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投票率不高,美国人的公民参政意识并不低,他们是通过关心公益、社区自治的方式来当家作主。(法新社)
本次大选并没有改变民主共和两党相持不下的局面,美国政治依旧分化,甚至可能更严重。
可是这并不等于两党制的失败——两党制本来也不是体现美国民主精神的最佳代表;
自由独立的公民自发组织、自我治理,才是良政善治的保证。
这些政治精神与原则的一大优势,在于其自我纠错与修复的强大能力。
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在10月下旬参加了为期三周的大选观选团,访问了包括首都华盛顿以及东岸的费城、纽约、波士顿;属于选举关键“摇摆州”的俄亥俄(州内最大城市克利夫兰及首府哥伦比亚),最后在西岸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结束行程;期间与联邦及各地方的官员、学者、记者、从政者、社会活动志愿者乃至普通的美国人交流,参加两名总统候选人的造势大会,到基层观察竞选拉票活动,近距离考查学习美国的政治与选举制度的历史沿革、现状及问题,获益良多。
如果说美国政治有任何特殊之处,窃以为还是在于美国人对制约权力之必要的警觉,以及由此归纳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政治前提和相应的制度安排。这些均可以在《独立宣言》及《宪法》里一窥究竟。因此,美国政治体制着墨最深之处,就是对权力的种种制约,在横向层面是三权分立、法律至上;在纵向层面是中央限权、州属自治。
人们对三权分立知道较多,但可能忽视了美国对地方自治的重视,以及其制衡权力的作用。比如民主政治最基本的选举,不只50个州各有各的做法,联邦政府无从置喙,各州内的县(county)更有独立于州政府的选举自治权。美国有超过3000个县级单位,就意味着有3000多种设计各异的选票。2000年总统选举佛罗里达州发生的选票争议,正是当地独特的选票设计导致的。
这种安排的主要弊端,就是耗费巨大,每次选举,除了投票给总统、代表当地的联邦参众议员以及地方民意代表,各地都有自己特有的议题同时拿来公投;且因为制衡机制太多,包括法律规定联邦政府不得干预地方事务、州政府有本身独立的征税权,很容易出现相互制肘、低效率且混乱的现象。但熟悉本国历史与政治的美国人都觉得,对比不这么做的危险,这些代价完全值得。
这种对权力可能被滥用的警惕,固然出自于美国人特殊的建国经验,但检视人类历史,却不乏普遍意义。诚如英国史学家艾顿勋爵(Lord Acton)所说:“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地腐化”,限制权力,无疑是对人性之恶的深刻理解。因此,美国政治弥漫的是一种“真小人”的性格:先假设政客都是自利的坏东西,再设计出一套套的游戏规则,逼迫渴望当选或连任的他们做好事——因为社会毕竟还是需要秩序,人们对幸福的追求,离不开良政善治。
相对于东方政治传统主张君子施德政,美国人认为人民自主自治才是正道。因此有所谓的“公众合意”(consent of the governed)之说,统治者的权力是由被统治者所委托,既非绝对也禁世袭。统治者若不按照被统治者的意志行使权力,就会被和平合法地换掉。
当然,其潜在危险是吸引野心家煽动民粹政治,把良政善治颠覆为赤裸裸的分赃政治。已故美籍英国专栏作家、著名记者希欽斯(Christopher Hitchens)曾引述1930年代的民粹主义政客,最后被暗杀的休伊·朗(Huey Long)的一段轶事。据说他在准备竞选总统前,召集了所有的金主训话:“那些现在就支持我的人,将得到大饼的一大块。那些迟疑不决,后来才加入的,会得到大饼的一小块。那些完全不加入的,就会得到好政府(Good Government)!”政治的本质是分配稀有的利益,美国政治有一句俗话:“如果你不列席餐桌点菜,你就成为菜单上的佳肴”(If you are not at the table, you are on the menu),良政善治只不过是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而统治者有自肥的诱惑,需要时刻被监督。
君子德政是一种需要不少前提才能达至的理想,人民自治何尝不是如此?要避免自己成为菜单上的佳肴,任人鱼肉,人民必须理解并正视自己的公民责任,关心时事,积极投票,履行公民义务。美国人的投票率并不高,自1972年后就低于六成,2000年大选仅有50.3%投票率,2008年奥巴马胜选时也不过57.1%,2012年的数据还未公布,但据说低于2008年。
在克利夫兰市所在的凯霍加县(Cuyahoga County),当地民主党基层志愿者在拉票时,所使用的传单之一是印有“537票”字样的纸片。那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小布什于2000年在佛罗里达州多于对手戈尔的票差,并凭此险胜当上总统。宣传单的目的是提醒民主党支持者,别以为自己的一票无足轻重,因为每一票都攸关自己未来四年的幸福与否。这个教训,适用于全体公民。
人民自治的理念固然崇高,却取决于“人民”的觉醒程度。虽然投票率不高,美国人的公民参政意识并不低,他们是通过关心公益、社区自治的方式来当家作主。此外,基于“公众合意”的原则,一切政务都必须公开。在美国,很难有长久守得住的政治秘密。普通人的日常精力都花在谋生、家庭上面,难以处理高度透明化但却庞杂的公共资讯,媒体为民众挖掘剥析新闻材料,就是另一种对权力的监督。
本次大选并没有改变民主共和两党相持不下的局面,美国政治依旧分化,甚至可能更严重。可是这并不等于两党制的失败——两党制本来也不是体现美国民主精神的最佳代表;自由独立的公民自发组织、自我治理,才是良政善治的保证。这些政治精神与原则的一大优势,在于其自我纠错与修复的强大能力。美国政治的发展并非没有曲折、倒退,但至今的实践,证明了其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政治经验当然无法在其他国家复制,可是制度背后的精神原则,却不乏外人借鉴之处。
(作者是联合早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