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是谁的大运?是开发商,是政府的,是龙岗的,还是大深圳的,甚至是全国,全球的?似乎,我们看到的是多是热火朝天的关乎大运的基建场景,而没有看到大运全面的、远景的、以人为本的,可持性的对城市化、都市化和产业化的规划或设想。大运之前似乎是政府在主导,大运之后,能还之于民,用之于民吗,似乎很多人正在担心!
9月10日下午我主持了一个论坛:“大运将如何改变人居生活?”,与诸位专家、学者及房地产业界朋友进行了一些交流,受益良多。
首先,大运与谁有关?
深圳早年就是一本书叫《我的生活与你无关》,真的说出了,大部分深圳都在忙碌自已的工作,而无暇顾其它。我的理解是没有安全感,需要以金钱来满足,只是物质是真实的,其它的都可能是虚的。大运对很多深圳人来说,也正是这么一种状况,除了与之有利益关联的,比如基建、房地产,相信很多人闲于关心。当然,这也与缺乏归属感有关系,一是外来人较多,二是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正在磨合,三是对城市发展命运不乐观,三是对城市本身的体育赛事及展览的理念不了解或不看好。一句也说得好: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是政治关心你!在深圳能做到:你可以不关心大运,但大运可以心你吗?
其次,大运是谁的大运?
是开发商,是政府的,是龙岗的,还是大深圳的,甚至是全国,全球的?似乎,我们看到的是多是热火朝天的关乎大运的基建场景,而没有看到大运全面的、远景的、以人为本的,可持性的对城市化、都市化和产业化的规划或设想。大运之前似乎是政府在主导,大运之后,能还之于民,用之于民吗,似乎很多人正在担心!
其三、大运的梦想能照进现实吗?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说出了他的畅想:大运会对深圳的影响,应该说是一个全面的、全方位的,并且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影响。大运将带来都市化、一体化(珠三角和关内外)、服务化和差异化。深圳创意产业研究专家、城市营销规划专家李亚夫提了两个有意思的话题:第一,新城区是如何成为我们的生活家园,而不仅仅是一套住房,我们只能存身而已。第二,一个城市的营销活动如何成为我们(市民、公民、居民)的生活价值观念,能够成为我们多元城市生活模式。当然,还有更多畅想:比如国际化、运动社区、健康社区等等,就像中原的周曜所言,很多人是在梦想,甚至是在对大运在臆想。的确,深圳人对大运会要么是不关心,要么是担心,再就是从个人角度拼命地为大运设想未来,构筑梦想,但这些似乎不能与政府形成对话,更不可能参与其中,并形成决策,甚至不能监督与批评,而剩下的只有市民讲讲文明和做做礼仪了。最后,深圳对大运会所形成的城市未来梦想就变成了一种无力的呐喊,短暂地安慰自已而已。所以说,太现实的社会不好玩,太梦想的城市不真实,如果让本属于梦幻的东西能够照进现实,自然是一种令人快乐的事性。大运会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呢?希望会小于现实,还是现实会超越梦想?我们拭目以待!
其四、大运的泡沫能破吗?
在下午论坛主持时,得到一最近新闻播报:9月10日,深圳一改常用的招标和挂牌方式,启动已停用近3年的拍卖方式出让位于豪宅片区的宝安尖岗山A122-0332号居住用地,起价三亿八千万。下午十五点三十分,深圳招商华侨城投资有限公司经过几轮竞价以五亿三千万元的总价轻松拿下该地,楼面地价18874.64元/平方米,地面地价22649.05元/平方米,继8月28日光明新区地王之后,再创深圳新地王。另外, 9月10日下午,广受瞩目的上海长风6B、7C地块成功拍卖,最终中国建筑旗下的中海地产公司以70.06亿夺下了长风地块,平均楼板价为22409.3元/平方米,溢价率达129%。
“地王”的新闻又一次浮现出来,似乎是应接不暇,再次刺痛了我的神经。而这似乎与本次的大运话题讨论形成一种暗喻。是炒作?是泡沫?我只希望深圳人能把大运的“泡沫化”、“泛泡沫化”的问题拉回地面,该刺破时就刺破,该落地时就落在,省得很多人仍在云里雾里,充满着幻想。至少在房地产方面,在大运板块,我们不应该看到满目的楼盘,以及显眼的大运场馆,甚至是时尚的名片,而是一种新人居范式,是未来文明城市、人文精神发展的高地。
其五、大运从这里将走向何处?
2011年深圳大运会有一句口叫:STAR HERE!!
很哲理的一句话,但我们却无力深究过多。对这座城市也是一样的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当然,还有重要的一句:我是谁?显然,我们依然困惑。深圳想借大运会如何再出发?到哪?值得思考。
我们不妨简单梳理一下中国城市的营销案例。北京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很好地展示了北京的城市面貌与文化,更加速城市的更新。理念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会口号:更高、更快、更强。
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总共184天,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本次大会的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主要目标:1、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2、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3、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4、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核心思想:城市是人创造的,它不断地演进演化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加深和扩大。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三者也将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广州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进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亚运会将设41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还将在亚运会后举办第十届残疾人亚运会。承办理念:合作、竞赛与发展。承办口号: 动感亚洲,感动世界。网站则显示: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
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11年8月12日至22日举行。2006年5月22日,申办执行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深圳申办第26届大运会的口号确定为“深圳,和世界没有距离”。其主要内涵意义为: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这片热土与五大洲之间没有距离;深圳是海纳百川充满爱心的城市,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深圳是新兴的国际花园城市,人与自然之间没有距离;深圳是充满朝气的年轻城市,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全民健身蔚然成风,深圳与世界大学生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之间没有距离。最终确定的承办口号是:“从这里开始(Start Here)”。之前的征集这样写道: 1、要体现国际化,面向世界,使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理解接受。2、要有中国特色,表现深圳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特点。3、要表现本届大运会“创新与未来”的理念,突出“青春之城、和谐盛会”的主旋律,体现大学生积极向上、激情飞扬的特征。
另外,大连与天津在竞相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以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备受社会关注。
从时间来看,深圳的大运稍具优势,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准备工作。但从口号上来讲,似乎没有讲清楚,颇为模糊,至少对普通市民来说。广州也有点扯得与自已关系不大。深圳将从大运出发?厚积薄发?还是突然爆发?
结语
李亚夫的一句话比较精彩:英语“发展”这个词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有一种集权式开发,不需要征求你什么意见。开发这个概念有好的开发,也有不好的开发。我们老是说发展是硬道理,但是也有不好的发展或者好的发展。而我们现在是全盘接受,只要认为发展,发展就是为了GDP,发展就是为了城市扩大,好。我们很少打疑问。发展只能带来现代化,发展能带来现代化自然的这种好的结果。但是实际上从90年以来将近20年发展或者改革以后30年的发展,我们的发展还是出了很多问题。03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对以前的一种纠正。还有美国一个学者阿麦迪亚森对发展的看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们的自由,是为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生活,是这么一个道理。
尽管大运会已进入到了“深圳时间”,市民跨入文明赛道。“我们是城市的主人,我们是大运的主人。”就意味着公民要积极参与进来——这也是深圳要进入公民社会的必要功课。文明与野蛮相对应,深圳因大运而起的城市发展、关内外一体化,甚至是珠三角一体化、深港一体化,交通一体化,服务业一体化,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纳税人监督、公民参政议政等等都需全方位向文明进化。唯此,大运才是深圳人的大运,世界的大运。因为大运需要与大家有关。
http://space.sznews.com/?uid-36490-action-viewspace-itemid-1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