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网站正在进行建站以来最大的一次改版。酝酿时间长达3-5年,技术架构耗时也有1-2年,中间牵涉诸多理想与人事,取舍为难,直到今天方才由我乾纲独断,以民间门户定位新版因特虎。
我有作出版人的情结。近代商务印书馆一直萦绕着我的大学岁月,《读者文摘》则直接影响了我对早期因特虎深圳版的定位和栏目设计。我把我的深圳主义的道义取向与《读者文摘》的媒体方法简单融合,就推出了“一切与深圳有关”的因特虎原始版。我在电子网络时代以不足10万元的代价,过了一把近代人难以奢望的出版人的瘾。记得那是2001年前后,因特虎网友每个星期五晚上在华强北纺织大厦顶层的萨克斯风酒吧聚会。每次虎友都有不同,我是唯一每次必到的虎友。从下班后的六点多钟的傍晚,到晚上十二点多钟以后的凌晨,我乐此不疲地在那里“练摊”。我们唯一永恒的话题就是:深圳!那是一段销魂蚀骨的岁月,我对深圳的理解、我对深圳人直观的印象、我的深圳主义观,大抵在那里进行实证。那一副副生动的面孔,我现在闭上眼睛就可随时随地清晰地回放。在一个陌生人的城市,能够结交一大帮如许有趣的朋友,那是对我这个因特虎出版人最大、最丰盛的回报。我不顾我们之间约定的AA制游戏规则,经常豪情请客,把为数不过几K的当月工资花光光,别人以为亏,我以为是赚的。
到了2002年下半年,情况发生了改变。我为伊狂的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颠覆了深圳舆论。因特虎一直以来坚持为深圳辩护、为深圳菁英遴选资讯的立场遭到了挑战,抨击时弊成为潮流趋势。著名网友金心异则把深圳时评推到极致。呙中校、金城和我,经过网友撮合,走到了一起。因特虎“三剑客”呼啸而出。我们召集深圳圆桌会议,结集出版民间版的深圳城市蓝皮书,发起成立深圳深商研究会,定期举办因特虎嘉年华会,一有机会就对深圳重大决策发表意见,成为名副其实的深圳民间议院。因特虎影响所及,由媒体而学术,由民间而政府,由地方而中央,一发而不可收。
然而,此时的因特虎并不具备与此种蓬勃的影响力相匹配的组织架构、技术力量、资金支持,不仅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找不到,就是理念上也很难达成大家都满意的共识。“三剑客”都处在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的年龄段,各自的事业也需要投入最多的时间和精力。金心异为写因特虎蓝皮书,短短数月,头发变白,一度状态非常不好。呙中校也辗转择业,后来虽然作为专才被引进到香港就职,但是工作量之大,非我等寻常所能体会。我自己则为了出版人的梦想,辞去公务员,砸掉铁饭碗,去揽了深圳青年杂志的瓷器活。如今,金心异大有大陆李敖之气象;呙中校则中规中矩做起了国际媒体人;我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惯了,一意要把出版人的梦做到底。我们的诉求不完全一致。
我们有过把因特虎打造成中国兰德公司的宏愿,也有过为因特虎寻求商业资本注入的努力。我们甚至也向政府机构抛过绣球,向国内外基金组织打探过消息,虎友也有过收费模式的策划与建议。但是,总之,我们还是莫衷一是。我只好按照我个人意愿来改造因特虎了——
首先,我主张主流。从因特虎创办第一天起,我就把因特虎归诸主流。2001年版的真情告白的基本立场就是“政治正确”,盖因“令因特网步入主流社会,非自砺、砺人不能为也”。认清潮流,把握主流,做正确的事,不投机取巧,宁可笨拙一点,不要自作聪明。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因特虎安身立命之本。因特虎能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下走到今天,既不违背自己的心意,又能为社会各界所悦纳,全靠以善意结善缘,自律于他律之先。中国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习惯于把国家看作是他人的,自己则处于建言献策者的位置,因特虎在一开始就不作如是想。深圳主义者认为“深圳是深圳人的深圳”,作为心怀深圳梦的深圳人,打理深圳事务是自己份内事,如此一来,埋怨和牢骚的成分就少了,理性与建设性就自然而然地来了。
其次,民间即主流。我从当初别无选择地考公务员,到从权力核心部门一步步走向非权力部门,最后走出公务员序列,成为自食其力的自由人,虽然也有留恋忘返的时候,但是总体上是大步流星地走的,而且越走越自信。这并不容易。自秦汉始,权力与知识精英媾和,打造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官僚体制,囊括全部社会资源,占尽所有生存空间,以官场伦理量度一切,因循沿袭达两千年之久,除了在这个体制内讨生存,再无所谓世外桃源。蛇口的开山炮响,轰开了中国人个体生存的另外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威尼斯的商人和英格兰的小店主们开创的。经济自立,人格独立,创意自由,社会自治,凡此等等,游戏规则与价值伦理,全然不同于传统官宦社会。普通人的吃喝拉撒,市民阶级的喜怒哀乐,取代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成为历史的正剧。我等何其有幸,不仅处在内向保守的老大帝国向开放包容的新型文明转轨的拐点上,而且因缘际会,恭逢其盛。百千年来中土志士仁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大历史际遇,我等今日竟然可以轻易侧身其中,不喜之、乐之、舞之、蹈之、与闻之、创享之,夫复何求?
由此,因特虎的新定位:民间门户。因特虎以“一切与深圳有关”的深圳论坛为起点,但是终点远不止于此。与其说,深圳主义者的特性是畛域性,毋宁说,深圳主义者的立场是民间立场。中国民间之不成体系,则是因特虎存在的理由。因特虎民间门户版,把“注册NGO”、“趣味族群”、“意见领袖”作为考察民间组织的三个着眼点。前者着重于已经注册登记的正式组织,中者着重于没有正式登记但是已经以兴趣爱好结盟的族群,后者着重以独立意见影响社会的民间声音。“虎友俱乐部”、“深商俱乐部”,是具体而微的民间范例。因特虎民间门户版还把“民间创意”和“民间评价”(民间排行榜)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一是为了彰显民间倡议,二是为了把作为独立第三方的民间意见的价值体现出来。新论坛采取半开放的姿态,游客也可推荐文章,发表留言,但要经过斑竹审核;完全开放的老论坛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留给注册会员内部交流。内部论坛虽然还叫做“深圳俱乐部”,但是话题早就不囿于深圳了,“一切与深圳有关”的精细话题交由因特虎平面版本——《深圳青年》菁英版“YOU杂志”来承担。印刷版本的深圳蓝皮书可能还会一年一度地出,但是网络版本的《因特虎报告》绝对不会按部就班地来,只要有重大事项需要以“报告”形式发表,新版因特虎随时会在显著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
以上决策不可能取悦所有虎友,民间门户也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即使成了门户,也未必能收获什么利益。我愿意回到8年前的起点,重新开始练摊,把观察民间社会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生意投资, 诚心诚意地为中国民间社会做点什么,不图其他什么。认同我这些个犟理的,可以甩开膀子一起干了。

因特虎 老亨 2008.12.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