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流媒体采访团昨日访深,王荣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
有足够信心使今年GDP增长超10%
□综改方案获批对深圳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开放将是一个新的要求,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会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打击腐败是多年来各级政府一直没有放松的工作,作为代市长,一定会吸取教训,以身作则,推动制度完善
□希望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多多监督,以便不辜负期望,更好地工作
□深圳是一个只有2000平方公里的城市,地域狭小,但经济发展迅速,人口集聚很快,土地、房地产的价格往上走的趋势是必然的
昨日,是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到广东就职一个半月的日子。 面对着来访的世界主流媒体采访团,从经济增长到改革开放,从反腐败到深港合作再到楼市,王荣侃侃而谈。
王荣表示,深圳今年有足够信心保持10%以上的增长。在高涨的楼价面前,深圳将更多关心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在改革方面,行政体制改革会是重要的突破口;在廉政建设方面,将以身作则,推动制度完善。
■保增长
出口受影响程度小于全国水平
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广东经济已经触底回暖,深圳的GDP增长速度超过全省8%的平均水平,经济企稳回暖势头猛烈。但经济外向度高达260%的深圳能否保证完成全年10%的增长目标呢?王荣在向世界主流媒体采访团介绍深圳情况时表示:“我们有足够信心将今年增长保持在10%以上。”
王荣表示:“金融危机到来之后,深圳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依然保持很好的发展态势”。他介绍说,上半年深圳GDP保持了8.5%的增长,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全市人均收入增长在9%以上。出口方面,深圳虽然受到影响,但15.8%的降幅显示“受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全国水平”,“这一方面表现了深圳的经济结构、产业质量、企业素质是好的,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政府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相当努力,采取的措施有效。”
■改革开放
深圳改革意义大于经济贡献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深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尚方宝剑”,5月份中央正式批复《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7月20日民政部与深圳正式签署《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协议》,而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也已经获得中央批复,近期将正式开始实施……2009年的深圳,再次以“改革试验田”的身份闪亮中国。
深圳下一步的改革将怎样展开?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这些成为世界主流媒体关注深圳的重点之一。面对韩国《中央日报》和路透社记者的提问,王荣表示:“深圳对国家的贡献和示范,在改革上的意义可能大于经济上的贡献。”
王荣表示,综改方案获批对深圳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开放将是一个新的要求,深圳市目前正在丰富方案,寻求突破口。王荣表示,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会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他表示,深圳将寻求机遇,也要创造机遇来推动改革。“已经制定了近三年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我们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深化,我想今后若干年中将始终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更高层面上更广更深地推进。”
对于未来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王荣直截了当地表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他表示,科学发展观既是改革的方向,也是发展的方向,包括如何以人为本,如何处理经济、社会、环境各个方面的关系,如何学习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等等,“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我们将顺势而为,为国家改革开放作出贡献。”
■深港合作
将来可能“谁也离不开谁”
“深圳要与香港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推动形成全球性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为深港合作勾画了一个清晰的蓝图。而这些来访的媒体记者,对于深港合作也寄予了高度的关注。
“深港合作是深圳今后各项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王荣表示,自己到深圳履职后仅仅十天就造访香港,足可以看出深港合作在深圳市各项工作中的分量。他表示:“学习香港、服务香港、相互促进、共同繁荣,是深港两方面都致力于追求的目标。”
他表示,深港合作将从四大领域展开:第一,推进港口、机场、口岸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对接,促使两方面的交流更加便捷;第二,产业合作,香港服务业发达,深圳制造业优势明显,双方产业协调可以促使两个区域共同形成合作发展的大格局;第三,共建优质生活圈,将教育、卫生、环保、城市管理等进一步一致化对接起来;第四,创新合作方式,在保持香港长期稳定繁荣、“一国两制”基本框架的大前提下,探讨两地合作的管理方式。
深圳市发改局局长陈彪也向记者透露,近期将加快推进“深港创新圈”的建设,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的开发,深港皇岗和落马洲开发、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合作,并展开两地在产业、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互补上面的合作。
王荣畅想道:“(深港)将来可能变成两地谁也离不开谁,谁都需要对方给予更多帮助,两方面现代化水平都有提高。”
■反腐败
以身作则推动廉政制度完善
许宗衡由于涉嫌严重违纪被中纪委“双规",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世界主流媒体高度关注下一步深圳将如何防止腐败、建立透明政府。王荣表示:“作为代市长,一定会吸取教训,以身作则,推动制度完善”。"
王荣表示,打击腐败是多年来各级政府一直没有放松的工作,今后中央到地方依然不会放松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打击力度。深圳将大力推动制度建设,同时对广大干部群众加强教育。
王荣表示,个别案件不会影响深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到深圳一个半月,我感到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努力工作的氛围依然存在”。
王荣对媒体坦诚地表示,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媒体的监督越来越重要,“希望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多多监督,以便不辜负期望,更好地工作。”
■房地产市场
帮助中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是政府责任
经过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曾经领跌全国楼市的深圳房地产市场在2009年再次红火起来。从年初的“小阳春”到3月份之后的交易量大爆发,深圳楼市几乎已经恢复到了2007年的高峰水平,某些楼盘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巅峰。在经济回暖基础未稳的前提下,深圳市政府会不会出手干预楼市?《华尔街日报》记者抛出了这个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王荣表示,最近也在网上看到网民对房价的关注,“深圳的房价在城市中确实是处于高位的”。他表示,“深圳是一个只有2000平方公里的城市,地域狭小,但经济发展迅速,人口集聚很快,土地、房地产的价格往上走的趋势是必然的”。
王荣也表示,住房是所有市民的必需品,也是人们在谋生中的目标,政府有责任考虑到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尤其是中等以下收入阶层,包括困难群体阶层,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同时又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在一定条件下住房得到解决和改善,这是政府的责任。”
过去几年,深圳市政府在保障性住房的供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进展,2008年计划建设4.58万套保障性住房,今年计划建设3.38万套,到2010年共计划建设14万套,基本覆盖中低收入深圳户籍家庭及部分非户籍人口。
王荣表示,将更多关心健康的楼市,更多关心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列明深港合作的八大重点,以及深港共建四大中心的目标,深圳市代市长王荣昨天响应本报表示,「深港合作的最终目标是谁也离不开谁,两地互相需要,互相帮助,以共同推动深港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昨日,多家境外主流媒体联合到深圳采访。据悉,这是广东有史以来迎来的最庞大、最顶级的境外媒体采访团。
王荣率一众官员回答了10个记者的问题,其中包括本报记者关心的深港共建四大中心时的分工以及安排合作的轻重缓急等。
深圳物流与贸易先行
在响应本报记者提问时,王荣首先将问题转给深圳市发改局局长陈彪作答。陈说,在与香港合作方面,将本着优势互补,共同促进航运中心、经贸中心、物流中心。早前有关方案已明确,「与香港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推动形成全球性的物流、贸易、创新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可见,在四大中心合作中,深圳是 物流、经贸先行。」
陈彪进而表示,近期,深圳市政府正部署几项合作重点,包括加快推进深港在创新方面合作,如深港创新圈;加快推进与香港在前海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合作示范;加快皇岗、落马洲区域开发规划,两地共同选择合作领域、合作方式。
王荣随后接过陈彪的话题说,深港合作是深圳将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我来此10天后就去香港推动深港合作,足以见到深港合作在深圳各项工 作中的重要位置。」他表示,学习香港,服务香港,共同促进,共同繁荣,是深港两方面致力于发展的共同方向。深圳和港方,保持着越来越紧密的交流,下个月,广东省长还将率团赴香港,巩固推进粤港、深港合作。
深港四领域合作双赢
王荣说,未来双方大的合作领域包括推进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合作、共建优质生活圈、创新合作方式。
他逐一分析称,推进两地基础设施对接,比如港口、机场、口岸等对接,是要令到双方交流更加便捷。在产业合作方面,香港服务业相当发达,深圳制造业有较明显优势。同时,深圳作为中国重要口岸,深港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产业协调、配合,可以达到共同发展格局,对双方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两地人员任意选择生活环境
谈及共建优质生活圈,王荣说,让深港向共同生活领域迈进,可使双方在教育、卫生、环保、城市管理等方面一致化,对两地人员交往,任意选择生活环境非常重要。王荣说,深圳已有相当数量港人,港人的子女教育、医疗生活设施配套,对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是将来需要追求的。
他续称,创新合作方式,就是要在保持香港长期稳定繁荣、保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的大前提下,探讨创新两地合作制度、管理办法和合作方式。
据了解,两地在合作创新已有动作。会后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陈彪说,双方已进行多次接触,并在探讨河套地区的共同开发,双方计划在这里展开教育、金融、科研等方面的合作。而所有合作内容、区域、方式都由双方共同确定。
深圳市代市长王荣接受外媒联合采访
“深圳对改革的意义比对经济贡献更大”
小道讯 昨日,“世界主流媒体看广东”活动启程,来自美联社、路透社、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明镜周刊、联合早报等19家国际主流媒体的记者们,将实地考察广东各地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向世界传递来自广东的回暖信号。记者们昨日首站来到深圳,这座中国改革开放的标杆城市未来的改革进程如何,成为外媒关注的最大焦点。
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刘戈理介绍,这次“世界主流媒体看广东”是广东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外媒采访活动,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协作支持,19家国际知名媒体的41名记者受邀参加。
昨天,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接受了采访,采访安排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提问刚开始,不少境外媒体就将焦点集中到了深圳市原市长涉嫌严重违纪被查处,事件对深圳有没有造成影响。而许宗衡案引发的如何预防惩治腐败问题,也成为境外记者关注的焦点。
王荣表示,外界对许宗衡的案件高度关注,也是因为深圳这个城市在整个中国的城市中地位相当耀眼。出现这样的事件,是深圳上上下下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中央并没有因此就否定深圳改革开放29年的巨大成就和取得的经验。中央和省也没有否定深圳领导集体和领导干部群体以及所有各个方面,深圳政府领导班子还在继续努力工作“我也不认为个别的案件会影响我们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深圳对国家的贡献或者说对全国的示范,可能说在改革上的意义可能大于对整个国家经济上的贡献。我想这也是国家为什么始终把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看待,我们承担着一个先行先试的工作任务。”王荣说。
问
1
深圳官场地震是否影响政府运作?
联合早报:王市长你好,可否谈一下你到深圳任职后的感受。因为毕竟你是在相当特殊的情况下来到深圳,我们想问一下,近期深圳官场的地震是否会影响整个深圳政府的运作,你的到来是否意味着深圳官场的地震已经结束了?
王荣:我确实在一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时期来到深圳工作,可以进一步讲,对于到深圳工作,来之前没有做好任何准备。我能来深圳除了感到荣幸,当然更感到压力。
但是我也很有信心,因为深圳毕竟经过了29年的发展,在体制、机制,尤其是干部、群众、市民各方面,已经形成了自我发展、自我改革等等方面的意识。只要我们在中央和省的领导下,能够继续带领政府一班人,引领深圳干部群众继续向前走,我对深圳的发展充满希望。
同时,虽然没有在珠三角工作过,但我也在长三角两个城市从事管理,对城市一般管理的经验还是具有的。我个人也有和同事们相处很好的一些经验。我相信全市人民团结在一起,我们的各项工作一定会向前走,不会受任何影响。
2
如何防止腐败,避免恶性事件出现?
明镜社:你谈到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城市,但大多是关于经济方面的措施,深层次改革是否会增强政府的透明性,防止腐败,避免恶性事件的出现?
王荣:我同意你的观点,我们的改革绝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事实上,我们要在政府内建设科学、民主的决策体系,包括透明政府,我们也在不断向前推进。我相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我相信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以及和其他各方面的进步都会全面推进。
路透社:过去几个月里,中央查处了多起腐败案件,是否意味着中央对华南地区格外重视?
王荣:打击腐败是多年来各级政府一直没有放松的工作。今后中央到地方依然不会放松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打击力度。作为代市长,我一定会吸取教训,以身作则,推动制度完善,教育部下和同事在这方面多做努力。另一方面,现在媒体对政府的监督越来越重要,希望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多多监督。
3
深圳下一步改革开放与过去有何不同?
韩国中央日报:我们都认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请问深圳下一步的改革开放与过去的改革开放会有怎样的不同?
王荣:确实,深圳引领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29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改革的任务已经结束,开放的事业已经完成,可能面临更深层次的改革,更大程度的开放。这就是为什么今年中央专门批准了深圳市总体改革方案。我们目前正在按照这个总体方案丰富其内容,寻求突破口,来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
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会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当然,远远不止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会涉及到更多的方面。我们已经制定了近三年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深化,我想今后的若干年中我们都始终会把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让它在更高层面上往更广更深的角度推进。
深圳对国家的贡献或者说对全国的示范,在改革上的意义可能大于对整个国家经济上的贡献。我想这也是国家为什么始终把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看待,因为我们承担着一个先行先试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