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有个提法,说2008年为“网络问政元年”。其实“网络问政”和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一样长,其“网络元年”也就是“网络问政元年”。2008年之前,网民于网上问腐、问案、问丑、问黑、问法,这都属于网络问政之范畴,对政策和政务乃至执政者思想、观点也产生过许多积极影响,地方与部门权力机构与网民的对话也有了无数次。官媒之所以将2008年定为“网络问政元年”,是由于在这一年中,中国政治高层人物直接触网对网民有所回应,而选取这种“标志性事件”,并非采取了客观研究的标准,而是带有比较浓厚的媚上的味道。
近日的“网络问总理”乃全网的一大亮点,2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他解释的“人民尊严”概念,所说的“财富不应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等观点,引起了广泛关注,让今年的“网络问政”似乎出现一个新高潮。
于是对网络问政的期待值亦显新高。此时,指出制约网络问政的首要因素,指出有效进行网络问政的先决条件,显然是必要的。
网络问政,被网上监管权所规定。它让你问,你可以问;它不许问,网民就不能问。可以问什么,不可以问什么,网民自己当不了家。允许问或不许问,有没有标准呢?没有。“网官”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的尊严与权力不可侵犯,而网民的尊严和权利想怎么侵犯就怎么侵犯。
温家宝总理在线对网民谈尊严和法治的时候,有位朋友提问道:实际上仍有许多剥夺、压制、限制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行为,比如通过网络封锁、屏蔽、删除,在相当大程度上剥夺了网民的相应权利,您将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加以纠正?这段文字,在“网民提问”栏目中就显示不出来——这是被网上的官权管制了,在线交流的温家宝总理根本看不到这些话。
网民质疑网上监管权,虽非涉及大政方针、重要国是的“问政”,但这里的网民言论权,其实是所有问政和“问所有政”的基本条件。连这都问不成,其他的网络问政算不算问政,是不是真的问政或官民互动的政治行为,那就难说了。
出现在任何领域的公权都要有监督、制衡,这本无需论证。国家领导人也受法律制约和公众监督,网上监管人员当然没有可以任意行权的特权。在口头上、理论上人们都承认公权要接受监督,就连网上对立的所谓的“极左”和“极右”,在这一点上也能达成一致,不认这个理,那就连“极左”的思想水平都不具备。
让你问你可以问,不让你问你大气出不来一口,尊严何在?权利何在?显然,享受这种待遇的人,要说真的具备了什么问政资格,不过自欺欺人而已;要说获得了什么问政成就,那也不过是配合了“被问政”而已。
欲发展真正的网络问政,无需做许多宏大论述,必得先问“网政”如何。若网政问不得,别的无需问,想问也问不成。若网政猛于虎,网民则形同胆小鼠,而一群胆小鼠的问政之心与问政之语,是不会有什么可取可敬之处的,他们只等政来问就是,还问什么政。
网民的尊严与权利,总不能脱开网政的执政状态空泛而论。有高级领导人出面应对网民,并不能说明网民的法定权利已经落实;当现管的网官不能随意截留、阉割、删除网民言论的时候,网民权利与尊严方算初步落实,方可视网民具有了网络问政的初级资格,然后再说发展网络问政以及成效如何,这就不是忽悠了。今年两会代表们和“网络意见领袖”们,能否就“制约网上权力”这种小事问政呢?这问题考验问政权,考验人们的尊严意识。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52&id=3280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