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成长、创新能力强的,未来市场潜力大的中小型,特别是小型战略新兴企业都挡在上市大门之外
【财新网】(实习记者 陈炜贤)7月7日,在2012年第四届中国(深圳)创业板高峰论坛上,深圳创投公会会长王守仁表示,创新前必须先改革,创业板必须进行重大改革。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深交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28家增加到目前的333家,总市值超过8700亿元,募集资金累计超过2200亿元。2009年至2011年期间,创业板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30%、平均净利润增长率超过27%。其中2011年,创业板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接近5亿,平均实现净利润超过7500万元。
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的“三高”现象,并在最近一两年开始集中爆发。王守仁认为,一方面,创业板的发行制度存在严重的行政干预色彩,证监会既管监督又管发行的功能定位必须马上转变,将监管和发行审核制度相分离,逐步由深交所负责发行审核。而且要改变证券交易所的定位,不应该是证监会的下设行政机构,而应该是证券商的自有组织。
另一方面,发行审核财务的门槛过高,违背了创业板设立的初衷。王守仁指出,创业板发行办法明明规定两套财务资料,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不低于一千万,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盈利不少于五百万,营业额不低于五千万,而且增长不低于30%,但实际情况是全由保荐人说了算。很大程度上将那些具有高成长、创新能力强的,未来市场潜力大的中小型,特别是小型战略新兴企业都挡在上市大门之外。他表示,发行重点应该交给市场,让投资者自行判断。
王守仁建议,一是加快规模扩容,争取在五年之内达到一千家;二是加强市场监管,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市场监管队伍,完善新型管理体制制度,并且要赋予证监会司法权力;三是加快退市制度,还要让保险制度跟上来,维护中小股民的利益;四是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间的无缝转换,场外市场的建设应该加快;五是加快证监法的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