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西方国家的经济灵活度,降低中国的税率,是恢复全球可持续增长惟一可行的政策组合
【扰乱世界】(财新专栏作家 谢国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三年之后,全球经济仍然深陷增长乏力、通胀上行的泥沼之中。挽救萎靡经济的政策基本上就是紧缩或刺激。然而这两者都不正确。全球经济现已脱轨,要让其重回轨道,所有主要经济体都需要实施全面的结构性改革。提高西方国家的经济灵活度,降低中国的税率,是恢复全球可持续增长惟一可行的政策组合。
如果不实施结构性改革,刺激将会导致更严重的通胀,紧缩则会带来恶性的螺旋性下降。在欧洲施行紧缩政策失败之后,支持通过公共支出刺激增长的呼声越来越高。
如果采用这种做法,将会导致债券市场的灾难性崩溃。欧洲央行后续的救援措施,将会导致欧元崩溃,通胀暴发。尽管后果不堪设想,欧元区仍然可能会走上这条道路。
宽松的货币条件已经失去了刺激增长的有效性,但对引发通胀还是相当有效。各国央行的措施都没有效果。如果它们坚持推行更多的货币刺激政策,世界就会经历像20世纪70年代那样的滞胀危机。
愈变愈糟
紧缩政策在欧洲已经不受欢迎了。一场政治风波正在涌动。荷兰政府刚刚由于其紧缩计划受到反对而倒台。法国总统大选可能会由于公众反对现任政府的紧缩措施而令法国社会党受益。由于严重的经济收缩击垮了近来成立的保守派政府,西班牙也可能会发生政治动荡。总而言之,欧元区可能会放弃紧缩政策,而转向刺激政策。
尽管紧缩措施本身并未起到任何作用,但是,危机国家正在考虑的替代方案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就像很多著名美国经济学家一直主张的,替代方案就是要通过增长走出债务问题。其理由是欧洲的债务水平其实不是很高,但是增长率过低,因此,正确的做法就是刺激增长。当然,这意味着借更多的钱来支出,因而财政赤字也会更大。不过,根据他们的说法,增长将会复苏,将会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如果债券市场相信这种说法,就会乐于借出更多的钱。这些美国经济学家之所以提出这套方案,可能是由于担心欧洲会拉低美国经济。但是,他们的建议不是在帮助美国经济,而是会导致全球金融动荡,伤害美国经济。
事实上,债券市场被欧洲吓坏了,因为欧洲根本就没有竞争力。没有什么宏观调控的计策可以恢复增长。尽管债务水平并非历史上最高点,但却没有什么偿还能力。因此,当像法国和西班牙这样的国家试图通过更多的赤字支出刺激增长时,债券市场就会逃命了。美国经济学家都不食人间烟火,根本不知道人们对自己的钱有多么心疼。
当然,同一批美国经济学家也会说,欧洲央行应该像美联储救助美国国债市场一样来救助债券市场。不幸的是,欧元并不像美元那样是储备货币。如果欧洲央行大规模支持市场,可以打赌私人债券持有人将会大规模抛售。欧元将会崩溃,引发大规模通胀。这无论对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不是好事。
治标徒劳
紧缩政策不起作用,是因为经济僵化导致市场无法作出反应,将产出损失最小化。在一个完全灵活的经济里,产出损失会比现在小得多,因为资源可以重新调配,将供应转向出口或投资。紧缩政策失败的原因在于各种法规和行业规则造成了经济的过度僵化。如果不消除这种僵化,投入再多的钱也只会导致通胀而不是增长。过去15年间,意大利国家债务高达2万亿欧元,其经济也没有增长。相信更多的赤字支出会起到更大的效果,是毫无道理的。
欧洲需要消除其经济中的僵化因素,才能终止这场债务危机。金融市场还不会短视到不借钱给可靠的政府。南欧各国经济如果可以放松管制提高行业竞争,实现劳动力市场自由化,增加工作时间,就可以将产出提高大约超过五分之一。另一方面,如果欧洲不实施结构性改革就采取刺激措施,将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我对欧洲改革持悲观态度。欧洲人一贯回避问题,拒绝自我检讨,总是找捷径,只图维持现状。我认为欧洲还会保持很多年的温和滞胀,借此减轻债务负担,其民众生活水平也会下降。这是欧洲在不实施结构性改革的情况下的最好前景了。
似乎欧洲并不想改革,但是也不接受生活水平下降。有些政客许诺将通过支出来解决现在的问题,这种观点受到了很多美国经济学家的支持。后果究竟如何,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尽管增长率仍然不高,美国经济却正在好转。这有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耕地资源。能源和农业产量的增加,强化了美国的竞争力,降低了贸易赤字,改善了贸易条件。在这个世界上,不提高竞争力,国家就不会获得增长。美国应该感谢上帝赋予的资源。此时此刻,美国的确应该感恩。
大多数美国政策制定者和知名学者却并不满意。他们主张以更多的刺激措施加速增长。美联储也持这种观点。每逢金融市场开始担心增长前景,美联储就会发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信号。伯南克的美联储很可能会试图重振股票市场以刺激需求。回想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容忍次级贷款和债务抵押债券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伯南克的境遇估计不会更好。
我怀疑伯南克会在2012年下半年推出某种形式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这项政策可能会通过振兴股市在一两个月内起作用,可能足以让奥巴马连任。但是,这将扩大互联网泡沫,给未来留下更多的通胀。2013年美国可能会被迫快速紧缩,从而导致另一场经济崩溃。
德国被誉为欧洲的典范,游客们却可能会有不同的印象。德国看起来比意大利更萧条。德国工资很低。很多工厂城镇都很不景气。德国的成功只体现在贸易盈余和企业盈利上,而不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不是贬低德国模式。这种模式意味着民众为国家作奉献,接受低工资,减少社会福利,将国家资源转向汽车业这样的成功行业。作为回报,住房和教育价廉质优。德国成功保持了充满活力的工业部门。
在全球化的世界上,成功和失败的后果都会被放大。抛弃失败者,投资成功者,是大多数中等规模的经济体发展的惟一途径。例如,韩国主要依靠两家企业,即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这种模式增加了风险,但替代方案更糟糕。意大利和西班牙可能也不得不采取类似的做法,抛弃失败者,投资成功者。当然,这样需要实施大规模改革以提高经济的灵活度。这是从德国获得的教益。
危机难止
经济学家造孽可能远远多过造福。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是因为央行行长们想要消除失业。格林斯潘点石成金的结果是造成了巨大的金融泡沫。现在,抗击金融危机的央行行长和政策制定者们经常受到媒体的赞扬。但是,他们其实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而且,抗击金融危机似乎让事情更糟了。
全球化使得通过操纵需求来消除商业危机不像以前那么有效了。跨国企业的生产已经完全可以随处转移。因此,没有哪个政府可以仅凭地方性的需求与供应建立良性循环,而这是刺激需求起作用的必要前提。现在的央行行长们试图恢复增长以让所有人都满意,最终只会让自己出丑。
过去20年里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就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不费吹灰之力转移生产和销售的真正跨国企业的崛起。IT和中国是实现全球经济的最重要因素。任何不理解当今跨国公司运作方式的决策者或经济学家都是不称职的。跨国企业已经成为独立于其国家之外的一大力量,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更强大。在这个世界上,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有着巨大的不对称性。不把这一点考虑在内,任何经济补救政策都将徒劳无功。
尽管各国经济增长十分低迷,跨国公司的盈利和现金流情况却状况良好。这并非巧合。全球经济名义增长率为6%至7%,但大部分经济体都深陷通胀。通过套利和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利润增长约为10%。跨国企业的崛起限制了国家政策。比如,劳动力市场不得不彻底灵活,才能运行良好。否则,跨国企业可以搬到其他国家以避免额外成本。对跨国企业征税也变得十分困难。它们可以将收入放在任何一个国家。政府不能指望通过所得税来实现收入再分配。
我认为大多数国家都需要对个人收入进行全球性征税。就所得税达成某种全球性协议,对于这个世界的正常运行来说是必要的。收入再分配需要采取更有成效的形式,比如教育和住房。
20世纪的治理结构充满了危机。决策者和专家们仍然在提倡财政和货币刺激这类陈腐的解决方法。只要这些人还在当权,全球危机就不会终止。■
谢国忠
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198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加入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分析员。1995年,加入新加坡Macquarie Bank,任企业财务部的联席董事。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任亚太区经济学家,2006年9月辞去该职务。现任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财新?新世纪?特约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