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因它称为尖阁诸岛,中国称为钓鱼岛的6平方公里荒芜小岛与中国爆发争端而频频登上媒体。双方对岛屿主权声索的矛盾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但最近争执加剧并导致中国的大规模反日游行却始于9月。当时,日本政府从私人所有者手中购买了三座小岛。
首相野田佳彦表示,他决定由日本中央政府购岛的初衷,是防止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利用市属资金购岛。之后辞去公职并筹划组织新政党的石原的民族主义挑衅行为广为人知,野田担心他会试图占据小岛,或寻找其他方法刺激中国以激发日本民众的支持。然而,中国高官并不接受野田的解释,并认定购岛行为证明日本企图破坏现状。
美国于1972年5月将冲绳县归还日本时,同时归还的也包括尖阁诸岛。数月后,中国和日本实现战后关系正常化,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询问中国总理周恩来对尖阁诸岛的看法,得到的答复是与其让争议延缓双边关系正常化,不如将这个问题留待后人解决。
因此,双方都坚持对岛屿拥有主权。日本虽然行使行政控制,但中国船只偶尔也会进入日本领海以宣示自己的合法立场。对中国来说,这就是9月被日本打破的的现状。不久前,当我在北京时,中国分析家告诉我,他们认为日本正走向右翼军国民族主义,而购岛行为则是蓄意破坏二战后协议的企图。
尽管中国方面有言辞过激之嫌,但日本民族情绪的确有右转的倾向,只不过用军国主义来形容是言过其实了。早稻田大学的很多学生不久前接受了一项对军事力量态度的调查。尽管相当多人表示希望日本加强自卫能力,但占压倒性多数的受调查者否决了发展核武器的想法,支持继续依赖《美日安保条约》。一名年轻专业人士告诉我,“我们感兴趣的是保守民族主义,不是军国民族主义。没有人愿意重蹈1930年代的覆辙。”
当然,日本自卫队是专业军队,而且完全由非军人控制。日本最迟将于2013年8月举行议会选举,但选举也有可能提前到明年初。民调结果显示,自由民主党很可能取代2009年上台执政的民主党,而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则很可能再次出任首相。
安倍是众所周知的民族主义者,最近刚参拜过在中韩两国引发争议的东京战争纪念馆靖国神社。此外,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的年轻知事桥下彻已成立了新政党,他同样是知名的民族主义者。
日本政治似乎受到了20年低增长的影响。长期的低增长引发了财政问题,也促成了年轻人变得较内向的态度。自2000年以来,日本学生在美国大学的入学率减少了逾50%。
30年前,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Ezra Vogel)出版了《日本第一:对美国的教训》(Japan as Number 1: Lessons for America)一书,叙述了日本在制造业的推动下崛起,最终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不久前,傅高义用“一团糟”来形容日本的政治制度——首相几乎年年更换,持续多年的通缩摧毁了年轻一代的希望。《朝日新闻》前主编船桥洋(Yoichi Funabashi)同样忧心忡忡:“日本人觉得还没有做好准备在全球化世界中成为坚强、有力的竞争者。”
尽管存在种种问题,日本仍具有显著的优势。中国虽然两年前就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日本却是个人均收入更高的舒适社会。日本社会教育程度高、有知名的大学、管理完善的环球性公司、员工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19世纪明治维新期间和1945年战败后,日本社会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两次彻底的变革。有分析家希望,去年爆发的地震、海啸及核灾难能够点燃第三次重塑国家的热情,但这样的情形迄今尚未出现。
不少日本年轻人告诉我他们已经“受够了”停滞不前。被问及政治上的右倾趋势时,有些年轻的国会(议会)议员表示希望这有助于党派重组,建立一个更加稳定有效的国家政府。如果能够利用温和的民族主义来推进政治改革,可能会为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好处。
但如果日本民族主义情绪加剧所带来的,是在国内赢得选票却在邻国丧尽人心的民粹主义立场,那么日本和全世界都会受害。日本政坛未来数月所发生的变化,波及的范围将远远超出日本国内的范畴。
作者Joseph S Nye是哈佛大学教授
著有《权力的未来》
英文原题:Japan's Nationalist 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