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五点多,听到许In trouble的传言,确实是有点愕然的。因为这事儿来得太突然,前天他都还在出席一个又一个公务活动。
按贵D的例行程序,一般应该是先有一两次纪检会的谈话,之后才会有双归的举措。实施双归的措施时,一般来说应该是已经有了相对确定的怀疑及证据,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因此老许这回应该是凶多吉少。毕竟,虽然严格意义上“双归”并不必然意味着坐罪,以前也有调查没大问题之后“解除双归”的先例,但这种比例实在不高。一旦“双归”之后,大部分的情况,即使未获罪,但仕途也就基本上黯淡了。
这件事表明在深圳平静的官场气氛后面,隐藏着多么激烈的博弈和斗争,你死我活啊。好位置人人得而占之,占而不得,抢之,抢而不得,搞之。你搞我我搞你,最后昏天黑地的,也不知道最终谁占了便宜。
老许这两年有点太高调了,似乎抱着必欲得之心,舍我其谁也。这恰恰说明他心里没谱,没有定心丸,有的话肯定低调了。做官到这个级别,主要还是得靠“上边有人”,上边的人不足以决定时,别的东西也许能派上用场。老许在深圳这几年,老实说真是干了不少事情,深圳的干部群众中,内心希望老许接一哥的大有人在,说明老许这几年干的事情得到了深圳市民的一定认可。但这没用,老许从底层爬上来,根基还是太浅了,上边的人不够强势,尤其是相对于深圳市委书记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来说。虽然才是副部级,但它的重要性比内地一个省长的位置都高多了。老许的政治能量不足以支撑其居此位。这两年时间里一直有人认为老许是深圳一哥的最可能人选,我一直都认为“不可能”,从老刘来深就可以断定许接不了,逻辑一定是这样子的。
如果老许真的过不了这一关,老实说,我也挺为其惋惜的。毕竟老许还是个很想干事的官员,在深圳这样的官员毕竟不多了。不过即便许过不了这一关,他对深圳的贡献历史自也会作出公正评论。
笔者之前多次对此有过评论。过去近10年时间,深圳基建设施的水平已完全被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拉在了后面。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候,许作为市长全力推动深圳的大规模基建,有可能使深圳经过这一轮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2012年左右,重新回到国内一线城市行列。
这一轮大规模基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是全面打通关内和关外,使得深圳的城市开发扩展到全域深圳的程度,关内外一体化将为深圳未来20年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无论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国铁系统,此一轮基建大规模集中在关外地区,着眼于打通关内外,将对城市的发展格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其二是重心在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系统。笔者一直愿意给许一个定评就是“地铁市长”,在许任内,全面推动5条地铁线同时施工建设,二期工程完工后,有望使深圳地铁系统初步形成网络,这对全域深圳的格局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
其三是着眼于控制性工程,并获得一定突破,其一是机场,二跑道终于上马,深港机场铁路快线全力推动,将重塑东南亚航空格局;其二是港口,大铲湾一期和二期陆续上马,前海湾保税港区批下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州南沙港导致深圳港的被动局面;其三是高速铁路系统,抓龙华深圳北站龙头,改变深圳在国铁网络中的末梢地位。
即便过20年后,人们回顾深圳城史时,也不能抹杀许在这方面作出的贡献。
当然还要看许问题到了什么程度,倘若真成大案,对深圳也将形成较大冲击,毕竟深圳29年来,最高级别的腐败案也不过到副市长水平,也只不过王炬和市委常委、南山区委书记虞德海两件,以前还没有市主要领导中箭落马的前科,这个开先河对深圳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深圳地方政治生态,2009年上半年的平静已让人觉得怪异(许常务副市长挂职一年期满,是去是留,未有说法,卓副市长年龄已于5月到期,其两会期间两度声称退休,现在也未有说法,老刘8月年满,迄今不过两月,去向也一直没有个说法,深圳主政官之悬念,难道要到最后一刻才揭晓?),近段时间更有“于无声处待惊雷”之感,好了,现在“惊雷”终于来了,估计这出戏的大结局也快要出笼了。
希望许常务能够顺利扶正,他来深圳短短一年时间,对深圳所作贡献之大,令人称奇,无论是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还是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如此之快地批复,更有千万亿次超级计算中心之落户,开国家级科技平台照顾深圳之先河。仅举此三例,已对得起深圳人民矣。倘能留在深圳,对深圳应该是好事一件。
至于一哥,还是希望林能来,倘林实在不能来,其实我觉得黄龙云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哈哈,不关我等的事,胡言乱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