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2008,中国在坐过山车,深圳也是惊涛骇浪。但是真正能在深远意义上影响这个城市的,是风口浪尖下不动声色的某些东东。谁都不可能在简单的一句口号下收获未经耕耘的庄稼。2008,于深圳有个不太为人注意的标志性意义:2008年以前,深圳的城市比较是眼睛向内,盯着上海死掐,盯着苏州死掐,盯着广州死掐,盯着东莞死掐,口水仗到处打,热闹是热闹了,深圳的身价却在死掐中越贬越低。打2008年起,深圳开始眼睛朝外,越过香港,叫板新加坡,叫板首尔,叫板纽约、东京、伦敦。“口水仗”打过以后、“叫板风”刮过以后,深圳人迟早会明白,深圳自高于内地、屹立于国际的根基,惟有深港一体。年初,深圳青年菁英版就把全部的关注点、想象力集中于深港大都会的创想;年底,我们继续挠挠深港大都会的痒点,以不辜负2008这个真正有纪念意义的年份。
“十大民间创想”与两个“中央公园”倡议
2008年1月4日,深圳光明新区发布公告,面向海内外征集“中央公园”概念规划方案; 2008年2月底,深圳著名网友、因特虎资深会员周秦汉唐先后在因特虎、深圳新闻网、奥一网发表帖子,倡议在深圳湾区建“中央大公园”。
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深圳官方和民间两度叫板纽约中央公园,是应景?是投机?是哗众取宠?还是深圳信心的再度恢复、深圳梦想的又一次唤起?本刊经过深入采访,揭开了这个谜团:深圳人不管东南西北风,只要对这个城市的发展有利,一切外在因素都可以借力打力。彻头彻尾的深派实用主义!
本刊调查还发现,深圳民间比官方往往来得更加实用。就在官样文章骑着瘦马战风车,在国际上四处寻找叫板对象的时候,深圳民间一早就把目标锁定在香港、新加坡。本刊抓住时机与深圳民间智库因特虎联手,推出了“深港大都会十大民间创想”专辑(详见本刊2008年4月号)。
十大民间创想的第一大创想就是周秦汉唐的关于在深圳湾区建“中央大公园”的倡议。深圳建“中央公园”的传统其来有自。早在80年代深圳开埠立市之初,富有远见卓识的城市规划师们就以带状组团架构嵌入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构想。上海宾馆西侧的中心公园、福田中心区市民中心前面的城市广场公园、市民中心后面的莲花山公园,等等,其实都是以纽约中央公园的理念来设计构建的。深圳市官方规划把中央公园的理念顺延到全新打造的光明新区完全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倘若没有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刮起的叫板旋风,光明新区其实也会叫板纽约的中央公园,因为光明新区中央公园的规划早就有了,只是借了汪洋书记的这股东风,光明新区的中央公园规划就有了叫板说的样榜意义。
与光明新区“谋定而后动”的官方版“中央公园”建议不同,网友周秦汉唐的建议更多是出于真情实感,一种民间直觉。直觉之一是深圳湾区建中央大公园太需要、太迫切了,房子都快把人逼到海里去了,但是湾区的规划建设却没有赶上趟。周秦汉唐自己在拥挤的滨海公园感觉到了公共休闲资源的匮乏,他的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促使他寻根究底,亲自做田野调查,实地考察深圳湾区公共休闲场所的规划建设,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中央大公园”的建议,这样的建议,不一定非常专业,但肯定是需求导向型的,具有民意基础,更加值得政府部门和专业人士关注。
建立在直觉基础上的建议还有非常宝贵的一点:跳出了圈子内的利益杯葛,更加具有公共价值和公益价值。大家都知道,深圳湾寸土寸金,在房地产疯涨的时期尤其如此?谁能在这种情形下坚持把大片土地留给公共休闲而不给眼睛发红的地产开发商?谁敢动开发商的盘子里的奶酪乃至将要放到盘子里的奶酪?深圳湾区的滨海医院选址就曾经因此引发纷争,深圳会展中心、深圳歌剧院、深圳博物馆,也都有过在湾区落地的提议,但是最终博弈的结果是不可预期的。湾区规划是只烫手的山芋,圈内人谁都不肯搅这趟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混水。深圳市规划部门可以在一张白纸的光明新区和盘端出“中央公园”的整体规划,但是深圳湾区建中央大公园的倡议可能就只有由民间人士来率先发声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估,网友的提议,成为了十大民间议案的第一号。
深圳湾:深港都会的真正痒点
周秦汉唐认为,深圳的中央公园更应该建在深圳湾区。把以华侨城景区(包括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以及未来的欢乐海岸)为主的商业旅游区、以滨海生态公园为主的休闲绿化带,以及深湾一路到深湾五路这一大块政府储备用地,三者统筹规划,建成深圳“中央大公园”,是深圳湾区规划建设的点睛之笔。
周秦汉唐写道:深圳人老是羡慕上海滩,羡慕隔着黄浦江东西对望的城市景观,殊不知,真正让上海人心虚气短的是深圳人拥有一个深圳湾。从深圳河口到蛇口海面,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到深港跨海大桥,大气、开阔的深圳湾,是未来深港双城的天然内湖,自然景观浑然天成、无与伦比,人工景观也大有施为空间,跨海大桥,雄姿伟岸,已经初具规模。深圳湾作为海湾,水是浅的,但是作为城市内湖,她的水够深;深圳湾的淡水河——深圳河,虽然污染较重,但是她的出海口够宽阔。如此舒展、如此活络、如此安静的城市水境在全世界临海的大城市中也当属凤毛麟角。以此为基础,建成一个无论是市民参与程度还是公园设计水平都可以媲美纽约中央公园的滨海型深圳中央公园是完全可行的。
周秦汉唐对光明新区建中央公园没感觉:因为深圳不是一个象曼哈顿那样的小岛,中央公园一定要建在岛中心。深圳是一个大型海滨城市,城市的中央一定在滨海区域,这个区域的人口最密集,也最需要市民公园。光明新区即使按照纽约中央公园的标准建成了一个大公园,那也只是光明新区的中心公园,不会是整个深圳的中央公园。正是因为对深圳中央公园的理念很认同,同时又对深圳中央公园选址光明新区不满意,所以才有后来在深圳湾区建中央大公园的新倡议。
周秦汉唐看到的今天的深圳湾区是幅什么样的景象呢?连片住宅构不成一幅风景画,相互之间缺乏一种呼应和默契。从东头的碧海云天,到西头的后海片区,大大小小几十个楼盘,几乎每个楼盘都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社区,只有滨海大道从东到西,贯穿其中,而且还是贯而不通,从一个社区到另一个社区,没有公共设施,没有商业网点,没有人行步道,没有人文关照。每个社区都给人一种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感觉。这种无公共规划的圈地建房,实际上只实现了房子的空间价值,没有体现出湾区的规划价值。
周秦汉唐进一步拿深湾五路的政府储备用地说事,直截了当地逼公共事务的决策者们摊牌:一是把深湾片区的政府储备用地拍卖给发展商开发房地产,政府收回大笔现金,为丰盈的府库再增加几袋金币,发展商也乘机赚个盘满钵满,但是这样一来,整个深圳湾区将无休闲地、无城市标杆建筑,湾区规划价值得不到体现,最后吃亏的还是湾区业主、全体市民;二是把深湾片区的政府保留地连同滨海公园绿化带规划为集市民休闲和人文艺术于一体的、世界一流水准的“中央公园”,这样做,政府不但收不到卖地价,还可能要多花几个银子投入到公园建设和公共建筑,似乎有些不划算。但是,一个城市不能只有住宅,正如一个社区不能只有住房没有社区公共设施一样。如果曼哈顿岛上只有密密匝匝的房子,没有南起59街、北抵110街、位于曼岛中心地段的美丽大气的中央公园,还会有第五大道著名的高尚社区?还会有中央公园所代表的纽约精神、美国之梦吗?政府不能老想着往自己口袋里搂银子,还得想着为整个城市增值。
周秦汉唐没有就此打住。他认为,束缚深港两地人们思想的不仅仅是实际利益杯葛,更重要的是想象力的贫乏。广东自古南蛮之地。广东在中国的版图上从来就是屏障,不是中心;深圳一开始就只是一块试验田,而且仅仅是块经济试验田。这种以首都为中心、以中原内陆文明为本体本位的传统眼光、传统思维,已经不可能为广东、为深圳找到恰如其分的定位。
如许年来,粤、港、深,灰头土脸,不但在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序列中敬陪末座,而且在与上海、天津的争荣争宠中屡失筹码,究其根本,皆因眼界不够开阔,定位过于狭促。华盛顿是首都,纽约是世界大都会,华盛顿的行政权力不影响纽约的市场发挥,粤、港、深的市场经济行为有什么必要投鼠忌器,自穿小鞋?上海、天津挟近代技术、近代理念,尚且可以海派、津派文化叫板京派文化,粤、港、深有现代技术、现代理念作支撑,粤派文化、港派文化、深派文化有什么理由在京、津、沪文化面前失去自信?
实事求是地说,80年代的深圳人不乏想象力;90年代以后,深圳人的想象力开始迟钝了,越来越以一个中国普通城市自居了。这一点与传统的岭南思维越来越象:以偏远自居,不妄称中心,对“中央”的提法更是敬而远之。近年来,深圳人对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老荣誉称号都感到沉重了。一个中国最年轻的城市给人的感觉是暮气沉沉,自豪感和自信心都降到了一个历史的最低点。汪洋书记说深圳人没出息,不是没理由的。他鼓励深圳人到全世界叫板,点燃了深圳人压抑许久的梦。深圳湾区建“中央大公园”的提议唤起了深圳人的大都会意识。也挠到了深港两地人内心深处的真正痒点。
2047:站在未来,回望深港
包括深圳湾区建中央公园在内的十大民间创想在本刊结集发表以后,引发巨大反响。热心的网友不仅在网络广为传播、辩论这些创想的可行性,而且自发组织了考察论证活动。
清明时节,来自因特虎网、奥一网、深圳新闻网的上百名网友在深圳湾滨海公园聚会,一边踏青,一边实地考察,讨论周秦汉唐的提议的可行性。
深圳的新闻媒体也打破樊篱,响应并客观报道了本刊发起的深港大都会民间创想征集活动。南方都市报把十大创想列入2008年度深圳圆桌会议的主要议题,广邀社会菁英人士,就相关创想做深入研讨。
民间议案为深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所关注、接纳。周秦汉唐关于在深圳湾区建中央大公园的建议被正式提交给2008年度人大、政协会议讨论。
深圳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应对民间建议,深圳湾区海滨休闲带的规划建设提速。
深港社会菁英对于深港合作共建国际大都会的越来越有共识。2008年5月底,以深港两地规划设计界专业人士、专家、学者、民间意见领袖为主体的堪称菁英的一群,在深圳田面创意工业园发起首次“2047沙龙”,以香港回归50周年的时间节点“2047”为主题的系列沙龙在深圳民间正式启动。这个主题沙龙将致力于成为为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集纳民间智慧的重要平台,吸引深港各界精英参与。
站在2047,回望深港今天,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深港两地的人民不要有自处偏僻的心理,今天的“中原”不是长安、不是洛阳,正是深、港!
在中国的行政等级序列中,深圳不过是一副省级城市;在全球视野中,景象就大为不同了。在浩瀚的南海之滨,从美丽的维多利亚港到开阔的珠江两岸,一种与国际对接的全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正在健康生长,并且影响和辐射周边的辽阔地区。深圳+香港,深圳人叫“深港”,香港人叫“香圳”,双龙戏珠,正在演绎中国文明的另一极。与农业社会同游牧民族的纠缠不休而构成的北极成为传统中国的千年沉疴不同,粤、港、深代表的当代中国与现代国际社会接轨的南极正在为这个老大帝国赢得勃勃生机。以世界眼光看岭南,人们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深圳、全新的香港,以国际大都会为标准,我们原来可以建设一个全新的深圳、全新的香港。
十大创想之一就是关于深圳中央公园的。深圳够不够资格建中央公园?在哪里建中央公园?建什么样的中央公园?这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深圳本身就在市场经济、互联网文化中占据中心位置,深圳本身就处在新经济、新文化的中央!
(《YOU!》杂志2008年1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