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中国古代智库风流人物
作者:思考的石头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智囊团 ,      2012/12/28 9:56:25 点击6307次

中国古代智库风流人物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却是由英雄演出的,而任何一个成功演员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导演。历史大剧的这些导演们,有很多种称呼:幕僚、幕宾、幕友、门客、谋士、策士、军师、师爷等,最接近这些历史名词的现代汉语词汇,便是“智库”。

清代大学者袁枚曾谈过:“古名士半从幕府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个特殊群体应当是历史最活跃的推动者,因为他们的社会属性、精神特质乃至社会地位,均介于人民和英雄之间,却兼有二者的特性。

(一)养士之风

“上古逐于道德,中古逐于智力,现今逐于气力”。说这话的是韩非子,他是战国时期人,一般认为,他所指的中古,是春秋时期。

“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是中国思想界的第一个黄金(201,-0.21,-0.10%)时代。在群雄争霸的激烈斗争中,王公诸侯们认识到“士”是决胜的重要因素,“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得士则昌,失士则亡”。因此,他们广收有学问、有技能的人,或精通法家、或通谋略、或精制造、权术、方术、辩术,甚至是会学鸡鸣、像狗盗之类人也为其所用。这种养士之风,在战国时期发展到了顶峰,代表人物是当时的“四君子”——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和齐国的孟尝君。



有核心竞争力的门客往往为多家挣抢。这种情况下,贵族们打破了“贵贱尊卑”的社会秩序,“仁而下士”,而不能“以其富贵骄士”。因此,当时的门客中不仅有诸多破落的贵族子弟,比如韩非子,许多底层游民也因此脱颖而出,得到历史的破格提拔,其中就有“脱颖而出”这个成语的始作俑者——毛遂。

在赵国兵败长平,秦国大军兵临邯郸,国家危如累卵之时,毛遂的主人平原君准备出使楚国求援,想从3000食客找20个人随行,找来找去也只有19个人勉强能用,默默无闻的毛遂于是自我推荐,在平原君和楚国春申君的谈判陷于僵局时,挺身而出,一番慷慨激昂、有理、有利、有节的发言,扭转了局面。在招呼大家签字时,毛遂讥十九人曰:“公等碌碌,因人以成事也”。有高才便能够高调,那个时代真的很可爱。

据《史记·孟尝君传》的记载,那时的门客往往分为三等:有一技之长但不突出的,得几人共室,穿葛制衣服,食无肉无鱼;技能较好的有肉有鱼,有单独的房子;上等者不但独居食有鱼,而且上哪儿都有专车接送——至少享受现在的厅局级待遇。

信陵君为了结交看门的隐士侯赢,在闹市中和颜悦色地牵着缰绳站在一旁,等待侯赢和别人谈话完毕,才恭恭敬敬请他上车。燕国的太子丹是通过“节侠”田光的介绍才见到平民荆轲,太子丹“再拜而跪,膝行流涕”。贵族们这样恭谦风气,使许多埋名隐姓于民间的有识之士被重新发现。在门客社会中,人与人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进人这个圈,至少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

但到秦国“四海归一”后,中央集权制建立起来,门客们只能侍奉一个主子了。门客们没有了选择的自由,便失落了较为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精神。孟子说:“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而后世的游士门客服膺的人生信条却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如果不能“货与帝王家”就成为清客,依附豪门,以闲情逸趣取悦财势,打秋风,充串客,谓之“帮闲”。

中国士人的历史也随之由“四君子”时代进入“四大智库时代”。

(二)智者经邦

在“智库”成为中国显学和热点之时,草根学者们在网络上评出了中国古代的四大智库,依次是:刘邦智库,曹操智库,李世民智库和朱元璋智库。

智库水准首屈一指的刘邦,本人却是学问平平,这位只能领兵10万的纨绔子弟,依靠“初汉三杰”的帮助取得了江山。他评价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治国安民,理财筹粮,不如萧何;行军打仗,克敌制胜,不如韩信。”这是大实话,不过那时高位者能够这样低调,对于有才者也不失为一个可爱的次优时代。

曹操的智库屈刘邦之后,却是后者缔造的大汉王朝的实际终结者。东汉末年的三个军事集团都极为重视延揽人才。其中,曹操的智囊团最为庞大,核心谋士就有荀攸、贾诩、郭嘉、程昱、刘晔、司马懿等18位。

曹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武器,是“唯才是举”——用人不问出处,只看才能。其实这只是继承了“四君子”时代的思想,这一点使得这个宦官养子在人才争夺战中,完全压倒了动不动就以汉室宗亲自居、下意识强调血缘出身的刘备集团,以至于诸葛亮后来哀叹“蜀中无大将”。至于孙权,尽管看似人才济济,但大多数是有名无实,因此这些人大多数出自所谓的江南四大家族——顾陆周张,此时,曾经作为历史最活跃推动力的“士”,已经发展成了独立的群体——士族,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反动力。

李世民更是将氏族发展到顶峰,这也是他的智库只能排在曹操之后的根本原因,他的智库主要人物也是18人: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虞世南、许敬宗等。李世民深刻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治。”对于臣子的意见,可谓从谏如流,言听计从,在这一点上,应该说李世民比大多数一把手都做得好,他的唐朝因此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出生乞丐,贫农、和尚,不学无术的朱元璋,其实是刘邦的翻版。至少能带10万兵的他,手下也有打仗比他行的徐达,治国安邦比他懂的徐善长,出谋划策比他强的刘伯温。

“明初三杰”其实未必就比“汉初三杰”差,但时代不同了,大环境已经不那么可爱了:四君子时代,只有逐客令,没有杀士的风气;到了刘邦,只杀武将,文臣无恙;老朱时却把文臣武将都杀了个精光。

这也从反面证明:士人作为一个群体,已经逐渐从幕后的编剧和导演,不甘寂寞地走向了前台,开始抢那些英雄人物的戏了。

(三)幕僚柱国

在明朝那出戏中碰得头破血流的智者们,在下一幕戏中又退到了幕后。

这一次,他们退得似乎更彻底,以至于创造了幕后人物的代名词——师爷。他们无官无品,不食朝廷俸禄,但他们用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去弥补那些只知读圣贤书,又不愿意纠缠在案牍劳形中的科举老爷们的不足,在经营属地、社会管理,甚至在军事指挥上出谋划策。

他们是读书人,有的是世代相传,有的是科举失意。他们在父子相承或有目的的学习中,熟悉国家政策和法律条文,精通决狱断案之法,深谙世情百态。他们虽不是最后的裁判者,但他们的作用,就是让“五谷不分”的官员来只是履行投签拍板的法律手续。

再次退居幕后,也让他们部分找回了失去很久的人格。师爷们不仅有一技之长,而且在办理政务更属娴熟,丰富的官场经验聚集丰厚的人际脉络。师爷们离了幕主可以再找,而幕主如果离开好的师爷,不说升迁,估计正常公务都难处理。清末人汪康年记载了一件事:一个姓金的师爷在知县处负责审判,因知县在背后埋怨了他几句,他就辞“官”不做,任凭知县怎么挽留也无济于事。这位金师爷凭着官场经验和人际捐了个官,最后倒成了知县的上司。

地方行政如此,中央六部也不例外。当时各部办事的“潜规则”就是,堂官问司官,司官问书吏。书吏按照朝廷的律例列判案,司官略加润色呈堂官。堂官如果不驳斥,那么案子就算定了。中央政府的六部、地方政府的六房是国家支柱,但这些部门工作的胥吏、幕宾虽不是国家正式官员,但他们是真正办事的人,很多时候甚至指挥着官办事。

例如嘉庆九年,有大臣上谕:每问一事,大臣就推属员办理。如问堂官,堂官就说不如司官熟悉,司官则说不如书吏熟悉。这种举国上下都听命于幕僚、书吏的作风一直与清朝相始终,并延续到国民党时期。

当然,历史从来不是单线的,在幕僚智库作为一个整体递进发展的同时,作为一个群体也悄然发生着分化。

(四)思想勃兴

传统意义上的幕僚的目标是,“习得好武艺,卖与帝王家”。通过主人的权势,追求人生的荣华富贵,进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人既买之,就要有用,因此幕僚们往往是很讲求政绩。一段时间内,不能让主人感受到你的作用,你就得卷铺盖走人,这便造成了幕僚们普遍的急功近利心态。

而另外一些幕僚则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的是明朝后期的东林党人。东林党最初只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书院讲学,讽议朝政、匡正时弊,逐渐成为有影响的进步的集团。他们虽处泉林之却关心国家命运。东林党领袖高攀龙也说:“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此士大夫之实念也”。在明朝后期,东林党人多次主政内阁,一度全面掌握政权、军权和人事权。著名草根历史学者“当年明月”在他的《明朝那些事儿》中称,远隔京城千里的东林书院,才是当时国家事务的真正主宰着。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林学院才是“史上最牛的智库”,它拥有了现代智库的全部要素:引领思想创新又能付之实践,属于民间却能影响政府。

清末民初之时处于转折期的历史乱局,“乱世灭顶之灾来临,而滑头甚多,市侩充斥,机会主义、伪君子、鼠窃狗偷之辈大行其道;战士、君子、英雄、磊落丈夫则甚为稀少。”各种幕僚纷纷登场,如纵横家型、思想家型、策士型、现代参谋型等,他们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姿态。这些谋士或幕僚在精神品质是有品级的,上焉者谋国,中焉者谋事,下焉者谋私。上者如孙中山、郑观应、严复,他们是时代的幕僚,所谋超越了政治集团的利益。他们心系天下,目光宏远,更有一些人已经把眼光在民族、未来更远大的地方。

郑观应认识到“君主权偏于上,民主权偏于下”,指出宪政文化适用于中国,这种眼界在当时可谓目光如炬。严复出身于李鸿章的幕僚,但是他却翻译西方的学说和理论,主推三民说:鼓民力,开明智,兴民德,成为中国最早一批进行思想启蒙的人物。孙中山明确提出了三民主义,用自己的实践行动部分地实现自己的主张。

知名学者伍立杨说:“思想家的影响是潜在的,是后发的”,无论在任何时代,尤其是今天,更需要大格局的思想家,没有他们的引领,整个社会的进步举步维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智库的思想精髓,是他们留给今人的最宝贵遗产,也是我们对当代智库的最大期待。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37年,深圳一直是个意外!  -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 平等、民主与西方的伊斯兰难题
 - 震惊!深圳或成“最不互联网的城市  -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数”  - 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 企业直播:风口将至,未来已来  -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 中国是否会爆发金融危机?
 - 深圳+香港,失去想象力了吗?  - 河内:拥抱之难  -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 民营经济之中国市场地位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学”理论  - 日本的中国通与中国的日本盲
 - 社会主义制度浅议  -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  欧洲的错误给亚洲的启示
 - 超级水网:巨大包袱?天大馅饼?  -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待乳声中  - 或许中国需要撒切尔夫人式的政治家
 - 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 没有粘结在一起的金砖
 - 从1814到2014:英美靠什么  -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穷人更多  - 丧钟为谁鸣?
 - 草根评价邓小平  -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 龙象共舞——中国和印度须直面的三
 -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中国要警惕塞浦路斯式陷阱
 - 救救孩子们吧!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 “国五条”的猫鼠游戏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中国对朝鲜必须旗帜鲜明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风骨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产葡萄酒登上英国王室御用酒庄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前海期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 中国学不了新加坡
 -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的改革  - 经济改革的核心经验和教训  - 衡量通胀,看科长指数
 -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街关注!  - 中国未来成功的民众基础  - 被中国一再误读的新加坡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参与踊跃  - 中国人大:全球富人最集中的议会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 中国高调和美国不干涉的外交姿态  - 中国的国际形象危机
 -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作吗?  - 中国崛起进程中最艰难的选择  -  中国在财富面前惊慌失措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