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第一家民间智库机构
现在公众和一般的业内人士都将“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民间智库,源起于《南方周末》记录孙亚菲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民间脑库的弱势生存》,文章开篇就提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脑库几乎与市场经济同时发轫。茅于轼、盛洪、张曙光于1993年夏天创办的“天则经济研究所”,开了民间研究机构的先河”。
孙亚菲不知道,还有比天则更早创办的民办经济研究所——北京四通社会发展研究所,这是一个现在很少有人知道的民办研究所,创建于1988年3月,后来由于四通方面的原因而关闭;同年还有陈子明的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成立,不过这个民办研究所一年后就被关闭;次年(1989年),马洪创建了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CDI),这几个都是天则前创建的著名研究机构。或许,孙亚菲认为北京四通经济研究所和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不算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民间智库吧,大军智库的仲大军先生也是持这个观点;而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则被当作官方智库了。
实际上,北京四通社会发展研究所是由民营企业投资设立的,没有国有资产进入,是完全意义上的“民间机构”;而且这个研究所通过专家团的研究分析,向执政党、立法机构和中央政府提出立法、政策制订仍至修宪建议,并卓有成效,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智库机构”。因此,北京四通社会发展研究所应该算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民间智库。
马洪创建的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CDI)是一个智库机构是基本上没争议的了,他们的别称就是“中国脑库”。但算民间智库还是官方智库可能有点争议:马洪是当时国务院领导的智囊,CDI成立时深圳市政府一封礼单就是200万元人民币,当时每个月还只有十元钱的伙食费兼零用钱呢,后来的理事长还是前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份的陈慕华老先生,CDI的官方背景是从不讳言的,但CDI没有列入深圳市政府事业单位名单也是事实,现在也主要是靠市场化运作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认为CDI可以算作民间智库。
北京四通社会发展研究所于1988年3月创建,由当时最为风光的全国规模最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四通公司投资成立,四通公司在当时中国经济界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海尔、中兴、华为等企业,当时四通的一个经理去华为做副总裁都被认为是很没面子的事情。在民营企业没有发展壮大时,是不可能产生民间智库的,四通的快速扩大积累了雄厚的资本,为中国第一个民办社科类研究机构的创建提供了条件。
四通社会发展研究所从事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研究,不过,在政治研究方面比较薄弱,这主要因为其首任所长是由曾任职于中共中央党校、国务院办公厅研究室、国家发改委的、外号“曹破产”的曹思源担任,他是中国破产法立法的主要推动者和起草者,因为他在破产法领域和经济学领域的权威地位和名气,四通社会发展研究所不可避免地主要专著于经济和经济法方面,曹思源80年代在人大会议旁听制度和修宪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与其说是通过四通研究所完成还不如说是通过他个人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