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30周年,常有媒体访问,有时忙,有时乱,关于因特虎和我自己,有时说不清,近日得空,写这一篇,算是纪念,也算是通稿,呵呵:
从深圳有关 到深圳学派
——因特虎10年回眸——
老 亨
10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正在夜以继日地为一个名叫“因特虎”的网站赶工。几试几废,终于在2001年4月份推出了现在还在用的因特虎内部论坛。
我当时的“真情告白”写得汪洋恣肆,荡气回肠,存“大道”而无“小我”。其实,因特虎的真正起因还是源于“小我”。
1997年,我从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毕业时,在去北京还是来深圳这个问题上,很是纠缠了一番。最后参加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考,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体面”地成为深圳公务员。“面子”好看的背后,是“里子”的“寒碜”。基层公务员工资不高,视野不开阔。我是个湖南人,骨子里好的是读书、著书,指点江山。而我的同事很多都是广东人,平和务实,乐趣都在实实在在的吃喝玩乐里。我有段时间也很迷这种“粤派”的生活方式,八小时外,去寻访各种民间美食,体验南派都市的HAPPY。老实说,这种“世俗的快乐”深深地吸引我,对我的影响至深、至今,我以前那种自命清高的性格乃至人格至此才可以说变得更加温和一些、丰润一些。我一直愿意与粤人共事,可我骨子里还是个湖南人、读书人。我内心深处喜欢一些虚无的东西,我可以忍受“形而下”的清贫,但是无法容忍“形而上”的空虚。我可以在美酒欢歌中开怀,却常常在感官刺激的巅峰一瞬中冷静。岭南真是王权的化外吗?说服家人南迁是对的吗?深圳真的可以成为华人的新中原吗?我创办因特虎其实就是想把触角伸出“单位”以外,与自己心仪的思想与人物“神交”。
初期的因特虎感性、温馨,一切与深圳有关的话题多是虎友的生活感悟。大家相约去听萨克斯风,在华强北的嘉年广场共舞,足浴、啤酒、宵夜,组团旅游,甚至组个足球队,每周都踢球,每周都开主题PARTY。虎友们以“深圳”的名义聚会、狂欢,把复杂的个人目的,夹在“深圳”这块三明治里。
跨入新千年的深圳,坏消息总是多过好消息。虎友们在维护这座城市、袒护这座城市、为自己在这座城市生活寻找理由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这座城市,琢磨这座城市的深远背景。深交所停发新股,深圳金融产业被釜底抽薪;回归后的香港与深圳的关系反而显得更加生分;上海取代深圳成为北京的政经王牌;全球化、城市化、后工业化,连同经济市场化、市场民主化,成为虎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些话语精英开始在因特虎发言。“深圳,你是到来还是离去?” “深圳,你被谁抛弃?”“十字路口的深圳”,“中国不能没有深圳”,《深圳蓝皮书》、深圳圆桌会议……,虎友们把因特虎变成了“深圳议院”。深圳市长、广东省委书记先后与因特虎网友“握手”。
就在深圳民间智库呼之欲出的时候,作为因特虎灵魂人物的“因特虎三剑客”走向了“分野”。呙中校率先跨过深圳河,以优才身份赴港就业,虽然时刻关注深圳,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确实抽不出时间来打理因特虎的日常事务。金心异则坚定地走上了舆论干政的道路,自开博客,游走于体制内、外。我在2005年辞去公务员、成为社会人以后,自身定位一度模糊。我必须先职业定位,后才有社会形象。我确实不想再回体制内了,也不想做一个体制内的传媒人,但是要把因特虎作为一个民间智库,做成商业模式,这个难度实在太大。这些年,网络不是更开放,而是收得更紧,网络舆论的空间,事实上是变小了。一个立足于网络的民间智库,命有多长,能否活得滋润,在这些问题搞清楚之前,我是不敢把因特虎作为自己养家糊口的主业的。既然因特虎以外的事业才是我的主业,我理所当然要从因特虎淡出,这是对主业的尊重,也是对商业合作伙伴的尊重。因特虎在“三剑客”的游离中惯性前行,摸索着属于自己的最佳道路。
这几年,我自己的努力方向还算是清晰的。一是去政治化。当年选择去北京还是来深圳的时候,我就选择了远离政治,此后一直坚持。我有政治思维,但是每到关键时刻,就会刹住车。有虎友说过我会挠政治的痒痒,其实不是,我已经完全失去了与这个体制周旋的兴趣,这一点,我已经不像湖南人。
二是重商、从商。我来自乡村,知道田园牧歌的真好与真不好。又因为读书,因为来深圳,发现了比做官更好的生活方式,那就是从欧洲传过来的市民生活方式。市民,其实是自由的城市工商业者,我们今天的文明,是他们创造的。我在因特虎的主要努力方向,就是倡导“市民精神”、“深商精神”,主张以商人的眼光看世界。我在宣扬重商主义的同时,也身体力行,把自己变成深商的一分子。
三是笃信个人趣味可以改变世界。我在2003年因特虎的小册子里就说过,要相信个人的力量。这个世界千变万化,价值尺度千差万别,心中的上帝,最值得信赖。心所不愿的事,有所不为;心有所愿的事,虽百折而不挠。袁庚、王石这样的深圳人,就有这样的个人魅力。
我一直喜欢美国的传媒英雄爱德华·默罗,他身处“二战”乱世,但是坚毅、沉着、乐观、有风度。他信奉雅典斯多噶哲学的观点:“做任何工作都应该严肃地、乐观地、平静地保持理智,不让任何事物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能够遵循这一原则,不期望也不畏惧任何东西,只满足于人自然的活动,并且信奉平凡事物中蕴涵的崇高真理,那么你就会生活得很幸福,而且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这种幸福。”对于因为近年失宠而患得患失、以至幸福感缺乏的深圳人来说,斯多噶哲学值得体悟。
因了这样的心路历程,我坚持两条:一是专心本业,把生意做好,把生活过好。市民的本质是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个人身、心的自由是第一位的。这是现代文明全部游戏规则的基础;二是把守护因特虎当爱好。花点业余时间,做些看起来“无用”的事情,不以即时的商业价值为目标,把因特虎作为伸出现实时空的天线,不追求现实的回报。古希腊的哲人们的那些“无聊”时光,应该也属于淘金30年后的深圳人。
作为一个号称“深圳主义者”的湖南人、读书人,我愿意像岭南人一样乐享世俗生活的平常,也愿意承担一个读书人应当的社会责任,更乐于以“湖南蛮子”的精神为这个簇新的、繁忙的城市寻觅一份永恒的价值和意义,推动因特虎在“深、远、冷、静”等方面作出特色,为久已有人倡导、至今效果不彰的“深圳学派”作出一些贡献。
与虎友共勉!
写于因特虎10周年、深圳特区30周年之际
欢迎加盟“深圳学派”QQ群:4916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