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曾经提出过一个在中国建设一所全新大学的构想。汤敏认为,建立一所全新的大学,比改造、创新一个旧的大学可能见效更快。这是因为,一所全新的大学可以免去许多旧体制下的束缚与包袱、以及各方面的不必要的干预。
与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比较,珠三角经济区差距最大的是人才,是缺乏一流的大学。这与广东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也严重制约着广东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因特虎创办人老亨认为:汤敏博士所建议的全新的世界一流大学最适合建在深港河套地区,或者在深港东部地区。他建议:这样的大学由国家支持,深港合办,可以一举解决华南地区经济发达而文化教育落后的老大难问题。
2003年7月国务院调研组来深前夕,有关部门就深圳发展定位向民间征求意见,老亨建议:在深港河套地区开辟人才教育特区,在特区内借鉴国际惯例、延揽泰西名儒、引进商业投资,建设世界一流高校,以简捷的出入关流程和相对较低的学费大量招收内地大学生,灌输西式学术理念和现代谋生技能,优秀生毕业后可留港工作、允入香港藉,为香港源源不断地补充高质素人才,维持香港经济继续高成长。这个人才教育特区如同深圳经济特区,关内有关,成为内地与香港人才对接的缓冲区,既规避内地僵化、落后的教育体制,又不会对香港社会本体造成太过强烈的冲击。
五年之后,深港结合部的开发已经开始启动,老亨认为自己的建议总体依然有效,但可以进一步修改和补充:
一是大学选址应是深圳以南、从深圳湾到大鹏湾包括鸡公岭、上水等大片山地和平原在内的广义的深港结合部,包括但不限于今天所说要解禁的狭义的河套地区;
二是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有个一流的名字,美国《时代》周刊《三城记》作者发明的新词:Nylonkong (纽伦港),足可以冠名此大学;
三是纽伦港大学应该按照美国常春藤大学模式来筹办、管理。“公私合营”式的康乃尔大学比完全私立的其它“常春藤盟校”更值得纽伦港大学效仿。
深港国际大都会民间创想之四:中国式常春藤大学:纽伦港大学