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深圳:中国的“冬都”
作者:周秦汉唐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深圳创意 ,      2009/1/8 1:01:47 点击5475次

 

在深圳建“冬都”,周秦汉唐说了好久了,就是没看到具体的文字,及到看到,老实说有点失望,看来是去年他关于深圳湾的创想吊高了我的期望。好在这个创意延续了深圳直辖的话题,又暗合了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趋势,说来也还真有些聊头。(老亨按)

 

在温暖的南方深圳:建中国的“冬都”


周秦汉唐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大雁是候鸟,秋天到了,开始了它们一年一度的迁徙旅行,从寒冷的北方飞往温暖的南方,去度过漫长的冬天。其实,最近一二十年来,与自然界的候鸟现象一样,每年冬季,中国大地也出现交通繁忙的景象,出现到“去南方”的热潮,他们去三亚、海口、广州、深圳、珠海等南方城市。其中有长江流域的人,也有黄淮流域以及东北、西北地区的人;他们有退休的教授专家 ,有在南方工作或打工的人员的家人,还有身价不菲的成功人士,商务人员以及离退休的高级干部。他们或是沐浴享受南方的温暖的太阳,去 “猫冬”去的。有的精英、商界成功人士,他们则是打高尔夫以球会友,并开展各种商务活动及私人化事情。还有各种专业及学术会议、订货会、培训、演讲论坛等等,只要在广州、深圳、海口等机场去看看,南方的冬天仍是一把火,与冰天雪地的北方 “冰火两重天”,可以说,广东或者说华南地区成一时成为中国人向往的“第一福地”,中国旅游、商务、疗养等社会经济活动“重心”。

南方的冬天是温暖如春,十分迷人。 此处的南方是指广东及华南地区。温暖如春的华南地区是地域大国——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现象。这是中国人的一份气候及地理、经济及政治财富,中国人福份,这是一些南北地域狭小的无法的理解的事情,我们不必像一些北欧国家去另一个国度分享别人冬天的阳光。


其实,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思考,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南北气候及地理的资源优势,如再进行一步分析,在今天中国逐渐走向经济大国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内地统一市场深度融合,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政府如何打好香港这张牌,中国与东盟10+3一体化等国内外因素等,我们需重新考虑将如何在充分利用广东及华南地区的气候资源优势与国家经济战略结合起来,是否也可以在南方地区建立一个类似北戴河性质的中国的“冬都”,通过在南中国建“冬都”进一步扩大广东、华南及港澳及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使其成为中国独特的一份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资源”与“资产”呢?

   

       从化温泉与一段中国“冬都”的故事

    广州往北70公里处,是广东从化市。从化因温泉而闻名,有“岭南第一温泉”的美称,曾被誉为中国的“冬都”。这里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滴翠清音,四季如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是广州地区最有魅力的旅游地区,当时几乎所有的会议、机团活动都会安排在从化。


     
    从化温泉名扬海内外,我们应感谢两个人, 一个是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另一个就是因擅长“粉饰太平”散文作家杨朔。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是一篇让后人对从化温泉及荔枝美好记忆的经典之作,多年来一直被奉为中国散文写作模本,并入选中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的写作观念。其实,关于杨朔散文风格及政治倾向问题,这不并影响人们对从化温泉及杨朔评价的问题,现在从化人也似乎不愿提及杨朔了,客观地说,杨应是中国宣传推广从化温泉品牌的“最大功臣”,从化人应为其树立一座“丰碑”!

    而周恩来总理则是第一位将“中国的冬都”的桂冠赠予从化的政治伟人,这也是至今让从化人感到骄傲的政治及旅游及经济资本。上世纪三十年代,从化以其独具品质的小苏打温泉闻名于华南,开始有广州达官贵人在此休闲渡假建别墅。新中国建立后,广东省政府在此建立广东温泉宾馆,该宾馆是中国政府早期的外国元首接待、国家领导人冬休疗养基地之一,与北戴河、庐山齐名。朱德、刘少奇、叶剑英、邓小平、胡耀邦以及国际友人胡志明、尼克松等位国内政要在此休息避寒。其中,周恩来十分喜爱从化温泉及周边的山水生态环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8次到从化,他曾提议要将从化温泉建设为“中南海的‘冬都’”,由此,从化有了中国“冬都”的美誉。

    不过,让从化人的遗憾的是,当年广东省及华南局为接待毛泽东主席,在民国时期广东著名中医、民族企业家梁培基别墅遗址上建造了松园—号高级别墅,尽管毛泽东多次来广州,面这位划时代的伟人却至步于从化,这栋别墅也仅仅成为文化符号的时代记忆。

    客观地说,与中国“夏都”北戴河相比,从化温泉言之首都的另一“副概念”——“冬都”的称谓有些言过其实。从化只是曾经作为中央领导休闲避寒的地方,并涉及到参与或行使国家行政办公、重大决策及政治活动地点的“政治功能”,而北戴河则长期是中央政府暑期办公之地,中央许多重大决策都源于此,曾影响过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走向,是一个让多人感到敬畏及神秘的地方。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脱去“政治外衣”回归平淡的从化温泉,让人们看到更多的是她天生丽质的山水及生态环境优势,尤其是从化温泉的冬天,温暖如春,绿树如荫,花木鲜艳,冬季平均气温在16度左右,大部分时间最高气温都会超过22度,犹如沐初夏的阳光,这是中国大部分地方冬季无法比拟的。在这个意义上讲,从化做为“冬都”的核心要素应为“气候”而非“温泉”也。其实,北戴河、庐山其所以成为某段时间的中国政治中心,其最关键的因素也同样的气候也!

    关于从化冬天冬季气候资源优势问题,从其本质上讲,这也应是整个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以及云南南部地区的气候资源优势,该区域是整个冬季中国大陆人类最佳的宜居之地。周恩来关于从化建冬都的建议,这仅是周一人的想法,中央政府未有明确的说法及具体方案。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在中国这个南北纵横50多个纬度、地域广阔的“大国”,建立“冬都”是由独特的地域及国情所致,是十分可行的。相对而言,世界真正可以建立“冬都”的气候资源的国家并不多,仅有中国、美国、印度、日本等几个南北跨度大、冬天气候差异大的国家才有建立“冬都”的气候资源条件。

   
           建都北京  基于当时的国家战略考虑            

    
    不知何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国的领导团队的大部分人是长江流域及南方人,却将新生政权的首都建在遥远北方的北京?这是一个历史不解之谜,据说西安、武汉两座城市曾是备选城市之一,为何毛泽东的天平偏向的北京而非南方的城市呢?作为一个南方人,毛泽东在北方已奋战过了13年,对首都选择南北方的利弊问题,相对北方人而言,应当看得比较理性性,是多种综合因素比较所得出的结论。
    其实,读过毛泽东的1936年冬天初到陕北时写下的词《沁园春•雪》, 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伟人对北方雄伟、壮丽、辽阔山河的痴爱,更显示出他打倒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凌云壮志。这首词先写黄土高原、黄河和长城的雪景,其视野及场面的宏大开阔确实让人震撼,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寥寥数句,纵横数千里,北国河山尽收眼底,用中国传统说法,确实有一代帝王豪气与霸气。当然,他还在词中谈到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让中华民族扬威海内外的杰出帝王。或许,这是历史的巧合,这些杰出帝王都是将政治的大本营建立在中国北方,似乎也是一种暗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在北方,是不二选择。

    其后,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一直位于山河雄伟壮阔北方,建国时首都设在北平。据说,中央领导层也曾有设在南方的武汉的想法,这里毕竟国民革命时期法定的首都。第一次国共合作分手后,因兵握重权的蒋介石采取武力相胁迫,武汉政府迫于军事压力只好承认了国民政府设在南京的现实。武汉未成为中国首都,至今仍是江城的一大心患之痛。
    据说,建都北京来自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建议,当时南方大部分地区尚处于纷飞的战火之中,他希望新生的人民政权早一点建立中央政府,以便获得国际上的承认。当然,建都北京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即北京靠近当时苏联老大哥,主要基于国家战略层面的长远谋划。其实,后来的朝鲜战争及中苏长期对立,北京长期面临着美苏的核打击及战略进攻的范围之内。
   
    客观的说,今天位于华北平原北部的北京,作为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及960万平方公里大国的首都,确实存在着一个环境容量以及人口、交通、土地等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问题。比如说是北京地区生态环境恶习化的问题,春天的沙尘暴的问题,北京人一直在嗷嗷叫,称沙漠已逼近北京城市边缘百余公里之处。其实,春天整个西北、华北和东北人民都深受其苦,只是说首都自我感受比别人尊贵而已,西北地区因沙尘暴致命的也不什么稀奇的事情。如将大历史推到元蒙及满清时代,他们就是想在沙漠边上的建立都都,北京只是距离沙漠较近的平原地区一个理想之地而已,也就是说,北京建首都其地理及自然环境不是最理想之地,自然禀赋根本不足,北京人还是现实点吧?别叫了!如果当初将首都建在中部或南方地区,那还会这一桩事情呢?
  
    说得实在一些,我们建都只是延续了元明清三个王朝的建都思路,更多是政治及冷兵器时代战略需要,如我们用今天城市化、工业化及国际经济发展等新的战略层次去考虑,今天首都北京确实面临新的挑战及诸多问题。



         建“冬都 ” 缓解北京首都的“短板”问题 
   
    如深究当年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提出将从化温泉建设为“中南海的‘冬都’”?我们可以有这样理解的,新中国的领导层大部分南方人占多数,待建国大多已是五六十岁年纪,北方的冬天会产生一些“老年病”,他们当然知道广东及华南地区的冬天温暖如春的气候,基于身体的考虑希望去南方休假避寒。周恩来大革命时期曾在广州工作过,当然深谙其中的原委,因此,周恩来关于在从化建冬都的建议,应当说并非他一人的想法,这也应是当中央许多领导人的心声及想法。
    就冬天而言,在北京建都有一个致命性的问题,就是冬天寒冷及冰雪灾害困绕着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带来较高的行政成本及社会成本,不利于国家层面重大政治及外事活动。位于北京北纬40度的北京城,每年冬天长达四五个月,首先碰到的就是寒冷及被大雪困绕的问题,比如说大量积雪可能导致机场停航问题。
    现在大家谈起周恩来,多次提到中美建交时尼克松访华时一件细小的事情。一场大雪降临北京城,想参观长城尼克松心里纳闷,估计当天难以成行。当中方通知他仍按原计划执行,尼克松发现去长城的路上积雪已被清扫干净。从一个层面上表明,这是周恩来事必躬亲细致入微的的典范,也是好客的中国人外事的典故故事。而今天我们重新评价这一事情,有许多让我们值得反思的东西。
    为一位外国无首去长城,发动数万人大早清理积雪,这是一件社会及经济成本很高的事情,在那个只讲政治不讲民生、不讲经济代价,是一件十分合理的事情。而这事情在西方社会将如何解读? 对此,中国人有中国人政治智慧及哲学解读。我们无意指责这一外交作法的合理性问题,只想说明一个问题,位于北方北京的冬天,作为首都在冬天行政成本过高,可以带来诸多的麻烦。这是应当反思的事情。

    而从国家对外层面及外事活动看,首都设在北方最大的难题,就是影响南方地区或者说热带地区的交往,让他们望而却步。比如说,现在中国另一个政治经济合作伙伴东盟国家,他们去北京协调一些事情比较麻烦。
与此同时,数九寒冬,冰天雪地,对岭南的中国人而言,去完寒冷的北方的确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难途!当然,如冬季去北方旅游则另当别论。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笔者当时正在广州一所大学读书,我们学校有一位离开北方多年的教授打算去哈尔滨参加中国高校市场学会年会,尽管他身为学会会长,大家都希望他能为会议带去南方改革春天的信息,但毕竟他已是一位六旬老人,北方的天气无法让他视为难途,怕自己身体吃不消,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北去的行程。教授为广西人,早年曾在北京的人民大学读书,后又在武汉工作多年,上世纪初60年代初期调到广州工作。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的首都长期偏北,使南方地区远离中央政府,让南方地区对北方文化及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陌生感,不利于南北交往,不利于国家统一与稳定。
   中国首都长期在黄河流域,主要集中在河南及陕西两省,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洛阳是九朝,还有安阳和开封。即使有古都之称的江南之称的南京及杭州,基本是中原文化的延续及南迁,以北方文化为主体政权一直对华南及西南地区不认同及歧视,认为南方人是“蛮族”,至今在考古界仍对南方古文化存在偏见。

比如说广东几千万流落海外的华侨的现象及华南及西南少数民族与东南亚族自由迁居问题,让许多北方人的感到不解。就广东而言,本土有三大民系,尽管他们恪守中国传统的宗教与文化,包括忠君思想,但是他们利益面前还是现实,离土意识强,根本没有北方人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他们那里有土地就在那里生存,去南海及海外生存奋斗,有的则落土成为当地居民。如从文化角度讲,这是否与中央王朝及中央政府缺少关爱有关系呢?解放以来,中央曾多次批判广东人有地方主义,包括批判琼崖纵队怀念员冯白驹以及广东省领导人方方等,我们根本没有从一些深层次文化上深究其原因。
    
    远在无外的华南地区,过去一直被誉为化外之地,岭南地区似乎是一个中央政府的弃子。即使我们搞改革开放,在深圳搞特区,中央认为就是这里搞错了,也不至于影响中国大局。从深层次上讲,这与南方远离中央政有关,如果中央政府设在中部地区,中国南北方的交流更多,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会更强。

关于北京迁都的争论已有很久,其理由都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其道理也是十分充分的,而从现实性讲,迁都确实有很多实际困难,其政治及经济及社会成本很高,其操作性不强,至少目前仍无法取得共识。不过,我们可以将建立冬都的设想,不妨是缓解北京作为首都的问题的一个重要选择思路。
  
   
          深圳:  中国“冬都”最理想选择地

     在哪里建中国的“冬都”?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说得十分清楚,广州北面的从化。周恩来讲的冬都两个重要前就是,一是温暖如春的气候,二是温泉资源,从化二者皆备。其实,这只是简单休闲避寒的角度去分析的,而我们此外设想的冬都概念大大超出“从化冬都”的范畴,有类视北戴河夏都的诸多政治功能,除一般中央日常办公、决策等重大政治活动外,还要涉及到中国政府诸多事活动、中国政府利用港澳国际地位提升中国经济影响力的问题,与东盟国家一体化的协调问题等。

     简单从气候、海陆等自然地理因素看, 华南地区可建冬都的城市很多,比如海南三亚、海口、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可考虑的对象。海南的三亚、海口,应比广东城市更佳。三亚们于中国最南部,面临太平洋,空气清新,冬天仍是北就初夏的气温,冬天仍可下海游泳,这是广东城市无法可以超越的。相对而言,广东几个城市包括从化,极易寒流影响,气温剧降,有时一天会有十度及二十度,尽管时间很短,也就二三天,短期让人还是无法接受。

     但是,从各种综合条件看,广州与深圳是两个最有竞争力的城市,而且各有千秋,难分伯仲。首先,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广州及深圳分别中国第三及第四航空港,开辟有国际航线。广州背倚京广线,是华南重要的铁路枢纽。深圳背倚京九线,现在正在建设的深厦铁路与杭厦线贯通之后,深圳即将成为南中国另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其次,两城市经济活跃,外向程度高,对外经济交往频繁。
     不同的,广州受其历史的影响是华南的政治中心,在珠三角的影响力大于深圳,文化及人文底蕴优于深圳。而深圳作为中国最大移民城市,作为冬都广大中国人没有文化陌生感,其家乡文化、饮食、乡音等中国各个地域文化都可找到,各个省及城市建有办事处,而还是中国资本市场中心,其经济活动力超过广州,多次在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位居中国第一。
     深圳两大优势是,一是靠海,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二是靠近香港。香港是中国一大重要的政治及经济资源,中国利用香港有利于扩大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作用。
    按我的基本设想,未来的中国冬都设在深圳大鹏半岛。
大鹏半岛是中国最美丽的海湾之一,西邻大鹏湾与香港隔海相望,东侧是大亚湾与惠州相邻,南部伸入南中国海。大鹏半岛山海相依,有第二大高峰七娘山,主峰高达800多米,有世界地质公园。大鹏半岛是目前保留最为好的地区,20多年来,深圳市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旅游开发模式,尽管制订许多开发方案,都不是十分理想,最关键的问题是,深圳人没有清楚认识到,像类似大鹏半岛这样的旅游资源的竞争对手过多,深圳没有独特竞争优势,开发商及游客吸引过小,难以形成市场规模。不久前,关于中东迪拜集团放弃大鹏下沙改投三亚建五星酒店之事,有人为深圳鸣不平。其实,从商业角度讲,大鹏半岛客流量有限,无法满足一座五星级酒店的扩张需要,只是明眼人不愿说而已,一些感觉很好的深圳人还蒙在自欺欺人而已。

如将中国冬都选址在大鹏半岛,将大鹏半岛的山海旅游资源与冬都概念结合起来,大鹏湾旅游产业链将会拉长,夏天是深圳及本地旅游,到了冬季则是以冬都概念的旅游、商务、会议等活动。按目前深圳经济能力及融资能力,开发建设资金通过深圳自己财政及市场筹资解决,避免中央影响中央财力的问题,可能是大鹏半岛开发的真正的“发动机”。
    
   
    在这里应说说“北戴河现象”问题。
    许多去过北戴河人知道,北戴河一年旅游仅六七八三个月,其后大部分旅游设施处于闲置状态,使北戴河经济大起大落花流。据了解,北戴河目前1000多家旅游及疗养院,用于维护保养成本很高,特别是中央部委机关一笔很大的成本费用。从20005后开始,中央已明确规定,今天再去北戴河办公的惯例。
    其实,我们可以说,冬都与冬都有本质不同,中国具有夏都的概念很多,只是北戴河被荣幸选入而已,仅在环勃海边有就有多座城市。而冬都的生命线则要长得多,他本身有两个夏冬两个概念,而且与城市及国家战略结合起来,冬都不会出现夏都的问题。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37年,深圳一直是个意外!  -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 平等、民主与西方的伊斯兰难题
 - 震惊!深圳或成“最不互联网的城市  -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数”  - 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 企业直播:风口将至,未来已来  -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 中国是否会爆发金融危机?
 - 深圳+香港,失去想象力了吗?  - 河内:拥抱之难  -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 民营经济之中国市场地位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学”理论  - 日本的中国通与中国的日本盲
 - 社会主义制度浅议  -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  欧洲的错误给亚洲的启示
 - 超级水网:巨大包袱?天大馅饼?  -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待乳声中  - 或许中国需要撒切尔夫人式的政治家
 - 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 没有粘结在一起的金砖
 - 从1814到2014:英美靠什么  -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穷人更多  - 丧钟为谁鸣?
 - 草根评价邓小平  -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 龙象共舞——中国和印度须直面的三
 -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中国要警惕塞浦路斯式陷阱
 - 救救孩子们吧!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 “国五条”的猫鼠游戏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中国对朝鲜必须旗帜鲜明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风骨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产葡萄酒登上英国王室御用酒庄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前海期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 中国学不了新加坡
 -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的改革  - 经济改革的核心经验和教训  - 衡量通胀,看科长指数
 -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街关注!  - 中国未来成功的民众基础  - 被中国一再误读的新加坡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参与踊跃  - 中国人大:全球富人最集中的议会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 中国高调和美国不干涉的外交姿态  - 中国的国际形象危机
 -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作吗?  - 中国崛起进程中最艰难的选择  -  中国在财富面前惊慌失措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