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南方都市报,为我说出了自己长期以来一直想要说的话——深圳梦。但是显然,南方都市报所诠释的“深圳梦”依然是一个“城市梦”,是一个延续30年的实体化城市的梦想。
有时也很困惑,恰如王博士所说,30而立的城市,应当追求更理性、更稳健的发展。这似乎不是在言说“梦想”,或者说是要提醒整个城市告别梦想,进入一个更踏实过日子的状态。
两种看似矛盾的主张基调,实际表明“深圳梦”的内涵的改变,那就是让“深圳梦”的主人从“城市”变成它的“居民”,让它的居民可以充分做梦,并且提供每个人实现梦想的空间。
听起来有些迷糊?那就具体点来说吧!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你就不要再在乎什么“中心城市”之类的虚名了。这个定位,是行政主导下、理念先行的产物。“理念先行”其实就是“做梦”,不同的是,这是在“做白日梦”,因为市场规律、经济规律、产业规律、科技规律、人才规律等等规律未必认可这样的梦想;不仅如此,这样的梦想尽管可以实现短期内的资源集聚,但因容易导致对上述相关规律的破坏,反倒不利于长远目标的实现。省省吧,城市!告别虚名浮利,把重心放在让自己的居民过上好日子、幸福的日子,这比什么都更加重要。
对于一个人来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失掉做梦的情趣和追求。没有梦想,就没有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斗志;没有斗志,就无方向;没有方向,人生就无意义。朱清时来了,因为他可以做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梦。王占宝来了,因为他可以做他中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梦。
深圳还能提供多少这样的做梦的机会?但凡对于中国现实改造尚有梦想的人,都不妨请他来深圳做一做。文化领域可不可以做?可以的。让媒体、出版、文艺各相关机构的一把手全都腾出位置来,像南方科大、深圳中学一样,到全国、全世界去,把魏文彬等类似人才请到深圳来。其他领域都可以循类似的路径,到全国、全世界择优选择会做梦、想做梦的人来深圳做做梦。深圳要是能够提供出这样的做梦空间,还愁什么高端人才不来、精英人才不入?
“综合配套改革”嘛!就是要先给出改革梦想的空间,把那些有点改革梦想的人请到深圳来“做梦”,谁有能力就让谁做,这样才有望成功。
扩大点来说,行政体制改革的梦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一个?把整个市的当家人位置空出来,先在深圳,深圳不行就到全国、全世界去择优选择会做行政改革梦、敢做行政改革梦的人来深圳做一做。
“深圳梦”能不能延续?就看你舍不舍得将做“深圳梦”的权利从“城市”移交到“公民”身上——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国家公民,抑或世界公民。
“我有一个梦”。突然就想起了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