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这样说:“深圳,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我同意这个说法,是因为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深圳的这种特点非常明显。靓丽的深南大道、滨海大道、密集的高层商务建筑群、驰名遐迩的华侨城景区、渐入佳境的东部海滨、千万身价的别墅群……在这座似乎开始显露商业文明力量的城市里,金钱与财富,就这样赤裸裸地坦呈在绿荫蔽地的阳光下;只要拥有财富,你就拥有这座城市、拥有这座城市的一切荣耀。如果不幸,你是一个穷人,它毫不客气地将你甩在某个城中村仄逼阴湿的出租屋里、亦或某个凶险与噩运随时可能降临的拖着疲惫身躯回家的昏暗道路上,甚至,一个小小的感冒就会掏光你微薄的积蓄、而不得不回到家人身边去自舔伤口。
这是一座两极被放大了的城市,它在制造苦难与忧伤的同时,也给了更多的机会。这里成长起安子家政公司、成长起山木培训机构、成长起威名赫赫的腾迅、万科、华为……由于商业的发达,这里产生了最密集的白领人群以及数量庞大的公司高管人群,当然,还有更多的创业者正在雄心勃勃地实践着他们的计划。
用著名深圳问题专家金心异的话说,这是一座曾经被用来“围点打援”以突破体制障碍“杀出一条血路”的城市。为求民族生存,特区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使命,被计划体制压抑了数十年的人们蜂拥而至这座一切都是机会的城市,一起锻造着民族出口的“深圳经验”。到今天,全国遍地是“特区”, GDP总量已升至全球第四,创造了“初级社会主义”阶段体制下经济腾飞的奇迹。
20年前,刚刚离开校园的大学生们,满怀激情走出罗湖火车站,一件厂衣穿在身上都意味着自己已经挤入这座代表中国未来的城市,阳光般的笑脸焕发出发自心底的青春魅力。就像经历曾经的股市狂潮一样,那一代人,在特殊的历史机遇下来到了深圳,成就了自己。今天,他们大都成了这座城市的中坚。
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深圳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也意味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空间逐渐减少,甚至连续两年,深圳GDP增速都已降至广东全省平均水平之下。与此同时,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以及绿色GDP开始被提出来,与“民生净福利指标”一道,开始成为评价这座城市的新指数。深圳,已经走过了跌宕起伏、充满个人传奇的时代;激情消散,似正在期待理性的回归。
尼采将人生分成骆驼、狮子、婴儿三个阶段,是说年少时背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为的是成长后像狮子一样在社会中搏杀,而在年老时回归宁静。大学生就是一头雄狮,在人生欲望的颠峰时刻有着对生活更强烈幅度的预期,他们否定平庸、拒绝一成不变秩序下的未来。一个美国纽约的朋友曾在MSN上这样饱汉不知饿汉饥地说:我觉得我的人生没有意义,因为我才30来岁就已经可以看到退休。这的确从一个侧面道出了不同生命时期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完成了经济特区使命的深圳,现在是否对大学生们还有足够的吸引力?
19年前,深圳蛇口的一个会议室里,从北京中央来的著名教育家曲啸质问一个年轻人:你是哪个单位的!在那个年代,“单位”是唐僧的紧箍咒,欲取欲夺着孙悟空的生与死。但这个年轻人轻松而不屑地甩出自己名片的举动,立刻凸显出个人自由相对于制度控制的伟大,并成为一个非凡时代的符号。随着这一新闻的传播,一代大学生的心灵被震撼、激荡,余波袅袅,至今未绝。突破体制桎梏的深圳,散发出自由的清新空气,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它成就了蛇口、成就了深圳,在特区的历史使命下,成就了今天中国的经济奇迹。
历史走到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另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等待“让灵魂跟上脚步的阶段”。在秦晖、陈志武、秋风等思想大家们反思中国经济奇迹的努力中,可以归纳出一条清晰的结论:改革开放的30年,从小岗村村民联产承包,到温州小商品的四面冲击,到汹涌澎湃的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可以很轻易地发现,是体制的改变释放了人的自由,解放了生产力。而曾经的深圳,就站在体制变革的前列,鼓动起风起云涌的经济大潮,席卷了中华大地。在深圳这片曾经相对自由的天空下,年轻学子们包含激情,追求着各自的人生理想,成就了今天蔚为壮观的深商企业及企业家群体。
年轻人不仅有对未来强烈的追求,还有对生活的浪漫梦想。哪里是最佳栖居地?荷尔德林在他的《远景》中这样写道:
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
自然栖留
而时光飞速滑行
这一切都来自完美
于是
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
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在文学艺术家的眼里,无拘无束、自然自在的生活与分享,就是理想的居所。时光逝去不可追,海德格尔以每一个当下存在的真实感受总结出“诗意的栖居”,感动了这个星球上的人类。诗意的栖居,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一缕理想的光辉、一汪人类渴求的泉水,在诗意的栖居地,生命自由而逍遥的歌唱……这个梦想,是像自然界的一切一样平等地享受着阳光的普照,在这个平等的起点上追求着个体自由,共同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人间图画。
而在这个五千年古老文明流转的土地上,在传统与现代的冲撞与融合中,在青年与老年的对抗与流变中,只有一座这样的年轻城市沐浴在亚热带高空倾泻的阳光下,以密集成排的椰树林欢呼着蔚蓝色大海的涌动,以一颗颗年轻的心接受着近在咫尺的港岛文明的熏陶。深圳,具备“诗意的栖居”的天然地理条件和30年改革开放积淀的物质文明基础。
已有经年,当经济特区地位消失的时候,深圳陷入了迷惘。时光停滞、阳光不再、花朵凋零,深圳失去了自由而逍遥歌唱的激情,是失去了制度松绑释放的相对自由空间。深圳不可逃避地陷入一片“你被谁抛弃”的城市忧伤中。
然而,制度由官方决定,民间却从不放弃未来。在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里,公民社会正在充分发育并茁壮成长,这里有着雨后春笋般的民间团体,不懈地追求着从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的秩序过度,乐此不疲。就像加缪在他的《西西佛的神话》中所描述的西西佛一样,尽管每天需要不断地推石头上山,但他却在看似没有终结的努力中总结出艰难的智慧与短暂而持续的热情,勇敢地抗起石头上山,打造着这座城市所独具的品格。这里有数量最庞大的义工群体,有彰显城市爱心与创意的华强北街头,有以民间身份思想、呐喊深圳未来并相继出版有《十字路口的深圳》、《深圳选择突围》、《深圳向南》等民间版本城市白皮书的“因特虎”……
“制度创新”、“深圳向南”,直到“追赶学习世界先进城市”的官方正式表态,深圳正在形成官方与民间的互动,打开制度桎梏的缺口,重新寻找自由释放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活力与无限生机。2008年5月,广被海内外媒体称为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十九条》面向市民征集意见,一丝春风在这个快被窒息的夏天里似已再从南国吹起。只从港深两地的人均经济状况比较,也可以简单预见,只要进一步旋开制度的阀门,面向世界的深圳将再次成为一个资本涌动的洼地,与这座城市里勤奋、热情的人们一道,与所有选择深圳的大学生们一道,再创深圳传奇。
这样的未来传奇,一定和已经发生的深圳奇迹不同,它不会再是赢者通吃、败者只剩死路一条的狰狞结果。深圳的未来传奇,一定会在现代与传统、青年与老年的对抗和融合中,籍由公民社会的生长与成熟,伴随着民主法治的建立与完善,续写出崭新的“春天的故事”。而这一切,需要所有人不懈地参与,像西西佛一样,“否定诸神,举起石头”在上山的同时,感受大自然每一片森林、每一片树叶的情感,激起无限的热情投身到这座城市的未来当中,建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理想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