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深圳宝安区前进二路沃尔玛门口天桥上又发生一起小贩与城管的暴力事件。新安街道城管执法队员练士滔被摊贩老帅一刀从左腰背插入,刺穿前胸,转过身后,他的右胸又挨了第二刀。老帅随后逃跑,其妻张金群被警方带回。(南方都市报4月27日报道)
又是小贩与城管!频繁发生而又毫无缓解势头的此类冲突似乎已经无法再给公众再多的视觉刺激,门户网站开始慢慢不再把此类新闻推荐到首页,即便是有也需要起码的“技术创新”才行——比如日前的“城管执法秘笈”事件。宝安区发生的冲突不具备这样的新闻“创新性”,所以也就只能出现在地方新闻的版块。但这又有什么妨碍呢?几乎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此类冲突,本来就不属于任何宏大叙事的范畴:这就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更是整个社会血淋淋的痛楚。
在报道中笔者注意到,此次事件的双方均被评价为“老实人”:在被袭城管练士滔的同事眼中,尚未脱离危险的被袭者“为人忠厚老实,工作勤勉,执法也一贯文明”,在与袭击者同样是摊贩的同行们看来,老帅最突出的品质也是“老实”二字。老实!多么平静而普通的一个词汇,在如此突兀的暴力事件中却是那么的扎眼,这场发生在两个“老实人”之间的悲剧难道仅仅是当事人的悲剧吗?这是一个被制度和观念生生割裂开的惨痛悲剧。
突然想到,在被同事和同行评价为“老实人”的时候,如果做一个换位的评价尝试又会是怎样一个结果呢?别急,我找找。报道中似乎也有这样被小标题分隔开的互异的评价。据新安街道城管执法队刘队长(也就是被袭者的领导)看来,老帅夫妻是“屡劝不改”,而在老帅的那些同行们眼中,“城管长期的执法和偶尔的罚没”使得不仅老帅而是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开始在包里备把刀防身”。“屡教不改”恐怕是再怎么都无法跟“老实”扯上联系的,最多也就是因为“老实”而执拗,因为太过执拗而变得在执法者眼中成为“屡教不改”。而在摊贩们眼中,城管只是一个职业属性,几乎没有什么属于个体的特征,什么叫“长期的执法”,什么又是“偶尔的罚没”?这些因为带了副词的修饰而变得有些缓和的描述,其实丝毫不会阻碍公众对街道上几乎每天发生的此类冲突的真实理解。
摊贩与城管,两个带有不同社会符号、但又几乎朝夕相处的一对身份属性,相互之间的评价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在小贩眼中“老实”的同行,在城管看来是“屡教不改”的典型;在城管同事的评价中“为人忠厚老实”的被袭者,到了小贩门口中便只能跟“长期的执法”和“偶尔的罚没”联系在一起,还有就是不光一个小贩备在身边的管制刀具。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迥异的评价是因为彼此不熟悉么?恐怕不具有说服力。这是怎样的社会原因造成的群体间割裂?
笔者内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两群可能同样善良而老实的人却一次又一次地爆出惨剧。需要深切反思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管理思路以及旧有的市容观。小贩们是有难处的,贩夫走卒便是他们安生立命的所在;城管也是有苦衷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市容市貌”。只要起码的换位思考,其实都可以理解。那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双方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值得同情的,那么需要反思的是不是就轮到我们那整齐划一、几乎连树木都要修剪到“横成排,竖成线”的市容观?还有以没收和驱赶这样简单粗放的管理手段维系起来的城市管理。
《清明上河图·城管来了》,“城管执法秘笈”事件,还有刚刚发生在宝安的“老实人”的冲突,都促使我们对城市管理的现状与体制积弊进行深刻反思。在“老实人”老帅之后,还有那些依旧备在小贩们身边的“防身”刀具,那便是一起又一起潜在的暴力事件。
http://gudengtubi.blog.sohu.com/11524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