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7日下午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勤应省政府新闻办邀请在广州向省内外媒体介绍了深圳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总体情况。其中,特区延伸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将上报国务院批准的消息,又一次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笔者以为,尽管深圳特区扩容呼吁达十一年之久,但足我们仍可感受到其现实的困难性,决策部门的审慎令人感到吃惊。
作为深圳政府及市民,应该能理解这种状况,正如代市长王荣视察大鹏半岛规划发展所说的:“发展慢不要紧,但决不能乱开发、乱建设、乱发展,否则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以前,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只有死路一条,但现在政府的思维是:乱发展,还不如不发展。即“科学发展观”和“又好又快发展”。
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深圳城市发展的极不平衡性,关内关外的一体尚是问题,更何况是深莞惠一体化?
到底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发展?还是不敢发展?或是不懂发展?
我想应该是最后一方面。毫无疑问的是,前三十年的很多改革都是粗发的,是快大于好的,甚至很多发展是不计后果,不计代价的。正是因为这样,深圳的关内发展呈现出与关内“二元化”的结果,不是关外不发展,而是缺少前瞻的规划,以及行政管理的能力。现在已到了要重新梳理,拨乱反正的时侯了。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或许正是这样一个契机。深圳特区扩容终于找到了一个十分充足的理由,就是要在珠三角一体化的框架下,实现自我完善与升级。
深圳扩容,简单地被描述为“大”,叫大特区,这最多是实现自我,也容易自满。然而,如果把目光放至莞惠,珠三角,乃至全世界,则需要大胸怀与眼光。深圳一直以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把以自已圈进来,而不能与之周边兼顾、协调发展。
30年前,深圳的改革之路,是被逼出来的!这次是扩容也是被逼出来的?
深圳政府发自内心的意愿,仅仅是被动扩容?还是主动融入珠三角?相信是后者。
在特区扩容可预期下,我们或许已经没有讨论“是否要扩容”的必要性,但后扩容时代我们尚缺思虑,其中土地资源、房地产早已被“扩容”预期所透支!本人以为,深圳特区的扩容,其意义已不只在自已,所谓“水满则溢”,说明原有特区改革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了,需要改体制、改结构、扩空间与节资源。当然,改革也不要总是圈在框框里走不出来,优越性也不能只属少数群体而忽视公平性。否则,如果特区不能扩容,改革不能推广,不知其的意义到底在哪?
无论如何,从中国经济大势与城市化发展规律上来看,大深圳崛起可期,深莞惠一体化也会水到渠成。其潮流,挡无可挡,退无可退。而深圳只能扮演一个领跑者的角色。
深圳凭什么领跑全国?许勤说是:“深圳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特区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有探索、求真的精神。”
希望深圳从扩容自已开始,扩管把改革精神扩到珠三解,扩到全中国!
大深圳不仅是一个权力扩容符号,更是一个融改革、创新精神,并能与全国分享的“伟大”的符号。
附:
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将启动
许勤说,《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是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而制定的,它是作为落实《纲要》的一项刚性任务来具体推进。目前已具有阶段性的成效:
一方面是制定出台了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三年实施方案,也就是2009年到2011年。提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在行政管理、经济、社会、自主创新、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取得好的效果。我们概括是84项改革任务,努力实现“当年起好步,每年有成效,三年大突破”的工作目标。
另一方面,大力启动和推进2009年重点改革工作。
一是功能区的改革。6月30日我市正式成立了坪山新区,标志着功能区迈出了标志性一步。
二是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改革后,市政府设置31个工作部门,共减少机构15个,精简幅度1/3。减少内设、下设及派出机构151个,减少领导职数394名,减少人员编制492名,另外还减少事业单位60个。
三是拟订上报了特区的延伸方案。长期以来,特区占深圳市的面积不足1/5,特区和特区外的发展严重不平衡,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严重制约了深圳整体的发展后劲。为此,我市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起草了特区范围延伸方案,并已正式上报省政府,最近省政府已经同意,由省政府正式上报国务院。
四是出台了深圳新医改方案。13个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配套文件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中,即将陆续推出。
五是启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目前我市正在对这一问题开展全面调研,总的改革思路已经确定。
六是制定教育改革方案。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包括高教、基教、职教、社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力争在现代学校制度、深港教育合作方面实现一些突破。
七是综合配套改革部市合作正在加紧进行。
八是深柜市场正式挂牌运营。10月9日,我国首家区域性非公开科技企业柜台交易市场——深圳科技企业柜台交易市场正式运营。
九是深惠莞一体化有实质性进展。3个市已经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就规划、社会公共服务、交通运输、药品安全管理等广泛领域的合作形成共识。
争取率先建成服务型政府
许勤同时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将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经济领域各项改革,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围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化社会领域各项改革。
三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争取率先建成服务型政府。
四是加快区域合作步伐,进一步推动深港、深澳合作机制,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同时我们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要求形成竞争合作优势。
五是加快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构建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体系,为深圳的持续和更稳定的发展提供比较强有力的支撑。
六是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转变增长和发展方式,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问答许勤
发布会上,被问及作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深圳在区域一体化中如何担当重任?深圳具有哪些能够领跑全国的优势条件,以及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规划,许勤总结了深圳的八大优势和四大新经济看点。
深圳凭什么领跑全国?
●深圳市场经济的体制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更多的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深圳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
●深圳服务型政府建设走在了前面,政府的服务性意识很强,不干预企业的具体事务。
●在推进法治型政府方面,深圳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更多地完善和规范政府决策和政府行政运作。
●深圳市和香港接壤,它的国际化程度,或者说走向国际的区位优势和目前的基础是比较突出的。
●深圳具有最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全国是最完善的。
●深圳有一个比较好的产业结构,去年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和比重占到了G D P的32.4%,这在全国是最高的。
●深圳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特区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有探索、求真的精神。
深圳如何培育新的增长点?
●从自主创新抓起,练好内功。
●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上,提出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三大产业规划,到2015年这三个产业规模将达到6500亿。
●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到2012年三产比重要达到58%.
●通过加大教育、科研投入,使得城市的知识含量不断加大,成为某些行业知识和技术输出的源泉。
http://space.sznews.com/?uid-36490-action-viewspace-itemid-126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