩大到2.1万亿美元,在缓解市场恐慌、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不能改变企业和个人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实体经济复原困难,宏观政策刺激作用有限,且面临着财政赤字过重、货币投放过多,导致主权债务风险、美元信用风险和经济滞胀风险激化的问题。

财政赤字暂不会引发主权债务危机

  对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由于美国政府赤字和债务严重,加上欧洲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目前投资者对美国政府债务的担忧上升,政府实施新的刺激计划的空间有限,且面临越来越大的反对阻力。尽管基于美国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优势,政府实施扩张性政策仍有一定的空间,不会轻易引发主权债务危机和信用危机。

  2010财年前9个月,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累计达1万亿美元,债务总额约12.8万亿美元,预计全年赤字达1.6万亿美元,占GDP的10%左右,债务总额占GDP的100%左右,创二战以来新高。如果计入政府担保的两房债务6.3万亿美元以及政府承担的社保养老金、医疗保险费用60万亿美元,政府债务总额高达79.1万亿美元,为美国GDP14.2万美元的5.6倍。

  近日,奥巴马政府正在考虑提出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包括明年增加基建设施投资500亿美元、对企业研发税收抵免1000亿美元和投资减税2000亿美元(减记企业新增全部厂房和设备投资)、对小企业减税120亿美元并提供30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延长原定于2010年到期的中产阶级减税政策等,以刺激企业增加投资和就业。该计划遭到共和党议员的反对,市场分析认为将很难获得国会的批准。

宽松货币政策的利弊得失

  对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不久前表示,如果经济前景显著恶化,将通过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复苏。对此,市场看法不同,联储官员也有很大分歧。反对者认为:美国经济的问题不是流动性问题,而是负债过多,企业和个人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不大;如果经济继续下滑,刺激政策作用不明显,投资者对政府的信心将进一步下降。

  分析表明,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无奈的选择。就积极方面而言,尽管这对经济直接刺激作用不大,但是可以保证市场流动性,帮助贷款利率保持在低位水平,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宽松的市场环境,减轻调整的痛苦和经济衰退的深度;市场流动性泛滥,可能导致美元贬值,有利于刺激出口、稀释外债;大量流动性进入资本市场,有利于刺激资产价格,稳定虚拟经济;在国际市场,美元可能成为融资工具和投机货币,则美元泛滥可能不会导致美国通胀,只会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冲击新兴市场。

  就不利方面而言,在美国政府债务负担已经很重、市场对美元和政府信用的担忧上升、经济内在复苏动力不足而政策刺激作用有限的大背景下,加大货币投放,可能会加剧市场对美国政府信用及美元资产贬值的担忧,导致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市场利率失控飙升,则不仅不能发挥刺激作用,反而可能导致经济滞胀、美元危机。这对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提出了更高的调控能力要求。

  基于美国和美元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美国政府拥有多种调控手段,加之美国经济自身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得美国经济尽管在一段时间内低迷不振,但是长期依然乐观,不会出现日本那样“失去的十年”。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师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37年,深圳一直是个意外!  -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 平等、民主与西方的伊斯兰难题
 - 震惊!深圳或成“最不互联网的城市  -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数”  - 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 企业直播:风口将至,未来已来  -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 中国是否会爆发金融危机?
 - 深圳+香港,失去想象力了吗?  - 河内:拥抱之难  -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 民营经济之中国市场地位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学”理论  - 日本的中国通与中国的日本盲
 - 社会主义制度浅议  -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  欧洲的错误给亚洲的启示
 - 超级水网:巨大包袱?天大馅饼?  -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待乳声中  - 或许中国需要撒切尔夫人式的政治家
 - 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 没有粘结在一起的金砖
 - 从1814到2014:英美靠什么  -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穷人更多  - 丧钟为谁鸣?
 - 草根评价邓小平  -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 龙象共舞——中国和印度须直面的三
 -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中国要警惕塞浦路斯式陷阱
 - 救救孩子们吧!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 “国五条”的猫鼠游戏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中国对朝鲜必须旗帜鲜明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风骨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产葡萄酒登上英国王室御用酒庄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前海期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 中国学不了新加坡
 -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的改革  - 经济改革的核心经验和教训  - 衡量通胀,看科长指数
 -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街关注!  - 中国未来成功的民众基础  - 被中国一再误读的新加坡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参与踊跃  - 中国人大:全球富人最集中的议会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 中国高调和美国不干涉的外交姿态  - 中国的国际形象危机
 -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作吗?  - 中国崛起进程中最艰难的选择  -  中国在财富面前惊慌失措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评论者: 重回学校
    回复:美国经济为何复苏无力?
    
到底谁是傻冒?别忘了,爷爷的爷爷之老师在幼儿园时,就告诉同学们说,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民生活在暗无天日,水深火热之中,资本家铁蹄践踏,残酷剥削劳工,伟光正的老毛说“病了赶走你,死了不如狗”---引自语文课本【老毛童年的故事】像美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咋能有力复苏呢?

         --发表日期:2010/9/22 11:24:05     [来自: 222.211.*.* ]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