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安石榴:我的深圳地理
作者:郭海鸿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菁英文章 , 虎友CLUB ,      2008/12/12 8:50:42 点击5560次

原题:《安石榴:一个诗意地行走在“外省”的外省青年》
 
  
  一、一个属于深圳的“陌生的熟人”
  
  去年以来,与一部命名为《我的深圳地理》的书稿有关的信息披着神秘的面纱,出现在多家网站和相关纸媒体,成为一个传说。书稿的作者为“安石榴”,其在介绍版本中如此不客气地称——“谁没有读过这本书,谁就不算在深圳真正混过。”

  “即将出版”作为一个蹩脚的悬念,屡屡出现在“造势”之中。时隔一年之后的9月,这本书终于由戏剧出版社隆重推出。

  作者安石榴卷发浓须的头像,夸张地夹在大黑大白的书页中与读者见面了——其实,这也是朋友们所熟悉的安石榴的一贯形象,但是,出现在首发仪式上的安石榴,长发不见,长须已短,以“陌生”的情形出现在熟悉的朋友们面前。深圳的酒吧从来没有这样被一个“陌生的熟人”搅动过——2005年9月10日晚上,安石榴邀请了自己散布在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小镇的诗人、作家、学者朋友,在“门堂空间”个性酒吧点燃《我的深圳地理》激情之夜,以行为艺术“泡在深圳”为主线的晚会引来了数百位“闻风而动”的各界人士,把“门堂空间”挤压得水泄不通。这是深圳酒吧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遭遇,它被一个诗人和他的著作带进激情四射的地带。而后,各路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将“神秘之书”《我的深圳地理》首发的消息广为传播。

  我是《我的深圳地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之一,也是对本书期待最热切的人。就像等待身边最要好的朋友的婚礼,我对安石榴的作品的出版期待已久。在“激情之夜”,我和深圳球迷运动的领袖叶汉东先生联合表演了一个节目——口技《闯深圳的青蛙》,还原了书中的一些场景。尽管我们的表演是笨拙的,但是至少我们自己被带回了《我的深圳地理》所记录的文字悲欢中。

  《我的深圳地理》的出版以及所带来的效应,是安石榴在2005年的两个“大新闻”中的一个,另一个新闻出现在7月的广州增城——该市一口气将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新锐诗人、作家引进增城,办理落户手续,安石榴便是其中一位。

  增城成为安石榴行走地图中一个“意外”的标识,是在《我的深圳地理》之后。在此之前,他从广西来到深圳,从深圳走到广州,又从广州转移到中山,从中山出走中国西南几个省份。而后,以一个“陌生的熟人”的身份,携带着《我的深圳地理》这本记录他在深圳7年旅痕的书出现在深圳的街头。

  现在,拿着广州身份证的安石榴,同样以“主人”的身份出没在深圳,他的书正在他混过7年的深圳热销。
  
  二、《26区》,一首被津津乐道的“奇诗”
  
  安石榴,一个个头不高,满头长发,满脸胡须的青年诗人,记住他的人更多的是与他涉及友谊,然后涉及诗歌,然后他与众人分开,走向别处。在许多个城市,无数的人群之间,这个广西青年不断地搬迁自己,也在搬迁友谊和他对诗歌艺术的主张。我和许多朋友一样忘不了他,也忘不了他的一首诗。 

  安石榴曾经在深圳的宝安新城作过较长时间的停留,并且写下了一首题为《二十六区》的诗作,这首诗成为他“日常诗歌”的眼球之作,迅速成为中国“70后”诗歌的经典,被广为传播和模仿。

  到过宝安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区里有区”的地方。早期的城市规划者随意地给宝安居民留下了日常生活的出入之处,以当初的建设顺序圈定从一到百以上的“区”,“区”成为该地的地理标识,当地居民的判断有条不紊,但是外来人却恍如进入迷宫。安石榴在《二十六区》中将记忆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儿童式的口齿进行记录,“我从二区出发/经过三区/四区/五区/六区”,一路读下去,直到“然后动身回二区/经过二十五区/二十四区/二十三区/二十二区”,再一路倒叙回来,一个区不漏。出发、回来,只是“在二十六区的一个小店/我与朋友喝了几瓶啤酒”,整首诗记录的是行程,使数字的枯燥计读成为夸大的语境空间,而目的化为日常的细微,毋须重现。

  这首诗招致了一些嘲笑。其时,我们在兼职编一本镇里主办的内刊,把这首奇特的诗作发表出来,竟然在传阅的人群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很长的时间里,熟人们见到安石榴,都要拿《二十六区》开开玩笑,几乎人人都能倒背如流,因为实在太易上口了。我对安石榴说:你看,你的诗都意外地成了顺口溜了。安石榴自己也笑了,他也知道,不论是谁,读着读着都肯定要发笑。后来通过媒体和论家的传送,这首诗在广阔的民间诗坛获得知音无数。其实,这个近似“城市民谣”式的文本,白如开水,却又值得深刻玩味,这只是诗歌的表面,诗意嵌入只可意会的奇妙。正好实践了安石榴本人对其主张的“日常诗歌”所强调的核心定义:用最没有诗意的语言,写出最富有诗意的诗歌。

  在《我的深圳地理》里,安石榴用大量的篇幅记录他和我们一帮“老朋友”的友谊,当然,也记录了《二十六区》的产生的背景。是的,我们是《二十六区》的见证人,也是《我的深圳地理》的陪伴者。我对他的行走,他的诗歌,有着满怀个人情感的理解。
  
  三、“安老师”,一群人对他的集体记忆
  
  “1993年到深圳,变换过工人、主管、记者、编辑、广告策划、影视撰稿人等角色……”,这是安石榴在《我的深圳地理》中的“作者简介”。这些职业角色之间并没有多少悬念,富有悬念的是一个人在不到10 年的时间里,可以如此迅速、丰富地“变脸”。其实,如果真正在深圳混过的人,是不难对此做出理解的,甚至更多的人因为比安石榴有着更“夸张”的“变脸”而感同身受。

  不论安石榴曾经做过哪些职业,我觉得,“打工编辑”这一角色,是他无法忽略的,这也集成了一群人对他难于抹去的集体记忆——安老师。

  时间回到1995年,当时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局主办的《大鹏湾》杂志试图改变“养在深闺”的内刊身份,祭起“打工文学”的大旗,进军期刊市场。安石榴就是这个时候加入了编辑部,参与杂志改版、发行的最初工作。生而逢时,当时的期刊市场上,类似“面向打工阶层”的杂志少之又少,《大鹏湾》可以说是一出现就获得“娇宠无数”,迅速在珠江三角洲的打工群体中名声鹊起,成为一本既带有文学理想主义色彩,又兼具悲悯的文化情怀、情感认同的刊物,曾经一度令其他大刊望尘莫及的发行数字证明,她被打工群体拥作了“精神家园”。在这个时期相对稳定的编辑队伍中,安石榴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同事,我感受着安石榴对每一篇来自打工作者的稿件的严谨处理,能够回复的,全部给予回复,能够修改发表的,一定想方设法见诸“铅字”——我无法计算,有多少人经他的手,发表了“处女作”,有多少生活在底层的作者被他点燃了文学追求的火焰。特别是后来杂志社开办“文学创作培训中心”,编辑兼任辅导员,面对每期500多学员的稿件,负责辅导批改小说、诗歌类别作业的安石榴,总是尽心尽职地向学员传递着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培训中心连续开办了多期,安石榴辅导了多少学员,批改了多少作业,恐怕他自己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那些日子里,安石榴每个月的工资,连同拿到的培训补贴,都基本上“倒贴”在了招待前来拜访的作者、学员上。

  “安老师”是一个尊称,但是绝对不是某一个人的刻意逢迎,而是一个“激情燃烧岁月”里的众多人的真切表达。现在,“打工文学”的熊熊之火正逐渐消退,当年势头强劲的“打工刊物”也没摆脱惨淡经营的命运,甚至退出了历史舞台。如《大鹏湾》,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完全淡出。庞大的打工大军中新人辈出,更多的人不知道曾经有过“文学温暖打工旅程”的火热场景,也不知道《大鹏湾》,当然更不会知道安石榴这个名字了。但是,“安老师”作为一群人的特殊记忆,收藏在了一批“老打工者”的内心。

  我的印象里,安石榴绝对不是一个好为人师的人,甚至他有着与“打工文学”相去甚远的文学理解和主张,就是那个时候,他和一帮朋友创办了著名的民间诗报《外遇》,他们所主张的诗歌,当然是许多“打工学员”所难于理解和接受的。一个追求先锋品质的诗人,辅导了一拨又一拨甚至连诗歌“格式”都未能明白的打工作者,这显然有些难于理解。但是,知道安石榴性格的人是可以明确的:他在工作中投入的是感情色彩,而不是个人主张。

  时光荏苒,当年作为打工编辑的安石榴也不再那么年轻,离开《大鹏湾》后,他行走的脚步更为快捷。

  在“我的深圳地理激情之夜”,安石榴遭遇了一大批自发前来助兴的客人,他们就是当年的“学员”和作者。时隔10年,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成为媒体编辑记者,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诗人。而一路行走的安石榴,似乎已经忘记,他曾经做过“安老师”这个职业角色。
  
  通联/518101深圳市宝安区49区泰华锦绣城8—7A郭海鸿



  
  安石榴联系方式
  518109深圳市龙华街道文化中心五楼
  电话:13510718044 
  E-mail:an1972@vip.163.com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YOU女郎征集活动现场秀  - 严凌君:白衣书生而已  - 自费十万请媒体做专题?,
 - YOU女郎镜头  - 安石榴:我的深圳地理  - NGO:深圳新动力 ,
 - 东海岸的“YOU女郎”活动  - 郑沛芳:欲在深圳觅夫婿  - 深港都会的痒点
 - you女郎的靓丽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