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纵览了世界各大思想体系后,汤恩比的结论是,只有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才会给世界带来安定和平与繁荣幸福,才能帮助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解决问题。
不久前,亚洲开发银行在东京发表了一份《亚洲2050:真正的亚洲世纪》报告。在报告中,亚行预测到了2050年,亚洲的经济产值将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52%。到了那个时候,超过30亿亚洲人的收入将与今天的欧洲人不相上下,跻身世界富裕人口的行列。
其实,早在亚行发表这份报告之前,已有不少人提及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今年刚刚淡出政治的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就是其中一位。1993年,38岁的新闻与艺术部长杨荣文,就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发言指出,亚洲人口是北美的十倍和欧洲的六倍,增长速度比北美和欧洲都快,到了21世纪,亚洲可能很快在经济上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区。而经济上的支配地位必将转化为政治和文化的力量,使亚洲成为世界真正的领袖。
从今天的世界经济形势看来,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老二;印度经济正在起飞;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亚洲四小龙”的“龙身”越来越大;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其他东南亚国家也都成了众所赞誉的“新兴经济体”。换言之,杨荣文18年前在达沃斯这个阿尔卑斯山山城的预言,已经说中了一大半。至于杨荣文预言中的另一部分,即亚洲在经济上的支配地位将转化成为政治和文化的力量,是否能实现,或将于何时实现,尚待观察。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管是亚洲世纪也好,亚洲文艺复兴也罢,这项工作只能由亚洲国家自己来做。而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加起来就超过亚洲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大国,必须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带头作用,至少不能成为阻碍力量。
走笔至此,不禁想起英国大历史学家阿诺德·汤恩比(Arnold Toynbee)和日本宗教和文化界著名人士、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Daisaku Ikeda)在1972年至1973年的那场展望21世纪的著名对话。汤恩比和时年44岁的池田大作对话时,已年逾八旬。就在两人于1973年把对话录音整理成文,出版了《展望二十一世纪——汤恩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一书的两年后,这位一代良史就魂归天国了。所以,若把汤恩比的谈话内容视为其晚年思想的精粹,应不为过。
从这本书的内容可以看出,汤恩比对中国寄予了厚望。在回答池田大作的询问“如果再生为人,博士愿意生在哪个国家,做什么工作?”时,这位英国绅士的答复竟是如此令人惊讶:“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我觉得,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生为中国人,我想自己可以做到某种有价值的工作。我将来生在中国,要是在那未来的时代世界还没有融合起来,我就要致力于使它融合。假如世界已经融合,那我就努力把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转向以精神为中心。”
到了1975年,也就是汤恩比逝世的那一年,他以86高龄在《纽约时报》撰文大胆预言:“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再次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对中国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应该对21世纪人类社会扮演积极角色,寄予了极大的厚望。
汤恩比无论是和池田大作对话,还是在《纽约时报》撰文,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的中国,还在热火朝天地搞文化大革命,他的这个“21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的预测,不用细想也知道是相信的人少,嗤之以鼻的人多。可是,在三十余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人觉得汤恩比不愧是位大历史学家,确有其先见之明。于是乎,“21世纪是亚洲世纪”之类的提法渐渐多了起来,但其滥觞其实就是汤恩比的“21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
今天的中国,经济实力已是相当强大,军事实力也在逐渐增强,但是一个“富国强兵”的现代中国是不是汤恩比所寄予厚望的呢?对博览各国史料,熟知历史规律的汤恩比来说,经济和军事力量显然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大国的衡量标准,否则他为何不期许在他生前就已经具备这些力量的美国,而独独钟情于中国呢?
汤恩比看中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质。在与池田大作的对话中,汤恩比已经预见到西方思想主导发展下的21世纪,必定是个纷争不休、极度不安定的年代。而在纵览了世界各大思想体系后,汤恩比的结论是,只有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才会给世界带来安定和平与繁荣幸福,才能帮助21世纪的人类解决问题。
巧的是,中国领导人胡锦涛2005年除了在国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外,也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从紫禁城三大殿分别以“太和”、“中和”、“保和”命名可以看出,肇始于先秦,延续至清代,为历代统治者奉行的“和的思想”,始终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思想之一。而胡锦涛在21世纪倡建和谐社会,无疑是把这个富有儒家色彩的传统政治思想重新迎回庙堂,意义深远。
问题是,作为政治理念的和谐思想,必须转化成具体政策才能发生作用。如果中国能在处理官民矛盾、民族冲突等内部问题,以及对外关系上,成功地运用和谐思想解决问题,就能说服世人接受此一“中国模式”。如此一来,汤恩比的预言就会成为事实。
(作者是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