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城市的方式已经与过去不同。
尽管市长仍然负责维护公共治安和提供公共服务,但21世纪的全球经济已经催生了一项新的职责:在竞争中保持领先。
随着个人和资本的流动性越来越高,城市之间已经开始对居民、游客和企业展开竞争。直到不久前,“竞争力”还一直处在市长的职责范围之外,因为决定竞争力的因素是在国家层面决定的。但如今,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里,全球经济产出约有80%是城市提供的,企业也在围绕城市市场制定增长战略,城市承担不起把未来交给国家政府决定的后果。
最近由花旗集团(Citigroup)委托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纽约市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以微弱优势领先伦敦,新加坡、巴黎和香港则紧随其后。这些城市在哪些方面做得比其他城市好,城市又应当如何考虑在21世纪做到与众不同、培育长期竞争力呢?
世界舞台上许多新的成功城市,如深圳和迪拜,谋求依靠价格和基础设施补贴来吸引企业。这些竞争优势能够在短期内奏效,但往往转瞬即逝。那些希望取得持续成功的城市必须争夺真正的“大奖”:智力资本和人才。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人才吸引资本远比资本吸引人才更为有效,效果也更能持续。最有创造力的人希望居住在保护个人自由、鼓励多样性、提供丰富文化机遇的地方。一个希望吸引创新者的城市,必须提供能够培育新理念、催生创新的肥沃土壤。
从这个角度看,使得纽约和伦敦等城市卓然出众的部分因素是排名中无法体现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群结队地来到布鲁克林,并不只是为了寻找就业机会,更是因为那里有一些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事物,如音乐、艺术、设计、美食、商店、技术和绿色产业。尽管经济学家可能不会这样讲,但成功的真谛就是:要够酷才行。如果人们能在一个社区发现灵感,并且这个社区又能提供美丽的公园、安全的街道和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他们就会用脚投票。
这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可以躺在桂冠上睡大觉。最有竞争力的城市必须不断地探索新途径,来满足由人才驱动的市场的未来需求。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我们该怎样更有效地提供核心服务,这个议题肯定会影响伦敦和英格兰其他地区今年5月举行的选举,也会影响明年的纽约市长选举。不过,城市也需要认识到,预测全球经济走向并不只是国家政府的任务。那个时代早已经成为过去。
例如,在纽约,我们最有雄心的举措之一是,开展一场让世界级大学新建应用科学和工程分校的竞赛。去年12月选出的第一个优胜者是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和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之间的合作项目。这座新的校园将于今年秋天首次开课,我们预期这座校园能够通过学校研究,催生数百家创业企业,激发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活动。这种规模的开发项目不应当只有国家才能开展。
与其他一些全球化城市不同,纽约对市内的学校负责。超过100万名学生在纽约接受教育,他们也会从我们的经济发展策略中获益。通过与IBM以及纽约市立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进行合作,P-Tech成为了全美国第一所把中学、大学和职业机会联系起来的中学。它的目标是让学生用六年时间取得学位,并在取得学位后,优先到IBM工作。
当然,这些做法或许并不适合其他城市,每个城市都必须确定自己的方向。然而如果领先的城市希望跟上竞争的步伐,并在竞争中占据领导地位,就必须实施这类曾被认为只属于国家政府职责的战略。
作者:纽约市长 迈克尔•布隆伯格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