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物价攀升 深圳人赴港打酱油
作者:凤凰网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智囊团 , 网议深圳 , NEW! , 深圳视点 ,      2010/11/4 14:44:03 点击3542次

眼下,打一瓶酱油,深圳人也考虑跑一趟香港。

  一瓶500毫升李锦记生抽酱油香港售价5.95元(按0.8619汇率换算),而深圳超市价格是6.6元;一瓶750毫升潘婷洗发水香港售价44元,而深圳卖到了54元,整整比香港贵了10元。

  这份价格对比表出自深圳李太太的账本,里面清晰地记录着她这些年来赴港采购的货品。几年间,采购单悄然从化妆品、奢侈品转移到了不起眼的油盐酱醋等日用品上。精明的何止李太太一人,当前深圳主妇赴港采购日用品渐成风尚。网民“母子妈”发帖“细数在香港买的好用的日用品”,迅速吸引68万多次点击率,足见到香港采购日用品的吸引力。

  曾经,内地低物价吸引着香港人北上购物,热潮风行30年。而今,深圳人赴港采购日用品渐成风尚。这一转变的背后是近年内地物价上涨凶猛,同时人民币加速升值,使得香港物品更显物美价廉。李太太说:“近水楼台的深圳人没理由抗拒。 ”

  深圳“背夫”:开始迷上去港扫平价日用品

  距离深圳罗湖火车站不远便是深圳罗湖口岸,对面便是香港。昨晚8时许,被誉为“全世界最繁忙口岸”的罗湖口岸灯火通明,出口游客络绎不绝,场面蔚为壮观。

  晨报记者留意到,几乎所有游客都超负荷:背上一个双肩包,手上拎着大包小包,还不忘拉着一个拖箱。游客们脚步急促,脸上洋溢着“血拼淘货”后的笑容。

  见到这番情景,同样热衷于香港购物的罗小姐告诉晨报记者,这些背包客有一个新称谓,叫“背夫”。罗小姐解释说,以往深圳人赴港大多采购名牌首饰、化妆品等奢侈品,如今却把油盐酱醋、婴儿奶粉、家居清洁用品等日用品成包成箱地从香港背回家。

  28岁的罗小姐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职,以往去香港购物热衷于购买品牌衣服,对日用品价差并未留意。然而去年,罗小姐发现楼下的芝士蛋糕单价从20元涨到了25元,物价上涨来势凶猛。此时,罗小姐发现身边的同事渐渐迷上“去港扫平货”。

  在罗小姐同事的购物单中,以往觉得“笨重不划算”的油盐酱醋赫然在列,连卫生洗漱用品也成为采购重点。现在罗小姐除了采购一些必备的日常用品,还会从香港搬回大包小包的零食。罗小姐说,包括自己在内,几乎所有深圳人都是“背夫”。

  在滚滚人流中,有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年“背夫”,同样大包小包肩挑背扛,不亦乐乎。罗小姐说,对于习惯节约的中老年人,更加青睐香港相对便宜的日常用品,通常将背包塞到极限才肯善罢甘休。

  精明香港人:购物送回深圳车票吸引顾客

  去年4月,深圳施行深户居民一年多次往返香港政策,加上开通福田口岸和西部通道,深圳市民去香港越来越便利,周末去香港“扫货”成为一种习惯。而记者从罗湖口岸获悉,珠三角地区往返香港班车上同样出现大批“背夫”。

  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上半年,内地访港旅客人数较去年同期大增26.9%至1048万人次,而6月单月人数亦创历史新高。

  当深圳人赴港采购日用品已成潮流,精明的香港商人想出了更多的促销手段,以便吸引深圳客人。

  深圳一家知名网站还开辟专门的讨论区,让赴港采购的网友们交流心得,分享经验。一位网友介绍说,屯门市广场广告称,首次到访的消费者只需在该商场消费满300港币,凭当日购物发票,即可免费领取一份精美礼品。对于网友的这一介绍,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达谢意,跃跃欲试。

  还有网友留言介绍说,在一家商场只需任意消费满800港币,即可免费换领前往深圳湾口岸的巴士单程票一张。

  在论坛上,深圳网友们还流行互换香港的打折卡,“拼”各类消费券。

  [典型案例]

  一位深圳老太的赴港采购账本

  买了22件日用品省了800多元

  对于退休在家的李太太来说,去香港逛街采购日用品已经成为一种工作和乐趣,而深圳和香港物价之间愈来愈大的鸿沟正是这位57岁老太乐此不疲的动力。

  当了一辈子会计,李太太养成了每日记账的好习惯。 2007年,李太太第一次随子女去香港,发现香港物价特别贵,“吃一碗面要38元”。结果,自己和老伴在花园街各买了一双鞋便匆匆返回。

  此后,每隔三个月,李太太就会前往香港给孙子购买奶粉。渐渐地,李太太发现,深圳商场一碗快餐面也卖到30多元钱,水果价格一路高涨,而香港的物价则在下跌。这期间,国际货币市场上人民币大幅升值,港币缩水。

  去年的一天,李太太发现,一卷维达纸巾香港才卖2元,而深圳的售价约3.3元。吃惊之余,李太太买了满满一袋子纸巾回到深圳。随即,小区疯传李太太在香港购纸巾的事情,但邻居们的反应让李太太感觉很意外,“很多人都支持我,要跟我去香港采购纸巾。 ”

  李太太保留着一张今年4月2日的购物清单,一共有22项之多。其中包括纸巾、牙膏、化妆棉棒、女性洁肤液、化妆棉、万金油、防晒乳液、电动牙刷、护发素、润唇膏、补水精华素、控油调理日霜、润手霜等,采购金额达到3200多元。李太太算了一笔账,同样在深圳采购上述物品,总价要超过4000元。

  在李太太看来,由于深圳和香港物价存在着较大的价差,同时往返非常便利,深圳人赴港采购日用品是很正常的。同时,李太太认为,香港出售的物品质量更有保障,用起来更放心。

  在最近的一次采购中,李太太还带上老伴当搬运工。早上7点从家里出发,过罗湖口岸后,拿着八达通卡搭乘地铁40分钟便可以抵达上水商业区,在熟悉的商铺里采购完毕立即原路返回,通常还能赶上家里的午饭。

  [记者手记]

  从港人北上批袜子到深圳人赴港打酱油

  对于香港与深圳之间悄然逆转的采购潮,经历了深圳特区沧桑巨变的李太太亦颇觉感慨。

  李太太回忆说,2000年左右,香港自由行刚放开那会,香港的物价让深圳人望而却步,而深圳低廉的物价则引发了港人北上购物潮。

  “那时候,罗湖口岸都是一群从深圳购完物、大包小包往回赶的香港人。”不仅如此,一些在香港收入较低者来到深圳后乐不思蜀,因为凭这收入在深圳能过上体面的生活。李太太认识一位香港家庭主妇梁太太。在前几年,每次返港之前,梁太太都会大批量购买卷纸、袜子之类的日常用品,直到手推车全部塞满。

  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内地经济经历了让世界瞩目的高速发展,富裕起来的内地人开始涌入香港大量采购。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内地游客并没有把目光投入到日用品上,更多的是盯着价格相对便宜的高档奢侈品,报纸上经常出现“内地富豪豪购LV包包”的新闻。

  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人民币兑换港元经历了“100港元兑97元人民币”到“100港元兑换87元人民币”的迅速攀升,人民币的购买力大大提升。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生吴木銮介绍说,内地通胀压力与经济高速发展如影相随,物价节节攀升,但深圳物价猛涨与港币贬值此消彼长,香港日用品竟然形成了价格低洼。

  不经意间,梁太太发现深圳物价短短半年内攀升约1到2成,在深圳买日用品的成本已经逼近香港,某些甚至超过香港,一部分原本打算在深圳养老的香港人选择回到香港。

  如此一来,深圳人“去港扫平货”之风悄然风行,深圳人摇身一变成为“背夫”。

  如今,梁太太返回香港两手空空,而从香港往深圳则捎带日用品。在梁太太看来,按照深圳物价上涨速度,用不了多久,也许深圳人买一支牙刷也会跑到香港。不过,对深圳人来说,真的不希望也不想看到这样一天会到来。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37年,深圳一直是个意外!  -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 平等、民主与西方的伊斯兰难题
 - 震惊!深圳或成“最不互联网的城市  -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数”  - 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 企业直播:风口将至,未来已来  -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 中国是否会爆发金融危机?
 - 深圳+香港,失去想象力了吗?  - 河内:拥抱之难  -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 民营经济之中国市场地位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学”理论  - 日本的中国通与中国的日本盲
 - 社会主义制度浅议  -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  欧洲的错误给亚洲的启示
 - 超级水网:巨大包袱?天大馅饼?  -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待乳声中  - 或许中国需要撒切尔夫人式的政治家
 - 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 没有粘结在一起的金砖
 - 从1814到2014:英美靠什么  -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穷人更多  - 丧钟为谁鸣?
 - 草根评价邓小平  -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 龙象共舞——中国和印度须直面的三
 -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中国要警惕塞浦路斯式陷阱
 - 救救孩子们吧!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 “国五条”的猫鼠游戏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中国对朝鲜必须旗帜鲜明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风骨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产葡萄酒登上英国王室御用酒庄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前海期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 中国学不了新加坡
 -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的改革  - 经济改革的核心经验和教训  - 衡量通胀,看科长指数
 -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街关注!  - 中国未来成功的民众基础  - 被中国一再误读的新加坡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参与踊跃  - 中国人大:全球富人最集中的议会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 中国高调和美国不干涉的外交姿态  - 中国的国际形象危机
 -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作吗?  - 中国崛起进程中最艰难的选择  -  中国在财富面前惊慌失措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