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看不到美国救市的希望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NEW! , 全球视野 ,      2009/3/31 4:53:19 点击2485次


我变得越来越焦虑。我从未对欧洲人或日本人抱有多少期望。但我确实曾期望,在受欢迎的新总统领导下,美国能够比以往更为果断。然而,美国国会正沉湎于癫狂的民粹主义情绪之中;而政府凡事都从好处着想。


如果有人对这些危险表示怀疑,他们只需要阅读一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分析报告。报告预计,今年全球产出将萎缩0.5%至1%,发达国家的经济将会萎缩3%至3.5%。毫无疑问,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要出台刺激需求和拯救银行系统的方案,必须把这种可怕的背景考虑进去。人们的关注重点必然会放在美国,因为它是此次危机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这里已滋生出对金融业的巨大敌意。美国国会正在讨论征收惩罚性的奖金税,所针对的不只是没落的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而是所有依据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接受政府资金的公司;同时,纽约州总检察长安德鲁?库默(Andrew Cuomo)打算列出受救助公司中奖金获得者的名单。这当然会招致毁谤。


不过,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显而易见:这场危机打破了美国的社会契约——人们的成功或失败不受约束,也得不到援助。如今,打着系统性风险的旗号,纾困行动已经向拖垮经济的失败机构注入了数目惊人的资金。国会的反应是一场灾难。如果得以实施,这些想法会导致大批合格员工离开美国各银行、削弱银行扩张信贷的意愿、摧毁人们与政府打交道的信心,并威胁到法治。我推测,立法者希望总统拯救他们于愚蠢之中。这类想法居然会被考虑,就足以说明愤怒是实实在在的。


同样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财政部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周一公布了“公/私合作投资计划”。用美国财政部的话说,“利用750亿至1000亿美元的Tarp资金和来自私人投资者的资金,公/私投资计划将会产生5000亿美元的购买力来购买遗留资产——随着时间的流逝,购买力还可能扩大至1万亿美元。”根据该计划,美国政府实际上会提供所有的资金,承担几乎全部的风险,但利用私人部门对资产进行定价。反过来,根据它们的表现,私人投资者将通过股权参与与财政部共同获得收益——可能会非常丰厚。


我将此视作“兀鹫基金救助计划”。但它行得通吗?这取决于如何定义“行得通”。这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机制,因为政府会补贴风险承担行为。价格或许不够低,不足以吸引买家,或者不够高,不足以让卖家满意。不过,这项计划可能会改善银行交易账户的可怕状况。这不可能是一件坏事,对吗?哦,不,如果它阻碍了更为根本的解决方案,就有可能是件坏事,因为几乎没有人认为(财政部肯定不这么认为),这项计划会结束美国金融业长期资本不足的状况。实际上,它可能会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银行长期账户上还有多少资产需要减记。
为何这项计划可能会阻碍必要的注资?原因有二:第一,美国国会可能会认定,这项计划会降低注资的重要性;第二,也是更为重要的一个理由,这项计划可能会使政府注资变得更加不受欢迎。


如果这项计划行得通,许多基金经理将会获得丰厚回报。我担心,这会使美国普通民众相信,他们的政府是华尔街利益的代言人。现在设想一下,如果针对美国大型银行的“压力测试”完成之后,政府的结论——令人惊讶,十分惊讶——是,它需要提供更多的资金,那将会发生什么。它将如何说服国会埋单?


危险在于,这项计划最多只能实现不是特别重要的目标——增强过往贷款的流动性,代价却是增加了实施根本性措施的难度——调整银行资本结构。


这很重要,因为政府已经排除了不用政府多花钱就能重组银行财务的唯一方式:债转股,或真正的破产。我所尊敬的经济学家——例如,威廉姆?比特(Willem Buiter)——指责称,这种不情愿是不合时宜的。毫无疑问,保证所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的债权人都完好无损,这种决定造成了对未来的担忧:必须做些什么来解决由此产生的“太重要以至于不能破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财政部坚持表示,现在出现破产浪潮,会削弱政府以往承诺的可信度,并会带来新的巨大不确定性。唉,这个观点并不是危言耸听。


然而我担心,事实将会证明,另一个选择——充足的公共部门注资——是不可能的。对于愈益愤怒的公众而言,向银行提供公共资金是不可接受的,而对于仍然颇具影响力的银行家而言,政府获得受注资银行的所有权也是不能接受的。这似乎是一个僵局。唯一的出路——即评判本周一计划是否成功的标准——是,新资金提供的更高透明度,让大型银行能够从私人市场上筹集到充足的资金。如果筹集到了必要规模的资金——我们说的是数千亿美元,甚至是上万亿美元的资金——新计划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我认为,对遗留资产和贷款进行定价——即使成功了——也不足以保证该目标的实现。在全球萧条的背景下,投资者会愿意向复杂的庞大金融机构提供它们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吗?这些机构管理不善的记录已经得到证实。信任,一旦被摧毁了,就不会如此快速地恢复。
唉,结论是令人沮丧的。没有人能够确信,美国已经找到解决银行业灾难的可行方案。相反,随着公众被激怒,国会产生敌对情绪,总统畏手畏脚,依赖于政府向资金不足的机构注入公共资金能力的政策得以实施,美国已陷入僵局。


找到出路取决于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当他下周在伦敦参加20国集团峰会时,他将无法宣称自己已经这样做了。如果这还不令人害怕的话,我就不知道什么可以令人害怕了。


*《全球经济政策和展望》(Global Economic Policies and Prospects),2009年3月13-14日,www.imf.org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37年,深圳一直是个意外!  -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 平等、民主与西方的伊斯兰难题
 - 震惊!深圳或成“最不互联网的城市  -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数”  - 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 企业直播:风口将至,未来已来  -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 中国是否会爆发金融危机?
 - 深圳+香港,失去想象力了吗?  - 河内:拥抱之难  -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 民营经济之中国市场地位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学”理论  - 日本的中国通与中国的日本盲
 - 社会主义制度浅议  -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  欧洲的错误给亚洲的启示
 - 超级水网:巨大包袱?天大馅饼?  -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待乳声中  - 或许中国需要撒切尔夫人式的政治家
 - 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 没有粘结在一起的金砖
 - 从1814到2014:英美靠什么  -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穷人更多  - 丧钟为谁鸣?
 - 草根评价邓小平  -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 龙象共舞——中国和印度须直面的三
 -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中国要警惕塞浦路斯式陷阱
 - 救救孩子们吧!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 “国五条”的猫鼠游戏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中国对朝鲜必须旗帜鲜明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风骨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产葡萄酒登上英国王室御用酒庄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前海期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 中国学不了新加坡
 -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的改革  - 经济改革的核心经验和教训  - 衡量通胀,看科长指数
 -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街关注!  - 中国未来成功的民众基础  - 被中国一再误读的新加坡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参与踊跃  - 中国人大:全球富人最集中的议会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 中国高调和美国不干涉的外交姿态  - 中国的国际形象危机
 -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作吗?  - 中国崛起进程中最艰难的选择  -  中国在财富面前惊慌失措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