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成了焦点人物,为的是他炮轰美驻华使领馆公布自测的PM2。5值的事情。我看了他的言论后,第一反应是:现在当局的官员怎么净出这一类的厚颜无耻的人物?什么不要脸的话都敢往外说?他真的认为自己“真理在手”么?真的不知道他讲了这样的话老百姓会怎么骂他?还是他赌定了,自己只要骂一骂美国佬,就可以讨上峰欢心?就可以官运亨通?不骂老美,就不够意识形态正确?
吴晓青奇怪的思维方式
作者:jincheng918 提交日期:2012-6-6 17:19:00
这几天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成了焦点人物,为的是他炮轰美驻华使领馆公布自测的PM2。5值的事情。我看了他的言论后,第一反应是:现在当局的官员怎么净出这一类的厚颜无耻的人物?什么不要脸的话都敢往外说?他真的认为自己“真理在手”么?真的不知道他讲了这样的话老百姓会怎么骂他?还是他赌定了,自己只要骂一骂美国佬,就可以讨上峰欢心?就可以官运亨通?不骂老美,就不够意识形态正确?
好了,情绪性的话说完了。咱再论一论这下理儿。让我们来看看吴的三个理由:
第一,“外交人员不能干涉接受国内政”。败托,人家老美公布的自测值,是人家大使馆或领事馆内部那片小天地的PM2。5值。从法律意义上说,一国的使领馆,是该国主权于驻在国的延伸(比如说,某一年老美导弹袭击中国驻前南使馆,事实上即是对中国开战的行为,很奇怪的是,中国那时倒忘了自己的主权受辱了,只是乱骂了一通了事。难怪有人说,中国的外交策略是:谁打我,我骂谁!),也就是说,该片土地在法律上是美国的领土。美国使领馆公布自己治下这小片土地的PM值,是人家的合法权益,受国际法保护。中国环保部不让人家公布,反而是侵犯了人家的合法权益!
当然,很不幸的是,美国驻华使领馆的那一小片土地,其上方的空气却是和中国大地完全互流通的,他们自测的那个PM值,却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与其相邻的中国领土上的PM值,大约也就是这个数值。为什么美国使领馆在网上公布这个数值,中国的老百姓就纷纷关注并且相信?正是因为,首先,中国的市民们相信,美国使领馆上空的空气与他们所居住城市的空气是流通的,因而是可以借以了解自己居住地区PM值情况的真实信息;其次,中国的屁民们不太相信自己的政府公布的数据。
另外,对于美国驻华使领馆工作人员来说,人家因为工作的原因,到你中国来居住,被迫呼吸你的毒空气,你作为东道主,不向人道歉,也还罢了,还不让人有任何意见,这也太霸道了些。
第二,“一个点位数据不代表整个城市”。咳,人家老美也没说他们公布的是全北京市或全上海市的PM值啊,人家说的就是那个点位的。关键是,使领馆大多位于这些城市的中心城区,那个点位的数据,应该说,基本代表了相似地段的空气质量水平。这应该是中国屁民们采信它们数据的主要原因。
第三,“空气评价标准不同,本国标准评价他国空气不合理”,我操,这叫什么狗屁逻辑。标准固然不同,只看人家的标准是高过你还是低过你了,如果高过了,说明这是你的努力目标,老老实实承认咱自己的是低标准,咱国的屁民只配用低标准来衡量自己呼吸的空气,就好似咱国的屁民只配喝低技术标准的牛奶一样。还要强辞夺理,还要狡辩,知不知道丢人现眼呢?
其实,PM值固然可以由官方公布,民间也可以公布自己的数据,大家可以竞争一下公众的信任度嘛,有什么不可?难道PM值也非得政府垄断公布不可?人家使领馆作为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暂住居民,自己测PM值,何错之有?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了:中国的屁民们宁愿相信敌国的信息数据,却不相信自己政府的数据,自己的政府在与敌国政府竞争可信任度时,可耻地输掉了。这是当局恐慌的真正原因吧。
老百姓为什么不相信自己政府发布的信息?我想大部分人是因为自己的经验判断,因为自己的政府公布的各种数据经常为了政治原因造假,这些年来,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所以政府在屁民这里的公信力丧失了,所以屁民们不太相信自己政府公布的数据。事实上,这在全国,在各个领域,都是目前政权的最大危机之一,政府在老百姓那里,丧失了公信力。你说什么,屁民们都不相信了!哪怕你说的是真话,屁民们也要质疑再三。他们不相信你啦!
遇到这种状况,执政者该怎么办?按道理,应该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信任度,用自己的诚意,一个案例一个案例地,让老百姓相信自己是可信和可信任的,最终总体上提升政府的可信度。比如说最近全国关注的深圳526交通事故案,深圳警方和政府就做了这样的事情,因而得到了屁民们的交口称赞。可见只要你真诚地公布真相,老百姓还是愿意相信你的。然而,我们的吴副部长,却牛皮哄哄地选择了另外一个应对办法,那就是,不让别人公布真实的数据,与此同时强暴屁民们的认知,非要让他们相信自己公布的数据和相信。凭什么呀!难道现在还是那个,“你说什么我们都必须相信、只能相信、不能不相信”的时代吗?
自己的事情没做好,还不许别人批评,还不许别人讲出真相。这种状态,就是典型专制者的嘴脸。吴副部长,就是一个小专制者的经典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