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18年五次房地产新政效果总览
作者:卞眼观天下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网议深圳 , HOT! ,      2010/5/16 17:48:02 点击3382次

 

 

 

中国从19937月朱镕基总理吹响房地产整顿号角开始,至今已经18年了。这期间在中华大地上总共进行了五次大的房地产新政。

一、难忘1993年房地产急刹车与大清剿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到1993年夏天的“朱旋风”急刹车修理房地产,这期间房地产市场只过了15个月好日子就变天了。当时全社会最关注的是海南房地产得了疯牛病了,地价已经炒到100万元/亩天价,房子也炒到4000/平方米天价。而对于当时北京最好的亚运村汇园公寓1平方米只卖2000元,4环内黄金地段每亩价只卖50万元来说,确实是功高盖主翻了一倍高。相比我当年在江苏二类城市收购房子600多元/平方米房产相比,海南4000元房子确实是天价,但是对于当时香港就已经卖到8万元/平方米的房子来说确实是便宜死了。香港与海南相距不足千里,价格竟然相差20倍之多。尤其是当时深圳房价只有2千多元,比一条河之隔的香港差了40倍。但是当时国务院有关智囊团错误的误判形势,促使中央领导错下决心治理高房价,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急刹车整治房地产和紧缩银根的政策。害得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许多人犯了错误,弄得每家银行都有上万亿的不良资产变成了烂尾房。为了表现与高房价势不两立,后来海南省政府还在三亚等地召开炸毁烂尾楼的现场会。今天看来外商能够在三亚购买30万元一平方的国际公馆房子,确实是对过去三亚不足3千元/平米的极大讥讽。而这种相差百倍房地产的升值时间只不过用了18年。但是1993年的房地产急刹车却害得中国6年经济疲软硬不起来,使得中央财政连年都要过苦日子。由于当时各级政府没有认识到“土地资源变资本”的重要性,错过了后来6年与国际接轨,缩小国际价差的高速发展机会,从而给政府财政收支造成了极大困难,其中仅长期拖欠教师工资发不出一项就大损了政府形象。为了寻找财源支撑岌岌可危的国家财政机器,最后不得不将大量公共福利房推向市场拍卖换取救命钱。一度时间里,全国房产局到处都在逼迫广大工人无产阶级四处借钱买房子住,直到今天政府财政状况好了,也没有恢复昔日工人阶级的公寓房福利制度。

二、“公改私”的1998年大变革

由于1993年“急刹车”导致经济开发环境变坏的缘故,到处都要花钱的各级政府必须改变吃饭财政揭不开锅和拖欠教师工资现状,后来不得已而为之的中央政府,只好将执行了40年的社会主义公房福利制度彻底打破,把工人无产者和城市小职员的住房难题统统推给市场解决,而自己不再承担建房养人负担。同时,还因形势所逼财政困难,政府只好横下一条心,强逼着各个已经占住公房的广大职工借钱买房子。否则过了规定的日期就要把低价房拍卖给别人了。总之一句话,国家既要把以前投资在房子上的钱收回来,又要把今后投资在公租房的钱省下来。仅这“收回来”和“省下来”的两项措施,一下子就把久旱逢甘霖的政府财政救活了。但是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公改私”变革也留下了两大遗憾至今没有解决好。一个是没有适时把2亿多户政府划拨无偿使用的农村宅基地推向市场,一举让他们享受“公改私”同等待遇。当时政府貌看是照顾了农民兄弟享受了不用拿钱就可以无偿占有宅基地的优厚待遇,而事实上却造成了今天农民房子变成了不能买卖和不能银行抵押的“小产权”房。第二个就是1998年“公改私”新政的最大缺陷,便是从此让后来不做生意的人和不拿高工资的家庭再也买不起房,变成了弱势群体,包括现在刚毕业的8090后大学生也统统变成了住房困难的问题一族。只要政府一天不恢复保障性公租福利房,就会有千千万万个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弱势群体,在网上和公共社会各个角落发出对政府不满的声音。

三、零五年前后实行的紧锁土地新政助推了房价攀升

1998年到2005年的8年间,所实行的“公改私”市场化变革,的硬让亿万家庭都在玩命的挣钱买房子。由于中国大众的购房挤兑,因此也造成了全国各地房源紧张,房价节节向上攀高。一些熟知国外房地产行情要比中国价高几十倍的华人华侨和跨国集团商家,也都认为在中国房地产投资上会保值升值。所以国内外各种买家和炒家的热钱开始流向中国,同时房价也被推得一高再高。为此,肉多嫌肥的国家有关部门,在2005年前后连续下发了紧缩地根,限制土地使用,限制大户型鼓励小户型房屋项目,以及禁止外国人买房建房等一系列房改新政措施,结果紧锁了土地之后更加让稀缺的房地产项目变成了捂盘惜售的敲诈者;另外,在推广经济适用房政策过程中又造就了一批以权谋私卖号敛财的腐败官员。从而造成了锁地新政更加激化了囤积居奇的房屋价格越涨越高。总而言之,紧缩土地新政一下子让中国房改让房地产市场乱成了一锅粥,变成了整天传出各种吵骂声的“杀猪场”。同时,网络世界也裂变成了比京骂还要狠的“网骂”。

四、紧锁土地失灵后又捡起1993年紧缩银根法宝

为了平民愤,少挨骂,政府最后甚至不顾及造成经济危机的风险,立即从2007年开始以特别亲民姿态,把所有能够锁喉治死房地产的狠招全使用上,直至2008年将全中国所有银行水龙头都关闭了,让指望信贷输氧活着的企业统统断氧窒息。当然,最后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房地产龙头产业也都无情的把相关联的钢铁、水泥、砖瓦、装潢、甚至电厂、煤矿、铁路、码头等五十多种行业、1000多商品拖下水,让它们个个都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全部应声倒下没了生机。可想而知后来的结果就是在2008年奥运盛会之后没过一个月,就显现出了中国经济危机全面到来!

五、零九刚企稳向好壹零年又推新政让房市股市降温

发现紧缩银根路数不对的中国政府,立即下令把所有关宁死的银行水龙头又重新统统打开,同时,又特别预算了四万亿救市资金紧急驰援救活了房市股市。结果没过多久刚刚出现企稳向好局面之后,各级政府又在一片房价增长过快的呼声中又听信了鬼话,再次出台了紧缩银根等国四条、国十条和国十一条等新政。结果房价没有彻底打压下去,反倒是把股市误伤变成连续下跌的熊市了。本来,早在2010年初中央已经出台了加快城镇化建设的1号文件。它也是用小城镇廉价房市来平抑大城市房价高的最有效手段。从广州小城镇大发展来自动平抑闹市中心房价的成功经验来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有关决策机构在出台房市新政时忽视了应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平抑房价的重要性。

最后笔者给18年来五次房地产新政勾勒一幅路线图如下:一、1993年房市新政首次“紧缩银根”;二、1998年“公房改私房”;三、2005年“紧锁地根”;四、2008年第二次实行“紧缩银根”政策;五、2009年实行“货币宽松政策”与“四万亿救市”政策并举;六、2010年第三次实行“紧缩银根”导致房价降了无人买,股市熊了牛不起来。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37年,深圳一直是个意外!  -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 平等、民主与西方的伊斯兰难题
 - 震惊!深圳或成“最不互联网的城市  -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数”  - 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 企业直播:风口将至,未来已来  -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 中国是否会爆发金融危机?
 - 深圳+香港,失去想象力了吗?  - 河内:拥抱之难  -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 民营经济之中国市场地位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学”理论  - 日本的中国通与中国的日本盲
 - 社会主义制度浅议  -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  欧洲的错误给亚洲的启示
 - 超级水网:巨大包袱?天大馅饼?  -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待乳声中  - 或许中国需要撒切尔夫人式的政治家
 - 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 没有粘结在一起的金砖
 - 从1814到2014:英美靠什么  -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穷人更多  - 丧钟为谁鸣?
 - 草根评价邓小平  -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 龙象共舞——中国和印度须直面的三
 -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中国要警惕塞浦路斯式陷阱
 - 救救孩子们吧!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 “国五条”的猫鼠游戏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中国对朝鲜必须旗帜鲜明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风骨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产葡萄酒登上英国王室御用酒庄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前海期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 中国学不了新加坡
 -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的改革  - 经济改革的核心经验和教训  - 衡量通胀,看科长指数
 -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街关注!  - 中国未来成功的民众基础  - 被中国一再误读的新加坡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参与踊跃  - 中国人大:全球富人最集中的议会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 中国高调和美国不干涉的外交姿态  - 中国的国际形象危机
 -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作吗?  - 中国崛起进程中最艰难的选择  -  中国在财富面前惊慌失措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评论者: 因特虎访客
    回复:18年五次房地产新政效果总览
     当前的房地产政策需反思

 

陈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访问教授、北京长策智库学术委员会主席。

 

2010.5.14.《南方都市报》

 

对中国人来说,1998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那年两项改革永久地改变了中国人的面貌。其一是住房体系被全面市场化——这非常重要,因为在此之前,老百姓即使有房住,也不是自己的财产,更不能买卖,也就是说,老百姓既无财产、又无股权,是真正的无产者,衣食住行都靠单位,而不能自由支配。但住房市场化改革后,房子可以私人拥有并能自由买卖,不少老百姓从此成了有产者,拥有自己的财产是件很幸运的事。这是质的变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都跟工作单位捆绑在一起时,你一家老少生存的方方面面就都掌握在“单位领导”手里,这样你就不得不顺从、甚至屈服于“领导”。1998年后老百姓有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房子,即使“领导”不高兴,你也不用担心自己的住房会被“领导”剥夺走,因为房子产权是你的。这就是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意义,也是私有财产的意义。

 

其二是住房按揭贷款的推出。1998年底跟住房市场化改革配套推出的按揭贷款,是1950年代后中国老百姓第一次能用到的金融借贷产品。按揭贷款这一金融产品,缩小了中低收入群体跟富有群体间的生活差距,让中低收入的人也能有机会像高收入者一样,较早买到房子、汽车等,或者买多套房投资。试想,如果没有按揭贷款,市场化后的房地产就只是高收入阶层的市场,不仅中低收入家庭年老之前买不到房,就连其子女,再有出息也没法在恋爱市场上与富有家庭子女竞争。因此,按揭贷款以及许多其它金融产品,能够从本质上改变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空间,拉平他们跟富有阶层的机会差距,这就是为什么任何限制住房按揭贷款、增加按揭贷款难度的举措,等于要拉大中低收入阶层跟富有阶层的差距,使他们在机会上空间更小。

 

一旦房产是私有并且可以自由买卖,也可以做抵押按揭贷款了,房子不仅仅是老百姓家庭的财富,而且还可以随时转变成资本,使这笔财富不再是死的,而是能生钱的资本,就像房产证可以做多种短期或长期抵押,也可以在谈生意、做投资时以房产证做信用保证,改变你的创业、投资和生活空间!

 

1998年的两项改革已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提升了人们的权利和财产意识,也强化个人的自信度。

 

抑制房价上涨的办法主要在于增加供给

 

或许,1998年的房产市场化和金融改革太成功,以至于从那以后需求不断上升,供不应求,房价不断上涨。接下来,全国上下人人谈房市,呼吁政府压制房价,以实现“居者有其屋”。于是,过去几年,当房价上涨时,人们就呼吁政府出“重拳”,一些评论员还会把买房和爱国连在一起。

 

经过几年的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到今天,不仅房价越调控越高,而且,行政手段差不多已用尽:限制房产交易、持房两年或五年以上才能出售、提高交易税费、规定一家一房、限制外地人买房、禁止外地居民按揭、禁止或限制二套以上按揭贷款……这些措施当然都是对1998年房改与住房金融改革的倒退。今天,房地产市场的“市场性”越来越被怀疑。我们应该把房市放在整个经济与社会的长久目标中思考,今天的政策举措应该与长久蓝图一致,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抛开房地产是1998年初衷意义上的“市场”,还是计划经济意义上的“政策市”不管,今天的局面是一些根本制度安排的必然。房价失控的原因在于供给,也在于宏观政策的反复多变。

 

第一,地方政府绝对垄断房产土地供应,逼着房价只涨不跌。很明显的事实是小产权房价远低于“大产权”房价。如果农民个人或集体也有权将土地“农转非”,用于房地产开发,与地方政府在土地供应上竞争,那么,房价会立即往小产权房与大产权房价之间的某个位置靠拢,小产权房价格会涨,大产权房价会跌。这本身清楚告诉我们,政府垄断土地供应权对过去房价只涨不跌有着根本的“贡献”。当然,政府没有激励、也没有压力去改变这一基本制度,因为土地已经是财政不可缺的一大部分。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改变政府垄断土地供应的格局,让农民自己和农民集体也有权供应土地,不仅能解决房地产泡沫的问题,而且也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因为那些地在1950年代前,本来就是农民私人的,是他们祖先留下的财富,他们应该有权享受其利益。

 

第二,18亿亩农用土地红线,给各级政府限制房地产土地供应提供了借口,其结果是抑制房产供应。一方面,科技发展使每亩产量不断上升,耕地面积的含意跟原来不同,18亿亩地红线是过时的观念。在历史上,中国的人均农耕地面积从来没有今天这么低,但是,粮食安全问题也从来没有解决得像今天这么好,为什么?除了杂交农作物使产量大增外,也有温室生产带来的产量革命。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确不是中国的优势,那么,在全球化的今天,既然别国的生活用品可以依赖中国制造,中国的部分粮食需要为何不能从土地资源更丰富的巴西、美国进口呢?再者,如果自然土地实在供应不够,也可以通过把一亩地盖成50层楼、每层都人工种上粮食,那不是把一亩地变成了50亩地农田了?以此推理下去,5亿亩农地不是可以人工变成20亿亩种植地用了?所以,18亿亩红线是基于过时的观念和理解,应当放弃。

 

第三,利率工具是市场化的政策调控工具。与其通过限制二套房贷、三套房贷等量化指标来降低投机需求,不如提高贷款利率,提高杠杆投机买房成本。可是,出于保护国企、保护地方政府,决策层宁可冒通胀风险、资产泡沫风险,而继续保留过低的利率。这变相鼓励投机买房,使房地产供不应求的局面恶化。在目前的情况下,加息是必须做,这也是更好的政策选择。

 

正由于上面的原因,加上历次房产调控政策从效果上都是抑制了供给,从而,在过去十几年产生了“只涨不跌”的总体价格路径,这反过来增加了投机买房“只赚不赔”的信心。特别是,在过去的经历中,每次短暂下跌后,房价必然再涨,这自然催化了投机倾向,促使房产需求不断上升,形成“房价上涨——投资投机需求增加 ——房价再涨——投资投机需求再增加……”的恶性循环。

 

因此,解决房地产泡沫的根本办法还是增加供给,一是增加土地供应,二是改变政府垄断土地供应的局面,让农民个人和集体都有权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

 

“小政府、大社会”是舒缓房价压力的出路

城市化一般会推高城市地价、房价,这是不可避免的经济规律。但是,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带来不同的城市化结果。资源越集中在权力手中、机会越不平等的“大政府”社会里,城市化的力量也会集中,就是集中在权力最高的城市,以至于权力中心城市会因城市化发展而出现房价泡沫,但是,非权力中心城市的房价压力就未必很高。

 

北京的气候和环境,并不适合大量人口的居住,但是,这并没妨碍数千万人在那里找工作、买房子定居,因为从经济上这是非常理性的举措。第一,北京是全国的权力中心,在国有经济和各行各业都受到严格管制的制度安排下,具体的资源配置权、审批权、管制权,都掌握在分布于北京的各部委里。教育体系的经费掌握在教育部,医疗体系的在卫生部,科研经费掌握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不同部委手里,等等。这样以来,不仅各地方大学、医院、地方政府、跨国公司、国内公司都要设驻京办,配置相应的人员和家属,而且连普通的人也愿意在北京买房子,山西煤老板一赚够钱,就想到北京买房。在政府掌握方方面面的资源和权力的情况下,首都就成了所有人向往并要买房子的地方。

 

第二,从物质条件和各种福利角度看,北京也是全国第一,是全国第一重点保护、优先照顾的城市。即使在计划经济期间,不管其他省市的情况如何,也必须保证北京的粮食和菜肉供应,不能让北京人饿肚子,所以,不奇怪,在过去60年里,方方面面的资源都用来重点发展北京。到今天,从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医院医疗、涉外设施,到教育设施,等等,北京都是最好。能够在北京买到房子,就能享受一等公民的好处,北京的房子需求几乎是无上限的。

 

第三,子女上好大学的机会在北京最好。比如,2009年进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新生中,北京平均不到两万的人口就有一个能进入北大或者清华,而湖南是38万人口才有一个进北大、清华。为了子女能享受到进入好大学的优先机会,做父母的当然应该去北京买房。

 

根据同样的道理,在各个省中,省会城市是省内权力中心、资源配置中心,那自然是省内人民所向往的地方,城市化在那个省带来的买房压力又集中在省会城市里。

 

我不是说其他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只是一般没有中国目前这么极端,因为其他国家的城乡机会差别、城市之间的机会与资源差别,没有被权力扭曲得像中国这么严重。比如,在美国,华盛顿是首都,但美国社会并没有明显地都偏爱到华盛顿买房、到华盛顿居住,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在美国的各州,州府所在地也并非那个州老百姓最向往的地方。比如,纽约州州府在阿尔巴尼,那里没有几个居民;在康州,州府在哈特福特市,我在这里没听谁说要不顾一切往那里搬家、到那里买房子。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也大致如此。

 

在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发展不应该再把压力集中在少数一线、二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到今天已经超负荷,而且如果再继续下去,这些城市的房价上涨压力会难以下退。因此,中国的畸形城市化历程必须改变,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泡沫压力必须得到缓和,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加快体制改革,亦即,的,加快“国退民进”,强化民营经济和民间事业单位,减少政府对资源、对行业的行政管制,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理想。一旦这一目标实现,行政权力配置资源过程中所必然带来的不公平和机会扭曲,也会消失不少。那时候,就不再是大家只往几个一二线城市迁居买房了。

  

         --发表日期:2010/5/16 18:55:27     [来自: 112.95.*.* ]

 
  评论者: 因特虎访客
    回复:18年五次房地产新政效果总览
    
当年,由于朱镕基总理不畏权贵,坚持调控,并且方法得当,使得中国过热的经济很快实现了 “软着陆”,通货膨胀得到有力的治理,房地产价格迅速回落,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的增长,1992年至 1996年中国平均递增12.1%,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97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1300亿美元,比1991年增长5倍,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2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平均递增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5.7%,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3200余万。另外,由于朱镕基提前进行宏观调控,当1998年世界金融危机来袭时,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应付金融危机最从容的国家,使得中国不但自身成功避免了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也带动了亚洲各国经济的提前复苏。

 

由于朱镕基提前进行宏观调控,当1998年世界金融危机来袭时,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应付金融危机最从容的国家,使得中国不但自身成功避免了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也带动了亚洲各国经济的提前复苏。

 

朱镕基是中国最早洞烛房地产问题的少数高级官员之一。他认为:楼市经济是靠不住的,“现在投资的增长60%靠房地产,房地产的推动能力很大,建筑材料工业、钢铁工业都上去了,但将来如果没有这样的拉动力怎么办?难以为继啊!”;“我们要更加着力培养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特别是农民的购买力,才能拉动这个生产,而不是单纯靠投资”;“这个房地产,特别是高级房地产,尤其是在大城市的高档房地产能不能保证卖掉呢?你不能把这个风险都加在银行身上,我只是提出一个预测,也不是警告,要小心一点。”,今天看来,朱镕基对于房地产的论述句句精华,切中要害,站在极高的理论高度上。

-----------

现在各国都知道了次贷危机所导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后,纷纷总结教训,削减赤字和消除资产泡沫等挽救措施。但中国现在还在进行4万亿吹泡泡和大肆放贷炒各种泡沫,严重透支未来高速经济(预计未来必须年增长15%以上)

 

中美对话后,中国国门已经打开:

索罗斯等泡沫杀手处理完欧盟的主权债务后,即将亮出这个世纪的屠龙刀,引领全球各路著名对冲基金和长线价值基金(巴菲特股东会上都开口了)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金融战,到时全球各路资金摇旗呐喊。悄悄告诉泡泡们,现在最好坚挺,现在别痿了。

         --发表日期:2010/5/30 14:43:33     [来自: 113.77.*.* ]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