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等媒体报道,记者昨日获悉,在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并没有入选,而被确定为华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曾几何时,深圳戴着亮丽的光环,以自信甚至多少有点傲慢的姿态向国人展示特区的风采。而考察深圳的过去,源于改革开放所赋予的特殊政策,源于政策赋予的特殊环境。可以说深圳过去是政策的“宠儿”,是政策给了深圳一个支点、一个平台,这个支点和平台给与了创造的源泉和机会。
但是,在国家改革开放全面化的背景下,深圳“被抛弃论”一直成为一个被关注的话题,更成为影响深圳的一个重要因素。围绕着“政策”这个字眼也曾有过太多的争论。
无论争论还是议论,不争的事实是,以往的“特殊政策”已经所剩无几,深圳靠“政策”所享有的优势也已散尽。这是改革开放的必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从“政策论”的角度看,深圳已经由“宠儿”变成了“弃儿”,因此才有了“深圳被抛弃”的议论和争议。但是客观地分析现实,并不是深圳被抛弃,而是深圳没有适应全国整体政策、环境的变化发展,没有从“特殊政策”、经济特区的光环中走出,还想独享那份“特殊政策”。因此,失落的心态实际上源于封闭、自我乃至自私。
在这些深圳背景下,深圳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够替代“特殊政策”的发展条件,并且取得了不凡的成绩。那就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等上下功夫。如在产业发展上,较早地提出和制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金融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在城市建设上,大力建设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功能的升级换代。尤其是在《珠三角纲要》出台后,以深莞惠合作为重要举措,以区域合作来弥补深圳的短板,促进发展。又以《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为推动力,通过综合改革来提升深圳的总体竞争力。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对深圳的“华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定位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不只是失落、埋怨。
深圳处于广州和香港两个城市之间。虽说深圳有经济上的优势,尤其是发展速度上的优势,但是单和广州比较,也有相对的劣势。广州作为省会、华南地区的老牌城市,其区位、政治、社会、交通枢纽的作用,深圳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从国家对深圳的定位和实际的发展来看,目的不在于争“中心城市”,而在于如何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行政体制、社会建设上先行先试,在于创新,在于转变发展模式,等等。一句话,改革才是深圳永恒的使命。
当然,没有入选中心城市,鞭策深圳除了要有改革意识之外,还要有危机意识、奋斗意识、创新意识。深圳要充分把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改革、创新上着力。具体地看,就是要贯彻落实先行先试使命,率先探索和构建完善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科学合理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自主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公民社会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区域合作模式、城市发展模式。
http://space.sznews.com/?uid-885227-action-viewspace-itemid-14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