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瓷商》的编剧卢建中在自叙为什么在创作《大瓷商》德时候,说他曾偶尔看到一个资料提到:提起陶瓷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国,其实法国也有一座大名鼎鼎的瓷都——利摩日。此地制造瓷器的方法,正是数百年前从中国景德镇学习而来。古城利摩日距巴黎360公里、有人口25万。利摩日生产全国一半的瓷器。在欧洲,利摩日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景德镇。国际景泰蓝展每年都在该城举办。法国人学习烧造景德镇瓷器应归功于一位汉名为殷弘绪的法国传教士。他在清康熙年间来到中国,并在景德镇居住了7年。他把景德镇瓷器的制造方法,系统而完整地介绍到了欧洲。18世纪,一位外科医生在利摩日发现了高岭土,这种土被证明是绝好的制瓷原料,利摩日的地方总督下令建起了当地的第一座瓷厂。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王公贵族特使前来订货,整个欧洲80%的皇家瓷器都印着“利摩日出品”的堂皇字号。
那个叫殷弘绪的法国传教士,按卢建中的说法,简直是一个商业特务,他成功地把景德镇的制瓷方法和原料比例,偷到了法国,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利摩日。然而,我们现在已没有办法追究法国的殷弘绪,所以,卢建中希望中国人记得自己的吴十九。
在《大瓷商》剧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叫吴荣道,是景德镇瑶里私垫先生,明朝制瓷大师吴十九的后人。喜读楚辞,崇尚老庄,为人学识渊博,性情散谈,是一个游离于尘世内外的智者。他之所以不做陶瓷生意,是觉得做商人难免铜臭,不赚钱又做不下去,因此,他便抛弃祖传家业,做了一名教书先生。但他对陶瓷文化和赣文化有着极深的造诣。他是陶盛仁挚友,后在陶昌南个人成长和事业上,给予了许多精神上的指导和帮助。事实上,这个人物是有原型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吴十九。
资料记载,吴十九本姓吴,又名吴为,江西浮梁景德镇人。生于嘉靖前期,卒于万历后期(公元1522一1620年间)。他是明代以制造高度精巧薄胎瓷器而极负盛名的制瓷名家。吴十九出身于数代以制瓷为业的家庭,家境清寒,性不嗜利,聪颖博学,工诗善画。他致毕生精力于陶瓷事业,所制精瓷,妙绝人巧,自号壶隐道人。宣窑薄甚永窑厚,天下驰名吴十九;更有小诗清动人,匡庐山下重回首。这是明代万历年间任御史的樊玉衡赠给吴十九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并高度赞扬了吴十九的制瓷技艺与文才。他所烧造的瓷器色料精美,诸器皆佳。最著名的有流霞盏,其色明如朱砂,犹如晚霞飞渡,光彩焕人。又有卵幕杯,薄如蝉翼,莹白可爱,一枚才重半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四方不惜重价求之。他所制作的壶类.风格典雅,“色淡青,如官、哥器,无水纹”。还造有带朱色的紫金壶,壶底款为“壶隐老人”。因为他制作的瓷器别具特色,所以人们把他烧制瓷器的窑称为壶公窑。《景德镇陶录》有关于壶公窑的专门记载。明代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曾记述吴十九的瓷器,并赠诗云:“为觅丹砂斗市廛,松声云影自壶天,凭君点出流霞盏,去帆兰亭九曲泉”。在故宫博物院,藏有吴十九所作的壶公窑娇黄凸雕九龙方盂,口有铭文曰:“钩尔陶兮文尔质,龙函润珠旭东壁。万历吴为制。”
卢建中在《大瓷商》剧中特地设计了这样一位人物,教授主人公陶昌南做薄胎瓷,以此向吴十九致敬。而卢建中作为《大瓷商》编剧却屡屡被传媒遗忘,以至于卢老师自己也感叹:不尊重编剧是中国电视剧和电影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就如同利摩日没有殷弘绪、景德镇没有吴十九都难以成为“瓷都”一样。
《深圳青年》菁英版专栏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