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快报》显示,前两个月深圳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下降了5 .4%,工业品销售率同比下降0.1%.只有2009年2月出现同类情况。但这种现象只维持了一个月,在2009年3月,增加值已经基本持平。
深圳工业经济这一次出现比较明显的负增长,到底是一个暂时现象,还是一个趋势性的长期现象?
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深圳人均GDP目前已经达到15000美元的水平,近年来经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低端产业外迁,同时伴随着劳工荒的问题,土地和资源压力也不断增大。这说明深圳原有的发展模式、经济元素已经逐渐开始衰落。
深圳本来是一个电子工业重镇,手机,特别是山寨手机的产量在全球占据很大比例,但是由于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出现,深圳的山寨手机逐渐走向衰落,电子产业的增长乏力,华为、中兴通信这样的大公司,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受打压。
在国内外环境不利,经济转型的情况下,深圳工业产值出现下滑,恐怕不能说是暂时的现象,当低端工业逐渐迁出深圳,高端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又面临打压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的情况下,深圳经济今后要如何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 J.鲍莫尔曾经创立过一个两部门模型,这个模型的结论就是,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在总劳动力中的就业比例和在总产出中的名义产出比例都会上升,即所谓的后工业化过程。经济越发达,经济中服务业的比例越高。服务业存在成本和价格上升的压力,但这种通货膨胀压力会被制造业的价格下降所抵消,服务业变得更昂贵。服务业比例增加,使得整个社会的要素成本变得更加昂贵。
由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服务业比例上升导致了总的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和停滞,也导致了总的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提高总的经济增长率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总量来实现,但如果社会的人口增长停滞,则唯一的手段是加快技术创新,并把这种创新引入到服务业,从而提高服务业的生产率。
从鲍莫尔的分析来看深圳的情况,可以得出:
1、深圳经济在劳动力要素投入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受土地资源的限制)的情况下,其经济中服务业比例增加,去工业化的过程会加快。
2、在服务业比例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要维持一个适当的增长率,唯一的方式就是不断创新,而且要把创新引入服务业。
3、深圳经济的高成本是不可逆转的,只能面对现实,这就意味着制造业今后只能走高价值、高技术、高质量的路线。低端的制造业,类似于服装、机械加工,汽车产业,电子加工、玩具等传统产业,如果想要留在深圳,只能走高端路线,提升品牌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4、深圳市政府今后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在教育、培训、文化创意、设计、研发、金融创新、供应链整合、品牌创新、专业服务、交易服务、以及服务业国际化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政府需要更进一步地放宽对这些行业的限制,鼓励企业和民间组织的创新,并对社会中出现的创新加以大力扶持。
5、深圳市政府有必要在前海这样的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努力探索更加有效,能够形成未来经济新龙头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必须是具备国际辐射力,能够影响全球市场的。
也许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创新实验,允许在法律法规上突破中国现有的法律规定、或者监管限制,允许企业和民间社会更大胆地创新,打破现有的条条框框,或许会为深圳经济带来下一个30年的增长点。
可以预见,深圳的未来,也许应该在经济国际化、全球化方面多下功夫。把深圳打造成为一个全球的服务业中心,也许是未来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