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没有婚书的婚姻
作者:Mark Penn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趣味杂谈 ,      2009/2/13 9:23:46 点击2935次


在宽带互联网投资、大规模减税、基础设施建设等各式经济刺激措施呼之欲出的同时,美国一些最昂贵的社会投资却在降温,并且急需得到救助,那就是:结婚。


美国的婚姻状况并不理想。人们总是回避这个问题,说什么职业女性不到年龄真的大了就一直耗着不结婚,要么就是谈论男人如何在再婚时娶到年轻太太。不过,实际情况是,除了那些最有钱的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压根儿就不结婚。


目前,美国家庭中有子女的已婚家庭比例尚不足四分之一,这一比率只是1960年时的一半。从2005年开始,已婚家庭(不论其类型)已经成为美国社会中的少数群 。


这并不是说美国人突然变得喜欢沾花惹草、或一下子转而崇尚独身主义了。美国人依然出双入对,愿意与恋人长相厮守,只是现在没有了戒指、婚纱和重金聘来的摄影师。他们选择以负责任的态度同居,而且这已成为了美国增长最快的家庭模式。人口普查局(Census)的数据显示,美国目前有520万对非婚同居伴侣,共生育了220万名子女。


与已婚夫妇相比,非婚同居伴侣的社会阶层较低,他们收入少、教育水平低、住房拥有率也低。就婚姻问题而言,富人和低收入群体之间俨然已形成了一道越来越宽的鸿沟:前者能够负担得起婚姻,后者中越来越多的人则过着没有一纸婚书的婚姻生活。


不过如今,不仅是年轻人过着被上一代称做伤风败俗的非婚同居生活,就连他们的父母也开始习惯并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50岁以上的人口是增长最快的非婚同居人群。美国现有2,500万50岁以上的丧偶、离婚人士,他们不愿因为再婚而让遗产(或丧葬)情况复杂化,但他们也像年轻人一样温柔地爱着自己的恋人,并且希望恋人能陪伴自己走完人生的旅程。


不过社会提倡的是婚姻和一夫一妻制,那么为什么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呢?现在有两个选择:让婚姻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变得更有吸引力;或者遵从大众意见,扩充事实婚姻伴侣的权利和义务。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对一切放任自流,其结果便是让婚姻作为一种制度继续破灭。“配偶”这个词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伴侣”代替。


如果要鼓励人们结婚,这里有一些现成的办法:进行减税而不是税务罚款;对过错离婚不去穷追猛打;敦促宗教人士不要再花那么多的时间来抨击某些婚姻(如同性婚姻、异族通婚等),而应该把首要精力放在鼓励人们结婚上;或许在“母亲节”和“父亲节”之外再设立一个“配偶节”。


再在结婚周年礼物上动动心思怎样?先不考虑1周年“纸婚”和5周年“木婚”,让我们看得远一些。我们可以把结婚10周年升级为“银婚”,婚姻的路上走这么久不容易,值得人们多花些钱来庆祝;25周年应该被称做“金婚”;至于50周年嘛,天哪,那可以被称为“希望钻石婚”了!


我们面临的另一种选择是去丰富非婚同居人群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从子女监护、到遗产赠与、再到近亲继承等各种社会法律,以及每一项与家庭福利相关的规章制度。是不是可以让某位乡村俱乐部会员的“未婚重要友人”无须等候直接入会?让某位逝者的人生伴侣能够继续保留她爱人租住的公寓?让同游队伍不因其中某些成年人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享受不了迪斯尼家庭套票?


同样,商人们也应该认识到社会上存在着非婚同居者这样一个群体,并提供符合他们特殊情况的产品:有“他”或“她”名字首字母的毛巾,不过要分别设计;能够写下两人全名的地址签;还有让非婚同居夫妇选择分头或一起安排身后事的遗嘱文件包。如果所有结婚周年纪念卡上都少了“结婚”二字,那么让我们开始为同居生活庆贺吧!


在某种意义上,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与工作中雇员与老板的关系越来越像。50年前,人们预计一生中不会换工作或者只会换上一次工作,而如今一些人估计他们要换上五六次工作。如果婚姻意味着“直到死亡将彼此分离”,那么同居就有那么点“直到生活将彼此分离”的意思。


家庭生活就如工作一样,人们在合同上签名,但也不想让自己背上太过沉重的负担,以致于难以展开一段新的旅程。所以社会规划者们最好跟上时代潮流,他们已经落后于这一可能是最基本的趋势──如何接纳在非正式婚姻和婚姻制度之间生存的中间人群。金融危机给底层人群带来了最沉重的打击,这可能导致更多非婚同居现象的出现,并最终把这个少数群体变成多数群体。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37年,深圳一直是个意外!  -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 平等、民主与西方的伊斯兰难题
 - 震惊!深圳或成“最不互联网的城市  -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数”  - 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 企业直播:风口将至,未来已来  -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 中国是否会爆发金融危机?
 - 深圳+香港,失去想象力了吗?  - 河内:拥抱之难  -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 民营经济之中国市场地位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学”理论  - 日本的中国通与中国的日本盲
 - 社会主义制度浅议  -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  欧洲的错误给亚洲的启示
 - 超级水网:巨大包袱?天大馅饼?  -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待乳声中  - 或许中国需要撒切尔夫人式的政治家
 - 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 没有粘结在一起的金砖
 - 从1814到2014:英美靠什么  -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穷人更多  - 丧钟为谁鸣?
 - 草根评价邓小平  -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 龙象共舞——中国和印度须直面的三
 -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中国要警惕塞浦路斯式陷阱
 - 救救孩子们吧!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 “国五条”的猫鼠游戏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中国对朝鲜必须旗帜鲜明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风骨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产葡萄酒登上英国王室御用酒庄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前海期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 中国学不了新加坡
 -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的改革  - 经济改革的核心经验和教训  - 衡量通胀,看科长指数
 -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街关注!  - 中国未来成功的民众基础  - 被中国一再误读的新加坡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参与踊跃  - 中国人大:全球富人最集中的议会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 中国高调和美国不干涉的外交姿态  - 中国的国际形象危机
 -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作吗?  - 中国崛起进程中最艰难的选择  -  中国在财富面前惊慌失措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