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中国和印度重登世界舞台
作者:杨荣文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 , 全球视野 , 国际社会 ,      2012/3/9 13:59:47 点击3063次

中国和印度是古老文明。因此,它们目前的崛起,只是两个古老的族群重返国际舞台。

  中国和印度都曾经被西方强国支配,中国是部分而印度则是完全被殖民化。根据其本质和处境,两国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在它们重新抬头成为强国时,西方主宰世界的力量将会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个多极的世纪。其实,这是人类历史大部分时候的情况。只要人类不再失去理智——这是我们不能肯定的——未来几十年持续和平和发展的展望是乐观的。

  过去经历的深刻记忆,让中国不太可能成为类似以往西方的帝国主义强国。中国变得更自信和强硬,包括在军事上,是可以预期的。但中国走殖民主义道路和尝试把他人“汉化”,却有违其传统。

  从这个历史背景来看,尽管中国和美国有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双方却不太可能爆发战争。中国会致力捍卫它的利益,却不太可能像殖民地时代的欧洲强国一样侵犯其他国家。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最近访问美国时的表现,同中国旧有的行为模式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个强国,印度的情况却往往不是如此。比如,台湾脱离中国独立,在感情上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可以接受的,甚至对海外华人也是如此。但印度人对独立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却没有这样强烈的感受,虽然一些人可能觉得有点遗憾。

  印度的异质性和汉人占人口超过90%的中国的同质性,形成强烈的对比。因此,印度的政治有与中国不同的韵律。印度一直处于纷纷扰扰中,这或许是为什么它大概永远不会出现革命的原因。印度并没有可以推翻和取代的中央集权政府。

  同中国相比,印度的人口是其关键和长期的优势。中国的人口在达到15或16亿高峰后,便会像日本一样逐渐减少。中国政府虽然已经放宽人口控制政策,下降的生育率却是难以逆转的。印度的人口会在20年后超越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会比中国健全。

  以有机增长来说,中国就像加利福尼亚红杉木一样,每年都在长高。印度则更像四处生长的灌木丛。红杉木有一天会停止增长而轰然倒下;灌木丛会在一部分枯萎的时候向新的方向伸长。以生物量(biomass)来看,灌木丛的重量是相当巨大的,最终也可能可以同红杉木媲美。

印度的本质让美国不觉得受到威胁。此外,因为英文及盎格鲁·萨克逊(Anglo-Saxon)制度,印度似乎比中国更接近西方。

  然而,尽管印度与美国的关系比同中国密切,印度不会被美国利用来抗衡中国,除非这样做符合它的利益。在国际贸易、气候变化、伊朗、阿富汗和缅甸等对它至关重要的课题,印度往往毫不犹豫地采取同美国对立的立场。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印度也在一些课题上同中国合作。例如,在气候变化的课题上,中印有共同的目标。中印都是不时召开峰会的金砖四国(BRIC)的成员国。为了回报中国支持印度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国,印度也支持中国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outh Asia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的观察国。

中印关系

  除了1962年的战争,中印两个邻国在历史上长期的交往中,并没有重大的冲突。地理因素是主要原因,因为喜马拉雅山脉把两国割开了。在东南亚和中亚,两国间的其他小国提供了缓冲区。

  中国总理温家宝不久前访问印度时,双方同意联合编撰出版“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记录两国自古以来在各领域的接触。单以我们目前所知,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印是在相互的贡献中壮大的。

  中印的政治关系落后于日益增长的经济关系。中国已是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去年超过700亿美元,并预计会在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

  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恐惧让中印关系复杂化。冷战期间,印度和巴基斯坦属于敌对阵营。然而,今天,印度却从担心巴基斯坦变成为巴基斯坦担心。双方目前的关系远说不上正常,却已经改善了很多。

  中国在同巴基斯坦历史上的友好关系,与同印度日益增长的经济与政治关系间维持谨慎的平衡。若这个良好的趋势持续下去,西藏将逐渐变成不那么严重的课题,中印也可以进行认真的边界谈判。即使谈判需要时间,中印的整体关系也较有可能会更进一步。

  在这个世纪的下半叶,中印关系在国际事务上可能变得同中美关系一样重要。中印的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并大概会提供超过一半世界所需要的人才。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国人和印度人如何携手合作都是重要的。它们目前在硅谷的角色,预示了未来的世界。

  长期来说,中印的文化关系将是最重要的。今天,双方往往都对彼此有既定印象。然而,双方也对彼此的古老文明充满敬意。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一名驻北京的印度大使告诉我,当他前往中国佛寺时,往往得到“宗教大使”般的接待。

如果中印可以在未来数十年维持稳定的关系,未来将充满希望。设想一个横跨太平洋至印度,超过60%世界人口居住在相对和平的环境,及享有经济成长的亚太区域,并不会过于乐观。当然,小冲突不时会出现。相反的,如果中印陷入对抗,未来将有麻烦。一些第三方也肯定会在中印之间制造不和。

  因此,让中印维持良好的长期关系,值得我们努力。它们变得过于密切并给我们带来问题的危险并不存在。中国和印度作为连接但又分开的支柱,会让多极世界更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国将享有更多的行动自主权。

中东与伊斯兰教

  因为伊斯兰极端主义和能源供应被中断的可能性,中东的不稳定不但对西方是个严峻挑战,对俄罗斯、中国、印度和非洲也是如此。但世界不同地方对中东却有不同的观点。西方往往因为历史上长期以来的冲突,而视伊斯兰教为威胁。对中国来说,伊斯兰教只有在鼓动中国国内伊斯兰少数民族造反时才是个问题。伊斯兰教与中国之间没有根深蒂固的敌意。对印度来说,情况比较复杂。一些印度人对伊斯兰教的看法同西方一样,但多数却持不同的态度。

  以伊朗为例。对西方来说,在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是个可怕的敌手。对以色列来说,伊朗是它生存的威胁。对中国来说,从其历史来看,伊朗或波斯多数时候都是个朋友。对印度来说,波斯代表了高度的文明和文化。

  中国和印度在中东的影响力肯定会与日俱增。这在短期会削弱西方的地位,但亚洲的崛起,长期却会缓和许多紧张的关系,对西方是有利的。在日益被视为是同西方的宗教冲突中,伊朗人、阿拉伯人、什叶派领袖、伊斯兰教教长和穆斯林兄弟会,会觉得没有那么深陷困境。中东对中国和印度的看法,与它们对美国和欧洲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

潮汐更迭

  中国与印度同时在世界舞台重新崛起,不但拉了亚洲一把,也拉了其余的发展中国家一把。日益茁壮的亚洲中产阶级,对全球投资和消费的贡献每年都在增加。资源与人口比例占优势的拉丁美洲和非洲,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好处。

  对发达国家来说,亚洲的崛起既是个机会也是个威胁。许多人面对越来激烈的竞争。他们可能需要为更少的报酬,付出更多的努力。现有的政府津贴是不可持续的。另一方面,那些具备知识、资本和关系网的人,从海外更便宜的土地和劳动力,及向增长的市场出口获利。当收入分配的问题恶化时,许多发达国家的政治陷入敌对状态,让对新的挑战达成一致的反应,变得更加困难。

  不管谁是赢家和输家,盛衰消长的变化正在出现。不论是国家、企业、组织、部落、家庭或个人,在潮汐更迭时如何重新定位,将对我们成功的机会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没有什么是必然的。比如,我们不知道中东会爆发什么新事故。伊朗的核武器计划明显地让人担忧。此外,还有我们未知的未知。最大的错误是死抱旧的看法,希望正在发生的一切是短暂和会过去的。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目睹的是根本的改变。

作者是嘉里集团(Kerry Group Limited)副主席。本文是他于3月7日在哈佛大学第七届年度蔡氏讲座(Tsai Lecture)的演讲摘要。叶琦保译。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37年,深圳一直是个意外!  -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 平等、民主与西方的伊斯兰难题
 - 震惊!深圳或成“最不互联网的城市  -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数”  - 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 企业直播:风口将至,未来已来  -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 中国是否会爆发金融危机?
 - 深圳+香港,失去想象力了吗?  - 河内:拥抱之难  -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 民营经济之中国市场地位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学”理论  - 日本的中国通与中国的日本盲
 - 社会主义制度浅议  -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  欧洲的错误给亚洲的启示
 - 超级水网:巨大包袱?天大馅饼?  -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待乳声中  - 或许中国需要撒切尔夫人式的政治家
 - 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 没有粘结在一起的金砖
 - 从1814到2014:英美靠什么  -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穷人更多  - 丧钟为谁鸣?
 - 草根评价邓小平  -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 龙象共舞——中国和印度须直面的三
 -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中国要警惕塞浦路斯式陷阱
 - 救救孩子们吧!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 “国五条”的猫鼠游戏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中国对朝鲜必须旗帜鲜明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风骨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产葡萄酒登上英国王室御用酒庄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前海期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 中国学不了新加坡
 -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的改革  - 经济改革的核心经验和教训  - 衡量通胀,看科长指数
 -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街关注!  - 中国未来成功的民众基础  - 被中国一再误读的新加坡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参与踊跃  - 中国人大:全球富人最集中的议会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 中国高调和美国不干涉的外交姿态  - 中国的国际形象危机
 -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作吗?  - 中国崛起进程中最艰难的选择  -  中国在财富面前惊慌失措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