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盗黄金时期,最著名的中国海盗就是郑石氏。郑石氏出身妓院,1801年被海盗郑一劫持,郑一死后她成为当时最强权的女海盗船长。最颠峰时期,郑石氏曾掌控一支拥有数百艘船的海盗舰队。1811年,郑石氏终于决定接受朝廷的招安。郑石氏等率领配备1200门火炮的270余艘船只、1.6万名部众向朝廷投降,被清政府授为千总。郑石氏最终做出降清的选择,即使在当时也受到很大的抵制。就在他准备出降时,海盗内部反对投降的队伍相当庞大,骂他中途变节,是叛逆的也不在少数。郑石氏投降后,她留在香港和东南亚的海盗追随者就有数万人,他们一直拒绝朝廷投降。
张保仔其人,本姓张名保,江门人,渔民之子。年方十五岁时,随父捕鱼,被粤东海盗郑一俘去认作义子,逐渐当上了小头目。一天郑一遭海上雕风溺死,妻子郑石氏便当上海盗“女王”。张保仔精明能干,加上事无大小,都听从于郑石氏,因此,深获垂青,由母子关系“升格”为夫妇关系。从此,张保仔便成了第一号人物,但重大决策,仍是夫人说了算。
张保仔全盛时期,盘据范围为粤东沿海,包括珠江三角洲、省河上游,以至伶仃洋,香港水域更是他的主要活动地盘。大本营设在大屿山。香港的太平山,本来叫扯旗山,这个命名也和张保仔有关。原来该山高达一千七百七十四英尺,为全岛最高峰,海盗以此为军事晾望点,每当发现外来船只,立即在山顶扯旗为号,故称为扯旗山。后来由于香港的太平绅士良好祝愿,易名为太平山。至今太平山下有名叫“西营盘”的地方,曾是当年张保仔的营寨基地。还有“东营寨”遗迹在铜锣湾一带。
张保仔的结局以接受“招安”告终。这件事与夫人的意志有关。原来在粤东沿海的海盗集团中,有一个头目叫郭婆带,此人在嘉庆十四年十二月向两广总督张百龄请降,获得官封把督(正七晶武职)。郑一嫂大概是厌倦那种浮家泛宅的海上生涯,而杀人越货看来也不尽符合妇女的本性,当知这宗事后动了“官”念,与张保仔商量接受“招安”,使人扬言“愿降”,并让澳门行医的周飞熊医生去做说客。总督听后大喜,亲自率领随员,直赴张保仔的船上谈判。嘉庆十五年,清廷不费一兵一卒,接收了大船二百七十只,部众一万六千,妇孺五千,刀矛七干,火炮一千二百门。
因此,总督张百龄荣获清廷太子少保衔,赏双眼花翎,授二等轻卓都尉世职。张保仔从此改名“张宝”,官封副将(从二品武职)。赴福建上任,戴上红顶花翎,十年后死于任上。但香港长洲、南丫岛等地,也有张保仔藏宝洞之说,至今仍是好事者的探秘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