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常青藤法则
作者:旅美学者 薛涌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菁英读者 , 深圳故事 ,      2009/4/4 10:44:41 点击4912次

 

 

谨转此文,献给深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爸爸、妈妈以及他们可爱的宝贝们!

 

我反复说过,常青藤的教育强调讨论班的重要。在讨论班中,每个人平等地参与,进而把不同的生活经验、以及由这种经验所塑造的独特的看问题的视角,都带进思想过程,最终保证大家能够通过多种视角审视一个问题。 

我过去还曾写过一篇文章,讲刚刚参与这种讨论班时所受的震撼。那是1994-95学年的事。当时妻子在耶鲁读博士,我刚刚来探亲,以家属的身份,旁听一堂和中国有关的课。记得那周的阅读是一篇讲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妓女的论文,几个美国学生被要求在课上作presentation,也就是小讲座。我虽然在中国住了三十三年、受了北大的教育、并且从事文化学术方面的工作已经有十年,但看这篇文章,还是非常新奇开眼,需要时间消化。据教授事先私下和我的交代,这些美国学生,年龄大多十八、九或二十出头,对中国非常隔膜,在地图上找不出长江、黄河,也不知道上海在哪里。三、四十年代是个什么时代,就更摸不着头脑了。我刚刚出来,还深受中国教育的影响,觉得这种程度的学生,应该先上个什么现代中国史或中国概论之类基础课;否则没有基本的知识就来讨论这种专门的题目,难免会闹出笑话来。 

可是,等主讲的女孩子一开口,我就傻眼了。她首先问大家:“谁认识妓女?谁和妓女当过朋友?”大家面面相觑。于是她自报家门:“我从小就是和妓女一起长大的。我们住地那个区,是最破落的。我上的高中算我在内只有四个白人。我们家街坊邻居的许多妓女,从小就是我的朋友。她们想问题、看世界的方法,和一般人不一样。”于是,她就开始分析文章中那些上海妓女的自我认同和精神世界。比如,她们在上海卖淫时,可能是社会上最受鄙视的人;可是,她们回到苏北的家乡,又可能是“上流阶层”。她们在两个社区穿梭,但又两头不靠岸,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社区,并在这种社区中寻找认同。由此她讨论了妓女精神面向的复杂性,以及这篇论文对这些复杂性分析不够的地方,听得我目瞪口呆,只是庆幸我这个比她大十几岁、在班里的唯一中国人没有被要求和她一起讲。否则一下子就被人家比下去了。  

这堂课生动地体现了讨论班的好处:知识当然重要,但分析问题的角度也许更重要。人类要互相理解,就必须知道如何从别人的经验和视角来看问题、学东西,并能把从各种角度看问题的结论加以综合。而中国的教育,在这方面的训练几乎等于零,学生从小就被告知有一个绝对的大道理,而且翻来覆去地被灌输。结果中国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大多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的习惯,不是盲从,就是自我中心,对社会的理解非常天真。比如几年前一个女大学生应聘,说好自己什么工作都可以干。但等雇主问她能不能扫地时,她勃然大怒,说对方侮辱她的人格、不尊重人才。她就是不能想想:企业要创业,就得招开创型人才,不能请一个坐享其成的“姑奶奶”在舒适的办公室里拿白领的工资。开创性人才,应该懂得创业艰难,扫地、拉车可能都要自己来。

“常青藤的原则”则挑战了这种僵化的教育,使孩子的思想更开放。不过,实行“常青藤原则”,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第一,大人和老师如何从孩子的眼光中看世界;第二,孩子如何从大人的立场想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师生、家长和孩子之间就无法对话,“讨论班”也开不起来,最终还会产生代沟。许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拒绝和父母交流思想,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先谈第一个问题。毕竟大人是教育者,在沟通上负有主要责任。只有他们能够先从孩子的眼中看世界,才能引导孩子从大人的眼中看世界。如果大人不顾及孩子看世界的视角,强行把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就可能完全拒绝这种价值观念。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几年前,政府有关部门联合举办“道德建设知识竞赛”。同时各地在紧锣密鼓地部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以下就是“道德建设知识竞赛”的两道多项选择考题:

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方向是不可动摇的,要有“富贵不能( ),贫贱不能( ),威武不能( )”的骨气来坚持这个方向。这样的青年,才是真正的模范青年。

  A淫、移、屈;B移、屈、淫;C屈、淫、移。

我们主张家庭( ),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双方互相靠拢,和和气气过光景。  

A和睦;B富裕;C人丁兴旺。

老实说,看了这样的考题,我惶惶不知所以然。你出门作生意,怕上当受骗,会拿出这两道题来检验生意伙伴的道德水准吗?一个厚道的农民,很可能把这两道题答错。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骗子,则很容易把两题都答对。因为答得出答不出,不是看你老实不老实,而是看你是否熟悉几个成语。二十多年前,一位澳大利亚的汉学家问我中国的语言中为什么有那么多成语。在他看来,使用成语过多是思想懒惰、缺乏原创的标志。这一点,我后来在耶鲁学习英文写作时才渐渐懂得:写作要尽可能避免用cliché,即陈辞滥调。而中国人使用的成语实在太滥,甚至被用来当学问炫耀,其实大部分是这种陈辞滥调,其作用无非是把人的思维定式进一步凝固、僵化。 

再往深一层追踪,这些成语的一大部分都是通过从小通过背古诗掌握的。小小孩子不管看见什么,动不动就出来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久而久之,思想就完全萎缩掉了。我不妨把在下一章《华尔街怎么养孩子》中将讲述的事件先放在这里讨论。中央电视台几年前把中美高中生拉到一起录制了一个《对话》的节目。两国学生在能力和品德上显示了天壤之别。同是制定援助非州贫困儿童的计划,美国学生从教育、就业、食物、饮用水、艾滋病、避孕等实际问题入手,每一项做什么,准备怎么做,甚至具体到每一项的预算,而那些预算竟然准确到几角几分。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中国学生则只会在那里茶马古道地背古诗,具体能操作的计划一点也没有。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同学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 

这种对比说明了什么?一是说明中国学生低能,一是说明中国学生对真理和智慧麻木,一心追求权力、金钱、和外表。如果以我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三年、在美国生活了十三年的经验来说,中国社会比起美国来最大的一个差距,就是普遍道德水平的低下。这种低下,也体现在那些高中生的价值取向上。那么,为什么我们天天讲道德,甚至还不停地有上述那种“道德建设知识竞赛”,结果反而是社会道德的崩溃呢?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死记硬背的权威主义教育完全不从孩子们的视角看问题,而是把大人的意识形态强行灌输到孩子的脑子里――理解也要接受,不理解也要接受――最后扼杀了孩子的道德情操。 

让孩子们背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么几个字不难,但也没有意义。关键是要让他们懂这里面的道理。比如在下一章《华尔街如何养孩子》中,我讨论的一个重点可以说就是如何教育孩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不过,教育要从孩子的视角入手,以他们的生活为起点。比如我们的女儿在幼儿园中就开始学习道德,起点是“黄金戒律”,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孔子说过一模一样的话,我们的教育却不是从这里开始,更不是从生活中开始。 

为什么道德教育要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开始呢?因为道德说到底是对他人的责任。理解这种对他人的责任的最好办法,是将心比心:当你自己不想被欺骗时,你就应该想想别人被欺骗时的感受。同时,这条戒律也最容易通过孩子的视角来掌握。在幼儿园里,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当别的孩子推搡了你怎么办?当你和其他孩子都想要一个玩具怎么办?成人世界中的利益冲突,在孩子的小世界里也都能展示出来。于是,老师就会这样启发孩子:“亚当把你推倒了,你摔痛了。这样很不好。老师要批评他。但是,既然你不喜欢被别人推,你是否应该推别人呢?别的小朋友摔倒了是否也痛呢?”“你和安妮都想要这个娃娃。她一把给抢走了,你哭了。可是,如果你一把抢走了,她是否也会哭呢?”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大家最后讨论出了结果:根据“黄金戒律”,谁也不抢。玩娃娃的办法,第一是要有个先来后到,也就是建立程序的观念;第二是要学会分享、互益。孩子三、四岁,这些道理和技巧不仅学会了,而且内化于心。 

记得女儿七岁那年,妈妈带她开车出去买东西。车里的公共电台的广播正在募捐,播音员的语气几乎是质问性的:“我们公共电台没有广告,全靠捐款。你每天能听这么美的音乐,这么多深度新闻,全靠别人捐来的钱。你如果不捐,就好象享受别人花钱买来的服务。你心甘情愿掏钱为一毛不拔的人买服务吗?”这时坐在后座上的女儿突然问妈妈:“妈眯,我们捐了没有?” 

“没有。” 

“为什么没有?你不总对我讲‘黄金戒律’吗?你自己应该守呀!” 

这就是“常青藤原则”的结果:通过孩子的视角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做人原则,鼓励他们用这种原则挑战大人,而不是盲目地服从权威。这样培养的道德意识,和那些背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语录长大的孩子的道德意识,当然不能同日而语。 

死记硬背的教育不仅扼杀了孩子们的道德情操,对孩子的智能发展也非常有害。大约二十年前,一位美术教师曾经和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他班里的孩子画画,太阳全是大红的。可是,你真看莫奈、梵高的那些名画,哪个太阳的颜色这么简单?于是,他作了一件其他老师不作的事情:带孩子们在夕阳西下时登高写生,让他们对着真的太阳画,按自己眼睛看到的太阳画。结果,孩子们画出来的太阳五颜六色。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孩子们在红太阳的文化中长大,接受的是“太阳最红”的教育,在没有画之前,早被告知几千次:“太阳是红的”。一旦接受了这些,他们就丧失了自己的视角,丧失了基本的观察力,当然也丧失了艺术和思想的愿创性。 

最近我读了一位自己是母亲的育儿作家Barbara F. Meltz写的《设身处地:理解你的孩子是怎样看世界的》 (Put Yourself in Their Shoes: Understanding How Your Children See the World) 。其中开头一段就描述了一位母亲从孩子眼中看世界的英雄般的努力,很震撼人心: 

那是一个深冬的早晨,在一个犹太社区中心健身房外的走廊里,一个两岁左右的男孩突然大发脾气:他一下子趴到地下,又哭又叫,两脚乱踢、两手乱抓。当母亲的一句话也不说,放下手里的包袱,先蹲下来,再坐下,后来索性全身趴在地上,使她的头和儿子的头成了一个水平线,两个人的鼻子也碰到了一起。走廊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大家都小心地绕开他们,尽量不去注意他们;他们俩个趴在地下,也都旁若无人。最后,孩子脸上的愤怒慢慢消失、显露出平静,哭叫声变成了耳语,终于把哭红的小脸靠在地板上,他的妈妈也同样把自己的脸靠在地板上。他们又这样呆了两三分钟:孩子看着周围的腿、脚、陌生人看他的目光,母亲也跟着一起看。孩子看母亲,母亲就看孩子。最后孩子坐起来,母亲也坐起来。孩子站起来,母亲也站起来。母亲拿起丢下的包袱,向孩子伸出手来。孩子抓住了母亲的手。两人一起走过了长长的走廊,到了停车场。母亲打开车门,把孩子放在儿童座上扣好,亲了一下他的额头。孩子的情绪已经变得非常安稳甜蜜。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当母亲的居然没有说一句话。在一旁一直跟踪观察他们的作者,简直要情不自禁地为这位母亲鼓掌! 

在作者看来,这位母亲专心致志地、宗教般地趴在地上,就是要从自己孩子的眼睛中来看世界。当她真能够从孩子的眼中看世界时,俩人就有了沟通,孩子平静下来,大人的一句哄、一句训也不用。这是最有效的教育。 

在美国社会,你到处能看见这样的教育。家长、老师不以训斥、命令孩子或学生为能事,而是俯身倾听、设身处地。孩子们也被鼓励用自己的视角看问题,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世界。所以才会出现我开始讲的耶鲁本科生讨论班上的那一幕: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也许根本不知道上海在哪里,却能把一篇对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妓女的研究分析得淋漓尽致。这一课使我一生难忘。我现在在美国的大学教中国历史时,面对的是同样年轻、对中国“无知”的学生。不过我一直对他们说:“虽然我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三年,而且是历史学博士,但是,我在教你们中国历史的过程中,期待着从你们那里学到东西。这并不是因为你们关于中国的知识比我多。而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你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另外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生命。你独特的生命、独特的经历,塑造了你独特的视角。通过这个视角,你也应该看到从别的视角看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你应该教给我的东西。” 

不过,在家长、老师学习从孩子或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时,孩子或学生也应该学会从家长、老师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否则,孩子就变得自我中心、觉得世界上只有他们的想法才重要。我们的价值观念,也不可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让孩子理解大人,起点还是我所说的“黄金戒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于这一点,不妨从女儿每天起床后的行为说起。 

女儿两岁左右时,几乎每天都比我们醒得都早。她醒来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床头把我们的眼镜找到,然后强行“安装”在我们脸上。这是典型的儿童眼中看到的世界:爸爸妈妈每天先把眼镜戴上,然后就起床了。她由此得出结论:只要她把眼镜在我们脸上“安装”好,我们就一定会起来。当然,有时候她醒来发现爸爸妈妈已经起来,人不在屋里,又开始对着妈妈哭:“你不能比我起得早!”要知道,当父母的围着孩子忙了一天,等她一睡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戏嘎然而止,父母大松一口气,开始干自己的许多白天干不了的事情。这样闹得精疲力尽,睡得晚,早晨自然需要多休息一会儿。所以,多年来我们试图作的,就是说服女儿醒来不要吵爸爸妈妈。 

我们一直信守一个原则:女儿要遵守作息时间,按时睡觉。不过,早晨我们从来不在她没有醒的时候叫醒她,以保证她的充分休息,哪怕为此耽误了上学。在她六岁左右时,我们就由此开导她:“你看,你睡不够时,爸爸妈妈从来不叫醒你。被叫醒的滋味很不好受呀。那么,你应该叫醒爸爸妈妈吗?” 

“那么你们为什么不能早醒一些呢?” 

“你看,爸爸一天到晚工作,睡得最晚;妈妈给你做饭,陪你玩,给你讲书,等你睡了,还要给你洗衣服、给全家洗碗、打扫卫生,忙到很晚才睡觉,当然起不来了。你不觉得应该让爸爸妈妈多睡会儿吗?” 

女儿就这样渐渐学会从爸爸妈妈的角度看问题。从六岁多开始,在我们还没有和她分床睡的时候,她早晨起来,常常自己静悄悄地走到屋子一角的小走廊,打开灯,自己阅读将近一个小时。当然,这一来是家里的书很多,她阅读能力又比较好,阅读的兴趣也很大,一来则是父母平时注意从她的角度看世界,尊重她的意志,同时也用“黄金戒律”教育她:当别人能从你的角度看问题时,你也应该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这不仅使她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女儿,将来也会是一个能够和他人合作、对他人有责任感的好的公民。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37年,深圳一直是个意外!  -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 平等、民主与西方的伊斯兰难题
 - 震惊!深圳或成“最不互联网的城市  -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数”  - 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 企业直播:风口将至,未来已来  -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 中国是否会爆发金融危机?
 - 深圳+香港,失去想象力了吗?  - 河内:拥抱之难  -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 民营经济之中国市场地位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学”理论  - 日本的中国通与中国的日本盲
 - 社会主义制度浅议  -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  欧洲的错误给亚洲的启示
 - 超级水网:巨大包袱?天大馅饼?  -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待乳声中  - 或许中国需要撒切尔夫人式的政治家
 - 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 没有粘结在一起的金砖
 - 从1814到2014:英美靠什么  -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穷人更多  - 丧钟为谁鸣?
 - 草根评价邓小平  -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 龙象共舞——中国和印度须直面的三
 -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中国要警惕塞浦路斯式陷阱
 - 救救孩子们吧!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 “国五条”的猫鼠游戏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中国对朝鲜必须旗帜鲜明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风骨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产葡萄酒登上英国王室御用酒庄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前海期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 中国学不了新加坡
 -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的改革  - 经济改革的核心经验和教训  - 衡量通胀,看科长指数
 -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街关注!  - 中国未来成功的民众基础  - 被中国一再误读的新加坡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参与踊跃  - 中国人大:全球富人最集中的议会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 中国高调和美国不干涉的外交姿态  - 中国的国际形象危机
 -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作吗?  - 中国崛起进程中最艰难的选择  -  中国在财富面前惊慌失措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