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中国的发展正在“冲进死胡同”吗?
作者:张广昭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COOL! , 中国视线 , 中国改革 ,      2012/4/23 9:49:49 点击2918次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使数以亿计的人摆脱了贫困,这在世界史上都可谓罕见。甚至,非洲的社会精英普遍认为,中国的崛起证明了威权政体的好处。

  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龙·阿塞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罗宾逊(James Robinson)在他们合著的的新书《为什么有的国家会失败》(Why Nations Fail)中却认为,中国的崛起并不是在播撒繁荣,它只不过提供了又一个社会冲进死胡同的例子。

  他们认为,中国并没有在向发达国家繁荣水平迈进的道路上前进,因为现代层面的经济繁荣有赖于两个政治基础:一是权力必须集中(power has to be centralised),二是权力体系必须是包容性的(the institutions of power have to be inclusive)。

  没有集中的权力,就没有秩序,而秩序是繁荣的基础。关于这一点,因为非洲一些失败国家的例子,学界几乎不存在争议。在第二点上,因为中国的经济成功,权力制度是否必须是包容性的,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然而阿塞莫格鲁和罗宾逊认为,缺乏包容性制度的秩序,虽然可以使经济摆脱贫困,但却不能使经济全面提升到现代繁荣的层面。因为繁荣虽然产生自投资和创新,但它同时有赖于这样一种信念:投资者和创新者必须确信,如果经营获得成功,他们的财富不会被有权势的人所掠夺。

  换言之,如果权力体系允许精英为自身利益服务,精英的利益就会与大多数人的利益相冲突和对抗。两位顶级学者把这种结构称为“精粹体系”(extractive institutions)。



中国制度的不足及其危害

  显然,这两位学者的论证过程带有明显的西方价值中心主义倾向,但放下意识形态的分歧,以此关注和对照中国现实是理性而有益的。换句话说,中国是否如两位学者说的那样——“正在冲进死胡同”?

包容性体系(inclusive institutions)包括包容性经济体系和包容性政治体。坦白来说,中国在这两个层面都是严重不足的。

  更糟糕的是,中国越来越显现出“精粹国家”(extractive nation)的特征,这已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期的经济衰退就与这密切相关(当然也有国际环境因素)。

  在一个“精粹国家”里,可持续的增长是不可能的,只有真正的自由开放社会,才可以产生真正的创新和创造。阿塞莫格鲁和罗宾逊就认为,经济增长的两个关键因素在于对新技术的投资(investment in new technology) 和创造性的革新(creative destruction),这两方面只可能在包容性体系下才会产生。

  包容性的政治经济体系,内含这样一些核心要素:财产权利保护、开放的市场、法治的秩序以及权力的监督、平衡和多元化等。这些要素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也是中国或多或少所缺失的。其实,无论是中国政府的领导人,还是学者和知识分子,都多次警告:“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改革也不会成功,甚至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会丧失”。

  对于一个高度依赖经济合法性的执政党来说,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的后果不可想象。从这个层面来讲,两位学者的观点非常值得中国的政治精英警惕。事实上,中国的改革之所以步履维艰甚至停滞不前,就与排他性的“精粹体系”紧密相关。

  虽然笔者对两位学者关于“中国正在冲进死胡同”的论断表示怀疑(事实上,美国也开始出现“精粹国家”的危险,茶党的崛起以及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信号),但却赞同中国在包容性经济、政治制度方面的不足,而且这样的局面如果持续下去,将会面临不可预料的风险。中国应该怎样避免这种危险,甚至是“冲进死胡同”的后果呢?

避免“冲进死胡同”的两种路径

  阿塞莫格鲁和罗宾逊认为,威权国家在经济上升期转入包容性体系,不会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除非政治精英面对异常糟糕的状况,即革命的预期。反对特权的政治斗争,是繁荣的基础。

  然而,无论是中国的政治精英还是人民大众,都不希望走这样一条路,代价太大,成本太高。不要革命,就得改良。

  从欧洲和拉美民主化的经验来看,向民主政治转型的可行路径,是国家统治集团中的改革派和社会运动中的温和改革派结成同盟,来共同战胜统治集团内部的保守派。对于中国来说,第一种可行的渐进化路径就是,社会中的温和改革派力量和党内的改革派力量进行联合,共同抵御利益集团的阻碍。中国目前的改革困局,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部门、行业以及地方政府等组成庞大的利益集团,对中央治理政策形成了很大的掣肘。

这种渐进化路径有望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建立社会协商和妥协机制,从而避免动乱。

  第二种路径是执政党通过改良的方法主动领导政治转型。在这一点上,国家从社会的退出是关键。波士顿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傅士卓(Joseph Fewsmith)认为,国家和社会的边界划在哪里并不重要,但划出这一界限对于建设一个现代社会至关重要。比较研究证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最终会带来制度的变迁和结构的变化,从而实现民主转型。

  然而现实是,中国执政党不是在划清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反而有刻意抹杀两者之间界线的倾向。这一点不得不值得反思。

  目前,中国的经济在持续增长,老百姓对中央仍充满信任,偏好改革的心理占大多数,这都是中国政治改革或转型的机会和动力。此时,在坚持中国执政党领导权不变的基础上,应逐渐增加利益综合和政治表达的参与渠道,逐步建立起包容性体系。

  可以说,中国执政党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包容性政治经济体系,从而实现良性治理。如果成功,不仅中国“冲进死胡同”的说法会不击而溃,同时中国将继创造世界“经济奇迹”之后,再创另一个“政治奇迹”。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v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37年,深圳一直是个意外!  -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 平等、民主与西方的伊斯兰难题
 - 震惊!深圳或成“最不互联网的城市  -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数”  - 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 企业直播:风口将至,未来已来  -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 中国是否会爆发金融危机?
 - 深圳+香港,失去想象力了吗?  - 河内:拥抱之难  -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 民营经济之中国市场地位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学”理论  - 日本的中国通与中国的日本盲
 - 社会主义制度浅议  -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  欧洲的错误给亚洲的启示
 - 超级水网:巨大包袱?天大馅饼?  -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待乳声中  - 或许中国需要撒切尔夫人式的政治家
 - 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 没有粘结在一起的金砖
 - 从1814到2014:英美靠什么  -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穷人更多  - 丧钟为谁鸣?
 - 草根评价邓小平  -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 龙象共舞——中国和印度须直面的三
 -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中国要警惕塞浦路斯式陷阱
 - 救救孩子们吧!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 “国五条”的猫鼠游戏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中国对朝鲜必须旗帜鲜明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风骨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产葡萄酒登上英国王室御用酒庄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前海期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 中国学不了新加坡
 -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的改革  - 经济改革的核心经验和教训  - 衡量通胀,看科长指数
 -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街关注!  - 中国未来成功的民众基础  - 被中国一再误读的新加坡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参与踊跃  - 中国人大:全球富人最集中的议会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 中国高调和美国不干涉的外交姿态  - 中国的国际形象危机
 -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作吗?  - 中国崛起进程中最艰难的选择  -  中国在财富面前惊慌失措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